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收到劍橋大學正式錄取通知書後,9月2日,寧波中學2020屆高三畢業生姚楚萌又收到了一個喜訊:她提交的獎學金申請批下來了,在2020-21學年, 她將獲得全額資助,包括42114.00英鎊的學費和至少9135.00英鎊的生活費。以當前的匯率算,合計人民幣約47萬元。也就是說,本科四年,如果順利,姚楚萌將獲得獎學金總額近200萬元人民幣。
聽到這則消息的人無不在心裡感慨一句:優秀的孩子不但給父母省心,還省錢了。
其實,在「乘風破浪的高考生」系列報導裡面,我們曾經報導過這位姑娘。但是今天,還是可以繼續來說一說姚楚萌和她所獲得的劍橋大學郭鶴年獎學金。
劍橋大學郭鶴年獎學金
每年最多資助5位中國大陸學生
2018年7月,劍橋大學郭鶴年獎學金中國遴選項目啟動,該獎學金是為中國大陸地區被劍橋大學羅賓遜學院(Robinson College)數學專業、工程專業、及計算機科學專業錄取的優秀學生所特設的全額獎學金。每年最多可資助5位優秀中國大陸學生。羅賓遜學院(Robinson College)成立於1981 年,是劍橋大學最年輕的學院之一。
去年,效實中學畢業生劉梓欣也通過該獎學金項目進入劍橋大學。今年,則是來自寧波中學的姚楚萌被選中。姚楚萌所報的專業為工程,令人好奇的是,高中在文科創新班的姑娘,大學選專業為何會選工科類的?
姚楚萌解釋說,「我也是學了以後才發現沒有找到學習歷史和地理的竅門,後來的職業規劃就更偏向於理工科。」事實上,她的父親畢業於海軍飛行學院,在父親的影響下,她從小就感受到了工程的魅力。
在向劍橋大學提交的文書裡,她這麼說,「我天生好奇,渴望用我從課堂上學到的科學知識來改變人類的生活。我對機械工程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有著濃厚的興趣。」高二暑假,姚楚萌還參加了一個關於汽車輕量化的課題研究。對於國外的高校來說,這樣的社會實踐和研究無疑是比較重要的。
優異的英語成績是過關斬將的基礎
優異的英語成績是她被選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姚楚萌的英語水平,屢屢被人稱讚。高中期間,她先後拿到了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全國中學生創新英語大賽等全國一等獎。在寧波市第一屆電視英語總決賽中,經過命題演講、即興演講、英語辯論等環節,姚楚萌從全市2000多名高中學生中脫穎而出,摘得高中組總決賽冠軍。
但是,這麼多年來,姚楚萌並沒有如很多孩子一樣從一年級甚至更早時候開始補習英語。小學就讀於在白鶴小學的小姑娘,三年級開始上英語課,但她在語言學習方面有很強的領悟能力。讀五年級時,經人介紹,她通過美國中小學生使用的網站學習英語,母親發現女兒在英語學習上的興趣,後來給她專門請了一段時間的外交輔導,並鼓勵女兒參加一些英語競賽活動。
高中期間,姚楚萌也沒怎麼參加過英語培訓,只是堅持原版「聽、說、讀」。 「我喜歡聽音樂看電影,這裡面有比較多的英文原版,不知不覺中就有了英文的輸入吧,我覺得我在語言學習上面還不錯。」高二時,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美國波士頓研學,在百年名校----布魯克萊恩中學交流時,她的英語能力和表達水平,讓對方校長為之點讚。
在參加劍橋大學郭鶴年獎學金中國遴選項目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學業測試、筆試、面試等環節,每個環節都是全英文進行。尤其曲折的一次發生在面試過程中。2019年12月,姚楚萌 在劍橋大學內進行面試,面試她的是兩位博導。說是面試,其實也是做題目。第一道題是力學方面的,「我當時就愣了,因為沒學過,就直接和面試官說了。結果面試官說沒關係,當場就教了我相關知識,在他們的引導下,我解出了第一道題。後面的是學到過的,就比較順利了。」這樣的過程中,沒有過硬的英語水平和交流溝通能力,是很難脫穎而出的。
學生會主席與學霸如何做到兩不誤?
高一當選寧波中學學生會副主席,高二當選校學生會主席,高三依然負責年級段的學生會工作,高中三年,姚楚萌在學生會工作中投入了較多精力。記者好奇,她是如何做到學校事務與緊張的高中學習兩不誤的?
此前,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有些月份學校活動集中,就要投入較多精力去做學生會工作,活動少一些的時候,就把更多精力放在學習上,穿插進行,也都能保證質量。實際上,這也要求自己學習的時候更加高效,更能進行時間管理。」
學生會要負責的活動還真不少,上半年有成人禮、藝術節、家長開放日、校際聯誼活動等,下半年有運動會、社團嘉年華、迎新晚會等。而讓姚楚萌印象最深的活動有兩次,一次是學校120周年校慶的時候,「那次校慶來賓很多,學校安排了很多學生志願者,學生會負責志願者的安排調度,需要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情況,我覺得那一次非常考驗自己的能力。」另外一次是2019年5月份,以姚楚萌為首的寧波中學學生會,提議舉辦寧波中學、效實中學、鄞州中學和鎮海中學四校學生會聯誼,請了各校學生會代表和社團代表,到寧波中學交流經驗。「以前的校際聯誼偏向娛樂性質,那一次的學生會聯誼卻是工作探討,淺層次來說,交流了四所學校各自舉辦的活動,深層次來說,不同學校學生會之間的工作方法、工作態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鑑的,對個人能力也是一個大的提升。」
一直都喜歡音樂的姚楚萌,小學是合唱隊成員,常有機會參加演出,初中也在學校活動中擔任過獨唱,到了高中,作為學生會負責人,更多是活動的組織者,自己再也沒有上臺表演過。「在臺上,更多是得到關注的感覺,挺好的。作為活動組織者,聽到同學稱讚你活動組織得不錯,或者看到活動按預期走下去,也會有一種滿足感。這兩種感覺,我都喜歡。」
事實上,學生會的工作也是姚楚萌在申請劍橋大學時自我介紹中比較出彩的一部分,從國外高校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來考量,這也是她的一個加分項。記者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