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在這部分咱們需要全題型進行備考。
(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內容包括:
第一層次需要是生理需要,也稱級別最低、最具優勢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如果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人類個人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換而言之,人類的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驅動力最強的一個需要層次。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佔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麼都不重要。
第二層次需要是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職位保障、家庭安全、社會安定和國際和平。缺乏安全感的特徵:感到自己對身邊的事物受到威脅,覺得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險的。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危險的、而變的緊張、彷徨不安、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惡」的。例如一個成人,工作不順利,薪水微薄,養不起家人,而變的自暴自棄,每天利用喝酒,吸菸來尋找短暫的安逸感。
第三層次需要是歸屬和愛的需要,也稱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愛和熱愛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諧人際關係等。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徵:因為沒有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懷,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例如:一個沒有受到父母關懷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沒有價值,所以在學校交朋友,無視道德觀和理性地積極地尋找朋友或是同類。譬如說:青少年為了讓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幫別人做牛做馬,甚至吸菸,惡作劇等。
第四層次需要是尊重需要,表現為自尊和受到別人尊重,具體表現為認可自己的實力和成就、自信、獨立等。無法滿足尊重需求的特徵:變的很愛面子,或是很積極地用行動來讓別人認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虛榮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來證明自己的強悍、努力讀書讓自己成為醫生、律師來證明自己在這社會的存在和價值、富豪為了自己名利而賺錢,或是捐款。
第五層次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實現,是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創造力和自我價值得以體現的需要。缺乏自我實現需求的特徵:覺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虛感給推動著,要自己去做一些身為一個「人」應該在這世上做的事,極需要有讓他能更充實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讓一個人深刻的體驗到自己沒有白活在這世界上的事物。也開始認為,價值觀、道德觀勝過金錢、愛人、尊重和社會的偏見。例如:一個真心為了幫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術家、運動家把自己的體能練到極致,讓自己成為世界一流或是單純只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業家,真心認為自己所經營的事業能為這社會帶來價值。
記憶小助手:
《西遊記》師徒五人來對應相對的需要層次理論,加深認知記憶,增加趣味性。
自我實現的需要——唐僧(西天取經普渡眾生)
尊重的需要——孫悟空(玉皇大帝封了弼馬溫,所以大鬧天宮)
歸屬與愛的需要——白龍馬(前幾回新娶的妻子和九頭怪一起走了)
安全的需要——沙僧(會說三句話,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一起被妖怪抓走了)
生理需要——豬八戒(吃貨,喜歡嫦娥和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