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主辦,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獨秀書房·觀文館承辦的「獨秀女作家文叢新書發布會」在廣西藝術學院南湖校區獨秀書房·廣藝店舉辦。著名作家李洱、廣西作家協會主席東西、《南方文壇》雜誌主編張燕玲、魯迅文學獎得主黃詠梅、知名作家楊映川、廣西藝術學院黨委書記蔡昌卓教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副總編輯黃毓、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黃偉林以及來自各地的作家、讀者出席了本次發布會。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優秀的作家往往與生養自己的土地之間有著文化上的血脈相連。獨秀峰作為桂林市的主峰,滋養和定義了一代代桂林文化人,同時也成為桂林、廣西師大、廣西師大出版社耳熟能詳、雅俗共賞的文化名片。
據悉,「獨秀作家群」 由曾經在廣西師範大學各個時期不同辦學階段求學、任教的作家組成,包括作家陳望道、夏徵農、沈西苓、馮振、賀祥麟、彭匈、黃繼樹、楊映川、黃詠梅、劉春等以及文藝理論家、文學評論家林煥平、黃海澄、梁超然、陳學璞、王傑、張燕玲等。作為一個與廣西師範大學共生、共存、共榮的作家群體,一直隨著歷史的脈延不斷前進,書寫著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的時代精神。
黃偉林:「獨秀」彰顯了卓然獨立天地間的廣西精神
據黃偉林介紹,用「獨秀」來命名作家,是因為廣西師範大學王城校區有一座獨秀峰,獨秀峰的命名,來自一千三百多年前南朝著名詩人顏延之曾說過兩句話:「未若獨秀者,峨峨浮邑間。」獨秀峰西南麓有一塊摩崖石刻:「卓然獨立天地間」,這句話正是廣西精神的概括。當廣西師範大學將廣西師範大學的校友作家命名為獨秀作家時,其實是包含了對卓然獨立天地間的獨秀精神的張揚。
今天三本新書的三位獨秀作家,都承載著廣西師範大學或者整個廣西的獨秀精神。張燕玲寫有一篇《耶魯獨秀》的散文,寫的是華裔藝術家林櫻的故事,體現女性自強的精神。其實,張燕玲的散文、她的文學批評和她的編輯事業,都充盈著一種卓然獨立天地間的獨秀精神。黃詠梅,是本屆魯迅文學獎得主,也是迄今為止廣西本科高校畢業唯一一位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這也是一種獨秀精神的彰顯。楊映川,曾獲得過中國最重要的文學期刊的「人民文學獎」,她的小說有故事、有哲學,當然也有獨秀精神。
李洱:三位獨秀女作家各自站在創作的高峰
李洱在會上表示,他最近才得知三位女作家都是在獨秀峰下成長的。發布會上,他分別對三位女作家的創作與成績進行了點評。
李洱認為張燕玲為中國文學、中國文學批評操碎了心,只要是了解文學現場和批評現場,了解21世紀文學批評史的人就會提起張燕玲。李洱跟張燕玲有七年的合作,只要批評家提起張燕玲都非常感動。張燕玲對21世紀的中國文學影響甚巨。她所主編的《南方文壇》陪伴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批評家的成長。
李洱認為《好水如風》這本書是張燕玲20年來從事文學組織活動、文學批評之餘所創作的散文作品,記錄了她真實的心路歷程。他甚至從這本作品中讀出了一些疲憊。想要了解中國近20年來文學批評史的人,應該看這本書。一個文學批評家,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批評活動,組織辦刊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批評家。她在工作之餘寫了一些文章,是對生活的真實的感喟,在歷史上發出自己真實的聲音,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李洱的印象中,楊映川老師是21世紀初最好的女作家之一。楊映川溫柔秀麗的形象和作品,以及很早就體現出一種滄桑感,這之間形成巨大的反差。楊映川從一些非常細小的日常生活開始,寫出她對現代都市生活的思考,如描寫家庭生活的內部關係,主人公因為家庭與社會之間產生的某種摩擦,楊映川寫出了那種摩擦的熱議不斷升華,但最終又沒能升華起來的尷尬的狀態,給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楊映川現在經常在新加坡,以一種回望的視角來創作。她的生活因為距離感而產生新的經驗,會對她未來的寫作構成很大的影響。李洱也非常期待楊映川的新作。
在黃詠梅的創作中,發出的是女性自己的聲音。如果將黃詠梅的小說放到近十年的女性文學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女性創作體現出一種「狂飆突進式」的抗爭,過分地強調女性角色以及對男性的反抗,在這種反抗中一些女性慢慢迷失了自我。黃詠梅的創作吸取了早期女性創作的經驗與教訓,部分地體現出了女性與生活的妥協。黃詠梅在廣東非常現代化的生活經歷與她在廣西早期的生活經歷形成巨大的反差,然後再從廣州到杭州,這樣一種生活體驗的不斷變化,使得她觀察生活的視角越來越豐富,情感層次越來越清晰,她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完成自己。黃詠梅寫出名篇《父親的後視鏡》這樣的作品並不是偶然的。
東西:廣西的作家是很低調的
作為廣西作家協會主席,東西十分關注廣西本土作家。他認為,廣西的作家是很低調的,不太善於吆喝,加上地理位置很容易被忽略。廣西作家創作的分貝要非常大,北京上海那邊才能聽見,否則就被淹沒了。王彬彬在《好水如風》的封底說「張燕玲如果不辦雜誌,她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作家」,東西笑稱,即使張燕玲辦了雜誌也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作家的優秀在於作品的質量,不在於數量。張燕玲辦雜誌非常忙,這些散文都是從時間的縫隙中寫出來的。從她的散文中可以看見張燕玲的各種角色,雜誌主編的角色,批評家的角色,母親的角色,朋友的角色,妻子的角色,從這本書中我們會對張燕玲有一個非常全面的了解。
楊映川的小說具有荒謬性。《不能掉頭》這篇小說裡寫一個人因為一個夢境而逃亡,說自己殺了人,然後不斷地逃亡,在逃跑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最後回到故鄉的時候發現他殺的那個人還活著,原來是個夢。東西認為這個小說的角度非常好,這種荒謬性我們都有感受。她的散文寫得少這是很遺憾的,我們非常希望看到她內心的想法。楊映川在她的創作中扮演了一種逃離的角色。東西認為作家與故鄉的關係非常微妙,故鄉對作家的傷害越大,作家的成就越大。楊映川到了美國,後來又去了新加坡,這種離開以及心靈對故鄉的牽掛,是一種撕扯,這種撕扯在小說中是看不出來的,但是這個對她的創作是有好處的。這種離開給映川提供了更多的經驗促使她成長。
黃詠梅大學畢業後去了廣州,讀者可以從她的散文中看到她的成長。黃詠梅寫小說的角度也是非常刁鑽的。東西是今年魯獎的評委,《父親的後視鏡》這篇小說當時獲得全票通過。東西認為通過「父親的後視鏡」這一個視角來看社會,看人生非常特別。東西特別喜歡女司機回到鎮上按喇叭的那一段,用汽車來宣示自己的主權,寫得特別好。
東西覺得這三位女作家的創作非常了不起,是廣西文壇的驕傲,是中國文壇的驕傲。但是廣西作者太低調了,雖然今天在獨秀書房發出的聲音未必能傳到北京上海去,但是好作家就是好作家,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三位獨秀女作家都是實力派。
獨秀女作家:大家的到來是對自己莫大的鼓勵
張燕玲認為今天李洱、東西能夠來到這裡她非常感動,他們對三位廣西本土女作家的點評是對她們由衷的祝賀與讚美。隨後,張燕玲談到《好水如風》的創作,這本書收錄了她較具代表性的散文隨筆。這些散文即是她的精神寫真:閒遊於工作之餘,閒讀於人間書簡,閒情於生活煙火;忍不住閒話所遇所感,一思一情,自由自在。作者把人間的「不耐煩」變「耐煩」,把一場人世終究值得一過的萬千理由,絲絲縷縷地呈現,令人間的情義與希望長存心底。她希望自己的書能引起作者的共鳴。
楊映川說,獨秀女作家三本書是由母校的出版社給她們出的書,由娘家給她們出書她們內心的感情是不一樣的。這本《不能掉頭》小說集是楊映川從她早期到現在的創作中挑選了她自認為最好的六個小說結集出版的。這六個中篇小說呈現多樣化特徵,但其內涵還是一致的,楊映川始終關注的是人在失去之後如何守護、尋找、承擔以及自我救贖。
黃詠梅對各位到來的嘉賓表示感謝,她第一次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書是非常榮幸的。這本散文集記錄了她生活中的經歷,都是她所體驗過的或者是聽到的一些日常的生活經驗。千姿百態的世相,百感交集的人生,永參不透的情愛……這些構成了生活的迷魅,黃詠梅用抒情又充滿機趣的文字,記錄下這些人生的點滴感受和思考,從凡俗的生活中發現被人們忽略的美。最後她希望讀者能多關注廣西三位女作家的作品,多給她們提供寶貴意見。
在互動環節,各位嘉賓與讀者之間展開了關於廣西女性創作、新媒體時代對作家創作的衝擊等話題的熱烈討論。
最後,「獨秀女作家文叢」新書發布會在讀者的熱情掌聲中圓滿結束。
-END-
梁文春丨文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1247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