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什麼時候月亮最圓?幾乎所有人都可以脫口而出「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嘛!但是在庚子鼠年(今年)的農曆六月裡,十五的月亮卻是「十四圓」,最圓時刻出現在8月3日23時59分。天文專家表示,「十五的月亮十四圓」這種現象比較罕見。21世紀這100年中,這種情況僅會出現6次。
1. 為什麼「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這句俗語的來源既與天文學上的概率有關,又與農曆的計算方法有關。
在人們觀察月亮的歷史中,人們逐漸發現在農曆十六的時候出現滿月的情況最多。據統計,在21世紀的這100年中,出現「滿月」的次數共1241次。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農曆十六,有579次;其次是農曆十五,有468次;再次是農曆十七,有188次;次數最少的是農曆十四,僅有6次。
每逢農曆初一,我們看不到月亮,叫「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五左右,我們可以看到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
根據農曆曆法規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但同是初一,「朔」可能發生在凌晨,或者上午、下午,也可能發生在晚上,而且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有長有短。這樣,月亮最圓時刻的「望」最早可發生在農曆十四的晚上,最遲可出現在農曆十七的早上。但由於「朔」一定在農曆的每月初一,「朔」之後平均起來要再經過14天18小時22分才是「望」,所以月亮最圓時刻的「望」以出現在農曆十五、十六這兩天居多,其中又以出現在農曆十六為最多。
從農曆十四到農曆十七,「滿月」不論出現在哪一天,都是正常曆法現象。
2.為什麼「月有陰晴圓缺」?
月亮的圓缺,實際上就是月相的周期變化。也就是說,隨著太陽、月亮、地球相對位置的變化,月亮會隨時間推移呈現不同形狀。
3.為什麼月亮表面有陰影?
月亮表面並不是光滑的,它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隕石坑。那些凹下去的地方從地球上看去就像陰影一樣。
早期人們觀察月亮注意到月面有部分地區較暗,但在望遠鏡還不夠發達的時候無法清晰觀察到月球表面,人們按照對地球的認識,猜測暗的區域是海洋,也就是「月海」;相對的把比較光亮的地方稱為月陸,此外隨著望遠鏡發展還有「月湖」、「月灣」、「月沼」之類的對小陰影區域的稱呼;在此過程中尚未清晰觀察到這些區域的詳細情況,只能辨別明暗區域。朝向地球的大的陰暗區域——「月海」有19個,我們肉眼能看到的陰影基本就是它們。
為什麼猜測陰影區是「海面」?因為月亮是反射太陽光而發亮的,光滑的水面把光反射到大致同一個方向(鏡面反射),如果這個方向不是我們地球的方向,我們能看到的光就很少,反而不如粗糙的地表把光反射到不同的方向(漫反射)能看的明亮。這就是夜裡逆向光源行走時、暗的是水坑、亮的是地面的原理,但如果反過來朝向光源走就是亮的是水、暗的是地面。
關鍵詞 >> 月亮,滿月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