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確定,要讓孩子們做這些危險的事情嗎?

2020-08-28 小狼媽講故事

TED | 應該讓孩子做這5件「危險」的事情

(精簡版文字)


我叫基弗爾‧塔利。


我的職業是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同時我也是「探索訓練營」的創始人。


這是一個旨在幫助孩子們學會如何隨心所欲地去搭建各種玩意兒的暑期項目。


因此,我們建造了許多東西。


而且,我還讓這些二年級的小朋友們去接觸一些電動工具。


如果你正考慮把你的孩子送到我們的探索訓練營來的話,他們回家的時候,身上準會青一塊紫一塊,遍體鱗傷。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裡,關於兒童安全方面的準則制定得越來越嚴格。


對於兒童安全準則的制定,其嚴苛程度,近乎瘋狂。


我們在所有美國製造的塑膠袋上都印有令人窒息的安全警告,那些隨商品出售的塑膠袋上,也不能倖免。連咖啡杯上也印有「以防液體燙傷」這樣的安全警示。


對那些十歲以下的孩子們而言,人們似乎想當然的認為,只要是比高爾夫球尖銳一些的物體,都可被視為是鋒利的。


這樣的一種趨勢什麼時候才能到頭呢?


當我們把所有的角都磨圓,讓一切鋒利的物體都消失殆盡,那麼當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到那些由帶有稜角的塑料製成的物體時,他們會傷到自己。


因此,隨著我們對什麼是安全區域的界定變得越來越嚴苛,與此同時,我們也切斷了讓孩子們與周遭的世界相處的寶貴機會。


儘管我們所做的努力和意圖是好的,但孩子們終究必須學會如何去應付各種各樣環境下的,那些在他們能力所及範圍內的所謂最危險的事。


因此,儘管這個標題看上去有些觸目驚心,但這篇講演的主旨實際上是關於安全的,以及我們能做的一些簡單的小事,通過這些小事,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創造力、自信心以及對他們周遭環境的控制能力。



我現在向大家介紹的是來自於一本書。這本書名字叫做「50件危險的事」。我節選了其中的5件。


第一件事

玩火



學會如何控制自然界中這一最基本的力量是每一個孩子個人成長歷史中的關鍵時刻。


無論我們對於第一次和火打交道的經歷是否記憶猶新,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能夠控制大自然界萬千神秘事物之一。


這些神秘的面紗只有那些有機會去接觸和體驗它們的人們才能揭開。


因此,應該讓孩子們去玩火。


火是人類偉大的發現。


通過玩火,孩子們可以學到關於火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識,以及關於進氣、燃燒、排氣等基本相關知識。


只有掌握了這些基本知識,我們才能更好的利用火。


我們可以把露天礦區燃燒的火想像成一個實驗室。


雖然,通過玩火孩子們能夠從中學到些什麼我們無從而知。 但是,請相信我,讓他們隨心所欲地玩火,他們一定能夠學到比玩玩具「探險家朵拉」所學不到的知識。


第二件事

擁有一把小刀



你所擁有的第一把小刀是你的第一個萬能的工具。可以當鏟子用,可以當撬子用,可以當成螺絲起子,也可以用作小刀。


在很多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剛會學步的小孩就可以有小刀玩。



這些因紐特小孩正在用他們手裡的刀切鯨魚油脂。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是我十歲的時候,在一個加拿大電影公告牌上,小嬰兒玩刀的情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這表明,孩子們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工具培養出一種自我引申意識。你只需要定下幾個非常簡單的規定,諸如不要把刀口對向自己的身體,保持刀的鋒利,不要對它施加強力等等。


這些規定都很易於孩子們理解和掌握。


但是,他們不免會用小刀傷到自己。我的腿上至今還留著被刀刺傷的疤痕。但他們畢竟是孩子嘛,傷口很快就會癒合了。


第三件事

玩扔長矛的遊戲



研究證明,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懂得如何進行投擲,就如同我們的身體肌肉一樣,如果你不經常使用你的大腦,它也會慢慢萎縮退化的。


但當你經常鍛鍊它的時候,特定部位的肌肉就會給整個身體系統施加力量,這些力量也會同時作用於你的大腦。


因此,研究表明練習投擲可以刺激額葉和頂葉,額葉和頂葉又與視覺靈敏度、三維感知能力,以及結構性解決問題能力相關,因此它在培養孩子們想像技巧和預知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而且投擲是分析技巧和物理技巧的結合,對於全身性的鍛鍊非常有好處。


這種具有目標性的活動對孩子們注意力的集中大有裨益。因此,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活動。


第四件事

拆解家電



當你準備扔掉一件舊家電的時候,千萬要手下留情。你應該做的是和你的孩子一起把它拆開,或者直接把它送到我的學校來,我們會和孩子們一起拆解這些舊家電。


即便你對這些零件一無所知,但是動動腦筋,想想每個零件是幹什麼用的,這本身已是對孩子們很好的鍛鍊。


孩子們可以形成這樣一種意識,就是不論機器的內部構造多麼複雜,他們都可以把它拆解開,他們能夠從知曉每個零件的功能開始,慢慢弄清楚整個機器的原理。


這是一種對於可知性的領悟力,即某些事物是可知的。


我們要讓孩子們明白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和我們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黑盒子,實際上是由他人製造出來的複雜的的事物,通過不斷領悟,我們也可以明白它們的原理。


第五件事

由兩部分組成

打破千年數字版權法+駕車


首先,要打破千年數字版權法。除了安全準則之外,還有很多法律,這些法律試圖限制我們和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之間的互動。


那些數碼媒體播放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在I Tunes上買一首歌,把歌寫成CD, 然後把CD在電腦上轉成MP3,再在這臺電腦上播放MP3。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你已經觸犯了法律。


從法律角度來說,美國唱片工業聯合會可以對你進行指控。


對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教訓——有些法律是人們無意之中觸犯的,這些法律應該得到解釋,以被人們所知曉。


第二,有些時候,當我們擺弄一些玩意的時候,當我們把它們打開或者拆開的時候,當我們把它們用作他用的時候,我們應該把孩子們叫過來,和他們一起交流討論。


當我們開車出行的時候,也應該這麼做。


駕車對一個小孩來說是一項超乎他能力的行為,因此這也是極限。

對於那些不願意觸犯法律的人而言,你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駕車。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成長階段。


這個階段發生的時間與孩子們對外部世界,類似恐龍這樣的大傢伙著迷的時間大體上一致,他們興致勃勃的想試一把。


對於車也一樣,孩子們想進入到車的內部,享受駕駛的樂趣。這就好比,在這樣一個充斥著條條框框的世界裡,讓孩子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由—這種自由是不容易得到的。


因此,我們可以營造一種完全合法的狀態。找一塊空地,確保沒有別的障礙物,並且空地位於私家場所,在這樣的一塊地方讓孩子們享受駕駛的樂趣。


事實上,這是非常安全的。並且對於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樂趣。


我想我該說的都已經說完了。駕車應當算作第五件半「危險」的事情吧。謝謝大家。



50件危險的事兒,包括這些:

01舔一節9伏電池

02在冰雹中玩耍

03學會前滾翻

04像法國人那樣貼面吻

05將手伸出窗戶(坐在車裡

06釘釘子

07駕駛汽車

08投標槍

09在袋中製造炸彈

10玩吸塵器

11扔石頭

12玩乾冰

13在紙杯中燒水

14把奇怪的東西放進微波爐

15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扔東西

16從高處跳下來

17用放大鏡使東西燃燒起來

18從學校步行回家

19站在屋頂上

20將硬幣放在鐵軌上壓扁

21蒙住眼睛一個小時

22扭彎鋼條

23打碎玻璃

24製造自己的飛行器

25觀察太陽

26學習表演性的劍術比試

27製作彈弓

28爬樹

29在街上表演

30築壩截斷小溪

31鑽入地下

32更換車胎

33跳進垃圾桶

34拆解電器

35去垃圾場

36給朋友「下毒」

37在大風天放飛自製風箏

38學習走鋼絲

39在洗碗機中烹飪

40找到蜂巢

41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到達城鎮另一端

42打破烹飪規則

43削木頭

44製作繩索鞦韆

45玩火

46用強力膠將手指粘在一起

47熔化玻璃

48在冰箱冷凍室中讓瓶子爆炸

49在野外露宿

50屬於你自己的危險的事


50件孩子可以做的具有一定危險性的事情,分為四大類,並以相應的顏色做出了區分,綠色是「活動」,如鑽入地下;紫色是「技能」,如投擲標槍;黃色是「項目」,如熔化玻璃;藍色是「實驗」,如舔一節9伏電池。


作者對每件事都進行了詳細闡述,告知了讀者相應的操作步驟、所需材料、注意事項及補充資料等,並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做出了警示。同時,書中頁提供了記錄頁,可以讓孩子及時記錄在每一件事情中獲得的經驗和靈感。


作者在書中列出的活動全都可以通過安全的方式完成,並且,作者親自帶領不同的孩子完成過很多次,所以他知道不同的孩子面對這些事時可能存在的不同的困難,他認真提醒孩子:


這並不意味著:對於你而言它們都是安全的。在試圖熔化玻璃前,你也許需要先學會更熟練地生火;你也許需要先試著從學校走回家,經過一段時間,在父母放心之後,再試著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到達城鎮的另一端。


許多活動需要花一些時間,做一些規劃,有時還需要一位大人。就和所有可能有危險的領域一樣,你必須在嘗試之前,先告訴大人你的每項活動計劃。


如果連你自己都認為目前的活動不夠安全,你可以先在筆記頁上寫下自己認為有能力完成的時間,如「我要在10歲時完成這件事」,或者「我要在學會如何生火後再做這件事」。


保證安全的方式是學會如何判斷危險,而不是一味地阻攔孩子,不讓他去只有有準備、按步驟去做這些危險的事,孩子們才會培養出良好的直覺,了解危險的事情與需要謹慎應對的事情之間的區別。


成年人應該如何幫助孩子:

有些活動將需要你給予指導,有時還需要你的幫助,但家長雖然擁有監督權,仍要明智且審慎地行使這項權利。


當孩子需要幫助時,你需要抑制自己直接告訴他們怎麼做的衝動。當然,情況緊急、危險時例外。相反,你要試著像機器人那樣,只做孩子讓你做的事情,成為他們需要的強有力的輔助力量。


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經歷失敗,然後幫助他們搞明白失敗的原因,以及如何面對失敗,即使這意味著重新開始。


整本書想要告訴大家的是:

我們當然必須保護孩子遠離危險,這是整個社會必須對他們做出的承諾。但當這種保護超過必要的限度時,實際上意味著整個社會的失敗。


因為孩子們沒有學會如何自己判斷風險。因此,我們有必要幫助他們了解那些未知的、不熟悉的事情與真正危險的事情之間的區別。


相關焦點

  • 不確定能賺錢的事情,要不要做?
    做好手裡的事情,就能獲得成長。然後有朋友說,這個不夠清晰。我一愣,每天讀一頁書還不夠清晰嗎?過了一會,我想通了,他不是覺得這不夠清晰,而是覺得不夠確定,不夠安全。他可能希望得到的答案是——讀哪本書?怎麼讀?
  • 女孩成長路上,這些「危險」離你不遠,做父母的要這樣教孩子
    導讀:女孩成長路上,這些「危險」離你不遠,做父母的要這樣教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女孩成長路上,這些「危險」離你不遠,做父母的要這樣教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五件危險的事兒,一定要讓孩子去做
    可是這樣做,真的就能避免娃遭遇危險嗎?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他推薦家長們讓孩子去做五件危險的事情: 第一件事:使用火 親手操縱大自然中的元素——這件事聽起來簡直帥呆了好嘛? 其實,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工具培養出一種自我引伸意識。你只需要定下幾個非常簡單的規定,如不要把刀口對向自己的身體,不要對它施加強力等等。這些規定都很易於孩子們理解和掌握。
  • TED英語演講 | 年少時,你有做過這5件「危險」的事情嗎?(視頻+MP3+中英文對照稿)
    「危險」的事情演講者:Gever Tulley 蓋佛·陶利小時候我們總喜歡做各種各樣危險的事情,上躥下跳個不停,雖然經常會被爸媽訓,但卻充滿了冒險的樂趣。歡迎各位出席我的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應該讓孩子做的五件「危險」的事情。我自己並沒有孩子。因此,我只好借來了我朋友們的小孩。(笑)對於我今天所談及的內容,大家盡可以持保留態度。我叫蓋佛·陶利。
  • 要為孩子們做的事情有很多」
    「疫情原因,孩子們在家的時間比較長,開學季來了,我覺得如何調節開學後的心理和生理狀態,需要在開學第一課的課件中重點體現……」8月31日上午8點半,北京市大興區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正在召開的部門會上,該院未檢辦案組的檢察官于慧榮對開學季開展法治教育的問題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 「要為孩子們做的事情有很多」
    本報訊(記者簡潔)「疫情原因,孩子們在家的時間比較長,開學季來了,我覺得如何調節開學後的心理和生理狀態,需要在開學第一課的課件中重點體現……」8月31日上午8點半,北京市大興區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正在召開的部門會上,該院未檢辦案組的檢察官于慧榮對開學季開展法治教育的問題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 孩子的這些照片別發朋友圈了,小心給寶寶帶來危險,家長要注意
    導讀:孩子的這些照片別發朋友圈了,小心給寶寶帶來危險,家長要注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這些照片別發朋友圈了,小心給寶寶帶來危險,家長要注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50件必須讓孩子做的危險事,你的孩子做過幾件?
    導讀:50件必須讓孩子做的危險事,你的孩子做過幾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50件必須讓孩子做的危險事,你的孩子做過幾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檢察日報》| 「要為孩子們做的事情有很多」
    ●開學季,檢察官也很忙「要為孩子們做的事情有很多  疫情後的開學季,讓未檢工作有了更多特殊的意義,用于慧榮的話來說,「要為孩子們做的事情有很多。」早在一個月前,該院未檢辦案組的成員們就開始琢磨著怎麼講好開學第一課,于慧榮的筆記本上,已經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各種思路和創意。當天會後,她又趕緊打開電腦,對照會議記錄和反覆修改過的法治課件再次打磨,噼噼啪啪的敲擊鍵盤聲頓時響起。
  • 不要什麼事情都給包了,讓孩子幫做家務,這些好處要了解
    對於做家務這件事,現在很多父母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好多爸爸媽媽都會認為,我的孩子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了,做家務就有大人做吧。這些事情他們以後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會做了。現在先緊著孩子的學習。家務這些事情就不要去影響孩子的學習了。也有的家長,一提到讓孩子做家務,就會特別的頭疼,讓我的孩子做家務簡直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戰爭。他總是說會去做,但總是要經過大人不斷地提醒、甚至是爭吵,最後可能會懲罰結束。
  • 這些潛伏在孩子身邊的「危險」你一定要知道
    玩具是孩子們的最愛在給孩子們帶來樂趣的同時其質量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因此,玩具安全成為了家長們極其關注的問題還在猶豫該給孩子買什麼樣的玩具嗎?還在擔心孩子的玩具不安全嗎?A:一是小零件、小球:若被吞食,可能產生窒息的潛在危險。二是塑膠袋或塑料薄膜:若將過薄的塑膠袋套入頭部,導致覆蓋在口鼻處可造成窒息危險。三是繩索:玩具上的繩索如果過長,發生繩索纏繞頸部又無足夠能力掙脫,可能導致誤拉造成窒息危險。除此之外,風險點還有:危險銳利尖端、邊緣、突出物等,可能產生戳傷刺傷兒童身體的危險。
  • 生活中你遇到過這些有趣的事情嗎?
    ,下面小編把自己收集到的這些生活中的搞笑圖片給大家看看。這才是真正的愛車,你們一個個的天天說愛車,你們能夠對車這個樣子嗎,你看看人家,這樣才是真正的愛車,真正的把自己的車當成是自己的小老婆。連睡覺都對於自己的愛車不離不棄的,其實我的關注點還在一個地方,你「老婆」的身上的那根刺你是不是還是要小心一點,我看著是真的非常危險啊,你確實你睡覺不會亂動?
  • 井水能養魚嗎?如果你的水是井水,養魚前應該做這些事情
    二、溶氧井水的含氧量是極低的,觀賞魚正常需要含氧量大約是5.5mg/e,魚如果在這種水裡,會因為缺氧而發生危險。所以在使用井水養魚的時候必須要進行增氧,或者爆氣也可以。井水能養魚嗎?如果你的水是井水,不是自來水公司的水,養魚前應該做這些事情綜上,井水並不是不能使用的,只是在使用前要經過必要的處理,這也算是 困水的一部分吧。可以把井水靜置2-3天,任其緩和溫差,同時需要爆氣增加含氧量。加入醋汁以調節酸鹼度,就查不到了,各地的井水水質其實並不算太差。
  • 張文宏提醒孩子們防範「看不見的危險」:很多大人做得也不夠好
    他特別提醒,一定要記住,在公共場所吃飯時一定要分餐,並直言「大人可能做得不夠好,一定要提醒家裡的大人和朋友吃飯分餐。」張文宏還強調,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在校期間也一定不要忘記:一定要洗手,「如果做到這些方面,我們就可以防住這個『新冠』了。」
  • 異性朋友之間,最好不要一起做這3件事情,後果會很「危險」!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科普的話題是:異性朋友之間,最好不要一起做這3件事情,後果會很「危險」!首先是不要每天都陪對方聊天,因為很容易產生依賴感,彼此如果習慣了每天陪對方聊天,那麼時間久了不僅會影響雙方各自的家庭生活,而且還容易產生尷尬的感情,後果是很危險的,所以還是要儘量保持距離的。
  • 孩子在玩蹦床的過程中都會發生什麼危險的事情呢?後果嚴重嗎?
    每一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擁有一顆非常充滿活力且富有童心的性格與心靈,在孩子們小的時候,有這樣一種玩具是孩子們酷愛玩耍的,那便是蹦蹦床。姐姐要飛上天了!」哈哈哈哈,真的是太有愛了,想來媽媽的心情應該是非常複雜的,一邊害怕姐姐玩的太嗨皮出了任何一點的危險,另一邊是自己看著寶寶玩耍的開心的樣子,若是自己年輕個十幾歲,肯定也去玩耍了,哎真是矛盾!那麼在蹦床的過程中都會發生什麼危險的事情呢?什麼又是滑膜炎?後果嚴重嗎?
  • 開學季,檢察官也很忙|"要為孩子們做的事情有很多"
    來源:正義網  ●開學季,檢察官也很忙   「要為孩子們做的事情有很多」   正義網訊(記者簡潔)「疫情原因,孩子們在家的時間比較長,開學季來了,我覺得如何調節開學後的心理和生理狀態,需要在開學第一課的課件中重點體現……」8月31日上午8點半,北京市大興區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正在召開的部門會上
  • 我女兒才9歲,是能聽這些事情的年級嗎?別跟我說了,我去找校長
    我女兒才9歲,是能聽這些事情的年級嗎?而且一個班級除了女生還有男生,你不知道要避開男生嗎?你還當班主任的。「怎麼現在還有這麼保守的家長,小時候不告訴孩子這些,等著孩子自己去好奇實踐嗎?」這些都是來源於他們自身的危險。
  • 孕初期要注意什麼 下面這些事情不能做
    當懷上孩子以後,孕婦朋友不可以掉以輕心,你所要知道的是前三個月的寶寶是很脆弱的,孕媽和準爸爸也要特別的注意,特別是孕媽很多事情都是不可以做的,那麼問題來了,懷孕期間哪些事情不能做呢?今天咱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了解清楚一下吧。
  • 孩子們為什麼不想學習?不想做的事情,誰也拿不出幹勁
    他認為孩子們之所以不想學習,主要是因為「對於不想做的事情,如何拿出幹勁?」坪田信貴認為,在日本真正喜歡學習的人最多不過一成,剩下的九成,大概都是「雖然不想學,但不得不學」,所以變成了「不想學,所以不學」。並且他認為孩子不想學習的原因不是人的性格和能力,而是日本的教育制度以及人們對學習的錯誤認識。那什麼樣的教育制度導致了孩子不想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