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熱文】龐大而隱秘的中國高校「二本生」:命運握在原生家庭手上

2021-02-19 魚sir家長圈

我是魚sir,星廬課評發起人,全網30W家長信任的「網課人肉詞典」,分享雞娃資源、教育方法、牛娃經驗、升學趨勢。下面這篇文章在今日頭條上引發了90萬閱讀和2000多條評論,再次分享給大家。最近,有本書時常被大家拿來討論,由大學教師黃燈所寫的《我的二本學生》。
魚sir好奇,她為什麼要寫這個群體,能寫出什麼,於是就去買來翻看了,看完後,既無力又焦慮。在廣東F學院任教超過14年,一共教過4500多名學生的教師黃燈,在書的序言中將一個不被人看見的群體有力地呈現在了我眼前:中國二本院校的學生,從某種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國最為多數普通年輕人的狀況,他們的命運,勾畫出中國年輕群體最為常見的成長路徑。其中的幾個短語,「最為多數」「最為常見」,把魚sir一下子拉回到了現實,那就是,哪怕我自己畢業於「雙一流」,但我的孩子長大後,還是很可能會成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而當我看到另一個結論時,焦慮感替代了泯然於眾的無力感。黃燈的學生跨越了80、90後兩代人,這讓她有機會發現處在時代不同階段的兩代人之間最大的差別。關於這兩個群體,她在書中多次提到原聲家庭和他們命運之間的關聯:
說實話,這是魚sir第一次嚴肅認真地關注到「二本生」這個群體。通常,一本大學大都是部委直屬大學或「211工程」大學,而二本大學大多是省屬大學和非「211工程」大學,師資、硬體等方面都與一本有一定差距。如果用學歷鄙視鏈定位二本生,我們可以用北方方言「中不溜」來形容。

「二本生」之所以沒有被更多看見,主要原因是,他們從新聞場域中消失了。

我們的媒體整天圍繞著985、211、雙一流等名牌大學,這些大學的畢業生走入職場後,也大多把持著社會話語權,這又進一步加固了大眾對他們背後大學的印象、認知。

幾輪下來,我們就容易產生一種偏離事實的判斷:究竟誰才是那大多數。

其實,從常識出發,就能知道,只有少數人才能上名牌大學,也只有少數人能創業成功,從數據來看,亦是如此。
根據廣東教育考試院披露的數據,2017年,廣東省一本錄取人數是8.4萬人,錄取率11%,二本錄取人數是20.7萬人,錄取率27%。在應試教育的機制裡,他們一律經過了緊張的課堂教學、題海戰術、千百次考試的淬鍊,從高考中艱難突圍,就這樣一步步來到大學的校園,來到我的課堂,並在不知不覺中養成溫良、沉默的性子,缺點不明顯,優點也不明顯,好像工廠裡生產出來的「標準件」。這樣的二本生似乎和推崇狼性文化,擼袖子加油幹的企業、社會,註定格格不入。
不過如此斷言,對他們並不是很公平,因為決定個體命運的,不再是個體,而是時代。黃燈觀察到,時代更迭中,烙印在80、90後身上的是兩種不同的痕跡,這些痕跡推著他們走向了幾乎已經可以預測到的人生。黃燈喜歡主動和她的學生交流,觀察他們的人生,追蹤他們的成長軌跡。在廣東F學院,黃燈當過兩個班的班主任,一個班是062111班,即2006級學生,通常為80後,另一個班是1516046班,即2015級學生,基本為90後。她自己則是高等教育還未普及前的經歷者,如此,三者形成了一個縱向的比較。如果僅從教育價值而言,黃燈發現,從自己到15級學生,是遞減的。
黃燈1995年畢業於湖南一所地方院校,按今天劃分,也算是二本院校的學生。
但不同的是,那時高校還未擴招,能考上大學的都是「天之驕子」,畢業後享受的待遇也是令人豔羨的:

「同樣是「二本」學生,我不用擔心找工作(當年大學生還包分配),不用擔心生活費(每個月國家有生活補貼),也不用費盡心機地爭排名和獎學金(這些因素不會影響學生的前途),更不用為了畢業簡歷的光鮮去修第二學歷、考無數的證;當然,我更不知「買房」為何物(當初都是單位福利分房)。」

而展現在062111班學生面前的大學時光已經截然不同,更多充斥著市場經濟所致的功利、現實、競爭和機遇。
她大概分析了一下062111班畢業生的去向,主要有四類:
不過在黃燈看來,八零一代還是幸運的,「在房價平穩、低廉、經濟上行的階段,他們通過各種努力和嘗試,大都擁有一份讓人踏實的工作,並在工作的庇佑下,得以成家立業,實現讀書改變命運的古考隱喻。」等到90後進入大學,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基於高歌猛進的房價和逐漸激烈的就業競爭。和062111班的學生相比,1516045班考研的學生明顯增多,不少學生從大二就開始謀劃。理想主義早已蕩然無存,大家關心的是考什麼證書,拿怎樣的學歷更容易找到一份工作。
畢業季來臨,他們茫然無措,什麼都想嘗試,考研、考公務員或者是創業,在窮盡一切可能後,他們會開始質疑讀大學的意義。黃燈發現062111班學生畢業時,他們中有將近三分之一如願留在了廣州、深圳。而1516046班畢業生,多數都選擇退回到自己的家鄉,沒有一個來自農村的學生底氣十足地覺得自己能留在廣州。一個有些殘酷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一個人的命運如何,決定因素,大到時代,小到家庭,最後才是個體自身的努力。

多數人可能都覺得廣東是一個富庶之地,但其實很多地方的落後貧困程度不亞於內地某些扶貧地區,尤其是粵北、粵西。

黃燈一位學生家鄉湛江廉江2017年時的情況

而廣東F學院有近一半的學生就來自這些經濟落後區域。

062111班的楊勝軒1987年出生於廣州市荔灣區的芳村。
家中並不富裕,父親是藥材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後下崗,找到一份保安工作幹至退休。母親一開始是一家自行車廠的職員,後來也下崗了。2006年,楊勝軒考入黃燈任教的廣東F學院,「在大學前,我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我出生在工薪階層,沒有培訓班,沒有夏令營,我上課時,非常專注,導致我沒有興趣愛好。」
畢業後,楊勝軒找工作的經歷一波三折,最後他選擇去考街道辦,但他發現每次筆試過了,但面試就是過不了,他感受到關係的重要,「就是領導一句話。」之後,他希望通過考公務員進入最穩定的體制內。但很遺憾,他連戰3年,均落榜。
不甘於職業前景黯淡,楊勝軒諮詢職業規劃師,想看看自己究竟該往哪個方向發展。職業規劃師建議他去金融或網際網路行業發展,但楊勝軒都猶疑不決。他承認自己猶疑不決,是因為「沒有任何承擔風險的能力」,因為家庭不富裕,也無支持,試錯成本太高。
回顧有些「失敗」的從業經歷,楊勝軒把原因歸於職業規劃出了問題,但黃燈認為,「這個確定結果的背後,部分來自他那個羸弱的家庭。」她出生在廣東湛江一個小鄉鎮,父母是生意人,家中有三間商鋪放租,經濟條件不錯。因為從小耳濡目染經商之道,柳鴻很早就懂得經濟條件和應酬的重要性。
她的小姨很注重培養她的社交能力,經常送她LV、PRADA等名包,帶她出入高檔飯局,讓她「見識更多世面」。畢業後,柳鴻折騰了很多領域,最後實現了工作自由和財務自由。這種成功當然離不開她自身的努力,但家人的有意栽培和關鍵時刻通過人脈給她提供的機會,是她走向社會的基本現實和起點。
對於一個資源匱乏的,下崗工人家庭的孩子而言,楊勝軒即使花費很多時間、精力去拼命爭取,也難以靠近柳鴻的起點。顯然,一個家庭在時代中能否抓住機遇快速積累財富,家庭成員能否獲得上一代足夠的支持,決定著個體奮鬥的成敗。

就如黃燈所言:越是和學生深入交流,越能感知其背後的家庭,在他們身上烙下的印痕,學生成長的可能性,越來越受制於家庭的溢出效應。

什麼都不用多說了,各位家長,趕緊一起努力搬磚吧。

我發起的星廬課評,集結眾多教育達人與課程專家,一起幫助孩子選對課,上好課。如果你想向星廬專家團諮詢有關孩子學習規劃和報班選課方面的問題,歡迎點擊「閱讀原文」,立刻加微信諮詢我們的教育夥伴。

相關焦點

  • 2021畢業生數量再創新高,數量龐大的二本生,如何突破就業困境?
    2021畢業生數量再創新高,數量龐大的二本生,如何突破就業困境?大學生就業難是近些年教育圈最常談到的問題,作為教育領域作者,看著日漸困難的大學生也就局面,不由心生感慨。遙想當年「大學生就業包分配」是何等風光,然而自從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身份的含金量肉眼可見速度下滑,如今絕大多數大學生在畢業後都會走向「打工人」的道路,面對著不斷攀升的房價與「穩定」的工資,很多大學生對眼前之路一片迷茫。在千萬大學應屆生基礎面前,數量龐大的二本生正面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 「二本生」數量龐大,競爭優勢不明顯,大多正面臨這種「處境」
    中國的教育環境正在不斷的優化,每年考上大學的大學生數量也在不斷的上升,由於國家進行高等學歷人才的擴招,現在大學生已經非常常見了,雖然不是一抓一大把的那種,但是也並不是像過去的時代大學生都成稀有物種的狀態。
  • 《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是如何毀掉一個人的!
    一個經常被提起的話題: 原生家庭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原生家庭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然而最大的受害者,也是孩子。最近熱播的國產劇《隱秘的角落》受到一致的好評,同時也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甚至有人評論說:「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國產劇了。」
  • 《隱秘的角落》:每個「壞小孩」的背後,都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
    最近幾天,我在追熱播的網劇《隱秘的角落》。該劇改編自紫金陳的推理小說《壞小孩》。這部網劇共12集,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分。《隱秘的角落》火爆出圈,讓許多人看到國產懸疑劇的希望。片中把自己嶽父嶽母推下懸崖的張東升(,他的「惡」是顯而易見的。
  •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隱秘的角落」,但絕不是每個孩子的最終歸宿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與生俱來、不可選擇的「標配」,直接影響一個人成長的最初走向,尤其是性格和三觀的建立。映射出來的社會問題絕對不少,其中#原生家庭的影響有多大#話題的閱讀量達2億左右。原生家庭給人一生帶來的影響,絕不是任何人可以輕易批判的。」 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朱朝陽的原生家庭#引起大量網友的解讀和討論,這個話題裡裡外外都透露著一句:「朱朝陽黑化的禍端就是他的原生家庭。」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突破原生家庭的繭,你仍是好孩子
    《隱秘的角落》堪稱國產劇佳作,目前知乎和豆瓣的評分分別為9.2和9.0。可見此劇在大眾間的影響力。在這部故事裡,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很多,而原生家庭給孩子的影響,則是眾多主題中,最扎心的一個。其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朱朝陽和葉馳敏。一個是年級第一,一個是班級第二。
  • 《隱秘的小孩》原生家庭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也可以毀了一個孩子
    最近很火的一部網劇《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也可以毀了一個孩子。朝陽的父母離婚了,爸爸娶了新的妻子,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媽媽整天忙著工作,很少能夠回家陪他。當老師表揚朝陽得了第一名,對朝陽媽媽說,朝陽有點內向,和同學關係不是很好。
  • 《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不幸的痛,到底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託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說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主要取決於成年人,而受這樣的」不幸「危害最大的就是孩子。原生家庭的」痛「往往使孩子深受其害。《隱秘的角落
  • 怎麼避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危害?從《隱秘的角落》裡可以找到答案
    最近很多人一說到《隱秘的角落》,就高呼:「教育啊。又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原生家庭的禍根!」然後在回想劇中的細節,細品之後,我開始緊張起來:「我好像和朱朝陽的媽媽有點像,那我兒子會不會也這麼陰暗啊……」現在90後的父母太慘了,連看個網劇,都得檢討一下我有沒有犯錯。
  • 伊能靜發千字小作文談《隱秘的角落》,談及敏感原生家庭讓她痛心
    最近,秦昊、王景春主演懸疑推理電視《隱秘的角落》開播後廣獲好評,在豆瓣評分高達9.2,每一個主演的演技都是爆炸,就連三個小主演的演技水平也相當到位,製作精良,改編後的劇情也被觀眾接受,被稱之為2020年年度好劇。
  • 從《隱秘的角落》看原生家庭的影響,五步幫你療愈原生家庭之傷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不身處其中你永遠體會不到。那些有毒的父母對孩子有意或無意的迫害,影響到他長大成人之後方方面面的人際關係。千萬不要輕易的去讓別人原諒自己的父母,去和他的原生家庭和解,時候到了,他自己會去面對。今天我們繼續共讀《原生家庭》這本書,學習什麼是有毒的家庭體系及五步幫你走出原生家庭之傷的方法。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為何會黑化?一張原生家庭圖探尋其中的秘密
    而《隱秘的角落》一上映,讓許多觀眾心中涼涼的,越看越覺著這個朱朝陽不簡單。影視劇圈裡有個行話,叫做角色黑化。那麼一個看起來那麼優秀的中學學生,為什麼最後黑化了呢?不要把鍋甩到作者或者編劇身上,他們在用藝術的形式反映了一個現實。這個現實是什麼呢?
  • 《隱秘的角落》揭露的問題,這樣的原生家庭只會毀了孩子
    自從有了寶寶以後,一直都沒什麼時間追劇,最近看網上很多人都在看《隱秘的角落》,而寶媽群裡也都在討論這部劇揭露的原生家庭的育兒問題,出於好奇,我便去追了一把劇,看完後,確實感慨萬千,更了解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重要性,今天就來說說我對這部劇揭露的原生家庭的育兒問題的理解,一些拙見,供大家參考。
  • 女兒驕橫、兒子孤僻,《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的傷害如何拯救?
    最近,《隱秘的角落》正在熱播中,我忙裡抽閒,一口氣追了六集。雖然還未全部追完,上面的鏡頭卻將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展現得一覽無遺。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解析。但離異後,假如沒有處理好相互之間的關係,那麼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傷害便不言而喻。倒過來想,周春紅自己不幸福,又怎麼能讓兒子幸福呢?朱永平因為怕王瑤作,對待兒子和女兒天囊之別,他忘了作為父親的責任和擔當,導致女兒和兒子的悲劇。
  • 西安原生家庭紀實:父母影響了我人生的底色
    就像《隱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陽,你很難直接用「善」或「惡」去定義這個複雜的小孩,他接濟朋友但又陷害朋友、乖巧懂事卻會借刀殺人。看似出乎意料的性格轉變,其實一切都有跡可循。每個孩子性格的養成,追溯到根源,都是出於原生家庭的影響。說到底,是父母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溫度與底色。
  • 原生家庭的影響有多大?
    維吉尼亞薩提亞曾經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最近《隱秘的角落》很火,劇情講得特別真實,原生家庭給人一生帶來的影響,絕不是任何人可以輕易批判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骨子裡會自卑。在親密關係中總是擔心自己被拋棄,同時更害怕表現出來,感覺自己在這段關係中沒自信。迴避問題。當彼此雙方發生矛盾爭執時,自己會在第一時間選擇迴避問題,甚至是逃離,並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憤怒,沒有情緒只是自己不想重複幼年的悲劇重演,但這樣的解決方式,只會給關係蒙上一層層陰影。過於敏感,玻璃心。
  • 每個人心中都有「隱秘的角落」,孩子的好壞都藏在原生家庭裡!
    網劇《隱秘的角落》在這個夏季快速走紅,成為眾多當季影視劇中的一匹黑馬。這部劇不僅豆瓣分高達9.0,討論度和影響力也是很大。#朱朝陽的原生家庭#,#朱朝陽張東升#,#小白船#等等圍繞這個劇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榜。就連大結局了,微博上還有這部劇的各種細節分析,網友們腦洞大開,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根據自己的理解推敲了N種劇情。
  • 中國龐大而沉默的「二本生」
    也就是說,每年走進大學的學生中,一本學生只是少數,二本學生是更為龐大的群體。只不過,在輿論場上,與「211」「985」有關的話題總是能引起廣泛討論相比,二本學生則普遍顯得沉默。 姚大順是是某二本院校的學生。
  • 隱秘的角落燒出原生家庭的痛:別讓過去的陰影,遮蓋未來的光明
    《隱秘的角落》,這部短短十二集的懸疑網劇,最近成了網友們熱談的話題。如果按照兩個結局來看,在暗黑的那個版本中,小孩們除了善良的一面,還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劇的英文名是The Bad Kids——「壞小孩們」。
  • 高不成低不就的二本生,他們的出路在哪?考研有救嗎?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比起985和211畢業的大學生,二本生似乎一點優勢都沒有,就業競爭大。雖然能找到工作,但是想找到好工作卻很難了。一些待遇福利好的單位,招人的時候明確要求了需要985、211畢業的大學生,單單是這一條規定,就讓很多二本生失去了希望了。雖然一些學校在招聘的時候,沒有明確的要求,但是很多的知名大學的畢業生和研究生都湧進了學校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