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的母親替兒子還債9年,到現在還在街頭賣油墩子

2020-12-17 炸天幫狗腿子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上海黃浦區局門路406號,82歲的阿婆和90歲的阿公9年一直通過炸油墩子替兒還債。因為油和煤氣漲價,阿婆油墩子漲了一塊錢,食客稱很少見只收現金的,也理解老人年紀大了不會使用行動支付。 油墩子有什麼好吃的,怎麼老有人來?阿婆不認為人家是來吃油墩子的,「都是來看我幫我的」。

我承認自己年紀大了,沒心沒肺的年紀過去了,現在看到這些新聞都想哭。想一想我自己何嘗不是另類的啃老,上對不起老娘養育之恩,下無法全心培養孩子,中間也對不住那老娘們對我的一片情意。我他媽的活成了我當初最討厭的人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我想等我的經濟條件上來了,整天不為工作四處奔波的時候,估計老父親老母親也走不動了!這個浮躁名利的社會教會了我們很多,同時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現在想想真是入了這個染缸了,錢是掙不完了,真不該為了些俗物而耽誤更珍貴的東西。

有人說錢是萬能的,但他買不來真正的友情,真正的愛情和真正的親情,當然還有家人的健康。現在有多少人在做著為錢忽視了友情親情和愛情,等失去或者受損的時候又想拿些錢去彌補的。醒醒吧兄弟姐妹們,我們正在幹著高買低賣的生意,可能過程精彩多姿,但是結果是註定的。我們應該考慮換種活法,例如:孝順父母,教育孩子,陪著愛人,過著掙今日的錢花今日的錢瀟灑生活,陪著父母出去走走,陪著孩子打打籃球,讓錢和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去見鬼吧!

也不知這種活法有幾人能做到!

相關焦點

  • 癱瘓兒子欠債90萬,82歲老太用「油墩子」來撐起一片天
    ,賣起了油墩子(即白蘿蔔絲煎餅)。 阿婆堅持每天營業賣油墩子到傍晚,一直賣到了今天。 後來阿婆為了加速還債,不僅僅只賣油墩子,還賣許多別的食物供大夥選擇。 如炸臭豆腐、年糕、火腿腸等等。
  • 上海79歲阿婆,路邊賣「油墩子」替兒子還債
    幾日前,看到這樣一則消息,上海一位79歲的阿婆,路邊賣小吃替兒子還債,看到新聞的第一眼,瞬間被鎖定,主要是高齡的阿婆,本該是頤養天年的時間,卻為了兒子的債,依舊從事著辛苦的勞動,一時間網上評論飛滿天,各種觀點
  • 上海80歲阿婆賣油墩子為孩子還債!3塊錢一個,出攤4小時全賣光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個上海的街頭小吃,一起來看看吧!油墩子是上海的一道特色小吃,是很多上海人童年中最溫暖的記憶之一。外表炸得酥脆油墩子,煎好晾在架子上,金燦燦的顏色,看著就很誘人。不過現在,上海做油墩子的店鋪越來越少了,但每一家都是經典,阿婆油墩子就是其中之一。
  • 上海82歲阿婆賣油墩子成中外聞名的網紅小吃,9年替兒還債惹人淚
    上海黃浦區局門路406號,有個小店,面積不大,但是遠近聞名的網紅小店,賣的炸油墩子很好吃!他們背後的故事更是感人!店主是82歲的阿婆和90歲的阿公,這樣高齡的老人應該在家裡享清福,但他們卻在為生計和債務忙碌。
  • 上海80歲阿婆靠賣油墩子,為孩子還90萬外債,出攤4小時全賣光
    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一個人無論到了多大年紀,在母親眼裡也是小孩子,而母親無論到了多大年紀,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竭盡全力給孩子幫忙。下面這位老奶奶就是在自己73歲高齡的情況下,為了幫孩子還投資失敗欠下的90萬外債,而開啟了賣油墩子的歷程。
  • 80歲上海阿婆賣油墩子為兒還債!全上海都在擴散……
    ——對,油墩子!  前不久,  「阿婆賣油墩子為兒還債」消息傳遍,  42°C的高溫天,  魔菌來到阿婆的攤頭,  看到了眼前的這一幕……  1  42°C高溫天,  耄耋老人堅持出攤賣油墩子!  79歲高齡的阿婆, 耄耋之年,本該安享晚年, 卻頂著高溫堅持出攤!87歲的老伴則在一旁打下手。
  • 新民特寫|油墩子重又飄香,阿婆小店的煙火氣回來了
    呲啦呲啦,伴隨著一陣陣油爆聲,麵糊快速定型。阿婆拿著勺子輕敲鍋沿,油墩子在鍋中翻滾,不一會兒一隻外脆裡嫩的油墩子就被放在濾油網上了。「油伐好太熱,否則油墩子會炸得太老,油太冷了,油墩子會散掉,油不能用得時間太長,否則會把油墩子炸黑。」阿婆經常會跟等候的顧客講起炸油墩子的秘訣。
  • 老人守住了誠信 麗水一位母親每天上街賣雞蛋替他還債
    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每天早上樓阿姨都會推著嬰兒車上街去賣雞蛋,一為了補貼家用,給還在上小學的孫女買點吃的,二為了儘量幫兒子早日還清欠款。債臺高築的兒子跑了 她主動擔起還款責任2019年1月3日,68歲的樓阿姨匆匆趕往麗水市蓮都區法院,在執行幹警的陪同下,她步履蹣跚,一瘸一拐地走到訴訟服務大廳,從包裡拿出一疊錢仔細數清楚後,將
  • 七旬老母親賣窩頭替子還債75萬,呼喚兒子早點回家
    最近知乎上有一個熱帖:七旬老母親賣窩頭替子還債75萬,隔空喊話兒子王昆鵬:「早點回家」。 看完熱淚盈眶,這是怎樣一位堅強的母親,能在花甲之年替兒子還債整整八年。 父母之於子女,可以說是何其偉大,即便是傾其所有乃至付出生命,都要拉到身下,全力護其周全。
  • 感動福建候選人:福清「信義哥」20年替父還債
    他,本也可以「跑路」,錢是父親在26年前欠下的,當時,他只有7歲。但他沒有逃避,也沒有放棄,從13歲開始,他就向父親的債主們承諾,一定會替父親還掉這筆錢。在隨後的20年裡,他信守諾言,修輪胎、刷油漆、開餐館、修電腦……每賺到一點錢,就還掉一點債。 他叫黃賀樂,今年33歲,福清港頭鎮草柄村的一個普通村民,被鄉親們稱為福清「信義哥」。
  • 老北京的蘿蔔絲餅 PK 江南街頭小吃油墩子 想要好吃就得下油鍋
    蘿蔔絲餅早被老北京納入到傳統小吃的序列,不過我驚喜得發現,在江南一帶竟然有一種叫油墩子的美食,和老北京蘿蔔絲餅是「雙胞胎」。在吃的方面特別細膩和講究的江南人,在油墩子這種街頭美食上也是認真得很。如果你走在蘇州街頭,可能你會找到賣油墩子的小攤兒。現擦絲的蘿蔔一定要本地出產才對,而且是個頭越大越給力。把白蘿蔔刨成細絲,加上蔥花和鹽,就不需要別的調料了。
  • 李雪英:替子還債的「誠信媽媽」
    ,許多市民對這位「誠信媽媽」替兒還債的事跡依然記憶猶新。前幾年,每當夜幕降臨,人們在宿城的夜市排檔都會看到她的身影:老人挎著籃子,穿行在餐桌間,向大家銷售窩窩頭、花生米等小吃,一點點攢錢為兒子還債。2014年底,李雪英終於將兒子欠下的75.5萬元債務全部還完。雖然歷盡艱辛還完欠款,可她的心情愈發沉重,因為兒子仍然沒有音訊。多年來,她一直獨守著空房,期盼兒子能夠出現。
  • 魔都快要絕跡的油墩子,還在老式做法的蔥油餅,都是記憶裡的味道!
    說到上海記憶中的老味道,那大概就是...生煎、鍋貼、年糕排骨、小籠、湯糰、薺菜餛飩、油墩子、蔥油餅、四喜烤麩... 相信大嘎對阿婆油墩子一點也不陌生吧,已經80多歲高齡的阿婆和她的先生全年無休,天天都會來小攤炸油墩子,每天排隊的人總是絡繹不絕,吃過的食客都說好吃而阿婆背後的故事也是讓無數人動容,其中的心酸和辛苦也只有他們老夫妻兩自己知道。
  • 油墩子的製作過程
    油墩子是江浙滬地區的街頭小吃,又叫油端子或油墩兒。油墩子分為兩種,素菜餡又稱蘿蔔絲餅,甜味的用豆沙餡。葷菜餡是用肉餡。將調稀的麵糊,少許倒入橢圓形鐵勺中,加蔥花和白蘿蔔絲、鮮肉做成的園團,再覆以麵糊入油鍋炸。由於屬油炸食品,外表呈黃褐色,吃起來香脆有味。
  • 被母親詛咒、被中科院勸退的13歲神童…17年後,現在怎樣了?
    1996年,一個叫「魏永康」的13歲少年,以602分的成績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轟動全國,被譽為「東方神童」。可在20歲那年,他被勸退回家,理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捧上神壇,又猛然跌落,從天才到凡人,這位被中科院勸退的13歲神童經歷了什麼,17年後的他,現在怎樣了?
  • 桑美颱風奪走3個兒子!溫州誠信老爹撿破爛替子還債
    他們的兒子18歲,老三的女兒15歲,老四的女兒7歲,全部生活靠夫婦兩人,他們咬牙承受,拖病外出打工為生、賺錢還債。她哽咽著對記者說:「我們都沒有辦法養二老了,他還拿錢還債,作下輩的十分心酸!」2012年9月,老人委託兒子吳秀全,通過媒體告知全社會:「我們家欠下的舊債已經全部還清了,請大家不要再繼續捐款。」2012年,吳乃宜他們一家靠飼養肉雞和捕魚有了2萬多元收入,建新房欠下的新債自己也能還清。
  • 滋味|時光一別許多年,油墩子的味道卻難忘卻!
    原標題:【滋味】時光一別許多年,油墩子的味道卻難忘卻!  據上海發布官方微信,對很多人來說,油墩子是抹不去的童年記憶。放學後校門口的那個油墩子攤頭,總是圍著很多人,一個油墩子沾一點小販阿姨自製的醬,鹹中帶甜,油而不膩,物廉價美,格外好吃。想知道TA是怎麼做的嗎?一起來看↓
  • 13歲打工還債,替哥哥養孩子,吳奇隆如何逃離「吸血式」家庭?
    13歲打工還債,替哥哥養孩子,吳奇隆如何逃離「吸血式」家庭?每當小虎隊重聚在一起的時候,都會引起觀眾的許多回憶。在三個成員中,蘇有朋出生時父親就經營著一間五金廠,家境優越,他自己也是一個學霸。陳志朋的家庭條件就更不用說了,同時經營著臺灣知名的美容連鎖店和唱片行。
  • 河南9歲孤女無力替父還債被限制消費 法院解除
    因無力「替父還債」55萬元,河南鄭州一名9歲孤女被限制消費。昨日,陳蔓(化名)的養母陳若蘭告訴新京報記者,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法院已於12月15日解除了限制消費令並在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致歉聲明》。9歲孤兒「替父還債」55萬元8年前,陳蔓的生父殺害了其生母和外婆,後被判處死刑。
  • 上海閒話|牽記一隻油墩子
    老早仔,一到西北風辣弄堂裡竄來竄去個辰光,下半天三四點鐘,鳳陽路上,迭只弄堂口一隻油墩子攤頭就擺出來了。迭條弄堂蠻闊,朝南,走過幾排石庫門房子,可以穿到南京西路;朝北,穿出一片石庫門房子,就是北京西路。弄堂一頭是只幼兒園,一頭是南京路上海電視臺,還有一條賣牛仔褲個青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