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仍加碼中國業務!摩根大通、高盛等外資巨頭髮出招賢榜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新一輪全球金融機構裁員潮似乎在上演。

澳新銀行、滙豐集團、德意志銀行、巴克萊等多家機構正進行裁員。然而,在全球經濟動蕩的近期,有外資巨頭在中國地區開啟了大規模招聘。

分析人士稱,外資加碼中國業務,體現了對中國市場的持續看好。長期來看,如果發達國家市場進入經濟衰退導致的熊市,那麼外資的確可能進一步提升中國資產的配置比例。

全球金融機構裁員潮

2019年開始的全球金融機構裁員潮仍在繼續。

3月6日,澳新銀行宣布在其零售分銷和金融規劃業務部門裁員,儘管該行沒有具體說明將裁員多少人,但一個工會表示將裁員230人。

來源:澳洲新聞網news.com.au

2月18日,滙豐銀行披露在未來3年內將裁員3.5萬名,不過計劃主要調整的是業務欠佳的歐洲和美國市場。

圖片來源:滙豐控股2019年業績報

而增長強勁、發展潛力巨大的亞洲市場仍是集團發展戰略的重點所在,其中大中華區和粵港澳大灣區被列為重點發展的市場。

滙豐集團近期也進行了中國地區的「換帥」,任命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中國區主管王雲峰為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負責滙豐銀行在內地的業務拓展。

對此,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滙豐中國董事長王冬勝稱:「中國是滙豐加快亞洲業務發展戰略的重點所在。王雲峰在內地和海外市場均有豐富的銀行從業經驗,在資本市場領域尤有建樹。」

此前據彭博統計,2019年全球有50多家銀行宣布裁員,計劃裁員人數77780人,創下2015年以來最高。歐洲銀行是裁員重災區,「官宣」計劃裁員6.35萬人,佔裁員總數的近82%。裁員規模排名前十的銀行分別是:德意志銀行、義大利裕信銀行、桑坦德銀行、德國商業銀行、滙豐銀行、巴克萊、阿爾法銀行、比利時聯合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和凱克薩銀行。

巨頭開展在華招聘

不過,在全球經濟動蕩之際,有外資巨頭在中國地區開啟了大規模招聘。

據中證君統計,僅3月以來,摩根大通就發布了16個中國地區崗位的招聘信息。

圖片來源:摩根大通官網

圖片來源:摩根大通官網

除摩根大通外,另一外資巨頭高盛也於近期發布了在中國招聘的信息。

2月27日,其微信公眾號「高盛GoldmanSachs」披露了職位一欄,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四地。

來源:「高盛GoldmanSachs」微信公眾號

業內人士認為,近期市場動蕩環境下,外資巨頭仍發布大量在華崗位,體現了其加碼中國業務、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的決心。

外資巨頭買入中國資產

除了加碼布局中國業務外,近期外資巨頭也正在不斷買入中國資產。

3月,美國資本集團先後增持龍湖集團、康希諾生物股份。同樣對中國資產進行增持的還有摩根大通,買入郵儲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平安等。

天風證券策略團隊認為,長期而言,如果發達國家市場進入經濟衰退導致的熊市,那麼外資的確可能進一步提升A股的配置比例。第一,外資持有所有中國資產(A股、港股中資股、中概股)比例仍然遠低於其他國家;第二,臺灣和韓國MSCI納入比例提升的空檔期,外資仍然持續流入;第三,隨著A股逐步納入MSCI,國外共同基金(JP Morgan、普信等)持有A股的比例目前仍小於A股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的加權配置比重(約1.7%)。未來即便A股納入MSCI的比例短期不提升,A股部分優質資產的高盈利能力和回報率的優勢,也會吸引更多海外主動型共同基金繼續增加A股配置。尤其是當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由於經濟衰退進入熊市的時候,A股真正的「避風港」作用在長期會體現出來。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認為,中國經濟有條件有能力成為全球「避風港」。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中國之所以是「避風港」,不僅是因為大量外資湧入,從中國金融自身增長潛力和發展前景看,中國經歷了多年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槓桿率下降,上市公司質量大幅提升,資本市場估值也在合理區間。隨著註冊制改革的實施,資本市場迎來蓬勃發展期,中國直接融資佔比不足20%,資本市場空間潛力巨大。

相關焦點

  • 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誕生 摩根大通期貨正式完成股權...
    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誕生 摩根大通期貨正式完成股權轉讓 摘要 【狼來了!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誕生 摩根大通期貨正式完成股權轉讓】國內首家由外資全資控股的期貨公司正式誕生。
  • 疫情之下廣發英雄帖,這些外資金融巨頭為何如此求賢若渴?
    今年4月1日起,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正式「鬆綁」。新政落地當日,外資巨頭貝萊德和路博邁就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的申請。而在前幾日剛剛拿下合資券商控股權的高盛和摩根史坦利,也紛紛透露了在未來謀求100%所有權的「野心」。
  • 高盛與摩根大通入局!美國新交易所MEMX又見華爾街巨頭加入,誓與...
    實習記者丨行家瑋因不滿美股兩大傳統交易所收取的高額費用,包括摩根士利丹、嘉信理財在內的九家華爾街金融巨頭「另起爐灶」有了新進展。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團2月20日聲明稱,支持建立新的股票交易市場MEMX與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展開競爭。此前,摩根大通、高盛和簡街資本(Jane Street Capital)牽頭的一輪融資已經結束,新的股票交易市場將在7月24日正式上線。
  •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來了!高盛集團已完成100%持股高盛高華證券的協議...
    根據周二發給員工的內部備忘錄,監管機構已經啟動了將高盛在高盛高華中的股份從51%增加到100%的程序。高盛香港發言人證實了備忘錄的內容。高盛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高盛集團和高華證券在過去17年的合作是成功的,接下來完成100%持股後,會更好地投資中國。
  • 高盛大摩喜提中國公司控股權!外資控股券商擴至5家 純外資券商爭奪...
    目前,境內已經有3家外資控股券商,分別是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瑞銀證券以瑞銀集團增持方式成為外資控股券商,後兩者為核准新設券商。去年末,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在上海開業,並已獲批新設營業部;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於3月20日在上海「雲開業」。證監會對合資券商的審批進度也在加快。
  • 「鯰魚」真的來了:首家外資獨資券商浮出水面,高盛集團收購高盛...
    在當下外資普遍希望擁有中國公司100%股權的背景下,高盛顯然邁出了堅定的步伐。自1995年首家合資券商成立,到8家外資控股券商的先後成立,再到今年4月1日起,證監會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彰顯出管理層不斷對外開放的決心。
  • 摩根大通中國又見外資背景新高管加盟,或分管投行,9名高管陣容華麗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繼8名高管現身後,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再入一位新高管。3月6日,上海證監局公布了杜朋的證券公司高管任職資格。有業內人士猜測,杜朋或將出任公司副總裁一職,並分管公司投行業務。根據此前公開信息,摩根大通證券(中國)的高管團隊基本到齊。
  • 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史坦利等投行2016年新人 Analysts 的院校來源以及排名
    2016年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史坦利招聘分析師的結果已公布,在一系列的數據中,國際投行所招聘的新人分析師的院校來源究竟有何規律
  • 摩根大通:提升在華外資持股比例與金融開放度正相關
    【財新網】(駐香港見習記者 尉奕陽)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地區副主席李晶於10月20日表示,期待未來數年中國金融市場對全球機構更加開放,如果中國能夠提升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投資持股上限,摩根大通將會把獨資在華開展更多業務納入考慮範圍。
  • 摩根大通期貨股權變更獲批,摩根大通...
    變更後,摩根大通香港將持有摩根大通期貨100%股權。這意味著,國內首家外商獨資期貨公司自此誕生。2019年4月,摩根大通曾宣布,經與合資方及相關主管機構協商,其旗下期貨和期權業務已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提交申請,有意將其在摩根大通期貨有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9%增持至100%。
  • 高盛持股擬升至100% 高盛高華或成首家外商獨資券商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高盛持股擬升至100% 高盛高華或成首家外商獨資券商來源:上海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從高盛高華證券獲悉,高盛集團將對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提升至這意味著,高盛高華有望成為首家外商獨資券商。目前,高盛高華的股權結構為高盛集團持股51%,北京高華證券持股49%。今年3月,高盛集團宣布已獲證監會核准,將對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由33%升至51%。高盛亞太區聯席總裁李廉在談到對高盛高華實現絕對控股時說:「這是高盛在華業務發展的重要裡程碑。獲得多數股權後,我們可著手準備重組在華業務的實體結構。
  • 摩根大通亞太區併購業務聯席主管: 自然資源和健康板塊 或成新併購...
    近日,摩根大通亞太區併購業務聯席主管Rohit Chatterji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中資企業海外併購的活躍板塊主要集中在工業、基礎設施和   還有一個頗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中資對在中國有較多業務的外資公司頗感興趣。   「包括私募基金在內的大量資金,正在尋找在中國業務發展良好的外資公司,如果他們在本地就發現了好的併購機會,便無需進行海外併購。」
  • 高盛加速在華布局 計劃未來五年內中國員工數翻番至600人
    這名知情人士稱,擴大在中國地區的員工數,也是高盛高管制定的五年計劃的一部分。高盛中國區相關負責人在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置評請求中,證實了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新華社2019年11月報導稱,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到,要加快金融業開放進程,將全面取消在華外資證券公司的業務範圍限制,豐富市場供給,增強市場活力。此外,《意見》再次提到,2020年取消證券公司等機構的外資持股比例不超過51%的限制。
  • 摩根大通完成基於區塊鏈的實時盤中回購交易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比推BitpushNews原文標題:摩根大通完成基於區塊鏈的實時盤中回購交易投資銀行摩根大通表示,其已使用區塊鏈解決方案完成了一筆實時盤中回購交易。該銀行周四官方宣布了這一消息,這一回購交易是在經紀自營商和銀行實體之間進行的,交易所使用的區塊鏈應用程式是摩根大通內部開發的,據稱可以支持以小時而不是以天為單位的此類交易的結算。摩根大通表示,這一當日回購應用程式是由其區塊鏈業務部門Onyx開發的,使用摩根大通內部的穩定幣JPM Coin作為抵押品。
  •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即將到來
    自1995年首家合資券商成立,到8家外資控股券商的先後成立,再到今年4月1日起,證監會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彰顯出了管理層不斷對外開放的決心。在當下外資普遍希望擁有中國公司100%股權的背景下,高盛顯然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內地已有8家外資控股券商  「高盛收購高盛高華的消息傳出來,在外資圈內還是挺轟動的。」
  • 考完CFA優先進摩根大通
    業務遍及60多個國家,服務包括投資銀行、金融交易處理、投資管理、商業金融服務、個人銀行業務等。直接服務的對象包括3000多萬名消費者以及企業、機構和政府客戶等。2018年1月,《財富》雜誌發布「2018年全球最受讚賞公司排行榜」上摩根大通名列第10。因此,進入摩根大通,可以說是每個有追求的金融人的夢想。
  • 摩根大通(JPM.US)擬收購英國挑戰者銀行,以拓展該地區數字銀行業務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摩根大通(JPM.US)正考慮收購一家英國挑戰者銀行,以啟動其在英國的數字銀行業務。摩根大通的目標是一家名為Starling bank的挑戰者銀行,挑戰者銀行(challenger bank)的特點是規模較小、相對較新,這些銀行為了與更傳統的銀行品牌展開競爭,會從對金融需求更短期和及時、更容易接受新服務的年輕消費者開始拓展業務,並選擇更加頻繁、門檻更低的金融場景,例如:短期借貸款、信用卡、日常支出管理、支付、小額存款等。
  • 華爾街巨頭高盛集團或搬離曼哈頓 向低成本地區轉移
    來源:央視原標題:北美觀察丨向低成本地區轉移 華爾街巨頭或搬離曼哈頓據美國媒體報導,華爾街巨頭高盛集團正考慮在佛羅裡達州建立資產管理基地,藉機將更多業務和職位遷出紐約,這對紐約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構成了潛在打擊
  • 世界金融巨頭高管:你看,中國遍地都是錢……
    摩根大通計劃收購中國一家合資基金公司中當地合作夥伴全部股份的細節也已浮出水面。與FT報導相呼應的,還有中國銀保監會官網在8月22日《答記者問》中公布的這些情況: 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共批准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來華設立近100家各類機構,其中包括外資獨資或控股的保險公司和理財公司。 今年上半年有來自世界各地多家知名優質的外資銀行保險機構獲準批設。
  • 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稱比特幣是騙局,卻低調全面布局區塊鏈技術
    在 Zcash 這個例子中,用戶可以用這種方式證明他們擁有足夠的資金來進行一筆有效交易。在類似於摩根大通 Quorum 的企業級系統上,顧客能用它證明他們是有資信的投資者,諸如此類。注丨上圖比特幣價值 190 億美元為截至2017年4月14日的統計,目前其價值已暴漲約10倍,超過2000億美元況且,對於摩根大通而言,發展區塊鏈技術可遠不止規模化這一種問題,其實在日常業務中,他們也遇到一些問題,尤其是在對客戶推薦某項新興的金融科技時,相互信任的問題就變得十分突出,因為像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這類技術都是基於相互信任的,而信任這種東西一旦和商業扯上關係就變得很難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