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是,你所謂的「學歷無用」,只是給自己的失敗提前找藉口;
最可怕的是,你一事無成,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01
這次過年,表弟齊風從深圳回來了。
三年前,他丟掉第四份工作時,得出一個結論:北方這些小城鎮太閉塞,太落後了,他決定到更大的世界裡去闖一闖。
一去杳無音訊,舅媽提起他來也是一臉迷茫,兒子隻身在外,除了保重身體,按時吃飯,做長輩的再難指導一二。
混了三年,齊風同學終於榮歸故裡,大家對新年的聚會平添了一份期待。
都想看看,當年那個毛頭小子出去這幾年,到底混成了什麼樣子。我對他倒沒什麼期待,感覺應該沒什麼變化吧。
果不其然,齊風28歲了,蓄了點小鬍子,酒喝得兇了些,而且學會抽菸了。
除此以外,再沒看出什麼長進。
據說錢是存下了一點,但入不敷出,感覺深圳生活壓力太大了,不如回來。
酒席快散了,他才從七大姑八大姨的圍觀中探出頭來。
醉醺醺的他,端起酒杯來敬我,說:「表姐,我後悔沒像你一樣好好讀書!」
02
這句話,倒是把我驚到了。若干年前,他可不是這麼說的。
我清清楚楚的記得,他在一次家庭聚餐中說:「學習有什麼用?北大學生都賣豬肉了!現在就算研究生畢業,也不一定能找得到工作。現在是什麼時代?拼爹的時代!」
最後一句話格外響亮,我至今能回想起飯桌上有幾位舅舅當時一臉的尷尬。
表弟的這句話看似客觀無心的評論,卻怎麼聽都像是埋怨。
家裡六個表兄妹,上學時分成兩派,學習好的和學習不好的。
逢年過節提起成績,前者得意洋洋,後者垂頭喪氣。
但是大學畢業後,這六個人又分成了兩派,工作好的和工作不好的。
逢年過節,前者被養得肥頭大耳,刷刷地往家裡提年貨,後者被現實磨礪的千瘡百孔,過年時還要加班。
只不過,學習好的和工作好的不是同一群人,表弟齊風不幸兩次都被歸於後者。
畢業證似乎把所有的人都打回了同一起跑線,又按照爹的本事重新劃分了起點。
齊風說:「拼不了爹,我就拼命!」
他撂下這句話去深圳時,誰都不敢攔他。
畢竟,沒給兒子一個天下的老子,當時說什麼都少了點兒底氣。
03
可是,他能混出什麼來呢?
我從來都不看好他,倒不是覺得他沒什麼底牌,而是我從不看好不學無術的人。
表弟這次回來我猜想他沒什麼變化,也是因為他讀書不多。
縱然熱情仗義,但這早已不是一個單憑江湖義氣就能混江湖的時代。
而我的另一個同學就不一樣。
三年前,他說要去深圳發展,我是滿眼的羨慕加崇拜,深信他會在新環境裡闖出一番天地。
如今,他已經是五百強企業的一個高管,年薪五十萬有餘。
同樣是赤手空拳,有的人幾年後依然赤身裸體,有的人衣錦還鄉。
我在想:這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又是什麼讓我對同學多了一份信任,而輕視表弟?
我發現,是讀書的經歷。
也許很多人認為,我們最後拿到的那張文憑是重要的。
其實,比文憑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在少時讀書經歷中,所秉持的態度。
世界早晚會懲罰不讀書的人。
有學問的人和沒學問的人,遲早會在社會上勝負分明。
而那些不讀書的人,根本就不是輸在文憑上。
04
首先,他們輸在不思進取。
不愛讀書的孩子對新知識沒什麼渴求,對未知事物沒有好奇,不想嘗試,也享受不到get一項新技能時內心的快感。
思進取,外在的表現為要考到什麼名次,要考得比誰厲害,內在的表現是要做到讓自己滿意的程度。
我記得中學時班裡有一個同學,上課不是很認真,喜歡在書角上畫小人。
他畫的小人是一種簡易動畫,快速翻動書角的時候,能看到小人動起來。
一個小動畫他能畫很久,而且有時候已經把我們驚豔到了,他依然不滿意,總是要重新塗改很多遍。
初中時,他在班裡排名居中,到了高中,我依然和他一個學校,卻看到他突然衝到年級前十。
其實,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一個願意不斷刷新自己記錄的人,只要想做,成功只是早晚的事。
心大是好事,樂觀是情商高的表現,但是盲目樂觀,太容易滿足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固步自封。
就像周國平在書中提到的:一個人在精神上發生危機,恰好表明這個人有執拗的精神追求,有自我反省的勇氣。可怕的不是危機,而是麻木。
表弟齊風小時候是那種提起學習就頭疼的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大家喜歡問他成績,後來為了避免尷尬就不問了。
慢慢的,他也開始認定自己不行,動輒就說表哥學習好,比他強。
兄弟姐妹在一起探討作業上問題的時候,他看一眼就遠遠躲開,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甘願接受自己不行,比自己不行更可怕,他會一輩子活在得過且過裡。
一個得過且過的人,即使表面上有了新的追求,也會在困難面前知難而退。
所以,要成功,除非靠運氣。
05
很多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對遊戲有著痴迷的熱衷,這與他們學習上的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大相逕庭。
這是為什麼?
其實,是因為遊戲能及時反饋。
任何一種遊戲裡都伴隨著加分、排名、任務、獎懲、打怪和升級,遊戲的隨時反饋會讓遊戲者持續不斷地收穫成就感,將遊戲進行下去。
這幾乎是所有人都逃不掉的心理機制。
所以,那些不愛讀書的人,還輸在急功近利上。
讀書的好處絕不是一朝一夕能體現出來,讀書對一個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能會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
為什麼有的人空有文憑,卻沒有真才實學呢?原因也在於此。
在這個「三長一短選一短、三短一長選一長」的應試環境下,有很多人選擇了走捷徑,找方法。
他們同樣註定會是loser,因為他們同樣屬於急功近利的那一類。
我表弟頻頻換工作,哪個都不能讓他滿意,不得不說是他的急功近利的體現。
他以為到了深圳那樣發達的城市,就可以離成功更近一點。
但是,決定我們與成功之間距離的,從來不是地理位置,也不是父親的肩膀,而是我們自身的文化底蘊。
06
再說說我另一個高中同學小孫,他因為家境優越,不太重視讀書。
在學校成績平平,上大學讀了個財經,混到畢業接手了家裡的酒店,當了副總。
當時,很多同學都眼熱得不行。
但是這幾年,聽說他經營的酒店一直在賠錢,前不久終於關門大吉了。
而班裡另一個同學江這幾年白手起家做餐飲,現在已經開起了連鎖店。
在我們這些外人看來,小孫的父親本就是生意人,小孫本應耳濡目染,受到最好的調教。
而江同學一個窮書生,無論從眼界還是經驗都不能與小孫抗衡。
但是現實卻告訴我們:機會、待遇、家世都是一時的。
如果自身沒有駕馭能力,時間一定會把一朝得勢的人打回原型。
07
齊風這次回家,對我說他後悔沒有好好讀書,我覺得非常驚喜!
幸虧他不是說自己遇人不淑,運氣不好,機會太少,或什麼合伙人不靠譜之類的。
只要他願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他的人生終歸還會有轉機的。
讀書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深度反省自己的過程。
推翻自己固有的觀念,不斷刷新自己的三觀,面對困難,思考出恰當的解決方案。
未來真正成功的人,是那種摔倒了自己能爬起來的人,而不是躺在地上哭泣抱怨的孩子。
不反思自己的人一定會輸,輸在未來人生中每一次遇到困境,他都沒有自己站起來的力量!
老公出軌了,就和小三當街撕打被人拍下來傳到網上。
單位不景氣,發不出工資了,就整天在辦公室罵領導罵社會罵制度。
這樣的人,不用說,一定沒讀過多少書吧?所以他們才會輸在怨天尤人上。
不讀書的人輸在哪?
根本就不是輸在沒有過硬的文憑上!而是輸在自己的性格上。
有一天,我在群裡,看到一個女人批評她前夫。
說她前夫總以為她離開他是因為他窮,其實他看不到自己的冷漠、粗俗、陰暗、素質低下、不修邊幅……
我對她說:「其實正是這些特質導致了他窮!」
讀書何嘗不是如此?總有人說:「文憑現在已經沒什麼卵用了!」
其實,文憑不過是一個結果,而不讀書的人,根本就是輸在了過程!
延伸閱讀:
告訴孩子,不讀書的人到底輸在哪?
01
當孩子的世界只剩下用學歷與薪水來為自己存在的價值背書時,孩子同時也失去許多該重視卻漠視的美好事物。
過去,當我坐在臺下,以熱血沸騰的學生身份應和著臺上的老師,現在,當我站在講臺上大聲疾呼、聲嘶力竭時,學生卻意興闌珊地敷衍著我。
是時代改變了嗎?那群親愛的、熱血的年輕人跑到哪去了?當他們的世界只剩下用學歷與薪資來為自己存在的價值背書時,年輕人失去多少該重視卻漠視的美好事物。
義大利的老師鼓勵年輕人拎起一個簡單的背包出走,為實現年輕體驗世界,浪跡天涯的豪情。當孩子有說走就走的勇氣時,是不是就會有謝旺霖義無反顧,願意轉山的勇氣?是不是就會有謝哲青行遍天下、探索世界的膽識?
當他們一窩蜂到澳洲打工遊學時,他們真的學會了:靠自己闖出一片天后,年輕人,更謙卑地面對夢想,並實現它,甚至跳脫了小小的視界,走向寬闊無涯的人生?
02
美國的老師要年輕人從吃飯、穿著、睡覺、走路這些尋常事物中,去找到些學習的火花,要孩子放棄填鴨、複製知識的刻板印象,開展自己的身體感知,靠自己動手尋回學習的樂趣。
所以,當分數的高低不再是評價他們成敗的唯一時,是不是就能激發出他們在人我交流的火花中,多些不一樣的想像與靈感呢?孩子真的會找時間和大山大海說說話嗎?年輕人真的會願意吃苦耐勞地凡事動手,從中累積在問「為什麼」之後,自己找到的答案嗎?
從智者的文字中,體悟知識愈辯愈明的暢快。只是,他們真的願意為真理赴湯蹈火了嗎?合上書後,他們願意慷慨地和身邊的友伴,分享他對真善美世界的想像,並燃起自己對國家的使命感,並興起改變社會的企圖心了嗎?
03
每次,我被這樣的文字感動到有非做不可的衝動時,年輕的孩子總是一副很熱血、但我不參與的冷漠。
我試著觀察,這一代年輕人出生後,歷經了一個極度舒適安穩的時代。當老師憂心到下一代的假期清單規劃時,是不是就預設了這一代的年輕人連過日子的想像都沒有了?我們想給的,又偏偏是現在的年輕人不會乖乖順從的,因為我捫走過的路途,太呆板、無創意,也太辛苦了。
我們這一代吃苦耐勞、苦幹實做的典型,永遠不會是年輕人想要過的生活模式。他們有時候還會勸我:老師真的太辛苦了,不要把心都懸在我們身上,你太沒有自己的生活了……除了少數學生的感謝外,我還剩下什麼?
那天,我一個人走回辦公室,除了悵然外,我突然發現自己是否該開闊心胸,放下焦慮,相信他們是有能力、有智慧的一代?他們當然可以選擇用一副輕鬆自在的模樣,向前走去。
04
親愛的孩子們,在未來選擇要過什麼生活之前,可以再聽聽老師的幾個叮嚀嗎?
不管未來你要過什麼生活,是不是可以用雙腳親近自己的土地,去理解自己成長的地方,找到它的美好,也從中反觀自己成長的軌跡?
願意對身邊的人,傾囊相授自己的所學,也有信心可以成為荒漠星空中一顆微亮的星子,指引他人的路。
若有時間,可以讀些文學、哲學書,它能培養你擁有深厚的人文氣息和敏銳的洞察力,讓你在面對生命的疑問時,有更多的思辨知識可作為生命的答案。這樣的你,會是一個有思想、有溫度的年輕人。
老師也希望你們能敞開心胸,誠實地與喜歡的人交往吧!每個人都需要幾個好朋友,在你面對負面情緒時,他能啟發你正向思考,擁有好的能量;他可以讓你在沮喪時,有個臂彎可以依靠、哭泣;他永遠能讀懂你的心意;他的溫暖可以縫補你受傷的心;他會是你此生最信任、最依賴的人,因為這份信任,你不再猜忌人情冷暖,可以學會如何愛人與被愛,懂得欣賞別人最真實的樣貌,也活得愈接近真實的自己。
05
同時,他願意陪你傾聽蒼鬱染綠山頭的聲音,細看廣袤海洋接納百川的姿態,即使你時運不濟,也不失去與你一起拼鬥的志氣。終其一生,守護著朋友間的抱柱之信,相互依靠,直至老去。
如果可以,請在自己生命的系譜中,加入書寫與閱讀這兩個光點吧!從每天記錄吉光片羽的習慣,加入一點想像與感動的元素,讓你喜歡用文字書寫人生。
最後,老師希望你們都是個能發光發熱的小太陽,可以給予別人溫暖,也勇於承擔改變世道的責任,能讓身邊的人因你而找到打破桎梏的勇氣,讓身邊的人因為你而尋到奮力前進的曙光,像這樣熱血的年輕人,就是老師和社會培育出來最大的驕傲。
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都會是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品牌,期待你們在自我實現的路上日積有功,漸漸成為自己想像的樣子,就像企業在經營一個品牌,永遠戰戰兢兢、認真突破,得到一個被他人認同與賞識的價值。
延伸閱讀:
告訴孩子,不努力讀書的人到底輸在哪?
01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最公平的時代,也是最不公平的時代。它給予不同行業的人相同的尊重,也允許不同學歷的人通過努力和勤勞獲得滿意的回報。可同樣必須要承認的是,學歷高的人得到回報的機會更大。
安徽衛視一檔節目,《學霸是怎麼煉成的》。一位普通本科學校畢業的學生小何,參加了150多場招聘會,每一場招聘會都投遞了100多份簡歷,卻大多石沉大海,杳無音訊。小何問一位大型企業的人事部經理。該經理爆出招聘簡歷潛規則:
「因為收到的簡歷多、時間緊,所以大企業篩選簡歷的時候,會把985學生的簡歷和非985學生的簡歷分開放,招聘會結束後,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
至於非985大學生的簡歷,往往就被掃入了垃圾桶。該經理表示,基本上很多大企業,都是這樣操作的。這話剛一出來,網上就炸鍋了。說得最多的就是:
「就業歧視,憑什麼你們就要985的,而不給我們普通本科生一點機會?」
對於這樣的聲音,有一位網友的反駁可謂一步到位:
為什麼國家選運動員,是直接從省隊裡選,而不選村裡跑步最快的我呢?
所以說,從表面上看,學歷似乎只是薄薄的一張紙,但在現有人才選拔機制下,它是效率最高、也能最大限度避免漏選、錯選的一種方法。並且,它意味著中國前1%的頂級優質教育資源,和接觸到這些優質資源的資格。
02
其實之前在網上,一直有「學歷無用論」的調調存在,就像那個段子一樣:
今天在12306自助取票機取票,聽後面一個老闆打電話說:上大學有什麼用?我專科畢業,現在還不是混得風生水起,手下一群研究生!
我聽了微微一笑,把取票機的語言模式改成了「English」。
後來,又有人給這個段子加上了「反轉」:最後,老闆的「海歸」秘書幫他取了票……
雖說是個段子,但我卻笑不出來,因為它代表了現在很多人的觀點:學歷再高有什麼用?北大出來不是一樣賣豬肉?研究生讀完不是一樣給專科生打工?
且不說這些人喜歡拿個案當真理,去混淆視聽,去「帶節奏」,影響三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有多可恨,就拿「北大畢業生賣豬肉」一事來說,背後的故事也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03
那個「賣豬肉的」北大學生,叫陸步軒。當年他從北大畢業後,去賣豬,被報導後,全國譁然,無數人表示鄙視:
「北大畢業的也沒什麼了不起嘛,不一樣去賣豬肉了嗎?我一本書沒讀過,我一樣賣豬肉。」
那一段時間,「讀書無用論」再一次甚囂塵上。但只有陸步軒旁邊賣豬肉的陳生知道:
「一個檔口,自己一天賣1.2頭豬,這已經算相當了不起了;而這小子居然一天能賣12頭豬,太牛逼了啊。」陳生後來和陸步軒合作成立「屠夫學校」,再後來,他們開了幾百家連鎖店,陸步軒和陳生雙雙身家過億。
無獨有偶,秦玥飛從耶魯大學畢業之後,去衡山縣當了一名村官,很多人嗤之以鼻:
「一定是在耶魯混不下去了,不然怎麼可能去當一個村官呢?我大字不識一個,我也能去當一個村官。」
後來,秦玥飛利用自己在耶魯的人脈資源,啟動「黑土麥田」項目。利用在耶魯學到的金融知識,引入資本和營銷團隊,發展村裡的商務產業。於是,他成了中國最美的村官。
有一篇文章寫:讀了985/211,你才知道讀書無用論是騙人的,985/211這些人,不僅有能力有實力進入更好的企業、平臺,即使是在毫無門檻的賣豬肉賣花生瓜子這個行業,他們也有很大概率能做的更加出色。所謂讀書無用論,所謂名校畢業生素質不行,都是考試機器,其實都是非常極端的例子。
事實是,2010年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對學歷的要求,碩士以上學歷的職位有294個,佔職位總數的54.55%;而專科學歷可以報考的職位只有1個。
這是一位網友的親身經歷:
專科畢業,工作將近一年,因為想離家近一點,便準備考公務員,於是著手準備考試。
等到要報名的時候,突然發現公務員根本不招專科學歷。當時完全懵了,看著報考頁面,第一次體會到欲哭無淚。
人生最無力的時候,就是明明已經做好了全力衝刺的準備,卻發現根本沒有參加比賽的資格。
在很多人叫囂著「讀書無用論」的時候,低學歷的人已經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和整個世界的惡意。
《嫌疑人X的現身》裡,數學老師石神面對不想參加考試的學生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現在教你們的,只不過夠你們站在數學這個世界的小小入口。如果不知道哪裡是入口,自然無法進入。我之所以考試,只是想確認,你們是否知道入口在哪裡。
學歷也是一樣,它就像一張通行證,讓我們有機會選擇到達不同的入口,並被準許進入。
沒有985/211的學歷,可能連入場的機會都沒有,還談什麼素質教育?拿什麼來談素質教育?當然,你會說韓寒高中退學成為作家;你會說馬雲才考了一個師範大學,照樣成為首富。可是韓父是著名作家;馬雲的父親是演藝圈裡頂頂有名的。
所以,如果你是個普通人,一心想跳出底層,實現階級跨越,別去管什麼素質教育,不湊熱鬧,沉下心,埋下頭,先拿一張好文憑。
因為世界早晚會懲罰不讀書的人,有學問的人和沒學問的人遲早會在社會上勝負分明,而那些不讀書的人根本就不是輸在那一張紙上。
04
《精進》這本書中就有這樣一段話 :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所謂溫水煮青蛙,當你身邊的人每天忙著打遊戲、談戀愛、逃課、逛淘寶時,你會自覺不自覺地「融入」他們,忘記自己曾經的豪言壯語,一個人的理想要建立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但摧毀它卻很容易。
而反過來,去看看那些考上名校的學生,誰不是挑燈夜戰沒日沒夜讀書過來的?誰不是放棄遊戲放棄小說一本又一本練習題做過來的?誰不是今天考試失利明天考試失利終於大考成功過來的?
如果你能和這些人升入同樣的學府,他們帶給你潛移默化的影響,足以支撐你建立更開闊的格局、眼界,有一個更高的起點。
所以,為什麼要考名校?名校就意味著分數和一張紙嗎?絕不是!那是對你的堅持、毅力、專注、勤奮的認可,那是對你不負青春年華玩命讀書的回報,是讓你和那些優秀的人並肩站立的資本。
05
小說《晚秋》中有一句話:
「你以為的巧合,不過是別人用心的結果。」
同樣的道理,就業市場、職場、考公務員的時候,你以為的不公平,其實是你和他人的差距,其實是他在學習時忍受單調辛苦、枯燥無聊的結果。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骨感。素質教育當然很美好,但在現實中,考入名校的人,更容易實現階層跨越。楊幼萍老師說得好:「面對高三讀書的單調或辛苦,你選擇了不作為,你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還會有多少冷眼孤獨拒絕慘敗,我如何相信你就一定會有所作為?」
「的確,青春的路不只一條,是不急於見分曉,但是,走在前面的吃苦,走在後面的吃土。世間無論哪條路,大多還是這個譜。」
即使我們最終考不上名校,但在為這個目標努力的過程中,那種勤奮、自律、專注、全力以赴,也一定會是你人生中非常寶貴的財富。
寫在最後:
孩子們,我們並不要求你們鞠躬盡瘁,但要全力以赴;不要你透支,但必須盡力。名校也許並不能讓你的未來無憂無慮,但是,至少會讓我們的明天無怨無悔。
當往事如煙,隔著浩渺煙波,你回首來路時,會拍著胸脯說:我曾經為了一個夢想全力以赴過。
來源 | 擇學堂、博高教育、教師幫-小磊哥
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