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點領域,廣松涉又是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東方的代表性思想家,由他開闢的日本馬克思主義研究,是長期為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界所忽視的一個重要學術研究領域,因此深入地研究和解讀廣松涉的學術思想,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急迫的理論任務。本書作者採用文本研讀法,從物象化理論、關係本體論、四肢結構論三個方面,系統構建並深入解讀了廣松涉的哲學思想體系,展現了豐厚的思想構鏡,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主要成果
南京大學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工程重大項目成果
內容介紹
本書是關於日本新馬克思主義著名思想家廣松涉哲學研究的專著。作者從廣松涉哲學思想中兩個最重要的理論思考層面入手,深入探尋了馬克思的物象化批判理論和交互主體的四肢結構論的生成背景和思想構境的具體機制。作者採用構境論的文本研讀法,擬建了廣松涉哲學中巨大的原創性思想空間。本書邏輯線索清晰,資料豐厚,理論復建構境的擬真度較高。理解廣松涉,本書是一條重要的學術認知通道。
作者介紹
張一兵(本名張異賓),1956年3月生於南京,祖籍山東茌平。1981年8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哲學博士。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哲學系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江蘇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代表性論著有《遭遇阿甘本——赤裸生命的例外懸臨》《技術義肢與數字延異——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的構境論解讀》《發現索恩-雷特爾——先天觀念綜合發生的隱密社會歷史機制》等。
簡要目錄
序
導論
上編 馬克思與物象化
第一章 文獻學語境中的廣義歷史唯物主義原初理論平臺——《文獻學語境中的〈德意志意識形態〉》
第二章 廣松涉:物象化與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原像》解讀
第三章 廣松涉的物象化範式——《物象化的構圖》解讀
附文:事物化與物化:從韋伯到青年盧卡奇
中篇 交互主體建構的世界
——《世界交互主體的存在結構》解讀
第四章 交互主體性:從關係本體論到關係認識論
第五章 認識活動的四肢顯象結構
第六章 社會歷史存在顯相中的雙重交互結構
第七章 歷史世界的主體間性與四肢結構
下編 廣松涉哲學的四肢結構論
——《存在與意義》解讀
第八章 所與和所識:事的認識論
第九章 顯相世界的分節覺識
第十章 能知:作為自我和客我的身體相
第十一章 認識論中的四肢交互結構
第十二章 上手存在的實踐世界
附錄
附錄一:關於廣松涉哲學研究的訪談提綱
附錄二:廣松涉著述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