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橋
「鼓勵教育」鼓勵的是孩子學會勇敢堅強,鼓勵的是孩子的上進之心。鼓勵教育不是表揚教育,一味的「好話」,只能讓孩子變得「盲目自信」。
三姐自認為是一個開明、時尚的父母,他們很愛看一些教育孩子的書籍,在看到「鼓勵教育」方式時,他們開始表揚讚美孩子,直到有一天,孩子跑到三姐面前哭訴,說她是「大騙子」。
三姐晚婚晚育,兒子的出生備受家裡寵愛,而決心對孩子進行鼓勵教育的三姐,總是對兒子說,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
開始上一年級的兒子,在一次手工家庭作業中,做了一隻小青蛙。從旁觀者的角度看,這隻小青蛙做的並不好,而家長總是自帶濾鏡的去看自家孩子。
在完成手工製品後,得到父母誇獎的兒子,高興的睡過去了。第二天,兒子放回回家,進屋就對著三姐大哭「媽媽是騙子,媽媽是大騙子」。
兒子的大哭讓三姐懵了,安撫好兒子後,三姐還原了事件的真相。
第二天上學,兒子開開心心的帶著小青蛙去上學,到了班級後,兒子發現其他同學做的比自己好多了,自己的只是白色的、有點像青蛙的模樣,同桌的卻染成了綠色,還給小青蛙畫了眼睛,身上也有畫上了小黑點。
雖然兒子心理也認為同桌的小青蛙比較好,但是一想到媽媽說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於是就把自己的小青蛙拿了出來。
同桌看到了後,問兒子:你的青蛙怎麼沒有顏色啊。兒子說:我這就是白色的青蛙。
同桌則說:你胡說,我從來沒有見過白色的青蛙,而且你的青蛙好醜啊。
兒子聽後,大聲反駁,隨著兒子和同桌的爭吵,其他同學也圍了過來,說兒子的青蛙是醜的。
著急的兒子大哭起來,並強調,我媽媽說了我做的才是最棒的,你們的才最醜。
兒子的同桌直接說:你媽媽是騙你的,你做的那麼醜。
聽著同桌的話,而看著別的小朋友手上的小青蛙,兒子難過極了,還是老師走過來,才安慰好了兒子。
從那以後,兒子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慢慢不和三姐說學校裡的事,在做事的事後,兒子也開始出現後退的情況,急於否定自己的兒子,最終被自己的父母誇成了自卑。
想要毀了一個孩子很容易,誇他,使勁誇他!
表揚不是鼓勵,表揚是一種激勵,但這種激勵不能總是使用,使用的多了只會給孩子增加」盲目」的自信,這並不利於孩子成長。
在這裡我們還是要重提一下「傷仲永」的故事,若不是父母、村民都誇讚方仲永,他也不會驕傲自滿,眾人的誇讚,也使得方仲永變得盲目自信,最終不思進取,落得如此下場。
除了方仲永外,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那麼表揚教育與鼓勵教育有什麼區別呢?
1、表揚是對事,鼓勵是對人
表揚的是孩子做對了某種事,學會了某種技能;而鼓勵則是針對孩子,讓孩子嘗試一些沒接觸過的新鮮事物,讓孩子對自己增加自信。
2、表揚是誇獎,鼓勵的支持
表揚是誇獎一個孩子,做得好做的棒,而鼓勵是支持孩子的想法與選擇。初心不同,目的自會不同。
1、你覺得呢
當孩子出現什麼難題時,不要直接給出答案。可以多問問孩子「你覺得呢」,讓孩子自己思考。
2、我相信,你能行
當孩子面對難題時,想要逃避,父母可以多對孩子說「我相信」「你能行」,這種鼓勵的話語。
3、也許這樣會更好
當孩子將自己的成果拿給父母看時,東西的好壞都是值得肯定的。肯定孩子自己動手的行為,但孩子的作品真的不盡人意時,也不要光誇獎,而是提出意見,可以多說「也許媽媽/爸爸覺得這樣可能會更好」等等。
今日話題:你會總是誇獎自己的孩子嗎?歡迎留言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