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乎上有一個熱帖:七旬老母親賣窩頭替子還債75萬,隔空喊話兒子王昆鵬:「早點回家」。
看完熱淚盈眶,這是怎樣一位堅強的母親,能在花甲之年替兒子還債整整八年。
父母之於子女,可以說是何其偉大,即便是傾其所有乃至付出生命,都要拉到身下,全力護其周全。
終究是她,為兒子扛下所有
十多年前,已經退休在家本該頤養天年的李雪英老人,突然天降橫禍:女兒患上癌症,兒子又因炒股欠下高達七十餘萬元的債務。
面對債主們的圍追堵截,兒子一度精神分裂以至跳河自殺。為了保全兒子性命,萬般無奈之下,李雪英連夜買票讓他逃走。
送走兒子,老人召集來所有的債主,主動包攬下所有的債務。並承諾:「你們相信我,只要我有一口氣在,就要替他還完所有的債,我說到做到,絕不食言。」
很多人說兒子的債,父母是沒有義務還的。但她卻回答:咱要學會換位思考,別人相信你才會把錢借給你,更何況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都不是高幹富豪,誰的錢賺的也不容易。
這是一個花甲老人的鏗鏘之詞,對比現如今欠錢都是大爺的老賴,這是何等的氣度與胸襟。
漫漫還債路
為了還債,李雪英先是賣掉兩套養老的房子、家具家電所有值錢的東西,取出自己的保險,再加上女兒支持的三十萬,但最終還是差十七萬的缺口。
這麼多的錢,對於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可怎麼還呀?
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即使再難,也要還。就是這個堅定的信念,支撐著老人踏上漫長的還債之路。
從最初的飯店打工到看護植物病人,她一點一點的攢錢,但最終因年事已高、體力不支倒下了。但還債的念頭卻支撐著她不能就此放棄,想起兒女曾經喜歡吃自己做的窩頭,就開始了在大排檔賣窩頭、花生的小買賣。
這一賣就是八年,直至還清所有的債務。
不接受施捨
很多大排檔的老客戶知道了她的故事,都很同情她,就想多給她一些錢,卻被她拒絕了:感謝你們的幫助,買東西可以,但錢一分都不能多收。
就算是吃飯店裡的剩飯,她也要用刷盤子洗碗做義工來換,絕不白沾一分一毫。
還有幾次撿到客人的錢包,也是交給大排檔的老闆,讓其代為歸還。
後來很多人知道了她的故事,主動要給她寄錢寄物,都被她一一謝絕:最難熬的時候都已經過去,現在更不需要金錢上的幫助了,只要你們能幫我多多宣傳,找找兒子就好。
這是怎樣一位錚錚鐵骨的母親,寧願站著死,也絕不跪著生。
這種骨子裡的堅韌、挺拔,著實讓人佩服。
呼喚兒子回家
還完債務,老人一度通過報紙、電視尋找已經離家十三年至今鳥無音訊的兒子。
面對很多不知情人的指責:這樣不孝又沒有擔當的兒子,不要也罷。
她立馬站出來說:兒子是個很好、很善良的孩子,他當初也是為了改善家裡的條件,為了給自己好一點的生活質量才去炒股的。更何況他人緣也很好,要不然在那個年代也不至於能借到那麼多的錢,只是當時太年輕,一時承受不了那麼大的打擊。
這麼多年過去,女兒無數次要接她同住,她都堅持要住在破敗的小倉庫裡,想著兒子萬一哪天回來找不到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
最後更是呼喚兒子:十三年過去了,媽媽已經還完了所有的債務,你可以回來清清白白的做人,一切從頭開始,一切還都來得及。
尾聲
自古以來,我們一直歌頌母愛偉大,母愛也確實驚天地、泣鬼神般的偉大。
但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如此要強、有骨氣、不卑不亢的母親,卻為何會有這般軟弱、沒有擔當的兒子?
這就不得不提到我們教育中所欠缺的「挫折教育」。要讓孩子明白,成長的路上不止有鮮花、掌聲,還會有挫折、失敗。要學會坦然面對這些問題,積極找到解決辦法,並最終戰勝它。
最後,還是呼籲李雪英老人的兒子王昆鵬:不要讓老母親等太久,不要讓她吃苦受累再寒心,更不要讓她留下最後的遺憾,早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