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到現在仍然會還有很多貧困縣,使用帶著發展中國家的帽子。與他國建交的時候都是一個很低的姿態,即便對方國力非常差。
印尼在受到27個國家制裁出口的時候,我國義無反顧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如今卻幫助他國來限制我國,簡直是忘恩負義。
印度尼西亞是棕櫚油的主要生產國。十多年前,由於馬來西亞有很多地方種植棕櫚樹,印尼棕櫚油產量在未來10年翻了兩番。棕櫚油產量的快速增長已成為印尼的一大發展優勢。此時,27個歐洲國家提出限制棕櫚油的生物利用,聲稱這是為了保護環境和維持生態平衡。同時,受惡劣天氣影響,植物油產量下降,需求增加,導致價格出現峰值
許多國家決定放棄棕櫚油的進口,這引發了印尼的經濟危機。然而,中國此時挺身而出,不僅大量進口棕櫚油,還幫助他們修建鐵路和購買當地產品。中國此舉將印尼從危機中解救出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印尼還與中國開展了鎳礦貿易合作。
中國是在許多國家心裡都「友好」的。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中國不斷與世界各國建立合作關係,使我們走上了一條更好的發展道路。中國是農產品出口大國,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在農產品貿易方面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這種合作不僅解決了中國產品的需求,而且給出口國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各國的發展創造了雙贏的局面。
去年9月,印度尼西亞政府決定在2019年底之前停止鎳礦的出口,並給予了四個月的時間來調整與出口商的合同。這一消息深深地打擊了印尼的說法,即鎳礦的開採量仍為7噸,而儲量只有8年。解釋是為了掩蓋。真正的目的是利用鎳資源。
此後,印尼向中國提議不對鋼鐵業徵稅,並將鐵路項目移交給日本。這種行為使中國感到震驚,許多人反對中國幫助印度尼西亞。
今年年初,印度尼西亞利用納圖納克群島經濟區在南中國海造成麻煩並促進了主權。這是中國不能容忍的。印度尼西亞總統宣布,經濟區是印度尼西亞的內部事務,這使以前的關係不再存在。
印度尼西亞認為美國公開支持它。實際上只是美國的棋子。在這樣的貿易問題上,中國總是在吃虧,而且不會反抗。希望我們國家一會在外交外貿是可以更加的強硬。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勇於反抗,打擊那些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的個人與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