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看好中國經濟復甦的內在潛力

2020-12-25 騰訊網

伴隨全球各地不同程度地逐步放寬居家令,推進商業重啟,後新冠疫情疫情時代全球各國的經濟將如何走上復甦之路?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布魯斯·卡斯曼 (Bruce Kasman)近日在一場視頻會議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效而迅速的疫情防控使中國成為最先邁入經濟重啟的國家。

卡斯曼看好中國經濟復甦的內在潛力,不過如果全球其他國家經濟、需求疲軟,中國也難免會受到拖累。

看好中國經濟復甦內在潛力

卡斯曼表示:「中國最先採取了積極的措施有效控制住了疫情。防疫工作上的成功,使中國經濟得以率先步入復甦。我們已經看到了初期經濟活動的強勢反彈,接下去勞動力市場的恢復將是關鍵,目前就業數據走勢亦較為樂觀。」

卡斯曼認為,相較於疫情控制,中國經濟更大程度上將面臨來自外部經濟下行風險的拖累,包括其他國家二季度經濟衰退及此後各國經濟是否能夠迅速反彈等的風險。

此外,全球供應鏈環境將如何受疫情影響變化,也值得關注。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恐「不完全」復甦

摩根大通預計,全球經濟上半年年化萎縮幅度將達18%,或創二戰以來最大跌幅。

不過伴隨各國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初期的經濟復甦勢頭強勁,歐美國家經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另一方面,鑑於目前仍然沒有應對新冠肺炎的疫苗問世,疫情期間企業和家庭收入銳減造成的長期投資和消費行為改變還有待觀察,同時,在全球各地央行和政府祭出短期寬鬆刺激政策後,經濟復甦的持久性將受到考驗。在這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卡斯曼警告全球經濟復甦或將是不完全的。

美聯儲面臨未知考驗

摩根大通預測,在疫情結束以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可能飆升至8.5萬億美元。但是,考慮到疫情防控造成商業停擺的特殊性,與以往經濟危機不同,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攜手財政部推出史無前例的紓困措施是值得的,至少有效地防止了疫情危機擴大成一場金融危機。卡斯曼表示:「要知道,金融危機對經濟的傷害將更為深遠。」

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未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將面臨更大的未知考驗。

卡斯曼解釋稱:「首先,多數紓困刺激措施都是短期的、臨時的,在這些措施結束後經濟反彈是否可持續是一個問題;其次,美聯儲在信貸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未來這對經濟產生何種影響仍是未知。此外,考慮到需求疲軟將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在超低利率情況下美聯儲要如何確保通脹恢復到目標水平?」

摩根大通預計,至少未來18個月內,美聯儲在面臨中短期挑戰時不會選擇負利率政策。美聯儲更可能會依靠激進的前瞻指引來彰顯其完成通脹目標的決心,或是進一步擴大量化寬鬆規模。

截至周三(27日),標普500指數較3月歷史低位已反彈超35%,道指也重奪25000點心理關口。

卡斯曼表示,沒有人可以否認美聯儲和其他央行所採取的一系列確保信貸市場流動性的措施,在極大程度上支撐著美股市場的表現。與此同時,市場對經濟重啟後的迅速反彈抱以樂觀預期,亦使疫情期間的美股表現,比以往的危機時期要亮眼一些。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摩根大通增持樂信、蔚來與愛奇藝「多米諾效應」: 創投機構加快...
    隨著中國經濟率先復甦 中國新經濟板塊中概股正日益受到華爾街大型投資機構的青睞。 近日,華爾街知名投行摩根大通披露,其在2020年3季度增持多家中國新經濟板塊中概股。
  • 摩根大通執行長Jamie Dimon:比特幣仍然不是我的菜
    周三摩根大通執行長Jamie Dimon表示,他仍然對比特幣不感興趣。 他是在記者Andrew Ross Sorkin主持的《紐約時報》Dealbook峰會上發表這一觀點的,同時參加該活動的還有Elizabeth Warren、Lebron James以及谷歌財務長
  • 4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這樣看需求側改革、經濟復甦及宏觀政策
    在隨後舉行的「首席問道經濟」分論壇上,來自廣發證券、中國銀河證券、中銀證券,以及平安證券的4位首席經濟學家,圍繞需求側改革、全球經濟復甦、未來宏觀經濟政策等話題展開討論。1.如何理解和推進需求側改革?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兼廣發控股(香港)總經理沈明高表示,需求側改革的提出應該是和雙循環格局連在一起的。「外循環更多是求穩,在外需相對穩定、求穩的情況下,需求側改革和雙循環中的內循環是連在一起的,需求側的改革實際上是要求增量——這一增量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力度,如果沒有這一增量,我們的經濟增長在放慢。
  • 韌性 底氣 後勁——中國經濟關鍵詞
    各方分析預計,中國國內消費熱度將成為未來宏觀經濟穩定和加速復甦的關鍵所在。隨著需求繼續回升,「三駕馬車」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將逐漸增強。一個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相互促進的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國的經濟復甦是生產端的恢復,從復工復產做起,而消費端的復甦相對滯後。但歐美國家的經濟復甦順序正好相反,它們的消費端最先進入復甦階段,而企業的復工復產則相對滯後。
  • 疫情中仍加碼中國業務!摩根大通、高盛等外資巨頭髮出招賢榜
    然而,在全球經濟動蕩的近期,有外資巨頭在中國地區開啟了大規模招聘。分析人士稱,外資加碼中國業務,體現了對中國市場的持續看好。長期來看,如果發達國家市場進入經濟衰退導致的熊市,那麼外資的確可能進一步提升中國資產的配置比例。全球金融機構裁員潮2019年開始的全球金融機構裁員潮仍在繼續。
  • 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正式開業
    3月20日 ,由摩根大通控股的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正式開業,為中國以及國際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以及證券承銷與保薦。摩根大通將藉此機會,進一步拓展研究團隊對於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覆蓋的深度和廣度。
  • 2020第一財經•摩根大通年度金融書籍榜單揭曉
    2020年12月5日,第一財經攜手摩根大通在第一財經金融年會季期間揭曉了「2020第一財經·摩根大通年度金融書籍」榜單。2020年,第一財經·摩根大通年度金融書籍在年度主題書籍、年度榜單書籍和年度推薦書籍三個獎項下共計為讀者推薦了54本好書。
  • 摩根大通期貨股權變更獲批,摩根大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6月18日,證監會官網消息,摩根大通期貨變更股權事項獲得核准。該公司股權結構表顯示,變更前,摩根大通期貨有3名股東,珠海市邁蘭德基金持股50%、江蘇威望創業投資持股1%、摩根大通香港公司持股49%。
  • 摩根大通持續力挺:恆大沒問題
    12月3日,摩根大通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達了對中國恆大的看多觀點。在這份報告中,摩根大通認為恆大包括分拆物業等做法顯示,這家地產公司正在走在正確的路上,但糟糕的投資者情緒影響到了恆大的債券價格。摩根大通還認為,目前恆大的財務狀況並不像債券暴跌那樣顯示的那樣不堪,並且恆大有能力應對現金流短缺問題,比如說通過銀行貸款和出讓土地,以及賣出非核心業務的投資項目。摩根大通還重申,他們看好恆大的估值潛力,並更傾向於恆大地產發行的TIANHL債券。
  • 8月一財首席調研:經濟延續「弱復甦」 三季度現階段性高點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8月一財首席調研:經濟延續「弱復甦」,三季度現階段性高點2020年9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2.23,低於上月,但仍位於兩年內高位,本月經濟學家們均給出了高於50榮枯線的預測,他們認為未來一個月我國經濟將持續好轉。
  • 首席經濟學家談疫情衝擊下的中國增長:3月25日內部視頻會議摘要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3月25日內部視頻會議摘要2020年3月25日晚,由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主席夏斌主持,連續開了長達三小時的內部視頻會議。會上來自海內外金融機構的二十幾位首席經濟學家,就新冠疫情衝擊下的中國與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中國對策,暢所欲言,熱烈討論。現根據會議發言摘要如下。
  • 摩根大通任命高培德為中國公司新行長
    摩根大通銀行近日宣布,任命高培德(布雷特·克勞斯)擔任其在中國的本地法人銀行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作為行長,高培德將與本地法人銀行董事會及摩根大通亞太區管理團隊緊密合作,共同推進本地法人銀行在中國的長期戰略發展。高培德同時也是摩根大通大中華區資金服務部主管。
  • 沒有巧合:摩根大通報告與馬雲外灘演講 BTC和加密貨幣牛市來了
    近日,知名美國投行摩根大通在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與投資者分享了對比特幣當前狀況、價格,以及基本價值可能的未來情景的分析。摩根大通指出,以當前的全球大環境來看,比特幣很有可能未來繼續延續當前的漲勢。摩根大通認為比特幣可以替代黃金摩根大通(JP Morgan)認為,投資者正在從黃金轉向比特幣,以使其投資組合多樣化,並擁有另一種不相關的價值儲備。摩根大通指出:「從長期來看,即使作為「替代貨幣」將黃金適度擠出,也意味著比特幣價格將上漲一倍或3倍。」
  • 經濟學家討論全球復甦的形態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Bruce Kasman在研報中指出,病毒感染的速度、遏制病毒措施的有效性、對經濟的支持政策、以及私營領域的反饋,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也讓未來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今年全球經濟衰退已無懸念,不過對於復甦的形態,可能會有如下情況。
  • 中國經濟怎麼走?聽聽全球資產巨頭怎麼說
    中國經濟怎麼走?聽聽全球資產巨頭怎麼說】2018年是有史以來全球資產表現最差的一年。經受了市場一年的「蹂躪」,Vanguard集團、貝萊德、摩根大通等八大資管巨頭似乎達成了共識:2019年全球投資者需進入防禦狀態,美元會走弱。至於如何防禦?資管巨頭們支出了很多招。中證君從三方面整合了八大機構的2019年經濟展望以饗大家。
  • 摩根大通:獲準建立控股證券公司是公司在華業務發展重要裡程碑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3月29日,摩根大通宣布,已經獲中國證監會核准,在中國建立一家全新的、由摩根大通控股以及為實際控制人的證券公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  摩根大通方面表示,這一控股證券公司的建立將有助於摩根大通進一步加強其中國在岸業務能力,更好地為中國以及全球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解決方案。摩根大通是債券資本市場與股票資本市場全球領先的承銷商,在跨境併購、全球市場研究、分析和交易執行等領域也走在全球前列,能夠為政府部門、全球大型企業和機構投資者提供服務。
  • 摩根大通聯席總裁展望2020:美國經濟企穩,來自科技巨頭的競爭更激烈
    摩根大通聯席總裁平託表示,我認為國際緊張形勢的緩和將可創造出動能,然後經濟將會企穩。我認為,2020年美國經濟不會迎來井噴的一年,但經濟增速應可達到1.5%到1.8%,這就很好了。
  • ...仍然偏好中國,因為雖然走勢強勁,但價格不高,與摩根大通的行業...
    【摩根大通:儘管存在風險 但仍看好美國股市】雖然美股走勢強勁,且美國政治風險逼近,但摩根大通Mislav Matejka等策略師在區域投資組合中依然對美國持增持立場。主要原因是,行業和美股的領先地位與增長領跑價值相符。他們認為,增長型和防禦型股票中期內將繼續領跑,美國企業業績表現可能好於其他的發達市場。
  • 百度背後的摩根大通:神秘的交易撮合者
    2001年,摩根大通為中國發行10億美元歐洲債券,現在它也是中國財政部指定的政府債券發行一級交易商與造市商。投資銀行是資本市場上主要的金融中介。除了IPO、併購與債券發行這些傳統業務,摩根大通其他的投行業務還涉及外匯、全球期貨與期權、股權及股權產品以及固定收益交易與研究?等。
  • 金市周評:金價短期待美刺激談判 中長期前景仍看好
    富國銀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傑伊?布賴森表示,「顯然,我們已經失去了就業市場復甦的動力。」美國勞工部此次報告的最新失業數據,表明12月初勞動力市場開局不佳,這會在12月的月度就業報告中得到反映。此前的就業報告顯示,美國11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24.5萬人,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44萬人,也遠低於10月的61萬人,創7個月以來最低水平,表明總體就業人數增長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