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被評選為日本2017年度漢字 是什麼意思?
【觀察者網 肖晟仕/編譯】據日媒12月12日報導,一年一度的日本年度漢字發布儀式已經舉行完畢,日本2017年度漢字為「北」。 該寺住持森清範在長1.5米、寬1.3米的和紙上揮筆寫下了一個「北」字 報導稱,今年的年度漢字一共收到了15萬3594張選票,其中「北」字獲得了7104票當選。 以下幾個理由是「北」字當選年度漢字的部分原因: 1、朝鮮飛彈和核試驗的問題,日本民眾對朝鮮的動向感到不安(在日語中,朝鮮名叫「北朝鮮」——觀察者網注)。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半島 朝鮮領導人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國際新聞...
原標題:圓桌丨朝鮮宣布停止核導試驗後,半島局勢將發生怎樣變化? 據朝中社21日報導,朝鮮決定自4月21日起停止核試驗和洲際彈道飛彈發射試驗。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是在4月20日舉行的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七屆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布此決定的。
-
「密」字評選為2020年日本年度漢字,盤點歷年日本年度漢字
作者丨張育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12月14日,日本2020年年度漢字出爐,「密」字被選為能夠反映日本2020年世態民情的年度漢字。
-
2019馬來西亞「騙」字當選後,日本年度漢字出爐:「令」
這既是漢字的迷人之處,也體現了東方人特有的含蓄。當地時間12月12日下午,日本2019年年度漢字在京都清水寺揭曉,日本新年號「令和」中的「令」字,成為反映日本2019年世態民情的年度漢字。據報導,在2019年日本年度漢字網絡評選中,年度漢字「令」從21萬票中脫穎而出。
-
朝鮮半島與古代漢字文化的傳播:讀戴衛紅《韓國木簡研究》
事實上,與此相呼應,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就是東亞史研究還十分缺乏對朝鮮半島歷史的精深研究,「從中國到日本,其間不能跨過朝鮮半島,否則就不完整」(韓昇《東亞世界形成史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56頁),換言之,東亞古代史研究雖然成績斐然,但也存在不小的問題:一方面分別構築了中國和日本兩個中心或曰主體視角,另一方面對於地理和交通上居於中間的朝鮮半島的研究著力不足。
-
日本評象徵年度事態漢字 民調顯示「領」最熱
記者上午從日本漢字能力鑑定協會處獲悉,北京時間今日下午1時,該協會將在日本京都市清水寺公布象徵2010年世態的年度漢字。當地媒體民調顯示,2010年的最大熱門是「領」字。該協會負責人本也告訴記者,屆時日本知名高僧、京都清水寺住持森清範將當眾揮筆寫下今年的年度漢字,並將該字在寺裡供奉一整年,讓日本民眾「瞻仰景慕」。
-
為什麼朝鮮和越南都廢了漢字,日本卻堅持至今?
漢字作為象形文字,筆畫繁複複雜,並不容易如同英語一般成為全球通用性的語言,然而縱觀東亞文化圈,不難發現漢字在歷史上的朝鮮、越南、日本等國廣泛的使用範圍,迄今漫步日本街頭,以中文寫就的廣告標語仍然處處可見,可是韓國與越南已寥寥無幾。那麼,漢字何以造成如此磅礴的文化輸出?為什麼朝鮮和越南都早早廢止漢字使用,日本卻沿用至今呢?
-
陳光文:朝鮮自行裁軍對半島局勢意義重大
在下月底之前,朝鮮將裁減5萬名軍官、25萬名士兵,共計30萬人,並將裁員軍人移至經濟部門。據日本朝日新聞社下屬的民間電視臺ANN 9日報導,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向人民武力部總參謀部下達裁軍30萬人的命令。目前朝鮮人民軍的總人數約為119萬人,如果這次裁剪計劃得到具體實施,那麼,這相當於朝鮮軍人被裁減了四分之一。
-
韓國人為什麼要「復活漢字」?8分鐘看完朝鮮半島的文字歷史
在古代,中國是東亞地區當之無愧的領袖,其文明一直受東亞各民族推崇,漢字也成為東亞各國的通用文字——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均以漢字作為官方文字,即使是他們自創的民族文字(朝鮮諺文,日本假名,越南字喃)也都是以漢字為藍本進行仿製的。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朝鮮半島地形)李氏的統治一直到1896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國戰敗,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這個國名最早出現在周朝,周武王滅商之後,封商紂王的叔叔箕子為朝鮮侯,其封地就在今天的朝鮮半島北部,即差不多北朝鮮的位置。 同期或稍晚,在朝鮮半島南部出現了「三韓」部族。這個「韓」,和中國戰國七雄的韓國沒有什麼關係,而是通古斯語系的音譯,大意是「廣大」「寬闊」,「漢城」「漢江」都是由此來的。由此可知,半島北部稱朝鮮,半島南部稱韓,這是三千年前的習俗了。
-
朝鮮半島暗藏「四月危機」,15萬解放軍「集結完畢」?
15日是紀念金日成誕辰的「太陽節」,西方媒體盛傳朝鮮有可能「藉機進行第六次核試驗」。也有分析認為川普向朝鮮海岸派出海軍戰鬥群,是受到對敘利亞「成功打擊」的啟發。朝鮮半島進入關鍵的一周。蒂勒森不點名警告朝鮮據韓國KBS電視臺報導,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改變原定駛往澳大利亞的任務計劃,10日已開到朝鮮半島附近,意味著美國充分認識到半島緊張局勢的嚴重性。
-
「朝鮮」一詞未進入韓國年度熱搜榜,排第一的是日本動畫電影
在過去的2017年,隨著朝鮮的第六次核試驗和多次的飛彈發射,朝鮮時常佔據2017年世界各大媒體的重要位置。不過,「朝鮮」一詞卻沒有成為韓國網民的搜索熱詞。據「谷歌趨勢」(Google Trends)的消息,「朝鮮」一詞2017年在世界熱搜新聞類搜索中排名第四,並在多個國家成為熱詞。根據「谷歌趨勢」發布的榜單,在日本,「朝鮮」在總體熱搜排名中列第二;在美國,「朝鮮」在新聞類搜索中排名第六;在澳大利亞,「朝鮮」在總體熱搜排名中排名第七,在新聞類搜索中排名第二。
-
日本年度漢字出爐,這會不會有點太喪?
12月12日,2018年日本年度漢字評選活動揭曉了答案。按照往年慣例,清水寺的主持森清範在一張寬大的和紙上飽蘸墨汁,寫出了這個最能代表2018年日本世態民情的字——嗯,沒錯,就是「災」!不僅在是自然方面,社會方面日本也不太平,比如發生了財務省篡改文書、大學入學考試出現違規現象等問題,這也被認為是「人災」。真是名副其實的多災多難吧?但小編覺得即使如此,把「災」選為年度漢字,是不是有點太不吉利了?不過這年度漢字很「喪」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
用了2000多年漢字的朝鮮,為何突然廢棄漢字,原因竟是這樣
說起漢字,許多人都不陌生,作為傳承千年的文字,漢字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的財富,在古代我國的實力也是非常強,有許多的周邊國家都俯首稱臣,有些還專門派人來學習我們的先進文化。朝鮮古籍身為我們的近鄰朝鮮,在歷史上也與我們有很深的淵源,現在席捲中國的「韓流」,也讓我們認識了朝鮮文字,但在古代他們使用的卻是漢字。
-
漢字是什麼時候傳入朝鮮的?
我們知道中國的漢字文化對東亞影響非常深,這裡的東亞是指:朝鮮、中國、日本、還有越南。可能我們提到東亞的時候常常忘了越南,越南早期也是使用漢字的,很晚才把漢字更改為字喃。什麼是漢字文化圈呢?很多學者認為,不僅僅考慮地緣政治的影響,主要是儒家文化,佛教信仰以及政治制度,法律典章等。那麼朝鮮是什麼時候融入這個漢字文化圈的呢?
-
在漢字傳入日本朝鮮以前,他們有文字嗎?是什麼?
事實上,這是留傳於對馬阿比留家者,為朝鮮諺文的竄改,是故所謂固有文字說不足憑信,而日本古代,現在已為一般學者所承認。不寧惟是,多數日本學者鹹主張日本之有文字是在漢人渡日之後。據史志文獻以及日本的考古發現,公元前1世紀,漢字就經由遼東、朝鮮傳入日本的九州、福岡等地。
-
亮眼數據與血淚——日本殖民時期朝鮮半島的經濟狀況
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的籤訂標誌著大韓帝國的滅亡,朝鮮半島淪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從1910年到1945年日本法西斯被擊潰,朝鮮半島光復,這段時間在韓國被稱為「日帝強佔期」。日本設立朝鮮總督府作為統治該地區的殖民統治機構,而這段時間朝鮮半島的經濟也呈現出典型的殖民地經濟特徵,且根據時間的不同也呈現不同的特點。
-
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為什麼他們有此共性
朝韓在廢止漢字方面有共性是必然的,漢字廢止思潮源於甲午戰爭時期。日本佔領朝鮮半島後,進行了的日文同化政策。推廣韓文就成了反抗帝國主義的標誌,二戰勝利之後朝鮮半島分治,但廢止漢字並未停止。 漢字在朝鮮半島的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大概是在東漢時期就從中國進入朝鮮半島,具體傳入時間還是有爭議的。當時的朝鮮半島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漢字就被當做官方文字使用了近千年,使半島文明加速發展。
-
朝鮮、韓國廢除漢字——自斷後路!
如果將東亞地圖比作一個鐘錶盤,那麼自東北亞的朝鮮半島,順時針沿著東部一衣帶水的日本群島,再到東南亞,幾乎沿途所有的地方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並不同程度地使用或化用了漢字。隨著近代西方先進生產方式和思想文化的逐步傳入,線形排列的西方拼音文字也開始衝擊東亞文化圈一直堅守的古老的方塊漢字的地位。一時之間,關於漢字存廢的爭論開始在東亞文化圈形成一股熱潮。
-
「變」字當選日本2008年度漢字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12月12日是日本的「漢字之日」,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依照慣例在京都清水寺宣布足以反映今年世態的漢字,結果「變」字因最能象徵2008年風格而被選為年度漢字。據日本媒體報導,該協會介紹,徵集活動中共收到111208件投稿,其中6031件選擇了「變」,所佔比例為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