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夠讓孩子多學點習,家長們不知道使用了多少辦法!比如監督孩子寫作業、掐斷網絡、給孩子報補習班等等。剛開始雖然起點作用,但一段時間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那孩子們為什麼不想學習呢?
對於這個問題,曾經指導過1300多名孩子學習的補習班老師坪田信貴,在《所謂學習好,就是方法好》這本書裡給出了答案。他認為孩子們之所以不想學習,主要是因為「對於不想做的事情,如何拿出幹勁?」
坪田信貴認為,在日本真正喜歡學習的人最多不過一成,剩下的九成,大概都是「雖然不想學,但不得不學」,所以變成了「不想學,所以不學」。並且他認為孩子不想學習的原因不是人的性格和能力,而是日本的教育制度以及人們對學習的錯誤認識。
那什麼樣的教育制度導致了孩子不想學習呢?在坪田信貴看來,日本教育極端地一概而論化,明顯欠缺合理性。簡單地說就是,一個有無數「吃力的事情」組成的制度。
比如新學習的漢字,有的孩子寫一遍就能記住,有的孩子即使寫十遍也記不住。擅長記漢字的孩子,只記得不斷寫同一個漢字的無聊感;而不擅長的孩子,留在心中的只有痛苦的記憶。
這種無視個體的差異的教育,只採用同一種方法,最後所有孩子記住的,只有壓迫感。
不管這種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習漢字的寫法,還是利用數量使孩子們養成學習習慣,在坪田信貴看來,這都是很失敗的教育。因為,孩子們都是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被要求做這些作業的。
雖然寫字的數量與記憶和培養習慣之間存在著聯繫,但是在不斷重複的痛苦中,孩子們真的很難真正的記住知識。不斷加深的「真是討厭啊」的心情,帶來的結果僅僅只有「對學習的抗拒」。對於不想做的事情,如何讓他們拿出幹勁?
對「長時間學習很了不起」的錯誤認知,也是孩子不想學習的原因。在很多父母的觀念裡,「我家的孩子學習沒耐力,一天學不到兩個小時……」是孩子學習不好的最大原因。而只有那些長時間坐在桌子前,能持續學習三四個小時的孩子才是了不起。
比如做一項工作,如果我們在上面過於花費時間和精力,以至於超過規定時間的話,往往會失去他人的信賴。上個廁所一個小時,打個電話兩個小時,雖然別人不說你,但是時間長了就會受到抱怨。
世間萬物也都有「達成目標的時間越短就越了不起」的鐵律,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講究效率。然而,為什麼到了孩子學習這塊,卻被認為在學習上用的時間越長就越了不起呢?
在坪田信貴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家長把「學習」這事本身變成了一個目的,它的價值被賦予「長時間學習」這件事上。認為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就越了不起。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長時間學習消磨的不僅有精力,還有更多的「不情願」。
為什麼孩子不想學習?坪田信貴給出的答案雖然依據的是日本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對我們教育孩子仍然有很大的啟發。因為我的教育制度與對孩子學習的認知和他們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有時候甚至比他們更為嚴格。
然而在我看來,孩子不想學習還有來自家長的兩個原因。不管是家長對孩子學習的忽視,還是家長給孩子施加的壓力,都會讓孩子有種不想學習的願望。
家長的忽視是孩子不願意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由於工作壓力比較大,很多家長都把精力放在了事業上,卻忽視了孩子的學習。
學習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在學習的時候得不到家長的激勵和陪伴,遇到了困難就會有不知所措和迴避的現象。時間長了困難越攢越多,那孩子就越來越不願意去學習了。
家長的壓力,也是孩子不想學習的重要原因。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給他們報這樣或那樣的培訓班,以至把孩子玩耍的時間都排滿了課程。在這樣高強度的學習環境中,孩子能不對學習產生討厭嗎?
再加上家長們對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如果孩子不好好學習,或者成績不理想,都會遭到家長的責怪和批評。所以在學習上孩子們不僅遭受著「煎熬」還受著層層壓力。在這種環境下,孩子能會喜歡學習嗎?
總之,大部分孩子都是不願意學習的。之所以不願意學習是因為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對長時間學習的錯誤認知,以及家長對孩子學習的忽視和給孩子施加的壓力。
雖然學習是家長的事情,但歸根結底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對於不想做的事情,如何拿出幹勁?所以只有從內心裡調動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孩子才能真正喜歡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