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持續力挺:恆大沒問題

2020-12-11 華爾街見聞

12月3日,摩根大通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達了對中國恆大的看多觀點。

在這份報告中,摩根大通認為恆大包括分拆物業等做法顯示,這家地產公司正在走在正確的路上,但糟糕的投資者情緒影響到了恆大的債券價格。

摩根大通還認為,目前恆大的財務狀況並不像債券暴跌那樣顯示的那樣不堪,並且恆大有能力應對現金流短缺問題,比如說通過銀行貸款和出讓土地,以及賣出非核心業務的投資項目。

摩根大通還重申,他們看好恆大的估值潛力,並更傾向於恆大地產發行的TIANHL債券。

對於未來,摩根大通認為恆大將進一步回購未償債券,並改善信貸狀況。

此前,摩根大通也曾經力挺恆大。9月當恆大陷入流動性危機傳言時,摩根大通表示,市場對謠言的反應過激,預計恆大將與戰略投資者達成共識,考慮到市場反應,目前恆大債券估值極具吸引力。

恆大流動性危機有所緩解

之前,面對2021年1300億債務償還的最後期限,恆大一度陷入流動性危機,終止借殼上市也打擊了市場情緒,但欣慰的是,恆大1257億元的債務已經轉化為40%的股權。雖然這將進一步稀釋恆大特別是主要實體恆大地產的權利,但恆大增加了3家地方政府支持的公司作為股東。

而恆大物業的單獨上市,也將大大疏解恆大的流動性危機。目前恆大物業IPO估值達到了951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端,今年1-10月,恆大的銷售收入達到了驚人的6326億元,回款5307億,這兩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成為目前恆大流動性的主要來源。

在債務端,2021年上半年,恆大有370億元的潛在債務需要償還,公司目前還未披露解決方案,但摩根大通相信,盛京銀行和恆大人壽等非核心投資可以像恆大最近處置廣匯實業那樣以較低的市場價格出售。

目前,摩根大通認為在獲得長期資金和逐漸降低槓桿率的前提下,恆大沒問題。但住房銷售的周期性下滑可能是恆大面臨的潛在風險。

相關焦點

  • 中國恆大股價大漲21% 經營穩健獲十大投行看好
    來源:金融界網站 9月28日,恆大三隻股票全線暴漲,重挫空頭。其中,中國恆大(3333.HK)大漲21%至16.62港元,恆大汽車(0708.HK)大漲20%至20.25港元,恆騰網絡(0136.HK)大漲10%至0.28港元。
  • 摩根大通期貨股權變更獲批,摩根大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6月18日,證監會官網消息,摩根大通期貨變更股權事項獲得核准。該公司股權結構表顯示,變更前,摩根大通期貨有3名股東,珠海市邁蘭德基金持股50%、江蘇威望創業投資持股1%、摩根大通香港公司持股49%。
  • 【摩根大通:技術問題影響了一些帳戶,目前已得到解決】摩根大通一...
    2020-06-29 02:27:51來源:FX168 【摩根大通:技術問題影響了一些帳戶,目前已得到解決】摩根大通一位發言人周日說,一個技術故障導致該行部分帳戶餘額未能在夜間更新,不過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 百度背後的摩根大通:神秘的交易撮合者
    那時百度的帳面上大約有34億美元現金,但再往前9個月,李彥宏開始斟酌發行美元債券的問題。在中國網際網路表現最搶眼的第一陣營中,百度最重要的事情是解決移動網際網路戰略。摩根大通(JP Morgan)公司是百度的財務顧問。債券發行意味著百度要向投資人借錢,在約定的時間內償付本金和利息。百度的目標是融資15億美元。
  • 考完CFA優先進摩根大通
    而就在國內一致被珠海市的大手筆震撼時,國際投行界大佬摩根大通卻已經在上海做了兩場校招預熱。從此,搶人大戰,再也不僅限於國內各城市之間,國際大佬們更是個有利的競爭對手。摩根大通集團,一個總資產達到2.5萬億美元的投行界巨無霸。總存款1.5萬億美元的體量佔美國存款總額的25%,所以它也是美國最大金融服務機構之一。
  • 摩根大通加碼看多比特幣:未來幾年資金將持續從黃金轉向比特幣;①...
    摩根大通加碼看多比特幣:未來幾年資金將持續從黃金轉向比特幣;①摩根大通稱,比特幣牛市行情並未結束,將加碼看多比特幣;②該投行Nikolaos Panigirtzoglou等分析師在近期報告中表示,隨著主流金融市場中比特幣越來越受到關注,中長期可能持續吸引資金流入,而這一切則是以黃金面臨資金流出為代價的;③不過該行表示,這一趨勢尚沒有塵埃落定,短期內比特幣仍然面臨回調風險
  • 最前線丨又一大將出走創業,摩根大通區塊鏈高管Amber Baldet辭職
    對此,摩根大通一位發言人在聲明中回應表示:「Baldet才華橫溢,幫助建立了現在的團隊,公司尊重她要自己創業的意願。」這是繼2016年區塊鏈項目Juno的執行總監Stuart Popejoy和首席開發員Will Martino離職創業後,摩根大通又一區塊鏈大將出走創業。
  • 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正式開業
    3月20日 ,由摩根大通控股的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正式開業,為中國以及國際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以及證券承銷與保薦。摩根大通將藉此機會,進一步拓展研究團隊對於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覆蓋的深度和廣度。
  • 摩根大通計劃在英國推出數字銀行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摩根大通目前正在與英國監管機構就在該國推出數字銀行一事進行溝通。摩根大通計劃於2020年推出這個數字銀行平臺,同時提供儲蓄和貸款產品。此前,摩根大通曾在美國推出了Finn數字銀行,但是業績表現並不理想。於是,摩根大通於去年年底關閉了這一品牌,並選擇在英國這個已經為其帶來多年良好業績的市場再次進行數位化試驗。
  • 摩根大通任命高培德為中國公司新行長
    摩根大通銀行近日宣布,任命高培德(布雷特·克勞斯)擔任其在中國的本地法人銀行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作為行長,高培德將與本地法人銀行董事會及摩根大通亞太區管理團隊緊密合作,共同推進本地法人銀行在中國的長期戰略發展。高培德同時也是摩根大通大中華區資金服務部主管。
  • 摩根大通財報前瞻: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
    1.摩根大通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摩根大通公司是投資銀行業務、金融服務、金融事務處理、投資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和私募股權投資方面的領導者。摩根大通的業務分成六大塊:投資銀行、零售金融服務、銀行卡服務、商業銀行、財產及證券服務和資產管理。
  • 摩根大通警告:股價「嚴重高估」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鍾國斌 市場對於特斯拉的評價兩極分化一直非常嚴重,看多者認為特斯拉未來還將繼續大漲,市值將突破2萬億美元,但摩根大通給市場澆下了一盆冷水,稱特斯拉已被「嚴重高估」,股價將暴跌逾80%。
  • Lex專欄:摩根大通「茶壺裡的風暴」
    在人們就傑米•戴蒙(Jamie Dimon)是否應當(甚至是否能被允許)繼續身兼董事長和執行長兩職辯論了數周之後,摩根大通(JPMorgan)的股東們舉行了投票表決。最終,只有32%的股東贊成一項設立獨立董事長的提議,這一數字甚至低於去年的水平——去年在就一項類似提議進行表決時,投贊成票的還佔到40%。
  • 摩根大通:下一場金融危機將是「大流動性危機」
    BI中文站 10月5日報導對於未來將會發生的下一次金融危機,摩根大通已經為其起好了一個綽號。雖然摩根大通並不確定這場所謂的「大流動性危機」(Great Liquidity Crisis)到底將在何時發生,但該行預測一旦美聯儲開始縮減其規模龐大的資產負債表,那麼市場緊張形勢就將在2018年中逐漸升溫。事實上,如果美聯儲逆轉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措施真的會觸發市場崩盤,則將是一種殘酷而又諷刺的反轉。
  • 摩根大通:比特幣越來越受投資者歡迎 這意味著黃金將「遭殃」
    原標題:摩根大通:比特幣越來越受投資者歡迎 這意味著黃金將「遭殃」
  •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看好中國經濟復甦的內在潛力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布魯斯·卡斯曼 (Bruce Kasman)近日在一場視頻會議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效而迅速的疫情防控使中國成為最先邁入經濟重啟的國家。卡斯曼看好中國經濟復甦的內在潛力,不過如果全球其他國家經濟、需求疲軟,中國也難免會受到拖累。
  • 以「提供職位」換取投行項目 摩根大通前投行高管涉嫌行賄
    「涉嫌行賄」被ICAC起訴 5月16日,香港廉政公署(ICAC)以「涉嫌向一家物流公司主席提供賄賂」的罪名,起訴摩根大通證券前董事總經理梁嘉彰。香港廉政公署官網顯示,51歲的梁嘉彰在案發時,正在出任摩根大通證券(亞太)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摩根大通擴大市場規模,已有超220家銀行加入IIN
    據報導,摩根大通於近期一直在關注金融科技領域。幾年前,該行推出了基於以太坊的區塊鏈平臺Quorum,該平臺可提高交易速度以及開發智能合約。摩根大通的目標是與Ripple這類日益強大的加密平臺展開競爭。銀行間信息網絡2017年,摩根大通在Quorum的基礎上推出了銀行間信息網絡(IIN)試點。去年,全球約有75家銀行加入該網絡。據報導,IIN可幫助銀行快速解決導致金融交易延遲的問題。
  • 索羅斯基金一季度清倉摩根大通、花旗、美國銀行
    原標題:索羅斯基金一季度清倉摩根大通、花旗、美國銀行 摘要 【索羅斯基金一季度清倉摩根大通、花旗、美國銀行】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最新13F報告顯示,其一季度建倉做多美盛資管
  • 摩根大通:對比特幣的追捧讓黃金「遭殃」達裡奧軟化對比特幣態度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三(12月9日),摩根大通說,加密貨幣在主流金融領域的崛起是以黃金為代價的。包括尼古洛斯·帕尼吉左格魯(Nikolaos Panigirtzoglou)在內的該銀行策略師的人士表示,自10月以來,資金大量湧入比特幣基金,而從長遠來看,隨著更多機構投資者持有加密貨幣,這一趨勢只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