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摩根大通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達了對中國恆大的看多觀點。
在這份報告中,摩根大通認為恆大包括分拆物業等做法顯示,這家地產公司正在走在正確的路上,但糟糕的投資者情緒影響到了恆大的債券價格。
摩根大通還認為,目前恆大的財務狀況並不像債券暴跌那樣顯示的那樣不堪,並且恆大有能力應對現金流短缺問題,比如說通過銀行貸款和出讓土地,以及賣出非核心業務的投資項目。
摩根大通還重申,他們看好恆大的估值潛力,並更傾向於恆大地產發行的TIANHL債券。
對於未來,摩根大通認為恆大將進一步回購未償債券,並改善信貸狀況。
此前,摩根大通也曾經力挺恆大。9月當恆大陷入流動性危機傳言時,摩根大通表示,市場對謠言的反應過激,預計恆大將與戰略投資者達成共識,考慮到市場反應,目前恆大債券估值極具吸引力。
恆大流動性危機有所緩解
之前,面對2021年1300億債務償還的最後期限,恆大一度陷入流動性危機,終止借殼上市也打擊了市場情緒,但欣慰的是,恆大1257億元的債務已經轉化為40%的股權。雖然這將進一步稀釋恆大特別是主要實體恆大地產的權利,但恆大增加了3家地方政府支持的公司作為股東。
而恆大物業的單獨上市,也將大大疏解恆大的流動性危機。目前恆大物業IPO估值達到了951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端,今年1-10月,恆大的銷售收入達到了驚人的6326億元,回款5307億,這兩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成為目前恆大流動性的主要來源。
在債務端,2021年上半年,恆大有370億元的潛在債務需要償還,公司目前還未披露解決方案,但摩根大通相信,盛京銀行和恆大人壽等非核心投資可以像恆大最近處置廣匯實業那樣以較低的市場價格出售。
目前,摩根大通認為在獲得長期資金和逐漸降低槓桿率的前提下,恆大沒問題。但住房銷售的周期性下滑可能是恆大面臨的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