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過後,釣友們的垂釣似乎又迎來了新一波的熱度,很多釣友們也就趁著這個好機會開始約好三五個好友進行了外出垂釣的徵程。但在實際的垂釣過程中,卻發現在野外的魚種資源逐漸匱乏,天氣也隨之多變,不同天氣不同做法,經常在作釣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空軍或者小白條在鬧窩的糟糕情況。那麼針對這種情況,釣友們應該怎樣進行調整,才能保證我們的收穫呢?
在野外自然水域進行垂釣時,很多釣友最討厭的情況應該就是幾條小雜魚來鬧窩了,對於餐條和小白條這種魚來說特別是這樣,因為它們本身的數量就很多,並且適應性特別強,在無論哪種水域進行作釣時,都可以看見它們的身影,而且它們也是很喜歡成群結隊的活動的,因此在遇到它們搶食的話,我們的釣鉤大多數是無功而返。有些釣友也會因此而放棄出門野釣的好機會,選擇在普通的湖庫進行作釣。
春末的水溫也是較高的,這也是小白條更能適應的狀態,即不能溫度太高,也不能溫度太低,這樣就增加了釣友們垂釣的難度,很多釣友也會為之頭疼。因此在野外垂釣時,很特別容易遇到成群的小白條前來鬧窩,雖然運氣好可以釣上來幾條,但數量卻是寥寥無幾,並且在自然野外的水域環境下,小白條的靈活度也會更高,在我們垂釣時很容易出現浮漂發出信號不準的情況,對我們提竿的良好時機造成特別大的影響,從而會出現一些跑魚的情況,結果造成我們的漁獲難以得到保障。
那麼釣友們應該怎樣才能良好的應對多數小白條鬧窩呢?首先就要求我們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第一時間不要慌亂,而是冷靜下來及時做出相應的戰略布局,例如適當地改變一下魚餌的狀態,增加水中魚餌的黏性,或者在選擇搓餌後再進行作釣。
對於浮漂來說的話,也可以選擇一些吃鉛量較大的浮漂,從而能夠加快餌料達到水底的速度,這樣也相應地減少了一些魚餌的霧化範圍,大大減少了小白條的鬧窩情況,最終可以提升我們的漁獲狀況。這樣也給釣友們的垂釣經驗增加了一個良好的提升,以後在野釣的時候就可以減少一個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