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我們的心情大致都是一樣的,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最多、最新鮮的。於是給孩子買很多有趣的玩具,周末帶孩子去遊樂場、動物園、公園去感受各種體驗,在每年的生日或者兒童節的時候絞盡腦汁準備讓孩子驚喜的禮物……
這樣固然很好,但對家長來說卻是比較累的,比如在忙碌了一周後,你本來更想宅在家裡,但已經安排了去遊樂場的計劃。帶遊樂場去遊樂場是必要的,在家休息也是必要的,如何尋求這兩類事情的平衡,是作為家長需要思考的。
這種所謂的平衡,就是不追求把事情做得完美,不做讓自己心力交瘁的事,不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操勞上,而是用一種最舒適的狀態,跟孩子待在一起。因為對於孩子來說,父母自己就是最好的禮物。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禮物,用心陪伴孩子,除了帶孩子出去開闊眼界,更應該重視對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培養。建立歸屬感和價值感最好的方式,是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
1. 家長與孩子說話時要蹲下來,不要讓孩子處於仰視的姿態,否則容易讓孩子產生距離感和害怕情緒。
2. 善於傾聽,家長要先聽孩子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要急於對孩子下結論。
3. 嘗試解決問題前,先認同孩子的感受,不要急著給予幫助,而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心裡產生安全感,這樣解決問題會更容易。
4.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要過分責備,類似「早就告訴過你吧!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等等,孩子經常受到這種訓斥,會變得害怕嘗試、害怕失敗。
5. 經常跟孩子進行身體的接觸,比如擁抱、親吻、拉手等,體驗和孩子之間心連心的感覺。
家長給孩子最好的陪伴,是彼此信賴又有空間
陪伴孩子玩耍,並不是一定要深度參與。因為這樣很容易由家長引導孩子玩耍的節奏。有的時候,家長只需要靜靜地坐在孩子旁邊,任由孩子獨自玩耍,這樣也常常一次可以玩上幾個小時。
雖然孩子表面上沒有注意到家長在做什麼,事實上卻用心在感知著大人的陪伴。而且這種互相陪伴又給彼此留有空間的狀態,相信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覺得非常溫馨和享受的。
孩子需要家長帶著一起玩,也需要有的時候家長只是靜靜地陪在孩子身邊,各自做各自的事情。這種無意識的感知,會滲透進孩子的靈魂,變成安全、平和、專注等優秀的品質。
如果說家長高質量的陪伴就是孩子最好的禮物,那麼家長火冒三丈、大聲訓斥的樣子,一定是每個孩子的噩夢。家長要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情緒的失控,可採用如下方法:
1. 積極暫停角。當家長因為孩子而生氣時,如果直接發火,很容易傷害彼此的感情,拉大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也不利於解決問題。因此可以家長先到事先開闢的積極暫停角待一會兒,讓情緒冷靜下來,然後再考慮解決問題的方式。
2. 深呼吸或倒數,如果家長由於種種原因無法離開現場,這種情況總是會有的,那就做一個深呼吸或倒數10下,同時明確告訴孩子:我現在非常生氣,在我們談話前我需要先冷靜一下。
3. 照顧好自己,再去照顧孩子或家庭。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是因為生活中有太多的壓力,一點點的意外就容易讓我們的情緒爆發。這就是要先照顧好自己的原因,只有自己處於良好的狀態,當面對壓力、煩惱時,才會更容易保持理智和冷靜思考的能力,並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