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oogle Earth上看去,它像是一個雷達軍事裝置,上面布滿了類似方格的面板體!
這個奇特建築體位於東京灣,離東京羽田機場不遠。當東京灣,出現了一個奇怪造型結構時,引起了大眾對它好奇?
好奇的圍觀者懷疑這奇怪的結構,是日本政府秘密機構的所在地?
也有些人懷疑這是座雷達預警系統,或者開玩笑的是個水下巢穴?
遠觀看去,它就是個藍白相間條紋的船帆,難以想像真實用途。
但它真相卻平淡無奇!實際上,它是位於東京灣水上線(Tokyo Bay Aqua-Line),隧道段供應空氣的通風井,風之塔(Kaze noTō)。
「風の塔」, 位於川崎側海底隧道正中央,在日本語的意思指的是風塔。
它的結構十分不尋常,形狀看似普通的帆船!在海底建個通風口到海面是個不容易的工程!
在海面上以二個40公尺高的橢圓形型結構體吸入新鮮空氣,每個塔都控制,可固定捕獲東京灣的恆定的風,循環著為下方的隧道提供新鮮空氣。
此外,它也是隧道的緊急出口,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可將隧道內的人員全部疏散。
塔身的角度是經過測算,以減少對鄰近的東京羽田機場飛機起降的影響。
通風塔原本是仿金字塔型的,不過在東京羽田機場擴建第4跑道之時,因為機場限高的緣故,塔尖被拆除了,設計師經重新的藝術設計,就變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
當您飛往東京羽田機場時,可以從海灣對面或從飛機的窗戶,看到這個被誤認為軍事裝置的風之塔。
東京灣水上線於1997年12月正式啟用,是橫跨東京灣,海灣下方隧道與橋梁組合, 兩端分別由兩座橋梁組成,兩側則為千葉縣的木更津市和神奈川縣的川崎市。
全長15.1千米,其中有4.4公裡的海上大橋,也是日本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其長度在9.6公裡的海底隧道則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公路隧道。
這條海底公路很特別,在於它不是單純的跨海大橋,因為在羽田機場旁,橋的高度無法建高,況且東京灣每天約有1500艘船隻通過,特別是大型船隻,為了讓吃水深的大型船隻順利通過,所致在海平面下60公尺深的軟弱地盤,開掘海底隧道!
1989年5月27日正式動工。整體工程由川崎側的盾構海底隧道、木更津側的海上大橋以及中間連接海上大橋和海底隧道的木更津人工島三個部分組成。
在隧道約三分之一的位置,興建了木更津人工島,原本高架的道路在島上就此鑽入地下,以海底隧道的方式通過剩下三分之二的路程,最後在神奈川岸邊、靠近多摩川出海口回到陸面。
東京灣水上線從提出構想到建成通車歷時近30多年,整個過程曲折而又漫長,總體投資費用更是達到驚人的900億人民幣,超乎想像的工程技術與時間。
而整個東京灣水上線最著名的是木更津人工島,這個人工島有個更為浪漫的名字,叫海螢火蟲(umi hotaru)。
海螢火蟲整個建築的面積,就像是海上的一艘大船,事實上整個建築的兩側,看起來也就像是大型郵輪的甲板。它是東京灣水上線道路的休息站,不僅作為交通聯絡之用,也因特殊的地利之便,成了一處人造的觀光景點。
海螢火蟲休息站共有五樓,之中也有不少特色餐廳、商店和娛樂設施,也有觀景臺。於其地理位在東京灣之中,海景非常漂亮!
休息站之上,遊客可以在這裡遠眺東京、川崎、橫濱,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東京都景色確實相當美!
喜歡海上景觀的您,不妨來到這裡,試著從海上看一看不一樣的東京!
旅遊小貼士:
東京灣水上線橋梁隧道是409號國道的一部分,可搭乘大巴或汽車前往, 目前日車流量約為7萬輛。從東京灣各個高層建築中,也可以眺望欣賞到風之塔海螢火蟲、塔的景觀。也可以安排乘船遊覽,使您更接近風之塔。
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關注!
【文中圖片引用自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處理,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