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下半場與個人職業和安家的關係

2020-12-13 路遠先生

第2個持續寫作365天計劃,持續寫作第87天:城市化下半場與個人的關係

城市群

中國的城市化以來,城市變成了經濟和人口的中心,這裡匯集了一個區域的多數都優勢資源,比如教育,醫療,交通等等。而現在全國城市化已經達到60%左右,這個水平已經和國家平均標準差不多,這意味著將來的大規模基建推動的城市化進程速度只有區域性的機會,不會有大機會。而城市化下半場是什麼樣?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有什麼關係?這是值得關注的。

如果說城市經濟上半場,是由政府主導的大拆大建式的空間擴展道路,那麼城市經濟下半場將逐漸轉向功能迭代,讓市場力量起決定性作用,從鋼筋水泥高樓大廈到網際網路賦能經濟引擎,正由城市化先化為網絡化後城市化已經來臨,未來還將從產業網際網路上萬物互聯進階。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核心區,主宰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命脈,也刷新了人們對於城市帶動國家崛起的認知。

這之中,傾政府之力進行空間擴展的城市發展路徑,在鑄就中國城市化奇蹟的同時,也為問題滋生提供了土壤:

一是土地資源浪費問題。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地超過了人口城市化的速度,2016年全國新城新區總面積近4萬平方公裡,而人口不足4000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1000人,是國家建設用地人口密度標準的1/10,大量土地資源被低效利用。其中以康巴什、曹妃甸等「空城」「鬼城」最為典型。

二是「城市病」日趨嚴重。城市盲目擴大規模,必然拉長城市生活和生產半徑,導致城市運營效率降低。大量人流每天在城郊之間奔波,飽受「鐘擺式」流動之苦,不僅增加了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也加重了對交通和資源環境的壓力。

三是城市功能與現實需求脫節。「強政府、弱市場」的城市發展,往往因造城理念太超前難以有效落地推進,如孤懸在上海市中心75公裡外的臨港,既無法「以港興城」,又因產業生態限制尚難作為獨立輔城發展,落得白天新城、晚上空城之境遇。部分城市規劃甚至異化為「政績道具」,出現「一任領導一套規劃」的現象。

四是城市發展落差加劇。一些先發城市迅速拉開與其他城市的距離,從2019年GDP百強城市的數據來看,東部沿海地區佔到了50%以上,廣東、江蘇、山東等經濟強省,一省就有10多個城市入榜。甚至隨著城市空間規相大,內部也出現發展不均衡現象。這從輿論對成都「南部繁華似上海,才卻似小縣城」的調佩中,便可窺一斑。

後工業化時代,城市功能需要滿足更多元化的需求,更進一步而言,當體驗時的來臨,城市不僅要滿足生產生活需要來滿足體驗和情感的需求,經營人的欲望。這也意味著未來城市將帶上特有的性格特徵和脾氣,這顯然難以通過空間擴展來滿足。

網際網路打破了傳統城市,基於地緣資源拒絕的核心地位,捕獲大中小城市還以網際網路加嫁接儀器行業,如同水電煤般逐漸演化成各行各業的基礎設施,從而賦能各行各業並引發顛覆性變革和創新,推動國民經濟產業的結構優化,催生社會經濟發展生命力,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換而言之,網絡化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基礎設施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一邊是網絡化經濟引擎的加速啟動,一邊是城市化經濟引擎上網,完成,在這兩個引擎的共同作用下,經濟將由高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在這之中,在網際網路賦能之下強調,互聯互通的後城市化應已經來臨。在過去的20多年來,在以人為本的消費網際網路之下,所有的產品核心都指向消費者,8.3億網民,實現人口的體量,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經濟增長一些城市,因為消費網際網路的富人而強勢崛起,典型的如杭州。與此同時,在網際網路技術生化無羈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主隊下後,城市化將重心在供幾側的產業網際網路靠攏,通過對產業鏈生產關係的改造優化和生產力的賦能,提升構造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信息鏈的互聯互通,進而迸發出長期的經濟增長潛力。

而具體到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選擇,也將會深深受到技術趨勢發展的影響。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繼續普及,以往需要在固定地點辦公的方式逐漸被靈活遠程等辦公的方式代替,這樣的技術變革會對於大型企業的組織架構產生深遠的影響。加上新一代年輕人逐漸成為社會的主要勞動力,他們的個性與前一輩人有很大的差別,他們更多的會選擇符合自己興趣,愛好自由而靈活的工作性質,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被困在固定的地方。技術的發展和勞動力年齡結構的變化,將會對現有的企業組織方式發起前所未有的衝擊。

以往乃至於現在我們選擇安家,往往會優先選擇大中型城市,因為這裡集聚了大量的企業教育醫療資源。但是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生活成本的提高,對於這一代外來的多數年輕人來講,這裡已經不是一個能容納自己安家理想的地方。而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的發展和交通設施的完善,城市與城市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大幅度被縮短,那麼新的就業機會也會出現以前沒有出現的地方,將會起到人力資源配置的作用。

文章結合《中國經濟開啟複試時代2021》創作。

相關焦點

  • 《安家》秒殺《完美關係》,但職場劇仍脫離現實,還能這樣買房子
    《完美關係》播出至今,讓人印象突出的除了美酒豪車、夜夜笙歌以外,就是劇中人物的「個性光環」。從第一集開始,黃軒和他的助理以「獨立公關人」的身份出場,明星範兒十足,見到客戶一言不合就開懟……這些細節,都被認為是對行業的冒犯:「公關是隱形人,工作狀態不帶個人情緒,哪裡來的各種優越感和道德制高點呢?」「公關是團隊結晶,不是靠一個人的光環撐起一個項目。」對此,有網友稱「編劇一開始給公關的定調就是錯的」,劉希平也指出:「編劇不是那麼用心,沒有真的在挖掘公關人真正在做的事情。」
  • 近代中國城市化特徵
    1965年4月, 賓夕法尼亞大學E·S·李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歷史協會年會上宣讀的「遷移理論」一文,將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歸納為四類:與遷出地相聯繫的因素;與遷入地相聯繫的因素;中間障礙因素;個人的因素。李還繪出一幅表示前三類因素之間關係的圖形:在遷出地和遷入地布滿了分別表示拉力、推力和無甚影響的「+」、「-」、「0」符號, 遷出地和遷入地之間則是形狀猶如波濤的「中間障礙」。
  • 「狗血」堆疊,《安家》《完美關係》都不免落俗,為數據放棄質量?
    01三部職場劇熱播,離不開"狗血"二字其實除了《安家》外,其他兩部同期熱播的《親密關係》和《我在北京等你》的劇情也都陷入了"狗血"的怪圈,《安家》中的"狗血"劇情其實還可以理解,畢竟房屋中介這個職業接觸的人數量多,遇到什麼樣的人都不足為奇。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的人對房子都是"剛需",而《安家》不過是將現實中"奇葩"的購房者一股腦全部放在一部劇中。
  • 穩企安商「上半場」 破局發展「下半場」
    為幫助企業紓困,中山市在今年2月就出臺實施《關於應對疫情穩企安商的若干措施》(即中山「穩企安商20條」)等惠企政策舉措。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僅中山人社就已發放惠企補貼7.2億元。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發展,穩企安商已從「應急」逐步進入常態化服務的「下半場」,面對的變化也逐漸增多。
  • 【CPE通知•北京站】澳洲移民政策講解及私人安家經驗交流會
    活動主題-澳大利亞(會計類、管理類)技術移民政策及流程講解-澳大利亞私人安家置業經驗交流活動時間2015年07月04日(星期六)下午13:30-16:50,籤到時間:13:00-13:30活動地址活動上半場,IPA AU中國辦公室將邀請資深移民顧問Davien Wang向大家簡要介紹當前澳洲技術移民最新政策和流程,為大家解答移民申請困惑;活動下半場,已具技術移民申請成功經驗的協會原中國區會員蔡珊珊女士,及「澳洲通」馬特先生,將結合自身所積累的相關知識和經驗,就澳洲求職和安家策略、置業決策等新移民所實際面臨的熱點問題與大家傾情分享。
  • 《安家》《完美關係》,你們是在比誰更氣人麼?
    如今的熱搜,除了疫情問題之外,幾乎就是《完美關係》和《安家》互相比誰熱搜更多了,你追我趕,不亦樂乎。臨近結尾,各種高潮劇情也是接踵而至。《完美關係》因為作人精崔英俊的下線而在搶熱搜大戰上不及《安家》後勁足,這幾天無論是江奶奶的劇情,還是頂頭上司開除房似錦和張乘乘生子都個個成為話題中心,氣的人牙根直痒痒。
  • 城市時代:人的城市化需求與供給(下)
    當然,這些需求也不是絕對按照順序出現和滿足的,也會出現超前滿足或延後滿足的情況。首先,城市化之路一般是從「工作勞務需求」開始的,即所謂的進入城市謀生,可以是某種職業,可以是婚姻,可以是投靠親友,可以是求學當兵,可以是打零工做幫手……能夠在城市付出自己的個人貢獻和價值,交換到進城的個人所需,無論是工資收入還是被收留,這都是進城的第一步,也是首要一步。
  • 《安家》:親密關係的真相,不是追逐和依附,是支撐和陪伴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在近期熱播的都市劇《安家》中,闞先生和他的"三兒"公眾號博主"知否"小姐這一對靈魂伴侶的故事令許多觀眾大跌眼鏡,並讓很多觀眾給他們送上了"極品","奇葩"等稱號。
  • 人生下半場,要把握好生命的四個維度
    一維是一條線,即長度;二維是長度加上寬度,即平面;三維是長度、寬度和高度,即立體。就物體而言,一般是三個維度。但是,就人而言,不僅僅是三個維度,可能是四個或者更多的維度。人的一生,除了長度、寬度和高度之外,還有精度,這就是生命的四個維度。人生到了下半場,要好好把握這四個維度。一、生命的長度生命的長度指的是壽命的長短。
  • 電視劇《安家》熱播 古人如何「安家」?
    近日,電視劇《安家》熱播,許多人通過房地產經紀人的日常工作看到了自己買房、賣房的影子。當代中國人多有房子情結,「安家」成為人生中的大事。其實,自古以來,房地產經紀人就存在著。這個職業是怎樣產生的?與現在的房地產經紀人有何不同?古代人是如何通過他們「安家」的?
  • 上海城市化的盡頭——周浦,誘人「安家」也讓人「逃離」
    比如從陸家嘴一路向南飛,經過聯洋、花木、北蔡、康橋,一路都有浦東城市化的濃烈痕跡,可是一旦越過秀浦路來到周浦。我們就好像來到了浦東城市化的盡頭,來到了世界的盡頭——周 浦如你所見,這是外環線上最晚發展,也是城市化相對較弱的一個板塊,但是如今它的房價和熱度都不低。
  • 城市化和城市發展:我們在爭論什麼?
    中國城市化和城市發展中產生的一些現象有其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的一面,比如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口向大城市和大都市圈集中。同時,中國的市場經濟仍然有很多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轉型特徵。處在轉型時期的很多負面現象,並不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普遍規律,而是因為市場經濟中的轉型特徵所致。因此,在展開具體問題的討論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中國有哪些轉型特徵影響了當前的城市化和城市發展。
  • 泰康集團陳東升:民生產業將推動中國經濟下半場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未來三至五年,泰康將有10至12家集養老康復、文化娛樂、休閒運動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醫養融合社區開業。
  • 快手、抖音的下半場賽點:消遣娛樂之外為個人和產業賦能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短視頻行業內的頭部公司在將用戶紅利基本瓜分殆盡的同時,行業天花板也越來越近,單純拼流量的時代即將過去,短視頻領域將迎來下半場的賽點——產業賦能。釋放用戶供給和需求快手科技副總裁龍安曾表示,快手希望利用先進的網際網路技術和普惠的價值理念,為每位用戶、每個地區賦能。
  • ...在一個片場拍了兩部完全不同的劇……正在追《完美關係》《安家...
    《安家》《完美關係》被指串戲這邊,崔英俊剛和陳數飾演的斯黛拉談完離婚,那邊,就搖身一變成了房產中介帶著客戶看起了自家豪宅。黃軒飾演的公關精英約人見面選的餐廳,竟然和業績堪憂的房產中介朱閃閃見客戶的是同一家。
  • 《完美關係》《安家》讓純真的人變「狠」,善良的人該何去何從?
    近期觀眾們關注已久的兩部劇《完美關係》與《安家》已經先後跟大家見面了,兩部劇都是由安建導演執導,怪不得板板看後覺得兩部劇風格如此接近,同樣是揭露行業內幕,同樣是從一個善良人的視角切入劇情。《完美關係》和《安家》都是國產職業劇,分別聚焦在公關和房產中介行業。
  • 臺山:一場塵封百年/戛然而止的城市化
    他們把本來可以在美國郊區置業安家的積蓄,匯回大洋彼岸的故鄉,在土地價格和人工費用遠低於美國的臺山家鄉置產興業。於是,美國的工業化,在遙遠的臺山,拉動了一場以農民上樓為特徵的城市化。岡寧圩,電影《讓子彈飛》中的「鵝城」。嶺南的「圩」,是 「墟」字的簡寫,相當於北方的「市」或「集」。北方說「趕集」,嶺南叫「趁圩」。
  • 加拿大技術移民|安省僱主擔保(緊缺職業類)2020年配額已滿
    基本條件是申請者需要拿到安省的合規僱主的全職無限期工作Offer。本次宣布關閉的便是緊缺職業類別,該項目可以幫助安省勞工市場在特定需求的行業(如農業、建築、卡車運輸或個人支持工作)中有效填補所需人才,同時為這些符合條件的外國工人提供了永久留在安省生活和工作的機會。
  • 《蝸居》和《安家》「PK」結果,巨大的落差說明了什麼?(原創)
    《安家》和《蝸居》的編劇都是知名作家六六。只不過《蝸居》原作和編劇都是六六,而《安家》由日劇《賣房子的女人》改編而來。劇中郭海萍是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的職業女性,為了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在家庭和職業中苦苦掙扎。作郭海萍的扮演者,海清的表演非常自然、真實,把一個小人物為了生活、為了房子,經歷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表現的淋漓盡致。
  • 安家免費觀看最新劇情介紹 安家54集完整版免費資源在線看地址
    《安家》劇照原標題:觀眾為房似錦哭為宮蓓蓓急 《安家》裡的「微暖」從何而來?近期最火的電視劇,非《安家》莫屬。在《安家》臨近收官之時,導演安建於接受採訪,分享他的拍攝感觸。近年專注都市劇的安建,直言拍攝時採用的方式是自己希望嘗試的,目前的效果也證明還不錯。「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安家》播出,我們講述每個故事都希望能給暫時居家的觀眾送去慰藉和溫暖。這是讓我很舒服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