總第1822篇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摘要】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檔案既是文化又是文化的載體。挖掘檔案資源,傳播檔案文化是蘭臺人神聖的使命。檔案利用是檔案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檔案利用集大成者,古有司馬遷,今有陳忠實。長篇小說《白鹿原》的問世,讓藍田縣檔案館走進人們的視野。陳忠實《白鹿原》中的人物原型、歷史背景和藍田縣檔案館館藏檔案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呢?本文從田小娥、朱先生、白靈三個角色的塑造過程為你解說一二。
· 正· 文· 來· 啦·
藍田縣檔案館有一件鎮館之寶,那就是民國藍田縣誌,這部縣誌俗稱民國志、牛志。一部縣誌有兩種叫法,那是有原因的,稱民國志是因為縣誌編撰成書於中華民國時期,還因為民國時修志的總編纂是牛兆濂而稱牛志。牛兆濂是關學的最後一位傳承人,名震天下,這部縣誌以牛志之稱蜚聲內外。
陳忠實和《白鹿原》與牛志的故事,在藍田傳為佳話。今年是陳忠實先生仙逝三周年紀念。陳忠實被譽為「文壇扛鼎角色,關中正大人物」,他生於白鹿原下,在藍田縣華胥鎮新街村讀完完學。新街村是關中大儒牛兆濂的家鄉,陳忠實的老宅和牛兆濂故居隔灞河相望。陳忠實因《白鹿原》而不朽,白鹿原因陳忠實聞名遐邇。因為《白鹿原》和陳忠實,藍田縣檔案館迎來了許多解密考究《白鹿原》人物原型和歷史背景的人,陳忠實和藍田縣檔案館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創作《白鹿原》的過程中,陳忠實先後多次來到藍田縣查閱資料,幾乎遍覽了所有版本的縣誌,更是熟讀牛志。在閱讀縣誌的過程中,有一個細節引起了陳先生的深思:20卷縣誌中竟然有四五個卷本用來記錄節婦的事跡。她們不是忠貞不渝,守節教子;就是孝敬長輩,和睦鄰裡;再不就是振興家業,澤被後世。節婦們是傳統儒學和宗法禮教所倡導的忠孝節義的典範,無一例外。年紀輕輕就守寡,孤獨清苦的婦女用一生的心酸換取了史志上幾句冰冷的話語。有的連一個名諱也沒有留下,只是以「某某氏」記載下來,這個「列女傳」深深地刺痛了陳忠實,他在回憶小娥形象塑造時說:「這些女人用她們活潑的生命,堅守著道德規章裡專門給她們設置的『志』和『節』的條律,曾經經歷過怎樣漫長的殘酷煎熬,才換取了在縣誌上幾釐米長的位置。」陳忠實又說:「我感到最基本的作為女人本性所受到的摧殘,便產生了塑造一個純粹出於人性本能的抗爭者叛逆者的人物」。帶著塑造一個另類婦女角色的強烈願望,陳忠實思緒萬千。「我隨之想到我在民間聽到的不少蕩婦的故事和笑話,雖然上不了縣誌,卻以民間傳播的形式跟縣誌上列排的榜樣對抗著……這個後來被我取名田小娥的人物,竟然是這樣完全始料不及地萌生了。」與縣誌中節婦們截然不同的人物田小娥成了《白鹿原》中最有活力的角色。
關中人把牛兆濂叫牛才子,陳忠實先生是聽著牛才子的故事長大的,如今反覆研讀牛才子的大作,自然想把他和他的關學思想寫進《白鹿原》這部民族秘史之中。《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就是牛才子。「朱」字拆開就是牛人二字!為了塑造牛人朱先生,陳忠實還查閱了牛兆濂資料,那些對聯、家書、詩作、文章以及老照片,實物檔案和牛才子的傳說讓陳忠實與牛兆濂穿越時光的隧道進行思想的交流。無論是辦學堂,立鄉約,退兵賑災,禁菸抗日,還是續修縣誌,這些在藍田乃至整個關中大地上廣為流傳的故事,幾乎原封不動地被安到了朱先生的頭上。知道《白鹿原》的藍田人固執地認為,朱先生就是牛才子!藍田縣檔案館牛兆濂檔案專櫃更是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
白靈是《白鹿原》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是白鹿的化身,是白鹿精魂。白靈是一個堅強的革命者,她的原型是藍田早期的革命者張靜雯。藍田縣檔案館還有數卷非常珍貴的革命歷史檔案和黨史檔案,記錄了藍田共產黨人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捨生取義的光輝事跡。張靜雯烈士的事跡在檔案裡記錄的並不詳盡,也不突出,連名字都是同音字。「帶頭打了戴季陶的陝西省女子師範學生」,僅這一句就令陳忠實眼前一亮。張靜雯生於白鹿原上一個富裕的家庭,幼入私塾,後習新學,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民族情懷的浸潤,張靜雯早早就走上了革命道路,1934年她和丈夫徐國璉丟下年幼的孩子趕赴陝甘蘇區。在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區,她擔任政府婦女委員長,兼任列寧小學教員,宣傳革命,發展教育,搞得轟轟烈烈,被稱為「女中狀元」。1935年秋,肅反中張靜雯被誣陷為「奸細」遭到活埋。張靜雯具有白鹿原人堅定、執著、熱情、善良的品格,她的革命經歷讓人讚嘆卻又令人扼腕嘆惜。
張靜雯是從舊時代走出來的新女性,是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是為了大多數人幸福舍小家而不顧的「聖人」。她超越了關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四為」精神,將傳統儒學經用濟世情懷用偉大的無階級革命理想進行重新闡釋,是播福白鹿原的白鹿仙子的化身。白靈,白鹿原的靈魂,超越了她的姑父關中大儒朱先生。張靜雯烈士與陳忠實苦苦尋找的白鹿精魂完美地重合了。因為白靈,藍田縣檔案館黨史資料、革命歷史檔案和烈士檔案匯聚了越來越多目光。
感謝陳忠實先生,讓古老的藍田縣誌發出了耀眼的光芒,感謝藍田縣檔案館,因為縣誌、珍檔給我們提供了探究偉大作家創作思想的原始檔案資料。
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服務社會,我自豪我是一名蘭臺人,能將我知曉的檔案故事分享給大家。
註:作者簡介
李會婷,陝西省藍田縣人,藍田縣作協會員。著有長篇校園勵志小說《沙棗花開》,鄉村記憶散文集《龍曲灣的記憶》。
文末右下角你「在看」我嗎?
編輯/排版:賀瑾
秦 風 檔 案
關注秦風檔案,了解檔案與陝西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