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周讀的是《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狀態不佳,沒有讀多少。
1月11日 08:13 來自 小米MIX2S 全面屏
財報就是一本故事書,這本書先看封面別人的評論,是一本財報和競爭力相互結合的一本書,書中能夠體現了量化思維,主要有心法,招式進階、幾大部分。尤其是最後引用《孫子兵法》讓人感到有好感,想看,推薦序也寫的不錯,財報是起點,真正重要的是報表故事後的策略,願景、文化和統理這些因素,然後舉例引力波的比喻,的確很有意思,課責,講的是,西問,問他,被問,互問,五式一練,博學、慎思、明辨、篤行,從這幾個句子中,我看到蒼蠅拍老師的話語的影子,
還是總結一個閱讀模板吧:
1、寫的段文字講的什麼
2、怎麼講的,怎樣論述的
3、講的有沒有道理,哪裡有道理
4、對我有什麼啟發,
以貝佐思舉例,然後day 1,day 1是什麼呢,好像王興的偶像就是他,這段話講的是講故事很重要,我們會虧損,生意的特點有好幾個
1月12日 23:06 來自 微博 weibo.com
第一章 財報是商業智謀的起點
財報的元素是數字
財報數字= 經濟本質+衡量誤差+人為操控
講了現代財報的來源。
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大家通過財報來淬鍊個人以及組織高度的商業智謀,講了智、誠、勇
智慧
新創公司的財報要看商業模式布局的合理性
以鑑識專家舉例,三個關鍵因素:
1、培養科學的態度
2、敏銳的觀察力
3、邏輯推理能力
讓證據說話,認識到任何不合理、不尋常的地方,就隱藏著解決問題的關鍵
誠信
講了巴菲特的合伙人組織形式,大家一起賺錢,一起承擔虧損,報表是實踐誠信的第一塊基石
勇氣
以因特爾當時壯士斷腕舉例,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財報數字。
又講了一個目的:
使財報成為協助經理人以及投資人面對嚴酷事實的工具,以掌握全盤的財務狀況,也是本書的目的。
記錄一下:
只看到了14頁,並且是晚上看的,頭略痛,今天差點兒放棄讀書,內心爭鬥了一下,還是記錄了一點筆記
標籤: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
1月13日 19:55 來自 微博 weibo.com
講的做空的機構,他們會做空
1、高估獲利的公司
2、營運模式有問題的公司
3、有嫌疑的公司
很多財報的產生,往往是為了粉飾失敗
以灰狗和導盲犬舉例為論述兩種企業家精神
激動如灰狗,穩重如導盲犬
講了豐田秀吉半夜急行軍108公裡,然後對手驚訝於兵從天上來,我只想說牛逼
灰狗型企業家往往能夠搶佔先機,可能會補給跟不上
導盲犬可能失敗在於反應不夠快
最難能可貴的是,同時擁有灰狗以及導盲犬兩者特質的人,業務開拓如灰狗,財務管理卻保守如導盲犬
簡易,變易以及不易,感覺這句哈很有哲理
透過財報內容簡易,透視財報數字變易的原因,最後呈現企業興衰中那些不易的道理
五大神功
看到章節,想到了自己的模板
1、疑問句,想標題在講什麼,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
2、這一章是怎麼講的,這章節的邏輯架構是什麼
3、為什麼作者認為這個重要
4、講的有沒有道理,哪些有道理,自己感覺哪些有疑問?
5、讓我聯想到什麼,給我的啟發感悟是什麼,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哪五大神功呢?
五大神功講的是,
1、堅持正派武功不變的心法,誠實
2、活用財報分析的兩個方法
3、掌握企業經營的三種活動
4、加強修煉構成商業智謀的四項核心能力
5、深刻了解五份兒財務報表所透露出來呢經營及競爭訊息
1、誠實
2、兩個方法,呈現事實,解釋變量
3、三種活動,籌資、經營、投資
4、四項核心能力,正確認知現狀、發展願景、嘗試創新、整合協調
5、損益表、綜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
作者是用《孟子告子下》的,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講述的是因激烈競爭而生出的憂患意識
給我的感悟是:
要對自己誠實,要量化自己的現狀,自頂向下的拆解,
三種活動,籌資對應輸入、經營對應處理、投資對應輸出
四項核心能力,
正確認知現狀對應著我有什麼
協調整合,對應著資源的取捨,我要放棄什麼,
形成願景,對應著我想要什麼
嘗試創新,對應著大量時間的投入
這是我能夠理解的事情
把書讀懂,是一件很耗費腦力的事,但這是一件苦功夫,也是一件成長的複利,值得投入
一個堅持,講的是誠實,並且講了積極的誠信是增加價值
講的一個聖經裡面的主人給僕人分配資金的小故事。論述了馬太效應,
1、主人要求的不是不貪汙,或者資產價值的保值,而是投資報酬的提升
2、主人分配資源的邏輯,是按照僕人的投資績效進行汰弱存強,這是現代資本市場的邏輯,主人關心的是投資結果,而不想聽失敗的藉口
然後舉例的是巴菲特投資摩沃爾瑪,正面案例,以及富國銀行的負面案例
誠實有很多的隱性成本:
1、聲譽受損導致消費者不
2、員工與公司價值觀衝突,導致反淘汰
3、企業加強員工監控後,員工產生不信任感,生產力下降
我學到的是:
馬太效應,理解不了,我現在只是理解了表面,沒有做到,沒有學到這個道理
1、我們作為自己的主人,要做有回報的事情,投入的時間,金錢,都要有回報
2、分配資源要把資源花在刀刃上,經濟中的強者被分配更多的資源,雖然很殘酷,但這是世界本來的樣子,
3、大錢有大錢的增值之路,小錢有小錢的增值之路
4、工作的時候,是要出活,出結果,而不是要看什麼藉口
5、類似於查理芒格說的,誠實是一種很好的策略
1月14日 22:18 來自 微博 weibo.com
講的什麼呢?
兩個方法,講的是表達事實和解釋變化,
表達事實講的是真實的數字,發生了什麼,有多少銀子
解釋變化就是講的對銀子的增減
表達事實:是存量,是靜態的,重點在於確認它的存在以及數量正確
解釋變化:是流量,要求能解釋變化原因,報表對經理人的功能不是直接回答問題,而是幫助經理人提出問題,梳理清楚,問題的核心
以聖經中的例子來比喻解釋事實和解釋變化,引入會計的由來,我依舊是覺得很多故事都具有相似性
什麼是常識呢?
存量和流量,是用的沃爾瑪和豐田的人舉例,豐田有五個為什麼來解決問題
財報是問問題的起點,我的感悟是:萬物皆可拆
講的是什麼?
三類活動講的是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
經營活動的核心是營收以及可持續增長,以及能從顧客端收取現金,經營活動決定企業短期的成功,這裡用了一個詞,叫做市場佔有活動
投資活動,講的是決策,把錢用在哪裡的決策,以及把錯誤投資收回的決策,是面向未來的
這裡換了一個詞,叫做策略規劃活動。
籌資活動,是後勤支持活動,也就是現金流,是現代企業的糧草。經歷過才知道現金流的重要性
怎麼講的?有道理嗎?
是用的漢高祖用人來比喻的這三個活動,韓信、張良、蕭何對應不同的能力,我覺得還算恰當,
我的感悟是什麼?
如何利用這三種能力,對應自身的人生呢,給自己的人生有什麼啟發才是最重要的
四種核心能力,分別是
正確認知現狀
協調整合
形成願景
嘗試創新
正確認識現狀,就是不脫離現實,以方便在混沌的環境中,做出妥善的策略規劃,並執行經營計劃。最大的危機是脫離現實
協調整合
是理解並且建立各部門的協調整合,企業本質是相互依存。協同合作的。活用財報可以串聯起看似無關的事
形成願景
領導最核心的能力,就是願景,這是堅定的信念,但是反面上來講,也有那種沒有偉大願景,如劉秀的
嘗試創新
在組織的管理體系或者技術體系中發現新的做事方法,通過數字來體現,是否有價值
給我的啟發:
對我還是很有啟發的,我做事經常脫離實際,愛幻想,拿不出行動和方法手段來
怎麼講的呢?作者每講一個小知識點,就舉了一個小例子,沃爾瑪,劉秀,以及一個企業家的例子,來論述某一種能力的重要性
給我的啟發,是我還是要腳踏實地,不要脫離實際,穩紮穩打
五份兒報表,有哪些呢?
我知道的有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
但是作者這裡用的是:
損益表、綜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
1月15日 21:06 來自 微博 weibo.com
損益表對應某段期間內,企業財富的變化,收益減去費用,損益表是衡量企業經營績效最重要的依據
綜合損益表,講的就是其他影響股東權益的項目,皆在此報表中表達
常見的項目,包括所持有的有價證券未實現的利得或損失
匯率變動造成的利益或者損失
資產負債表,建立在資產=負債+業主權益,這個恆等式中
資產負債表,是了解企業財務的重要的利器
現金流量表,是評估企業能否持續經營以及競爭的最核心工具
總結:
看完以後,寫一個自己作為公司的各種表的結構,自己的財務狀況,一塌糊塗,雖然我不喜歡匯總這些財務,但還是要有的
第三章 飛行中要相信儀錶板
憂關性,可靠性,及時性
上面講了當企業處於危急存亡的時候,經理人對自己的儀錶盤又有多少信心呢
給我的啟發是: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經理人,過去沒有好好經營自己這一家公司,此時處於危急存亡時刻,才想起來要好好經營
量化思維的確很有用,良好的策略起源於量化思維,《孫子兵法》中的計,也是如此,計算,量化
不過後續講的信息錯誤,舉例舉的是美國攻擊伊拉克的就不太符合了
1月16日 09:32 來自 微博 weibo.com
財報是企業競爭的財務歷史,主要講的三個方面,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際,講的是注意大環境的變化
通古今之變,講的是不能固守過去的成功模式,要有高度的應變能力
成一家之言,講的是要獨立思考,從淺層的數字中,查看出未來的趨勢來
其中究天人之際,解釋為一個組織的績效,受大環境與企業本身互動的影響,這個章節裡面,我意識到的關鍵詞有,環境,機會,競爭,風險,具體的例子有谷歌的AlphaGo與柯潔的對戰,柯達的失敗以及富士軟片的轉型成功,還有一個蘋果的供應商例子存在的風險
以康師傅的例子,論證了,必須要檢視自身與大環境的關係,另外一個重點,在於企業與對手的相互競爭關係
模式,必須要有高度的應變能力
舉例的日本的兩個戰鬥的名將,武田勝賴和織田信長,武田勝賴以騎兵著稱,而織田信長建立了三排火槍手,輪流進行射擊,說明舊時代的技術或者商業模式,如果不能更新,在新的時代就會受到致命危險
成一家之言,講的是要獨立思考
不同的經理人面對同樣的信息往往也會做出不同的判斷
成一家之言,代表高層次思考,低層次思考,是對事物的知覺,最高層次的思考,是能將所有的事物都看成系統之一部分的完整直覺
環境、潮流、加英雄,是以臺積電的創始人舉例
資本市場的預期,911後,一些股票上漲,後來又走出了大行情,預期也有自我實現的功能,比如大家預期一家公司要掛,然後對應做出相應的行為。後來公司果然掛了
給我的啟發是:
想到了西風講的預期管理,如何對自己的預期進行管理,如何管理他人的預期,挺深刻的
人實際上也有自我實現的功能
蒙住眼睛,要能操控你的飛行器
講的是在經營過程中,
學會看懂具有攸關性的各種儀錶板
當儀錶板顯示互相衝突的訊號時,要學會診斷髮生了什麼事情,第8章會講,先放過
當出現管理危機時,儀錶板一片混亂,要學會蒙上眼睛,不依賴於儀錶板的落後的訊號,就能順利的引導企業化險為夷
我的感悟:
1、突然發現自己沒有對某一個領域有系統的完全掌握,個人成長領域沒有做到,計算機也沒有做到。
從我下意識的反應來看,自己在自我成長方面的積累,超過了編程,我從投資中看到的信息,自然而然的去思考如何用在個人生活或者編程中
今天 16:16 來自 微博 weibo.com
今日反思:
今天《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
發現自己寫的過去的很多的概念就又忘記了,又在糾結於什麼是淨利,什麼是毛利,什麼是淨利潤,什麼是毛利潤,這些東西我在20年的7月份寫過,但是半年過去了,我感覺自己好像現在又在從零開始,一直在入門邊緣徘徊,學習基金也是,自己現在入門了嗎?
一點兒都沒有,這都多長時間了,自己還處於初級階段,我感覺自己一直用錯誤的學習方法來學習。
看書是一件最簡單的事情,學了不用,不用就忘,再學,再忘,如此學習了了好幾遍,還在納悶,為什麼我一直看不懂呢,為什麼一直處於小白階段呢?我感覺自己這屬於極其低效的學習方法。答案很簡單,沒應用、沒實踐就沒有成為自己的東西。
不看財報的書就當成一個字典查吧,直接照著唐朝的書,直接開始搞,看不懂的再查書,印象深刻,我感覺目前的知識儲備,足夠我分析財報了。
立下一個Flag
1、一周做一個公司的財報的分析訓練,總結過程資產。
2、一周總結點兒學習基金的過程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