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 編譯整理自 The Inverse
量子位 出品
也許有人覺得自拍是虛榮的表現。
但谷歌旗下的數字博物館App,Google Arts and Culture想滿足大家展現美好自我的需求,最近上線了新的自拍功能:用戶上傳自拍後,App找出數字庫中與用戶自拍最像的藝術作品。
於是,早在2016年就發布了的Google Arts and Culture,這會兒一不小心火了一把。
△ 雲逛全球博物館的神器
想知道自己和哪幅畫裡的人長得最像嗎?Google Play和iTune裡都有,下一個玩玩唄~
操作很簡單,下了App之後首頁界面往下滑,找到左圖介個白色的模塊。
然後上傳裡們的照片。這裡就隨便找了個紐約客的封面拍了。
最後,找到一幅相似度69%的畫作,資料顯示是街頭藝術品,沒有名字,只知道是2011年創作於阿根廷的一幅畫。
△ 沒有名字,只知道是2011年創作於阿根廷的一幅畫
也是多虧了最近AI技術的進步,我們才有得玩這樣的功能。
阿呆也玩了一把↓
△ Emmm,這張毀了wuli阿呆……
推上還有人故意上傳些模糊的臉,看有啥好玩的匹配結果。
△ 推上的用戶Danil Chernyy敷面膜的匹配結果
面部識別,是根據面部的物理特徵區分不同的人。
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機器有很多需要學習的。舉個 ,在實際拍照時,鏡頭經常會因為離得很近,導致拍出來的臉是扭曲的。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機器首先要做的,是重新調整圖像尺寸,醬才能更好地讀取人臉。
一旦圖像調到正常值之後,機器會生成一個「臉印」,把眼間距、鼻子的形狀和大小等一系列特徵提取出來。
然後,谷歌這個App會將這些特徵和資料庫中的7萬件藝術品作匹配。
谷歌、微軟、Facebook都對人臉識別感興趣。谷歌2015年發表研究結果,說自家的人臉識別軟體可以達到99.63%的準確率。Facebook的DeepFace算法是97.25%,華爾街日報稱FBI只有85%。
但現在系統還不夠完美,谷歌的系統就曾犯過很智障的錯誤,2015年時把兩個非裔美國人誤認為是大猩猩。谷歌解釋說,這準確率和訓練有關。
華爾街日報報導,谷歌的用戶必須得同意自己的照片進入人臉識別系統,而Facebook目前還沒有強制性要求。
坦率地講,谷歌的小九九其實是想借自拍功能吸引到更多人關注藝術文化的歷史。
這個App起源於谷歌藝術計劃。與世界各地博物館合作,Google用自己的街景技術拍攝博物館內部實景,並以超高像素拍攝館內歷史名畫,做成一個龐大的博物館數字庫,供全球用戶觀看。
谷歌博客上顯示,2016年時App裡已經採集了7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藝術博物館,包括館藏品近9000個的大英博物館、僅有96件館藏的烏蘭巴託國家博物館。
平時沒事兒可以上Google Arts and Culture逛逛,漲漲姿勢;P
最後,附Reference:https:///article/40177-google-arts-and-culture-technologyhttps:///article/40195-google-arts-and-culture-face-match-app-selfies
— 完 —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對話界面,回復「招聘」兩個字。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作者
''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