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檔案 傳播文化」優秀徵文展示——陳忠實《白鹿原》和藍田縣...

2020-12-20 騰訊網

總第1822篇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摘要】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檔案既是文化又是文化的載體。挖掘檔案資源,傳播檔案文化是蘭臺人神聖的使命。檔案利用是檔案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檔案利用集大成者,古有司馬遷,今有陳忠實。長篇小說《白鹿原》的問世,讓藍田縣檔案館走進人們的視野。陳忠實《白鹿原》中的人物原型、歷史背景和藍田縣檔案館館藏檔案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呢?本文從田小娥、朱先生、白靈三個角色的塑造過程為你解說一二。

· 正· 文· 來· 啦·

藍田縣檔案館有一件鎮館之寶,那就是民國藍田縣誌,這部縣誌俗稱民國志、牛志。一部縣誌有兩種叫法,那是有原因的,稱民國志是因為縣誌編撰成書於中華民國時期,還因為民國時修志的總編纂是牛兆濂而稱牛志。牛兆濂是關學的最後一位傳承人,名震天下,這部縣誌以牛志之稱蜚聲內外。

陳忠實和《白鹿原》與牛志的故事,在藍田傳為佳話。今年是陳忠實先生仙逝三周年紀念。陳忠實被譽為「文壇扛鼎角色,關中正大人物」,他生於白鹿原下,在藍田縣華胥鎮新街村讀完完學。新街村是關中大儒牛兆濂的家鄉,陳忠實的老宅和牛兆濂故居隔灞河相望。陳忠實因《白鹿原》而不朽,白鹿原因陳忠實聞名遐邇。因為《白鹿原》和陳忠實,藍田縣檔案館迎來了許多解密考究《白鹿原》人物原型和歷史背景的人,陳忠實和藍田縣檔案館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創作《白鹿原》的過程中,陳忠實先後多次來到藍田縣查閱資料,幾乎遍覽了所有版本的縣誌,更是熟讀牛志。在閱讀縣誌的過程中,有一個細節引起了陳先生的深思:20卷縣誌中竟然有四五個卷本用來記錄節婦的事跡。她們不是忠貞不渝,守節教子;就是孝敬長輩,和睦鄰裡;再不就是振興家業,澤被後世。節婦們是傳統儒學和宗法禮教所倡導的忠孝節義的典範,無一例外。年紀輕輕就守寡,孤獨清苦的婦女用一生的心酸換取了史志上幾句冰冷的話語。有的連一個名諱也沒有留下,只是以「某某氏」記載下來,這個「列女傳」深深地刺痛了陳忠實,他在回憶小娥形象塑造時說:「這些女人用她們活潑的生命,堅守著道德規章裡專門給她們設置的『志』和『節』的條律,曾經經歷過怎樣漫長的殘酷煎熬,才換取了在縣誌上幾釐米長的位置。」陳忠實又說:「我感到最基本的作為女人本性所受到的摧殘,便產生了塑造一個純粹出於人性本能的抗爭者叛逆者的人物」。帶著塑造一個另類婦女角色的強烈願望,陳忠實思緒萬千。「我隨之想到我在民間聽到的不少蕩婦的故事和笑話,雖然上不了縣誌,卻以民間傳播的形式跟縣誌上列排的榜樣對抗著……這個後來被我取名田小娥的人物,竟然是這樣完全始料不及地萌生了。」與縣誌中節婦們截然不同的人物田小娥成了《白鹿原》中最有活力的角色。

關中人把牛兆濂叫牛才子,陳忠實先生是聽著牛才子的故事長大的,如今反覆研讀牛才子的大作,自然想把他和他的關學思想寫進《白鹿原》這部民族秘史之中。《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就是牛才子。「朱」字拆開就是牛人二字!為了塑造牛人朱先生,陳忠實還查閱了牛兆濂資料,那些對聯、家書、詩作、文章以及老照片,實物檔案和牛才子的傳說讓陳忠實與牛兆濂穿越時光的隧道進行思想的交流。無論是辦學堂,立鄉約,退兵賑災,禁菸抗日,還是續修縣誌,這些在藍田乃至整個關中大地上廣為流傳的故事,幾乎原封不動地被安到了朱先生的頭上。知道《白鹿原》的藍田人固執地認為,朱先生就是牛才子!藍田縣檔案館牛兆濂檔案專櫃更是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

白靈是《白鹿原》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是白鹿的化身,是白鹿精魂。白靈是一個堅強的革命者,她的原型是藍田早期的革命者張靜雯。藍田縣檔案館還有數卷非常珍貴的革命歷史檔案和黨史檔案,記錄了藍田共產黨人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捨生取義的光輝事跡。張靜雯烈士的事跡在檔案裡記錄的並不詳盡,也不突出,連名字都是同音字。「帶頭打了戴季陶的陝西省女子師範學生」,僅這一句就令陳忠實眼前一亮。張靜雯生於白鹿原上一個富裕的家庭,幼入私塾,後習新學,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民族情懷的浸潤,張靜雯早早就走上了革命道路,1934年她和丈夫徐國璉丟下年幼的孩子趕赴陝甘蘇區。在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區,她擔任政府婦女委員長,兼任列寧小學教員,宣傳革命,發展教育,搞得轟轟烈烈,被稱為「女中狀元」。1935年秋,肅反中張靜雯被誣陷為「奸細」遭到活埋。張靜雯具有白鹿原人堅定、執著、熱情、善良的品格,她的革命經歷讓人讚嘆卻又令人扼腕嘆惜。

張靜雯是從舊時代走出來的新女性,是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是為了大多數人幸福舍小家而不顧的「聖人」。她超越了關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四為」精神,將傳統儒學經用濟世情懷用偉大的無階級革命理想進行重新闡釋,是播福白鹿原的白鹿仙子的化身。白靈,白鹿原的靈魂,超越了她的姑父關中大儒朱先生。張靜雯烈士與陳忠實苦苦尋找的白鹿精魂完美地重合了。因為白靈,藍田縣檔案館黨史資料、革命歷史檔案和烈士檔案匯聚了越來越多目光。

感謝陳忠實先生,讓古老的藍田縣誌發出了耀眼的光芒,感謝藍田縣檔案館,因為縣誌、珍檔給我們提供了探究偉大作家創作思想的原始檔案資料。

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服務社會,我自豪我是一名蘭臺人,能將我知曉的檔案故事分享給大家。

註:作者簡介

李會婷,陝西省藍田縣人,藍田縣作協會員。著有長篇校園勵志小說《沙棗花開》,鄉村記憶散文集《龍曲灣的記憶》。

文末右下角你「在看」我嗎?

編輯/排版:賀瑾

秦 風 檔 案

關注秦風檔案,了解檔案與陝西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藍田縣積極搶佔白鹿原名片」「孟村高中」改名為「白鹿原高中」
    《白鹿原》全世界發行,隨後以廣播、話劇、電影和電視劇等形式全媒體展現,讓一個貧困荒蕪的白鹿原名聲大造,隨之以思源學院為首的八大民辦學院也駐紮原上,先後出現以白鹿原民俗為主題的人造民俗村6家也落戶白鹿原,更甚者在距離不到10公裡的白鹿原頂部,灞橋狄寨與藍田孟村竟讓出現兩個名字一摸一樣的「白鹿原管委會」。
  • 陳忠實生前盼白鹿原影視版能全面展示小說情節
    關於改編的難處,他生前曾說,不管是電影、話劇,還是舞劇、秦腔,均受時空限制,「唯一可能全面展示作品情節的就是電視連續劇。」遺憾的是,電視劇版《白鹿原》尚在緊張後期製作中。沒過多久,謝晉的影視公司給陳忠實打來電話,表示想改編《白鹿原》,但此時陳忠實已經授權給吳天明了,遺憾的是最終沒有拍成。據了解,張藝謀、陳凱歌都曾試圖將《白鹿原》搬上大銀幕,但均未能如願。1993年,西安電影製片廠打算拍攝電影《白鹿原》,但直到2000年,版權歸屬和導演還未能確定。
  • 陳忠實的葬禮:頭枕一本《白鹿原》安眠
    「從中國文化和精神的譜系上看,陳忠實既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文人,也不屬於現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他的經歷,他所受的教育,都更接近於中國農民的生活觀念和思想觀念。」 「書裡的一些材料,他(陳忠實)自己也沒有見過。比如他的檔案,檔案自己是不能看的。我是拿著作協的介紹信,到省委組織部去看的。而且還必須有兩個黨員在場。不許拍照,只能抄寫。」邢小利說,「歷史學的態度、精神和方法對我影響很大。我覺得寫他是記錄一段歷史。《白鹿原》已經是文學的一座高峰了,他以前的東西並不有損他的高度,他就是從這兒過來的。
  • 陳忠實籤售《白鹿原》,理髮師送來兩把梳子
    陳忠實:《白鹿原》出版不了,我去養雞1991年臘月二十五,寫完《白鹿原》最後一句話的陳忠實,並沒有向外界四處宣揚他出了新作,他只把這個壯舉告訴了夫人和孩子。因為他擔心作品的藝術性和某些方面的承受力,不受當時文學界的待見。
  • 抽劣質煙,罵人們懂個錘子,寫《白鹿原》之前,陳忠實差點去餵雞
    1991年臘月25日的傍晚,陳忠實為其50萬字的長篇家族式小說《白鹿原》,劃上了最後一個標點符號。4年了,靠著冬天一隻爐火,夏天一把蒲扇,他在小圓桌上匍匐了一千多個日夜。由此,他開始構思長篇巨著《白鹿原》。那時,他對這本小說有自己的野心,他說,「我是為著死時有一本可以墊棺做枕的書進入這部小說創作的。」1993年始,在中國文壇,甚至超出文壇而在整個中國文化藝術界,幾乎少有人不知《白鹿原》,少有人不知陳忠實。
  • 多位名家紀念陳忠實逝世三周年 話劇《白鹿原》西安再上演
    這是先生和我說的最後一句話。  我總也忘不了隨先生學習的場景。當年我在三秦都市報開設專欄「點擊西安」和「經典陝西」等採編傳播陝西地域文化時,先生是熱心讀者,在省戲曲研究院首次見面就主動叫住我,對我發表的關學人物傳記等如數家珍,充分肯定了我努力方向。之後每遇,先生總是不斷鼓勵我要多寫。七卷本《範超文叢》等能出版和先生支持分不開。我為父親編印《範志承詩詞集》時,先生知道了,特意題贈祝賀。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的拍桌,陳忠實:終於不用養雞了
    《白鹿原》的卷首引用的就是這句話,所以說陳忠實的《白鹿原》,就是一個民族的秘史。而陳忠實創作《白鹿原》也是個漫長的過程。1942年夏,陳忠實出生在西安灞橋西蔣村。陳忠實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就光查閱和準備資料就用了2年,資料堆滿了一個房間。閱讀和寫作花費了他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那一段日子,根據陳忠實的回憶說過得很節約。但是為了文學的創作,為了自己心中的希望,陳忠實豁出去了,他義無反顧,放手一搏。
  • 《白鹿原》要稿費還是版稅?陳忠實說一句「憨話」,登作家富豪榜
    因為陳忠實,我們知道了黃土高波有個叫白鹿原的地方。在他的小說《白鹿原》中,描繪了白鹿原這片土地近百年的事故變遷。讀過《白鹿原》的人,大多都被書中鴻篇巨製的氣勢所震撼。正如學者範曾說:奇書也!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司湯達,未肯輕讓。《白鹿原》要稿費還是版稅?
  • 投資3.5億元存活僅4年,白鹿原民宿文化村被拆
    「白鹿原」作為國內家喻戶曉的大IP,緣何重資投入卻輕易「夭折」?文化大IP又該如何長久運營?借「白鹿原」IP紅極一時長篇小說《白鹿原》是著名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自1993年問世後,先後被改編成話劇、秦腔、電影、電視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其IP熱度一直不減。
  • 陳忠實《白鹿原》:原著為女性吶喊自由,影版為何飽含爭議?
    影版《白鹿原》投資1億元,最後票房收入1.43億。而陳忠實先生的小說《白鹿原》從發行到現在,至少賣出去200萬冊正版。現實澆了《田小娥傳》的追捧者一盆冷水,從頭淋到腳。可是,緣於和小說版《白鹿原》同樣的理由,這部電影被刪減後才上映,票房和預計相差甚遠。陳忠實自己對這部電影是怎麼評價的呢?仔細琢磨,很耐人尋味!他先是給予了「震撼而感人」的高度評價,接著表揚黑娃表演者的複雜性。
  • 1993年《白鹿原》原始版本完整呈現 唯一正式稿首次全文影印出版
    現場嘉賓圍繞《白鹿原》的獨特魅力與價值,以及本書在中國當代文化史上的意義展開深入交流,作品內涵在各領域名家面前得到了充分而積極的解讀、闡釋,讓場下讀者對《白鹿原》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慶典活動中,各位名家一起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全新推出的「《白鹿原》出版20周年珍藏紀念版」、「《白鹿原》手稿限量珍藏版」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隨後主辦方宣布其圖書將於近期與全國讀者見面。
  • 陳忠實和他的兒女們
    1993年,歷時六年創作完成的《白鹿原》出版後,在文學圈內外引起轟動。貧困的陳忠實生活才算有了些改觀。但由於他一直恪守節儉,成名後依然低調的享受著沒人打擾,靜靜讀書的時光。可讀書時追求安靜的陳忠實,竟也是個資深的球迷。他愛熱鬧,愛看球賽。看到興奮處,也會和球迷一起吶喊,一起拍手叫好。
  • 陳忠實:歷史將永遠銘記
    每當春風又綠,蒼山又翠,清水長流之時,我們又想起陳忠實,特此推出著名文學評論家、陳忠實的研究專家邢小利的文章,以及一組鮮為人知的照片,以此紀念著名長篇小說《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
  • 張嘉譯秦海璐聯袂演繹民族發展史《白鹿原》明起登陸電視劇頻道
    改編自陳忠實同名巨著的近代傳奇劇《白鹿原》,講述了陝西關中平原上的白鹿村中,白、鹿兩大家族,橫跨半世紀、綿延三代人的跌宕紛爭,展示了渭河平原從清末民初到解放勝利五十年間風雲變幻的生活史詩。該劇將於11月30日起登陸上海電視劇頻道。
  • 白鹿原:寫這本書前,陳忠實自誡,「絕不能在女人問題上犯錯」
    但不料原下沉睡了一隻千年神鯨,鯨驚而西去,在原上犁出一條深溝,這就是白鹿原和鯨魚溝來歷的傳說。陳忠實出生在白鹿原北坡下的西蔣村,村中居民大多姓陳,少數幾戶姓鄭。《白鹿原》小說中,故事的發生地叫白鹿村,但現實中白鹿原上沒有叫這個名字的村子,也沒有以白、鹿兩姓組成的村子。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實和小說在這裡交匯了。
  • 「千載關學一脈傳,先生重歸白鹿原」芸閣白鹿書院在白鹿原影視城...
    陝西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軍,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劉學智,中共藍田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趙瑞寧,藍田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鄭偉,陝西白鹿原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聶文海,陝西白鹿原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總經理江濤等領導嘉賓
  • 陳忠實《白鹿原》中這三句經典名言,讀懂或許能讓中年人一生受用
    陳忠實先生在世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創作一本死了以後,可以放在棺材裡墊頭作枕的書。如今看來,陳忠實先生確實做到了,這本書就是——《白鹿原》。陳忠實先生陳忠實先生,花了整整6年時間,洋洋灑灑寫了50萬字,描述了白鹿兩家的世代糾葛。
  • 淺談《白鹿原》中的儒家文化內涵
    《白鹿原》出版後,陳忠實就以此書奠定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自人民文學出版社於 1993 年 6 月出版單行本至今,相關的討論文章不斷出現,研究成果相當豐富。論者對《白鹿原》的評價,普遍認為它是一部成功表現民族傳統文化和歷史發展的「民族秘史」,而《白鹿原》所承載的豐富儒家文化內涵及作家陳忠實在此書上承載的對儒家文化命運的思考,也成為時下諸多研究者極為關注的論題。
  • 序跋丨陳忠實《白鹿原》序言
    1  到50歲才捅破了一層紙,文學僅僅只是一種個人興趣。我在編選時已經驚訝起初幾年的一些短篇的單薄和藝木上的拘謹,再顯明不過地展示出我藝術探索的筆跡。無需掩醜更不要尷尬,那是一個真實的探索過程,如同不必為自己曾經穿過開檔褲而尷尬一樣。《白鹿原》出版後,我基本沒有再寫小說。我想讀書,我想通過廣泛的閱讀進一步體驗藝術。我不追求等身著作,只要在有生之年能寫出一本兩本聊以自慰死後可以墊棺做枕的書,就算我的興趣得到了報償。
  • 追憶陳忠實:獨開水道也風流 一直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
    陳忠實,著名作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白鹿原》、短篇小說集《鄉村》等。  圖為2008年,陳忠實參加「尋訪半坡人的鄰居」文化活動。  1979年,調整好心態的陳忠實發表了《信任》,獲得了當年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當時,陳忠實迫切地需要鼓勵和自信。《信任》得到認可,對他有很積極的意義。」邢小利說。  陳忠實沒有停止反思。他參悟到了作家的人格與境界的內在聯繫:「人格精神的錯位,往往會把良好的藝術性矮化了。」  1982年,陳忠實調入中國作家協會西安分會,成為一名專業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