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小心翼翼步入「後解封時期」,中國經濟社會活動復甦或成...

2020-12-17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文化和旅遊部5日18時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全國接待國內遊客總人數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約475.6億元。在外媒看來,大批中國人在「五一」出遊是中國從疫情陰影走出來的「最顯著跡象」。對於歐美國家而言,中國在疫情平穩後經濟、社會活動的恢復狀況或能為它們起到「風向標」的作用。進入5月,不少其他國家開始復工復產,其中包括義大利、西班牙等疫情較嚴重的國家,「新常態」因此成為外媒報導中的高頻詞:為降低疫情「二次暴發」的風險,人們在「後解封時期」的工作與生活相較疫情之前有了顯著變化,比如在公共場所保持社交距離,在辦公室工作的人數減少等。

中國人「五一」出遊引關注

《日本商業新聞》4日說,不少中國人在這個「黃金周」開啟「年度首場旅行」。中國攜程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這次小長假的特點是「周邊遊」,鑑於多數其他國家的疫情尚未得到控制,中國消費者所在城市方圓300公裡之內「4日3晚」的「周邊遊」為出遊主流。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位列入氣目的地排行榜前十。有日媒形容,很多中國人把「五一」當作「失去的春節假期」。

英國路透社說,中國交通運輸部預計「五一」長假期間每天的遊客人次將達到2336萬,明顯超過清明節期間的1990萬人次。今年中國在「五一」接待的旅遊人次為去年同期的近6成,數據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與中國對各景點接待遊客人次作出限制有關:不得超過接待能力的30%。

「中國遊客蜂擁至國內主要景點,是中國回歸正常最清晰的標誌之一。」英國《金融時報》說,儘管零售、消費等恢復增長仍需時日,但「五一」假期或將鼓勵那些不願出家門的中國人「重啟正常生活」。更多人出行也有助於鼓舞遭受疫情重創的旅遊業和食宿招待業。

不僅是國內旅遊業、服務行業,全球品牌都在期待中國的消費者能幫助它們恢復增長。美國《華爾街日報》5日說,中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之一,去年零售額達5.8萬億美元。樂高、達美樂披薩等公司表示,他們看到中國經濟出現有力反彈;耐克、歐萊雅等企業在4月的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中國的需求狀況令人鼓舞。中國各地正在積極鼓勵消費,上海昨日迎來新的消費節「五五購物節」,中國商務部近日發起「雙品網購節」。也有分析對中國消費水平在短期內恢復持謹慎態度。一些民調顯示,多數中國消費者表示將謹慎花錢,增加儲蓄。

「世界已經完全變了」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5日的統計,全球確診病例累計超過361萬例,死亡病例逾25.2萬例。《華爾街日報》稱,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達到頂峰的時間比西方國家早,隨著零售商重新開業,其經濟復甦狀況或能為歐美提供「重要指引」。

義大利從4日起分階段解除「封城」措施。當天,建築工地恢復作業,民眾可到公園散步或鍛鍊,家人可團聚,但朋友聚會仍被禁止。在5月18日前,義大利多數商店仍需關閉。在《環球時報》記者生活的羅馬,一輛公交車最多載客25人,要求乘客戴口罩、從後門上車;每列地鐵的載客上限是300人。這兩天,羅馬街頭明顯熱鬧起來,允許經營外賣的餐館入口處都會提供消毒液和一次性口罩。

目前,有超過440萬義大利民眾重返工作崗位。一些羅馬周邊城市的居民乘坐火車來到羅馬上班,來自紅十字會的志願者在火車站嚴陣以待,逐一檢測抵達乘客的體溫。「整個國家正在復甦,對此我很開心,不過大家還得保持謹慎,否則近兩個月的『封城』效果就浪費了。」一名復工的保險公司職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對於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我挺擔心的。據我所知,如果條件允許,很多人都選擇步行或者騎自行車上班。」「回來真好,只是世界已經完全變了。」羅馬小企業主詹盧卡對外媒說。義大利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21萬例,死亡病例逾2.9萬例,儘管通報的病例持續減少,但每日新增數據仍過1000。

西班牙絕大部分地區目前正處於限制措施降級的準備階段。在此期間,成年人可出門鍛鍊,小商戶可接受預約顧客。11日起,西班牙正式開啟「解封」的第一階段。西班牙衛生部5日的數據顯示,該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185例,連續3天低於200例。西班牙衛生大臣伊利亞4日對疫情再次暴發提出警告。他說,各醫院已開始安排醫生和護士在今年10月前休假,為秋冬或迎來第二輪疫情做準備。

除了上述兩個國家,葡萄牙、比利時、芬蘭、奈及利亞、馬來西亞、印度、泰國等國也正以各種方式重新開放工廠、公共場所。

「全球民眾正在適應新常態。」路透社5日舉例稱,美國最高法院4日進行「在線開庭」,並為公眾提供現場直播,這是其230年歷史中的首次;在羅馬的公共運輸工具上,乘客保持一定距離;在世界多地,營業的餐廳空空蕩蕩。美國「政治」網站歐洲版說,中國的經驗告訴我們,即便解除「封鎖」,人們仍然不願意到餐廳吃飯。

「政治」網站說,人們在限制措施放寬後面臨的變化可能包括:自行車出行或將更受青睞,柏林、米蘭、溫哥華等城市已經在拓寬自行車道;對辦公室的需求將降低,一方面因為許多企業無法熬過這場危機,另一方面,很多公司或將繼續允許員工遠程辦公,以限制辦公室內和公共運輸工具上的人數。英國廣播公司(BBC)5日曆數英國人在「後解封時期」返崗時可能將面臨的「新常態」:員工錯開時間上班,甚至要穿戴個人防護裝備,辦公室設置防護性分隔板。英國國家統計局5日的數據顯示,該國死亡病例突破3.2萬,超過義大利成為全球死亡病例第二多的國家。BBC稱,倫敦計劃本周日公布「解封」方案。

歐美或迎第二波失業潮?

儘管世界多國正在重啟經濟,但歐美國家仍然有遭受第二波失業潮的可能性。《華爾街日報》說,餐廳、商場等員工成為第一批「受害者」,接下來,恐怕連那些通常無需近距離接觸他人的工作也要受到衝擊:安排員工在家辦公的一些企業,因銷售下滑開始裁員;企業法律顧問發現工作機會開始變少;一些公務員因地方政府預算緊縮只好放無薪假……

《金融時報》4日稱,4月底的數據顯示,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在6周時間裡達到3000萬;德意志銀行首席歐洲經濟學家馬克·沃爾認為,歐元區的失業率可能比疫情暴發前的7%左右高一至兩倍。國際勞工組織預測,今年第二季度勞動時間的減少量將相當於3億多個全職崗位的流失。有分析稱,第二波失業潮或在半年至一年後到來。

「我們都很害怕。」31歲的西班牙馬德裡居民希梅內斯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說,「現在沒有失業,不代表幾個月後不會失業。但健康更重要,畢竟工作總是能找到新的。」

路透社5日稱,最新的愛德曼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顯示,6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的優先任務是儘可能地挽救生命,即便這意味著經濟復甦更加緩慢,僅1/3受訪者支持優先搶救就業崗位、重啟經濟。路透社說,這一民調結果對人們對封鎖越來越感到疲勞的觀點提出了挑戰。

【環球時報駐義大利、西班牙特派記者 韓碩 陳曉航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陳欣 王會聰】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歐洲經濟火車頭「顯著復甦」,中國年內成德國最大出口目的地國?
    來源:一財網德國經濟正逐漸復甦,政界人士普遍發表了相對樂觀的觀點,認為將迎來V形反彈,但企業界人士則較為悲觀,並呼籲政府推行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上周表示,德國經濟已觸底,在各國紛紛解封之後,德國經濟開始出現「顯著的復甦跡象」,工業生產觸底反彈,訂單量快速攀升。
  • 新冠疫情趨緩 歐洲多國謹慎推出「分步解封」計劃
    【歐洲時報網】隨著歐洲多國疫情趨緩,逐步解封恢復經濟社會活動成為這一地區的趨勢。但解封不意味著恢復常態,保持社交距離、與病毒共存……歐洲各國已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首批解封:奧地利、丹麥、挪威等綜合廣州《21世紀經濟報導》、上海澎湃新聞網、《北京青年報》報導,奧地利、丹麥、挪威、捷克等成為首批放寬限制措施的歐洲國家。
  • 「宅經濟」換到「浪經濟」,歐洲重啟法國戶外浴盆銷量暴增130倍
    (網商君)5月16日,停賽兩個多月的意甲聯賽重啟。雖然場內沒有觀眾,但畢竟走出了復工第一步,其他歐洲國家,離開球也已為時不遠。隨著疫情趨緩,不僅意甲「部分」重啟,整個歐洲各個層面的社會活動都在小心翼翼地恢復。久違的煙火氣,正在回來。
  • 解封中的英國經濟期待覆蘇
    新冠疫情使英國經濟遭受巨大衝擊。5月10日以來,英國政府不斷宣布並更新解封措施,試圖儘快推動經濟活動復甦。大量商業企業出臺多種促進消費的措施,以招攬顧客恢復商業活力。
  • 義大利等多國逐步解封;仍有港口關閉、多國緊急狀態再延長!謹防...
    義大利等多國逐步解封;仍有港口關閉、多國緊急狀態再延長!謹防買家棄貨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超過368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124萬例。東南亞部分國家延長管制禁令的時限,而疫情趨緩的韓國和伊朗等國則逐漸開始復工復產復市。 雖然歐洲一些國家證逐步解封,但美國疫情依然嚴峻;日前,包括法國、日本和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紛紛延長國家緊急狀態。受疫情影響,全球各地港口多數仍處於停航的狀態,貨櫃堆滿了碼頭,仍有碼頭出關閉狀態。(查看文章:預警!多國港口貨櫃嚴重積壓,仍有港口關閉!
  • 美國一監獄73%的罪犯確診,義大利等多國將「解封」,今日疫情匯總
    連日來,全球多國的疫情有所緩解,不少國家陸續「解封」,開始逐步恢復經濟社會活動,不過,世衛組織也同時強調,「解封」並不代表疫情結束,想要終結病毒,仍然需要全球共同努力,絕不能放鬆警惕。據悉,當天義大利的新增確診人數,已經是義大利一個多月以來的最低的數據。全球多國開始「解封」 除了義大利之外,連日來,全球多個國家陸續採取了不同程度的「解封」措施。當地時間今日,德國開啟了「解封」的第一步。目前,德國已允許800平方米以下的商鋪重新營業。
  • 多國陸續發布「解封」方案 這個詞很關鍵
    在此情況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在內的多國,都陸續發布了「解封」的消息。然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反覆,各國「解封」之路其實還很難走。 法國公布「解封」政策 在「解封」的第一階段(5月11日至6月2日),除了馬約特島暫不「解封」之外,法國其他地方都可以開始「解封」,店鋪可以開始營業、公共運輸將恢復50%的運力。在確保不會發生第二波疫情後,法國才可能進入下一階段的「解封」進程。 菲利普表示,「解封」方案力求在恢復社會經濟生活與保護民眾健康之間找到平衡,而目前最有效的自我保護手段仍然是保持個人衛生防護和必要的社交距離。
  • 全球戰疫:法國啟動「解封」小心翼翼 生活重回「封城」前尚需時日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法國啟動「解封」小心翼翼 生活重回「封城」前尚需時日中新社巴黎5月11日電 題:法國啟動「解封」小心翼翼 生活重回「封城」前尚需時日中新社記者 李洋當地時間5月11日,法國開始逐步「解封」,結束已經持續
  • 多國唐人街開始甦醒了
    新的生機悄然出現 再苦再難也要堅持  多國唐人街開始甦醒了(僑界關注)  唐人街(或名「中國城」)曾是華僑華人在海外聚居的地區。歷經歲月變遷,不少唐人街逐漸演變為以華人經營者為主的商業街區。  近來,隨著海外疫情趨緩,多國陸續「解封」,唐人街也陸續復工。然而,各國唐人街面臨的情況各不相同。
  • 2020年終特稿|奮力開拓,注入經濟復甦的中國動力
    攻堅克難,「一帶一路」合作奮力前行 防疫措施增加,人員、設備、材料進場難,生產經營成本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地持續蔓延,也給正在建設中的「一帶一路」項目帶來很多現實挑戰。令人欣慰的是,疫情下的眾多「一帶一路」項目不僅沒有停工,反而加速推進,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了一抹亮色。
  • 應對經濟大幅下滑巨大壓力 美國多地開始「解封」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全球熱點)應對經濟大幅下滑 美國多地開始「解封」新華社記者美國這兩天先後迎來兩個比較糟心的數據。其一,累計新冠確診病例突破百萬,死亡病例超過6萬;其二,美國今年第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滑4.8%,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大降幅。
  •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看好中國經濟復甦的內在潛力
    伴隨全球各地不同程度地逐步放寬居家令,推進商業重啟,後新冠疫情疫情時代全球各國的經濟將如何走上復甦之路?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布魯斯·卡斯曼 (Bruce Kasman)近日在一場視頻會議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效而迅速的疫情防控使中國成為最先邁入經濟重啟的國家。
  • 又有多家境外航司復航中國,中國成為許多國家解封後的首選?
    全球旅遊業正在緩慢重啟,逐步適應「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 從6月15日開始,歐洲地區根據各國情況開始實施「解封」措施,7月1日,歐盟27個國家聯合發布「重新開放外部邊界」獲準通行國家名單,共有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8月7日,此名單再次更新。
  • 歐洲經濟「重啟」,熊貓速匯助您無憂匯款回中國
    同時,歐洲各方在拉鋸式的艱難談判協商後,於7月21日就總規模達7500億歐元的歐洲復甦基金細則達成一致。隨著疫情後歐洲各國經濟復甦計劃的逐步實施,歐洲經濟逐漸進入"重啟節奏",雖然實施過程重重受阻,歷經艱辛,但歐盟高層在不斷調整轉變以往"教條式"的規則,各成員國也積極協調與妥協,以更加團結務實、可操作性的態度建立共識,共同應對疫情。
  • 中國強勁復甦,提升全球經濟!
    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走在了全球前列,為非洲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鑑。中國通過大數據等手段對疫情進行防控,同時實現復工復產。非洲國家應該向中國學習,通過創新的數位化手段,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兩不誤」。
  • 「二次解封」助力法國消費回升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近期,法國開啟「二次解封」,所有「非必需品」商店恢復營業,並於12月15日進入「解封第二階段」。「二次解封」疊加節日效應,助力法國國內消費進一步回升,利好下階段經濟復甦。法國銀行卡消費數據顯示,法國家庭消費自「二次解封」後再度回暖。與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水平相比,12月初法國國內工業製成品消費增長2%,法國國內消費在第三季度強勁復甦的基礎上進一步回升。法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預測,法國2020年經濟增長-9%,而全年消費增長僅為-0.9%。
  • 「中國經濟復甦是全球的成功案例」
    相關報導指出,許多中國民眾選擇前往國內的度假勝地,其中海南島的沙灘很受歡迎。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平均每日客流量超過6萬人次。美國彭博新聞社網站報導說,酒店預訂量飆升、八達嶺長城門票售罄……在這個「十一」黃金周,數以百萬計的人乘坐飛機出行,「顯示出中國對經濟復甦和疫情防控的信心」。報導援引經合組織的預測指出,今年中國將是二十國集團唯一實現經濟增長的成員。
  • 專訪:中國經濟亮眼成績為非洲經濟復甦帶來希望
    ——訪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  新華社哈拉雷12月19日電 專訪:中國經濟亮眼成績為非洲經濟復甦帶來希望——訪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  新華社記者張玉亮  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中國經濟表現出色,
  • 多國人士點讚!2021年,中國經濟還是世界「火車頭」!
    多國人士表示,中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帶來更多信心。多國人士表示,今年中國經濟的出色表現得益於中國政府科學的戰略部署和決策。從會議釋放的信號看,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發揮「火車頭」作用,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俄羅斯資深新聞評論員 伊戈爾·施努申科:中國領導人進行了科學的規劃部署,中國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習近平主席講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發展思想也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中國人民也非常信任政府,這都是中國取得成功的保障。
  • 中銀研究:後疫情時期新興經濟體經濟金融風險與防範
    (一)主要表現新興市場疫情加劇,多國經濟增速下滑。當前,新興市場屬於疫情的重災區。巴西、印度和俄羅斯確診病例分別位列全球第二、第三和第四,南非、秘魯、墨西哥等國疫情加劇。新興市場國家衛生體系和經濟基礎相對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