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合國力逐步提升的同時,文化滲透也越來越重要,像我們的鄰國日本,他們的文化宣傳力度在很久之前就做得很好。
最近有一位在法國留學的中國女孩在街頭彈古箏宣傳的時候,有很多的外國人都問是不是從日本或者一些亞洲國家來的,女孩會和他們細心的解釋。
不過,最近這幾年隨著我們實力越來越強,文化輸出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北京奧運會之後,更多的外國人喜歡上了我們的文化。
央視最近的有很多文化類的節目,國家寶藏就是裡面非常著名一檔節目。主持人是我國非常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張國立先生,他的聲音雄厚,很適合這樣的節目,又有很多著名的表演人員、歌手擔當護寶人,共同守護我國的珍寶,以表演的形式為現場觀眾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展示寶貝的由來和歷史發展軌跡,當真是一部很優秀的節目。
在這裡我們發現有很多的寶貝都流傳海外,這樣的事情發多發生在中國近代,那個時候國弱民弱,沒有任何自保的能力,就連飯都吃不飽何來守護寶藏。在解放戰爭時期,很多寶貝又被蔣介石帶去臺灣,在臺灣的博物館中有很多寶貝都不輸故宮博物館。
裡面有一幅作品《千裡江山圖》。這幅作品,真的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樣的詞彙來形容它更為合適,似乎用在它身上的什麼詞語都不足以形容他的恢弘大氣。
作品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畫作,畫家王希孟在十八歲的時候就完成了此畫,因為過於年輕,很多地方處理不是很好,還沒有達到巔峰的狀態,仔細看這幅作品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小缺陷,可是這並不影響整個作品的感官,畢竟看的人大多還是不專業的。
第二件是宋代的《溪山行旅圖》,是第一名畫,是水墨畫的巔峰之作,大家單看氣勢就可以看出來,層次感很強,一點一點的暈染開,大氣磅礴,雄偉壯觀,層層山水,錯落有致。
為什麼說此作品無人出其右。一般來講中國古人的畫作都是代表著畫家的世界,代表著他的思想,第一眼看到這幅作品的時候,就能感受到畫家的心情,感受它的一種精神復甦,積極向上,大氣磅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