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薈萃的地方,其中杭州和江蘇的蘇州一同被稱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中國江南最富饒最美麗的地區之一,宋代以後,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南遷帶動了江浙一帶的經濟文化發展,因此浙江擁有中國文明大量的文化遺存。
如果大家想找一個地方,一覽中國浙江的文化遺產,那麼除了遊歷杭州西湖,欣賞欣賞江南水鄉的古建築馬頭牆之外,還有一個其他的好去處,那就是浙江省博物院。
之前筆者也曾提到中國自宋代以後經濟文化南遷,這也使得中國一種藝術形式,在中國江南地區遍地開花,它就是中國文人山水畫,筆者對於山水畫其實只算業餘,不過對於一些十分有名的畫作,也有一些了解。
如果讀者來到浙江博物館,那麼有一個國寶是絕對不能錯過的,一定要睜大眼睛好好地欣賞個夠,它雖然只剩下一半,那一半也足以體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家博物館,鎮館之寶被譽為畫中蘭亭,臨摹之作被賣到880萬。
這就是有中國山水畫蘭亭集序之稱的《富春山居圖》,《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傑作之一,號稱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卻因為要焚畫殉葬變為兩段,前半段名為剩山圖,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段被稱為無用師卷,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那麼這幅曠世神作為何相隔於海峽兩岸呢?這其中有一段歷史耐人尋味,據說這幅畫卷是由黃公望所畫,其中和蘊含著儒釋道三家的哲學思想,看破紅塵,寄情山水,因為這幅畫藝術價值極高,被後世垂涎。
明成化年間,這幅畫流落到沈周手上,他把這幅畫交給一個朋友題跋,但是卻被朋友的兒子偷偷賣掉,從此不見蹤影,但是沈周太愛這幅畫了,就用自己驚人的記憶力背摹了這幅畫,1996年,這幅仿品被拍賣到了880萬元。
後來《富春山居圖》還被收藏家吳洪裕用來給自己殉葬,不過當要燒掉的時候他的孫子硬是把這幅畫從火爐裡搶救了出來,但是卻分為兩半,後來該畫又遭到乾隆皇帝的折磨,在上面題跋,不過幸運的是,乾隆皇帝拿到的兩幅畫,真跡被他當贗品,倖免於難,贗品卻被他當真跡,替真跡受了苦。
後來國民黨逃到臺灣,帶走大量中國故宮文物,就把無用師卷帶到了臺灣,而剩山圖被留在大陸,2011年,剩山圖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這是兩張畫卷分別360多年的重逢。
好了,本期就到這,評論區留給大家,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