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我國,曾經有一所以黃河命名的大學,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被合併,它就是位於河南鄭州的黃河大學。
讓我們把時光回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個時候,改革開放的號角已經全面吹響,但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經過十年的荒廢,已經極大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一些海外華人看到祖國的現狀,決定創辦一所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學。
當時的河南省政府得知這個消息後,開始極力爭取這所大學落戶。因為河南不僅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發源地,同時,由於經濟水平落後,加之人口眾多,河南當時的高校數量和質量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同時為了表明決心和誠意,當地政府還把用來招待領導人的省委第三招待所,劃給了籌辦方。與此同時,海外的華人同胞也積極地籌集經費,僅在美國,就得到了300餘位海外華人的響應,還有一部分人士願意到黃河大學任教。
經過多方努力,黃河大學在1985年5月正式成立。成為了我國第一所中外聯辦綜合性高等學府,學校坐落於鄭州花園口附近,黃河之濱的第三招待所。後來在辦學過程中,還經歷了幾次改擴建。
黃河大學由德高望重的秦元勳教授(兩院院士,兩彈功勳科學家)擔任校長,並首設經濟管理、電腦軟體、美國研究和英美語言文學4個研究生專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學校能夠開設這些專業,足見其超前的眼光和非凡的見識。
黃河大學是我國第一次嘗試在現有體制內建立與世界接軌大學,全面實行美式教育和全英文的教學,教師隊伍是由美國各大學的教授組成,教材基本上也與國外同步。在創辦之初,學校只招收研究生,其錄取的標準和難度簡直堪比北大清華。
二是因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形勢風雲變幻,黃河大學雖然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但終究因為過於超前的模式,最終走向了沒落,再加之秦元勳因故離校後,黃河大學人才流失嚴重。
在一系列內外因素的作用下,黃河大學於1991年併入鄭州大學,原來的校址後又被更名為黃河迎賓館,如今,這裡已經完全看不到當初黃河大學的影子,成為了一個佔地1200畝的「城市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