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處圍擋背後的「神秘」商鋪
長沙新商業體出現一年「陣痛期」,記者探訪發現,有的購物中心圍擋多過店鋪
沙灣片區的一家商業體主樓二層,店鋪都設起了圍擋,偶爾路過一兩個客人。圖/記者毛傳
「2017年長沙的商戰不簡單。」這是業內人士對過去一年長沙商業發展的評價。事實正是如此。過去一年長沙新商場出現「井噴」,十多家大型商業綜合體加入長沙商戰。北城、河西、沙灣、星沙、南城等新商圈的不斷壯大,無疑給傳統商圈帶來衝擊。越來越密集的商業綜合體,無疑讓長沙這個消費之都的零售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發展也進入加速度。
業內人士認為,新商業項目一般存在1-2年培育期,而去年打響的這一場商戰更像是一場賽跑,有人正在預備加速,有人卻已跑出一大圈。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長沙有約10個商業購物中心集中開業,業內稱「2017年的商戰不簡單。」然而,一年時間過去,他們有些衝向了新陣地,有些則躺在了戰壕中,那些未能崛起的商業體正逐漸感到了「痛」。
7月17日,記者前往華創國際廣場、CFC富興時代廣場等商業購物中心體驗,然而,稀疏的人流和樓層裡不少店鋪的圍擋,瞬間澆滅了記者的消費熱情。
現場一客流不如玩耍的孩子多
7月17日10點左右,記者在華創國際廣場的地下車庫碰到了帶著孩子來避暑的王先生。「幼兒園放假了,天又熱,就帶孩子到商場裡來玩。辦了卡,40塊能玩一天。」作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加奶爸的王先生,把孩子往兒童區一放,孩子自顧自地就玩上了,他也順手掏出手機和iPad,習慣性地開始了工作。
「工作日的時候沒見這裡有多少人,反正就在負一樓呆著,只要孩子不吵鬧,其實環境挺好的。想吃什麼、喝什麼,邊上都有。」王先生已經摸透了華創的商業布局,哪裡坐著舒服,哪家小店的餐飲不錯,心裡早就有了譜。與他有類似想法的市民可能不少。商業購物中心,在這些家長眼中,就是一個「商業休閒中心」。
然而,當記者逐一上樓觀察,發現了些端倪。
支撐購物中心主營收的時尚品牌、潮流服飾及餐飲樓層人流稀疏,雖然不少店面導購都站在門口迎客,卻鮮有顧客進店。記者在華創國際廣場逛到臨近中午,整個商場人流也未見明顯增長。站在商場4樓中庭的電梯口向下望去,除了玩耍的孩子,便是坐在邊上的家長,負一樓「捉泥鰍」的兒歌能從底層傳到頂層……
現場二廣場內裝修圍擋店鋪達23家
11點30分左右,記者來到與華創國際廣場相距不足1公裡的CFC富興時代廣場。正值午飯時間,記者徑直上到五層和六層的餐飲樓層。
與喜盈門、德思勤午飯時間餐飲門店需要排隊的場景不同,富興時代餐飲區就餐客流屈指可數。記者走到各樓層發現,還有不少店鋪被裝修圍擋遮擋,處於「裝修」階段。雖有幾家圍擋上寫有「XX火鍋即將開業」的字樣,但記者並未發現圍擋背後有裝修痕跡。詢問隔壁已開業的火鍋店店員,他們對隔壁的情況也不了解。
記者粗略數了下,富興時代廣場內,可見裝修圍擋店鋪達23家,其中19家集中在五六層的餐飲樓層。從圍擋標識上基本看不出將是什麼品牌的門店進駐。
在富興時代廣場一樓一處側門附近,記者發現了一張繪有各大品牌LOGO的圍擋,像是該商場的品牌入駐圖。但圖上部分品牌記者並未在商場中見到。
現場三商場主樓開業門店僅三家
如果說華創國際廣場和富興時代廣場的人氣是因為工作日客流減少,那位於沙灣片區的一家商業體則更是清淡。
下午1點左右,這裡貌似已經進入「午休」時間。除正門處一家耐克、一家麥當勞和一家時尚鞋店開業外,商場一層記者再沒見到一家開業商鋪,更別說此處會有多少客流。
記者觀察發現,開業的店鋪中,也僅配有1-2名導購,而僅存的一些「散客」則自然而然地選擇了商場內的共享按摩椅,自顧自進入了小憩階段。
沿著扶手電梯而上,商場主樓二層無一家商鋪開業,悉數被裝修圍擋所遮蓋;再往三層,一家影城「獨佔」了整個樓層。在該影城大廳倒是有十餘名顧客徘徊,只是他們並非是觀影者,而是此處有更多的共享按摩椅和免費桌面遊戲。
觀察
商場培育期撞上了競爭期
據了解,華創國際廣場2017年9月開業,不僅吸引了海底撈、正鬥等知名餐飲品牌入駐,還配備了萬達院線在全華中地區最高端的杜比影廳;同年10月,CFC富興時代也揭開面紗,除匯集了多類國際快時尚品牌外,星巴克全華中首家臻選咖啡店、卜蜂蓮花長沙二店也落戶於此。
長沙海信廣場招商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快時尚品牌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如今其對於購物中心的吸引力正在逐漸下降,「一方面,年輕人群開啟了追逐個性潮流的新審美時尚,另一方面,快時尚品牌因為要求高額的裝修補貼而被購物中心拋棄。」
而沙灣片區,十年前還是一片偏僻之地。隨著高鐵新城的落戶,現已樓盤林立。2017年幾家大型商業綜合體先後開業,附近居民最能感受到它的變化。
家住景江雅苑的吳女士說,「以前沙灣公園附近都沒大型商場。去年9月突然變得熱鬧。保利mall和天虹CC同一天開業,那天我買東西跟海購似的,直接買了拖箱拖東西回。」但時間久了,漸漸「也就晚上去那附近看看。」而家住萬科金域華府的洪女士則表示,「那一片的商場感覺比較中庸,沒什麼特色。」
有業內人士認為,「新商業項目存在1-2年培育期」,而2017年打響的這一場商戰,更像是一場賽跑,有人還在預備加速,有人卻已跑出一大圈。
業內人士認為,就目前而言,長沙的幾個新興商業項目大多處在幾個傳統商圈或新興商圈腹內,每個商圈所面對的主要消費群體不同,引出商場定位也相應不同,產品組合不同,營銷策略也不盡相同。開發商需要根據商圈消費特點細分市場,否則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大而全的模式是今後綜合體發展的趨勢。」「但短期內密集上市,要比拼的是各個商場的經營能力,看誰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消費體驗,誰擁有更好的商家客戶資源。」
瀟湘晨報記者毛傳長沙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