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拼!從「打工人」到成功創業,賣柿子成就他的千萬級生意

2020-12-26 廣西日報

3年前還在外漂泊打工的陳鴻霖當時沒想到,家鄉桂林平樂漫山遍野,從小看到大的柿子餅,能成為帶領家鄉父老一起創業脫貧的「致富果」,他站在一片柿子山頭,看著金燦燦的柿子果,幹勁十足。

2017年從廣東返鄉創業的陳鴻霖,通過電商平臺的助力,如今每年可以賣出價值幾千萬元的柿餅。今年,他預計柿餅銷量會繼續創新高,帶動更多村民返鄉就業、脫貧致富。

「地攤佬」的首次「觸電」 讓他發現新商機

三年前從廣東返鄉創業的陳鴻霖如今已做到每年可以幫家鄉賣掉幾千萬產值的柿子

柿餅,是廣西平樂縣的特產之一。上世紀80年代,桂林平樂縣橋亭鄉大塘口村的村民們開始種植柿子,蜿蜒的村道兩旁種滿了柿子樹,果實成熟季,樹上掛滿黃澄澄的果子,好似漫山遍野點亮了黃色的小燈籠。


1988年出生的陳鴻霖家裡也有大片柿子林,遍布整個山頭。但如今這片山林早已荒廢,因為他不肯繼承「家業」。


「從小看著父母種柿子,實在是太辛苦了。」陳鴻霖不想走父輩的老路,但又不擅長讀書,讀完中專後便報名參軍入伍。退伍後,他沒有回家,而是選擇去廣東打工謀生。


在服裝廠縫過衣服、在菜市場賣過菜,還在街上擺過地攤……陳鴻霖嘗試過各種謀生手段,雖然能賺到錢,但他意識到,這不是長久之計。


2016年,在農貿批發市場工作的陳鴻霖遇到了一名供貨商,每天都向他訂購成噸的貨。他很好奇:買這麼多貨物,要賣到哪裡去?怎麼賣出去的呢?他向這位供貨商一打聽,才知道這些貨物都是供應給電商的,「根本不愁銷路」。


這是陳鴻霖第一次接觸到電商。首次「觸電」,就讓他發現了新的商機。

到「多多大學」深造 理論實踐相結合

陳鴻霖在家鄉建立了8個加工廠房,每天都有幾萬個柿餅的訂單從他的廠裡發出,送到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上。

2017年,陳鴻霖開了自己的第一家網店。嘗試售賣油茶、板慄、柿餅等家鄉土特產。但他沒想到,自己對貨品品質和物流的把控都沒有經驗,半個月時間就虧損了10多萬元。在外打工七八年的積蓄一下子全賠了。


「當時感覺整個天都塌下來了。」陳鴻霖說,當時自己年輕氣盛,沒有放棄,又嘗試在短視頻平臺做直播,賣的是海鴨蛋和短褲,結果再次失敗。「直到現在,我家還囤著一房間賣不出的海鴨蛋和短褲呢。」回憶起當時的經歷,他苦笑著說。


縱然接連遭遇失敗,但陳鴻霖沒有被擊垮,而是選擇從頭再來。他一邊總結失敗的經驗,一邊在「多多大學」學習電商運營的專業知識。他半開玩笑地說:「我雖然是中專學歷,但現在也是上過『大學』的人了。」


「多多大學」是拼多多旗下的核心官方培訓平臺。拼多多平臺上,不少活躍商家都是通過「多多大學」與高校的合作得到學習、培訓機會的。目前,「多多大學」的線下課程已經覆蓋21個省份,直接引導店鋪超過3900家;還將各地區的線下課程通過線上進行大規模推送,累計協助超過60萬名農業經營者向電商轉型。


「拼多多不僅有專門的培訓課程,還為優質的產品和做得好的商家提供流量扶持。」一路摸爬滾打,陳鴻霖的網店運營逐漸成熟,銷售有了一定的規模。這時,他開始再次審視起自己的家鄉。

掌握電商知識 農民升級為「新農人」

每一株柿子,都承載著陳鴻霖與村民們的殷殷期望。

據記者了解,桂林市平樂縣月柿種植面積20多萬畝,年產鮮果55萬多噸,加工成柿餅銷售的約35萬多噸,總產值約30多億元。憑藉家鄉柿子的貨源優勢,2017年底,陳鴻霖回老家平樂建了個廠,收購家鄉的柿子,加工成柿餅,上網銷售。


一開始,村民們對電商充滿疑惑。為了讓鄉親們相信自己,陳鴻霖召集10多個親朋好友,組建了小型電商團隊,主動給當地鄉親們傳授電商運營知識。「白天做培訓,晚上實際操作,我還同時經營著七八家網店,最忙的時候大家沒日沒夜加班,困了就在辦公室打地鋪,真是太拼了。」在陳鴻霖的引導下,不少村民都掌握了電商運營知識,成了「新農人」。


嘗到甜頭的鄉親們,很快就接受了電商行業。為了帶動大家一起致富,大塘口村的村支書黎宗憲還專門來找陳鴻霖,請他專門講電商培訓課。


「過去,我們只能等人進村來收購柿子,市場價格波動大,遇上天氣不好或者市場不景氣,沒人要,只能爛在地裡。」黎宗憲說,現在有了電商平臺,村裡的柿餅銷路更廣,集中收購渠道更多,價格相對穩定,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今年雖然有疫情影響,但通過電商線上銷售,柿餅仍能發往全國各地,單價穩定保持在5元多一斤。


黎宗憲描述的這種電商優勢,實際上是拼多多基於農村經濟分散化的特點,探索出的「農地雲拼」模式。這種模式以「拼購+產地直發」為核心,消費端通過拼單購買,將臨時而分散的需求聚攏起來,形成歸集效應,為農民提供長期的、穩定的訂單。


通過銷售和運營,陳鴻霖還經常和團隊研究分析自己店鋪的消費者人群畫像,發現目前客源主要集中在廣東和江浙滬一帶,說明一線城市的人們對品質優、價格好的產品需求尤為旺盛。


陳鴻霖的拼多多店鋪有不少柿餅的「鐵桿粉絲」,陳鴻霖經常會在後臺看到,一部分固定的消費者在柿餅上市時就開始連著好幾個月都來自己的拼多多店鋪購買,每次買的量還不少,陳鴻霖有時候會讓客服有意識做消費者調查,問這些固定的消費者為啥固定時間固定購買,消費者告訴客服,因為買過一次後發現品質很不錯,身邊很多親朋好友也都喜歡吃,也就經常自己下單也幫人下單。

「家門口就業」成真 電商助力脫貧致富


陳鴻霖站在整片整片的柿子樹山坡上,身後的一大片柿子林都會進入他的加工廠加工成柿餅後賣到全國各地。

大塘口村的柿子林旁,有一處4000多平方米的廠房,村民們種植的柿子收購來以後,工人們對這些柿子進行挑揀、晾曬、包裝,然後打包發貨。


這是陳鴻霖在家鄉建立的8個加工廠之一。每天都有1萬多個柿餅從加工廠發出,送往全國各地。在拼多多商城的柿餅銷售店鋪中,他的網店銷量穩居第一,每年能賣出3200多噸柿餅,年產值達5700多萬元。上百名村民到陳鴻霖的工廠裡做工,不僅實現了家門口就近就業,還為村裡的貧困戶創造了脫貧的良機。


村民劉遠松曾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前沒有遇到太好的就業機會,生活比較艱難。在當地政府幫扶下,又趕上了電商帶動村裡經濟發展,他也搭上了這趟電商的順風車。收穫季,他每天駕駛著三輪車,把自家曬好的柿餅運到陳鴻霖的工廠。工作人員進行品質檢驗、稱重後,當場把收購款交到他手中。


「靠著村裡柿餅大賣,我2019年已經脫貧了。明年打算擴大柿子的種植規模,掙更多錢,讓生活更富裕。」劉遠松說。


「電商明顯帶動了柿餅產業的發展,給全村帶來了致富的機會。如今,大塘村人均收入超過3萬元,村裡7名貧困戶全部脫貧!」黎宗憲欣喜地說。


平樂縣橋亭鄉黨委書記黃郡介紹,當地建設的月柿產業融合示範園區,核心區就在大塘口村。園區通過培育專業合作社和引入拼多多電商平臺,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聯合生產經營模式,為農戶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確保農戶收入穩定。她透露,大塘口村有柿子園320多畝,年產柿子果1400噸,加工柿餅470噸,目前正不斷實現月柿的種植、加工、銷售產業化,並努力打造出月柿綠色品牌。


「希望有更多像陳鴻霖這樣的返鄉創業青年,把家鄉好貨推廣出去,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黃郡說。


文丨廣西日報記者 周紅梅

圖/視頻丨何淞熒

編輯丨梁笑天

責編丨覃燕燕

值班主任丨晏彥

廣西日報新媒體出品

相關焦點

  • 從「打工人」到成功創業 賣柿子成就他的千萬級生意
    廣西新聞網桂林12月23日訊(記者 何淞熒 陳海霞)3年前還在外漂泊打工的陳鴻霖當時沒想到,家鄉桂林平樂漫山遍野,從小看到大的柿子餅,能成為帶領家鄉父老一起創業脫貧的「致富果」,他站在一片柿子山頭,看著金燦燦的柿子果
  • 做生意比打工掙錢,為何大部分人寧願打工也不做生意?原因很現實
    大家常說「做生意比打工強」,人人似乎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現實中為什麼大部分人還是一如既往的選擇為別人打工而不敢自己做生意創業呢?做生意與打工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掙錢、為了生計,但是二者所帶來的回報卻有著天壤之別,在做生意與打工之間,絕大部分人往往會不自覺地選擇後者。
  • 為什麼窮人很難成功,一段話罵醒千萬人
    研究會把自己搞複雜,成功者都是簡單的人。選擇都是看第一感覺的。4問錯人詢問不懂行的人,想做服裝卻去問開寵物店的人,他會叫你開寵物店好了。詢問在同行沒做成功的人,開服裝店去問曾經倒閉過的人,你應問做成功賺了錢的人。
  • 小夥辭職創業賣大鍋菜,看到做出來的這品相,讓人不禁擔憂他生意
    小夥辭職創業賣大鍋菜,看到做出來的這品相,讓人不禁擔憂他生意,那場面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控制得了的吧。當城裡人遇到農村大鍋菜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看這位大哥在城市某街頭賣大鍋菜就知道了,很多網友看到後紛紛表示,真心為他的生意擔憂,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 我們普通人面對經濟寒冬,是繼續打工還是創業?這3種人別去創業
    今年的疫情影響,導致很多人失業,很多人半年都是沒有收入的,最近地攤經濟的開啟,很多人想,要不要創業?想做做地攤生意?其實民間都流行一句話「打工只能溫飽,創業才能致富」,估計很多人都有一個創業夢的。不管是賺更多的錢,還是為了別人叫一聲「老闆」的虛榮心,都覺得創業是很好的。
  • 職場乾貨:是創業好?還是上班打工好?借鑑馬雲創業成功之路
    任何人的創業成功都來之不易。馬雲,一個創業成功,白手起家的牛人,眾多人羨慕的人物,擁有多重重要身份: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日本軟銀董事、華誼兄弟董事、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等。我們看到了成功人士的光輝,但也不能忘記了其背後所經歷的種種磨難。很多人卻不是這樣想的,見到別人功成名就,就一股腦熱,也搞起了創業計劃。家裡有錢的,沒有所謂,輕鬆開店創業;家裡沒有錢的,就算是到處借錢也要做生意。
  • 有過打工經歷的大學生創業更容易成功
    有過打工經歷的大學生創業更容易成功 劉子倩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8-17    [列印] [關閉]     「現在回想起來,打工經歷是我創業較為順利的重要原因之一。經過兩年工作的經驗積累,創業之初的選擇項目、打造團隊、籌集資金、開發客戶等各個方面,對於我來說已經是輕車熟路了。」在昆明拓展培訓領域已小有名氣的王胤旭說起「小有成就」的創業經歷,仍對自己兩年的打工磨礪記憶猶新。    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2002級學生王胤旭本來是個「混世魔王」,他經常逃課,身上隨時帶著一打請假條,就等著畢業後靠家裡的關係找個好工作。然而,一次班級的集體活動改變了他。
  • 北初說創業:2020年你是選擇打工還是創業?選對路很重要!
    【北初說創業】我們是要繼續選擇打工,還是選擇創業,我來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你就知道怎麼選擇了。我們人算是一種生物,生物的本能永遠會選擇有利於自己的一個方面,像那種文化,教育,他會閹割一個人的自信,從而影響一個人的智商,最終做出錯誤的決定。
  • 寧願在工廠拿死工資,也不敢拼一把的人,心裡是怎麼想的?
    下午,有朋友問,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在廠子月入5000給老闆死拼,也不願意為自己拼一把?其實,在這個世上,有兩種人,一種喜歡追求穩定,一種喜歡追求刺激。追求穩定的人,基本上都去打工了。追求刺激的,大多數都在自己創業。
  • 「倒數第一創業掙了500萬,學霸卻給他打工」,這話害了多少人?
    這句話也是本人平生最討厭的一句話,這句話如下:我聽說,有個每次成績倒數第一的學生不讀書了,出去創業掙了500萬 ,他們同班的學霸卻給他打工!讀書有個屁用!這段話是對是錯?今天小編就戳穿這段話的荒謬!還大家一個正確的三觀!
  • 想做生意又找不到資金?罵醒千萬人!大哥進來看看吧
    研究會把自己搞複雜,成功者都是簡單的人。選擇都是看第一感覺的。4問錯人詢問不懂行的人,想做服裝卻去問開寵物店的人,他會叫你開寵物店好了。詢問在同行沒做成功的人,開服裝店去問曾經倒閉過的人,你應問做成功賺了錢的人。
  • 人到了40歲不想再打工?轉行做這3種生意,可養家餬口
    人到了40歲不想再打工?轉行做這3種生意,可養家餬口 40歲的年齡距離半百已經很近了,從20歲一來到40歲這個年齡段,經過多年的努力,有的人混得風生水起、經濟自由,有的人卻仍然碌碌無、打工為生。一些人已經開始厭倦了打工的生活,但是卻因為家庭的原因仍然要繼續當一個打工人。其實人到了40歲不想再打工,可以試試轉行做這三種生意,大富大貴不敢保障,但是養家餬口絕對不成問題。
  • 浙江「懶漢」種植柿子,8年後,收入上千萬,他的做法讓人佩服
    他種地思路與眾不同,懶著種,卻換來大收穫!三十年前,他琢磨出的懶漢種稻法,每畝稻田能夠增收七十元錢。二十多年前,他又琢磨出來懶漢育苗法,一畝地的收入提升了三倍。3年前,徐建康又開始懶漢種果,再一次讓他收穫了千萬財富。然而最讓人佩服的是,他生財有道,將4000萬果苗免費贈送,扶持產業發展。
  • 做了十幾年生意,虧了十幾年,卻還執著做生意的人是怎麼想的?
    原創 meiyayibu meiya1那些死都要做生意,就是不打工的人有個遠房叔叔,普通家庭出身,從25、6歲開始做生意,到現在40多歲,差不多做了快20年生意了,開過各種各樣的店,年輕的時候開鞋店、服裝店,後來又開茶葉店,賣茶葉,後來,還包過土木工程,總之做了各種各樣的生意。
  • 賣了20年電腦後改賣鮮食玉米,臺企IT高管轉行拼多多做起了「新農人」
    「我們今年在拼多多已經賣掉7000萬元鮮食玉米,2021年預計銷售至少過億。」穗康電商總經理吳阿東說,他要把穗康玉米,賣給拼多多7億多用戶中每一個願意嘗試的人。這個此前在消費端幾乎沒有知名度的中國玉米品牌,通過在新電商平臺短短一年多的迅猛發展重煥新生。成就它的,是吳阿東這個原本賣了20年電腦的「IT大佬」。
  • 富士康掀離職潮,打工不如自己創業,10年店主教你做餃子成功開店
    最近幾天聽說鄭州富士康因為不加班工資低,許多人都選擇了離職。鄭州富士康廠區附近我去過,見過鼎盛時期上下班時人潮湧動的壯觀場面,那時想進富士康工作,還要交中介費才行,沒有想到現在工人卻因收入太低,無法養家餬口而選擇離職。所以說打工的日子看不到前途,每天在封閉的車間流水線上日復一日的消耗著青春,一旦工廠經營有困難,隨時都有失業的可能。打工不如自己創業,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 30歲了才發現打工沒前途,想自己單幹,有自己一個人做的生意?
    無論多大,很多人好像都不想上班,20歲,大學畢業後開始創業,30歲,發現打工沒什麼前途,真不如自己幹,40歲,有點積蓄了,好多單位都不要上年紀的,只能開始做老闆,50歲,發奮圖強,實現人生巔峰的最佳時候,出來自己做生意!
  • 從打工到創業必經的人生四象限,您在哪個象限?
    我是一位超級奶爸 我很普通 我也是一位葆嬰團隊領導人 很用心,很努力 從打工到創業必經的人生四象限 工薪族象限(E象限)、自由職業者象限(S象限)、生意擁有人象限(B象限)、投資者象限(I象限)四個部分。人要想創業也離不開這四個象限,您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從這裡面賺取的。 下面我將分三個方面講解一下。這四個象限的定義和每個象限的優點和缺點,每個象限的好處與壞處。
  • 創業,傳統生意,網絡項目,沒有不賺錢的生意,只有不賺錢的人
    雖然我知道有一些人利用網絡發了大財,那畢竟是少數人,做網絡生意比你想像中的要辛苦的多,這裡不做贅述。我看到很多文章都說能夠輕鬆賺錢、躺賺。其實這都是投機取巧想法,如果你想要很輕鬆創業,我勸你就別創業了你不適合,也不會成功!
  • 上班族創業做生意,距離財富自由有多遠?
    也有人選擇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兼職,甚至出去創業。圍繞創業這方面,我們來做一些分析。 電視上你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橋段:某人年輕的時候啥也不是,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成就了一番大事業,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巔峰。但發現身邊的人雖然很努力,但能成就大事的人卻很少。這就是在認知上產生的偏差。藝術形式只是用個例來演繹生活,但它距離你們生活可能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