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口、中關村大街、學院路、薊門橋、清華北大、人大北航……這裡是哪裡?北京的海澱區。
在今年的北京高考中,700以上的高分段人數高達80人,超過很多高考大省的人數,並且打破了歷史記錄。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超高分的80人中,僅海澱一區就佔了57人,其他15個區700分以上的人數總和還沒有海澱區一半……
每到高考季,北京的海澱區總要刷屏一次,今年依舊不例外。近期北京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了2020年北京高考成績一分一段的排名情況,各區之間的比較再次引人矚目。
海澱在近年高考中穩定取得的驕人成績,海澱高考成績為啥這麼猛?作為海澱「考二代」的孩子們學習有什麼秘訣嗎?今天父母堂就和大家一起揭秘這背後的秘密……
1
北京700分以上80人
海澱高分段成績第一
在北京高考成績出爐後,有這樣一張圖在開始在廣泛傳播。▼
這是一張北京高分段考生分數表統計,700分以上全市共80人,其中海澱區佔到了57人,西城區14人,東城區6人,朝陽區3人。
海澱區高分人數佔比是多少?71.2%,佔據了大半個江山。
西城區上了14人排名第二,東城區上了6人排名第三,朝陽區上了3人排名第四。這也是僅有的四個擁有700分考生的區,而北京其他12個區則全部掛零。
至於各個學校的表現,海澱區的兩所牛校地位也是無人能撼動,人大附中上榜28人,清華附中上榜18人,撐起了海澱區的半邊天。(海澱:人大附,清華附,十一,北大附,一零一;西城:北師大實驗,八中,四中,一六一;朝陽:朝外,北京中學;東城:二中)
海澱高考到底有多強?我們再來看看去年的數據,只能說到處都是學霸中的學霸啊!
2019年高考的數據顯示,海澱區700分以上佔全市的比例是70.8%。
理科700+,全市24人,海澱17人;
理科680+,全市302人,海澱192人;
文科680+,全市14人,海澱10人;
文科670+,全市45人,海澱29人。
從往年高考成績看,海澱區總是與北京其他區拉開了顯著差距,連續好幾年高分段第一,甚至碾壓了傳統強區西城,顯示出很高的教育水平。同時海澱區從幼兒園到高中名校雲集,也是全國最著名的大學城所在地。
海澱區,總是一次次地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2
海澱!
為什麼這麼厲害?
在北京有一句話叫做「全國的教育看海澱」,充分說明了海澱教育在北京的重量級地位。
拋開海澱區本身的優勢,如教育資源豐富、師資力量強大這些因素來說,家長的重視程度和孩子的努力程度同樣令人驚訝。
曾經有人說過:「海澱區是一代代學霸逼著自己學霸孩子,硬生生把自家房子考成了學區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於學區教育水平這件事,名校絕不是幾年就可以打造出來的。當年上地片區的家長們,能活生生考出學區房來。
隨著各地高考成績的公開,有一個新的名詞開始走紅:「考二代」。
近年來海澱區高分人群連續碾壓其他區,除了基礎教育條件好之外,還有個重要因素就是「考二代效應」。
《21世紀經濟報導》分析說:
「隨著海澱區內大學擴招和科技企業增加,大學教師和科技從業者相應增多,那時的年輕從業者,如今已到了子女參加高考的年紀。」
海澱區吸納進來的學術精英們,如今培養出了基因相同的學霸子女。
「考二代」們現在也陸續到了參加高考的年紀,沿著父母當年靠成績出人頭地的路線,如今也成了高考的新銳大贏家。
回首往年各省的「高考狀元」,可以發現一個很值得深思的現象是:這些狀元們除了大多來自好城市裡的好學校之外,往往還有一個好的家庭作為後盾。
學霸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學霸,但在優質基因、良好家庭環境等先天優勢的加持下,學霸的孩子能成為新學霸的機率,一定是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大得多。
3
教育沒有完美解
但可以努力找到更優解
都說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點。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狀元多集中在省會或次省會的名校,基本來自於家教極好,家境殷實,有素質修養的家庭。
那些「考一代」,清華北大畢業的父母們,是高分教育體制的受益者,會更加注重下一代的培養,這些父母們的學習能力和方法,掌握的學習資源,都能給下一代形成榜樣力量。
如果一個你身邊的普通孩子,在他6歲時就能掌握1000個英語單詞,可以稱他為學霸。但在海澱區,這點詞彙量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能達到這個水平的孩子滿地都是。
全民學奧數在這裡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從小學開始就學習數理化的牛娃們也大有人在。
有一位海澱區的爸爸說:
小學奧數能讓孩子學習到更完整的數學思維體系、空間想像能力、巧算能力,邏輯關係能力……這些都會讓孩子在從小開始的考試裡就佔得一定的先機。
在今年的高考題裡,還真能找到小學奧數題。
這是今年高考數學全國2卷的理科第7題:▼
在小學奧數題「立方體」相關內容中,就能看到高考題的影子。
從本質上來說,它們的基本考察點都是通過已知立體圖形去畫三視圖,或者通過三視圖來選擇立體圖形。
海澱的孩子和家長們從小真的就很努力,不乏有被逼瘋的家長:▼
但從大部分家庭來講,父母不是考一代,也不出生在海澱,孩子也很難成為高考高分段中的一員。
據統計,今年北京高考考生4萬+,700分以上僅80人,佔比0.17%。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極大的概率,我們的孩子不會是那0.17%,高考700分和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更重要的是,在遐想700分的高分前,還有幼升小、小升初的各種不確定性,並且經歷中考分流的危險,孩子還要持續奮鬥無數個夜晚,才有資格到達高考這道門。
那我們能從海澱家長身上得到什麼啟發?
教育沒有完美解,但我們可以努力找到更優解。成績不單單是靠加班加點、題海戰術拼出來的,海澱倡導的是一種:凝心聚力、求真務實、科學備考。
無論是海澱也好,西城也罷,那些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會站著堅定而強大的父母。
給孩子一個穩定積極的家庭環境,與父母做什麼工作、有多少錢、受過什麼教育無關,給為孩子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讓孩子在面對挫折、艱難時,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去面對!
希望與每一位走在教育路上的家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