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各種教師招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說課是很多教師招考面試的必須環節,寫了一篇說課稿分享給大家,祝大家逢考必過!
《地球的結構》說課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地球的結構》。(板書)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七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課內容取材於湖南教育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節「地球的結構」。本節內容與前面各節教學內容緊密相連,是前面各節教學內容的延伸。在前面三節分別學習了「地球的宇宙環境」、「太陽地球的影響」以及「地球的運動」的相關知識後,本節從地球的內部圈層和地球的外部圈層兩個方面展開,進一步歸納概括了地球的結構,使進一步認識地球。本節內容對於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十分有利於學生樹立科學的宇宙觀和環境觀。
二、說學情
對於高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初中以及前面三節的學習對於有關地球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力讀圖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希望通過本節課學習,在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力讀圖分析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地理觀和人地協調觀。
三、說教學目標
本節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 知識與技能目標:(1)說出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和內部圈層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狀等。(2)說出地球的外部圈層並做簡單的介紹。
2. 過程與方法目標:(1)能夠繪製出示意圖,或利用教具、學具,說明地球的圈層結構。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舉例說出地球各個圈層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形成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人地協調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一、地震波的波速及傳播特點;二、地球內部各圈層的劃分及特點;三、地殼與巖石圈的區別。
難點是:地殼與巖石圈的區別。
五、說教學方法
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特點,本節課主要採用講授法、談話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來進行教學。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學習。在掌握本節課知識的基礎上,鍛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地理觀和人地協調觀。
六、說教學過程
(一)第一個環節:組織教學
提前兩分鐘進入教室,檢查教學設備。組織學生坐回原位,平復心情做好上課準備。這是教學過程中一個比較細微環節,但是卻能為本節課的成功進行帶來積極的影響。
(二)第二個環節:導入新課
本節課採用情境導入,拋出問題情境:我國近年來地震活動時有發生,假如我們身邊發生了地震,大家會感覺到地面先上下晃動還是先左右晃動?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本節的第一個知識點地震波。
以真實情景進行導入,貼近現實生活。即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增加學習的目的性。
(三)第三個環節:講授新課
本節課總體採用提出學習任務——完成學習任務——總結知識的模式進行教學。
1.首先,引導學生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學習教材25頁,閱讀部分的知識。並且要求學生有邏輯的說出,地震波的分類及傳播特點。
其次,在學生學習完後,隨機抽取學生匯報學習成果,在匯報的過程中,學生如遇到困難教師應給予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匯報。在學生匯報完成後,如有遺漏,教師應做補充。
最後,教師總結地震波這一知識點並板書。
2.這一知識點總結完後,教師以恰當簡潔的過渡語,過渡到下一個知識點——「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的學習中來。並提出這一個知識點的學習任務——繪製示意圖說明地球內部圈層,並對地球內部各圈層做簡單描述。
然後,組織學生以地理學習小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在班級中巡視,一方面維持課堂秩序,以免學生閒聊,另一方面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學習中去,對學生的小組學習進行引導或提示。
在小組學習完成後,抽取小組進行學習匯報。因為,這個知識點的概括面比較大,知識比較零碎,在學生匯報有遺漏是可以進行追問和提示。另外這次匯報可以適當多抽取幾個小組,一方面保持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得到一個相對完整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匯報過程中,對學生的亮點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在學生匯報完畢後,教師對學生沒有匯報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尤其是莫霍界面與古登堡界面的深度、地殼不同部分的厚度、軟流層的位置,巖石圈與地殼的區別等學生容易忽略的知識點,應補充完整。
最後教師總結該知識點,並板書。
3.這一知識點總結完後,教師以恰當簡潔的過渡語,過渡到下一個知識點——「地球的外部圈層」的學習中來。並提出這一個知識點的學習任務——介紹地球的外部圈層,並舉例說明它們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
然後,引導學生學習「地球的外部圈層」部分的知識。
在學生學習完成後,抽取學生匯報學習成果。在匯報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提示和積極的反饋。
在學生匯報完畢後,教師進行總結,並在大氣圈這一部分簡要補充大氣垂直分層這一知識點,最後板書。
這樣講授新課的有以下優點:
1. 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歸納概括能力,讀圖繪圖能力等方面能力。
2. 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參與學習,有助於提升學習效果。
(四)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
在本節課知識點講完後,帶領學生一起梳理總結本節課內容。使本節課內容更加系統化,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五)第五個環節:反饋練習
課堂上除了問答練習外,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我準備了五道典型的練習題,用PPT呈現出來,組織學生當堂練習,除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加深理解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反饋,調整教學。
(六)第六個環節:布置作業
本節課的作業分為兩部分:
1.是必做作業:下節課上課之前完成練習冊的相關內容。
2.選做作業:本節課學習了地震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地震時的自救方法。
作業富有彈性,讓所有同學都掌握本節課知識的前提下,讓有興趣的同學多了解一些有用的地理常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說板書設計
地球的結構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橫波(固體;慢)
1.地震波
縱波(固體、液體:快)
2. 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
1.大氣圈
大氣的垂直分層
2.水圈
組成:液態水、固態水、氣態水
3.生物圈
範圍: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巖石圈上部
本節課選用了綱目式板書。要點較突出,層次分明,便於學生抓住要領,掌握知識體系。
在板書的布局上,將黑板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書寫主板書,一部分寫副板書。主板書整節課保留,以便學生參考。副板書可依據教學需要選擇保留或擦除。以上是我的主板書。
我的本次說課結束,謝謝各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