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告訴孩子,不讀書的人到底輸在哪?

2021-02-09 菏澤市牡丹區第五小學

 當孩子的世界只剩下用學歷與薪水來為自己存在的價值背書時,孩子同時也失去許多該重視卻漠視的美好事物。

 

過去,當我坐在臺下,以熱血沸騰的學生身份應和著臺上的老師,現在,當我站在講臺上大聲疾呼、聲嘶力竭時,學生卻意興闌珊地敷衍著我。

 

是時代改變了嗎?那群親愛的、熱血的年輕人跑到哪去了?當他們的世界只剩下用學歷與薪資來為自己存在的價值背書時,年輕人失去多少該重視卻漠視的美好事物。

 

義大利的老師鼓勵年輕人拎起一個簡單的背包出走,為實現年輕體驗世界,浪跡天涯的豪情。當孩子有說走就走的勇氣時,是不是就會有謝旺霖義無反顧,願意轉山的勇氣?是不是就會有謝哲青行遍天下、探索世界的膽識?

當他們一窩蜂到澳洲打工遊學時,他們真的學會了:靠自己闖出一片天后,年輕人,更謙卑地面對夢想,並實現它,甚至跳脫了小小的視界,走向寬闊無涯的人生?

 

美國的老師要年輕人從吃飯、穿著、睡覺、走路這些尋常事物中,去找到些學習的火花,要孩子放棄填鴨、複製知識的刻板印象,開展自己的身體感知,靠自己動手尋回學習的樂趣。

所以,當分數的高低不再是評價他們成敗的唯一時,是不是就能激發出他們在人我交流的火花中,多些不一樣的想像與靈感呢?孩子真的會找時間和大山大海說說話嗎?年輕人真的會願意吃苦耐勞地凡事動手,從中累積在問「為什麼」之後,自己找到的答案嗎?

 

從智者的文字中,體悟知識愈辯愈明的暢快。只是,他們真的願意為真理赴湯蹈火了嗎?合上書後,他們願意慷慨地和身邊的友伴,分享他對真善美世界的想像,並燃起自己對國家的使命感,並興起改變社會的企圖心了嗎?

 

每次,我被這樣的文字感動到有非做不可的衝動時,年輕的孩子總是一副很熱血、但我不參與的冷漠。

 

我試著觀察,這一代年輕人出生後,歷經了一個極度舒適安穩的時代。當老師憂心到下一代的假期清單規劃時,是不是就預設了這一代的年輕人連過日子的想像都沒有了?我們想給的,又偏偏是現在的年輕人不會乖乖順從的,因為我捫走過的路途,太呆板、無創意,也太辛苦了。

 

我們這一代吃苦耐勞、苦幹實做的典型,永遠不會是年輕人想要過的生活模式。他們有時候還會勸我:老師真的太辛苦了,不要把心都懸在我們身上,你太沒有自己的生活了……除了少數學生的感謝外,我還剩下什麼?

 

那天,我一個人走回辦公室,除了悵然外,我突然發現自己是否該開闊心胸,放下焦慮,相信他們是有能力、有智慧的一代?他們當然可以選擇用一副輕鬆自在的模樣,向前走去。

 親愛的孩子們,在未來選擇要過什麼生活之前,可以再聽聽老師的幾個叮嚀嗎?

 

不管未來你要過什麼生活,是不是可以用雙腳親近自己的土地,去理解自己成長的地方,找到它的美好,也從中反觀自己成長的軌跡?

 

願意對身邊的人,傾囊相授自己的所學,也有信心可以成為荒漠星空中一顆微亮的星子,指引他人的路。

 

若有時間,可以讀些文學、哲學書,它能培養你擁有深厚的人文氣息和敏銳的洞察力,讓你在面對生命的疑問時,有更多的思辨知識可作為生命的答案。這樣的你,會是一個有思想、有溫度的年輕人。

 

老師也希望你們能敞開心胸,誠實地與喜歡的人交往吧!每個人都需要幾個好朋友,在你面對負面情緒時,他能啟發你正向思考,擁有好的能量;他可以讓你在沮喪時,有個臂彎可以依靠、哭泣;他永遠能讀懂你的心意;他的溫暖可以縫補你受傷的心;他會是你此生最信任、最依賴的人,因為這份信任,你不再猜忌人情冷暖,可以學會如何愛人與被愛,懂得欣賞別人最真實的樣貌,也活得愈接近真實的自己。

 同時,他願意陪你傾聽蒼鬱染綠山頭的聲音,細看廣袤海洋接納百川的姿態,即使你時運不濟,也不失去與你一起拼鬥的志氣。終其一生,守護著朋友間的抱柱之信,相互依靠,直至老去。

 

如果可以,請在自己生命的系譜中,加入書寫與閱讀這兩個光點吧!從每天記錄吉光片羽的習慣,加入一點想像與感動的元素,讓你喜歡用文字書寫人生。

 

最後,老師希望你們都是個能發光發熱的小太陽,可以給予別人溫暖,也勇於承擔改變世道的責任,能讓身邊的人因你而找到打破桎梏的勇氣,讓身邊的人因為你而尋到奮力前進的曙光,像這樣熱血的年輕人,就是老師和社會培育出來最大的驕傲。

 

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都會是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品牌,期待你們在自我實現的路上日積有功,漸漸成為自己想像的樣子,就像企業在經營一個品牌,永遠戰戰兢兢、認真突破,得到一個被他人認同與賞識的價值。

相關焦點

  • 告訴孩子,不努力讀書的人到底輸在哪?
    告訴孩子,不讀書的人到底輸在哪薦文|擇學堂本文由「擇學堂」推薦,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01這次過年,表弟齊風從深圳回來了。三年前,他丟掉第四份工作時,得出一個結論:北方這些小城鎮太閉塞,太落後了,他決定到更大的世界裡去闖一闖。
  • 孩子,你要知道不努力讀書的人到底輸在哪?
    有學問的人和沒學問的人,遲早會在社會上勝負分明。而那些不讀書的人,根本就不是輸在文憑上。04首先,他們輸在不思進取。不愛讀書的孩子對新知識沒什麼渴求,對未知事物沒有好奇,不想嘗試,也享受不到get一項新技能時內心的快感。思進取,外在的表現為要考到什麼名次,要考得比誰厲害,內在的表現是要做到讓自己滿意的程度。
  • 不讀書的人到底輸在哪?
    01當孩子的世界只剩下用學歷與薪水來為自己存在的價值背書時,孩子同時也失去許多該重視卻漠視的美好事物。過去,當我坐在臺下,以熱血沸騰的學生身份應和著臺上的老師,現在,當我站在講臺上大聲疾呼、聲嘶力竭時,學生卻意興闌珊地敷衍著我。是時代改變了嗎?那群親愛的、熱血的年輕人跑到哪去了?
  • 「輸不起」的孩子,到底是在害怕什麼?
    不僅是孩子,身邊很多朋友也都十分恐懼「輸」,只要是有對抗性的事情就一定要贏,甚至玩個遊戲也會玩到急眼。到底為什麼這麼在乎輸贏呢?孩子考了95分,回來告訴媽媽,媽媽卻反問他你們班最高分是多少?如果自己這次沒有考好,或者比賽輸了,那就代表自己不「聰明」或者不是「天才」了。
  • 現在不讀書,將來還會輸!
    讀書與做人現在不讀書,將來還會輸! 多多讀書一篇叫〈讀書生力量〉文章,內容寫著:過去不讀書,現在已經輸;現在不讀書,將來還會輸。不能不讀書,不要怕讀書;讀書無捷徑,只要下功夫。讀書要及時,不能再誤時;現在就開始,永遠不嫌遲。有錢多買書,有閒多讀書;現在多讀書,將來不怕輸。特別要注意「過去不讀書,現在已經輸;現在不讀書,將來還會輸」這段話。堅定意志向學,必有所成。耳濡目染後漸漸就會喜歡,現在多讀書將來就不怕輸。
  • 家庭教育:告訴孩子,輸並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勞動最光榮,不要心疼孩子,覺得孩子還小,更不要覺得孩子幹事耽誤時間,其實,孩子人小心不小,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但可以讓孩子動手能力得到提高,更讓孩子有了很強的成就感。很多父母可能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勞動意識,動手能力,錯過了關鍵期,等到意識到孩子開始變懶的時候開始抱怨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 孩子不愛讀書,如何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
    人們常常說讀書是成長與進步的階梯,實際這句話還是把讀書功利化了,任何帶著功利性的讀書,我認為都是沒有價值的,也談不上讓孩子去熱愛閱讀我一直推崇另外一個觀點,讀書是生命的要素之一,就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讀書可以讓我們明白事理,讀書可以讓我們恍然大悟,讀書可以讓我們怡然自得,讀書可以讓我們笑對未來。從小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能夠讓孩子受益一生,能夠超越成長和進步。因此,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放棄一切功利性的目的。
  • 「媽媽,讀書真苦!」 孩子,不讀書的人生更苦!
    他因為不好好學習被整個班級邊緣化,不僅學習上出現障礙,連人際交往都會出現障礙。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模樣?別人都能考上好學校,而他只能在街上瞎逛,當個遊手好閒的小混混。就算他能找到工作,一個月賺三四千,但因為沒有知識和學歷,等混到三十歲就面臨失業。後半輩子,找不到工作,結不成婚,吃不飽肚子,沒有房子可以安居樂業。
  • 告訴你的孩子為什麼要讀書
    「如果你不好好讀書,就沒有飯吃,咱家沒權沒錢,未來可能託不到人給你找工作,只能撿破爛生活,沒有玩具玩。」這是上一代孩子小時候被告訴的話。時光過去了許久,很多該改變的還是一樣,一代代的人都在重複著相同的故事,現在如何告訴你的孩子為什麼要好好讀書?讀書是不做一個廢材。AI,智能,大數據,機器人,未來勞動都是一種奢求,地球上最不缺的就是人,不管你樂意不樂意,做一個勞動者就是最高的榮譽,更多的人可能會淪為廢材,如寵物一般被圈養著吧了。
  • 家長要告訴孩子,讀書沒有壞處
    讀書可以增長見識,豐富閱歷,拓寬眼界,即使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能夠做到「知曉天下事」。我國更是大力提倡發展教育事業,九年義務教育讓每一位孩子都有了接受知識,努力學習的權利。可是,有一些「讀書無用論」的苗頭開始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冒出來,抨擊那些努力學習的人,即使名校畢業又如何,最後掙的錢還不如一個農民工多。
  •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請告訴孩子,不要抱怨讀書累,帶著孩子去看看這個世界吧。沒有文化的人,終究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如果想未來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就要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今天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今後不一樣的人生。1.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小學報了學習書法的班,每次周末都要背著墨水去學習。有一次,裝墨水的瓶子沒有擰緊,墨水把書包都弄髒了。
  • 北大教授:不貪玩的孩子,比不愛讀書的孩子更可怕,建議收藏
    如果孩子小時候就是那種喜歡讀書的人就好了,可是北大教授提出言論說,愛玩其實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貪玩的話,比他不愛學習還要可怕,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這樣的觀點到底如何。正文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那這起跑線到底是幾歲呢?10歲,6歲,7歲還是說兩歲三歲呢?很多家長覺得,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因此對孩子的要求是越來越高,小時候,就開始就讓孩子學習識字、讀書,家長會讓他學英語,上各種補習,把孩子給忙壞了,而在很多年前,我們可沒有這麼辛苦的童年。
  • 告訴孩子,讀書並不苦!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讓他們心煩,最讓他們擔心的就是孩子讀書的問題。有一些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覺得讀書苦,讀書累,不想學習。每當家長們聽到孩子喊讀書好苦啊,心裡一定是百感交集,一方面是覺得孩子學習壓力大,另一方面又覺得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 ,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在這裡,我想直言,家長們,你們應該告訴孩子,讀書並不苦。
  • 關於讀書,家長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因為工作關係,經常會有家長朋友跟我諮詢說:「孩子不愛讀書,不愛思考,放學回家,不想寫作業,就想看電視打遊戲。」我反問他:「在家裡的時候你一般都幹什麼呢?」他卻說:「我一天工作回來太累了,老婆輔導作業,我一般就是看看電視、玩玩手機。」大家是不是一般回到家也是輔導完作業就累脫皮了?
  •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要是讀書與不讀書能有多大差距,不同的人當然有不同的見解。對於家境十分好的人來說,讀書和不讀書還真沒多大區別,但是對於家境不好的人來說,讀書不不讀書的區別還真的特別大。但是,令人十分不解的是,家境好的父母反而更加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從小學習各種技能,長大上各種補習班,高考完後直接送出國留學,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而家境一般的父母反而對孩子的教育不是那麼注重,他們認為孩子趕緊輟學幹活為家庭分擔一部分負擔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就導致這樣的社會現狀,家境好的人則越過越好,而家庭不好的人則越過越窮。因為大部分家境一般的家長認為讀書無用,見識十分短淺。
  • 孩子 希望你「輸」在「起跑點」
    每對父母都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於是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給他們補習並找各種才藝,深怕少學了一樣就會輸人很慘一樣。深不知每個孩子都有其個別差異,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讀書的資質,有的孩子卻不是讀書的料。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很多人職場人從一開始就註定輸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職場人輸在起跑線上的感悟。從小打到習慣了父母的安排,上學是安排的,興趣愛好是安排的,考大學選專業是父母安排的,找工作是父母安排的,結婚生孩子也是父母安排的?原因就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太害人了,而且害了不止一代人,更被商家拿來忽悠說事,烙上了深深的商業氣息,教育行業、房地產行業等等,幾乎我們的,尤其是孩子們的衣食住行所有的一切都透著一股子「買買買、花花花、比比比、學學學」的味道,只要對孩子好,家長們幾乎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讓孩子讀書?怎麼跟孩子讀一本書?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止是說學習。窮養與富養糾紛不斷,但目前的趨勢顯然是,有錢沒錢都要富養,別人孩子8000買了玩具,我們要買1000。別人家5000一個月的幼兒園,我們也要雙語。不知道是補償自己未得到,還是慶幸這一代的小孩,得到了足夠的關注。反倒我們,開始慶幸,我們那個年代,哪有什麼管學習的概念,都是自己學習。哪有什麼玩具,泥巴紙片與皮筋口袋, 貫穿了整個童年。
  • 告訴孩子讀書的重要性
    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誘,孩子會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周總理說:「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也許沒有那麼高的覺悟歐巴馬說:「為了每個人對自己應盡的責任而讀書」我們不光是為了責任。為了我們心中的理想,為了我們做人做事的準則,為了理解生命的意義,為了使我們的靈魂更高尚一些——這些,都是家長們應該教孩子思考的事。給孩子讀書一個定位:讀書,讀人,讀書人。
  • 思考:不讀書、不思考、不寫作,語文教學的出路在哪?
    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語文老師深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應試教育擠佔著學生的精神生活的空間,我們看到,甚至一年級的小孩都背著與身體極不相稱的巨大的沉重的書包;在學校,有很多老師忽視學生精神和文化的需要,把學生當著考試的機器,讓他們不停地去做大量的習題;家長懼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知道孩子精神的發育心智的成熟需要一定自我的閱讀的、思考的、交流的空間,他們往往給孩子報許多所謂的「興趣班」「特長班」,侵佔了孩子審視自我、思考社會、充實靈魂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