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述江丙坤三次返鄉 祖地鄉親嘆「鄉情濃」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在江寨村村部,由江丙坤先生題寫的「平和縣江寨村」六個大字特別顯眼。 呂明 攝

中新網福建平和12月11日電 (張金川 周穎)「沒想到兩個月前的見面成了決別。」談及江丙坤辭世的消息,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大溪鎮江氏理事會成員江庭林言語間難掩悲傷與惋惜。

來到江氏宗祠,江庭林回憶道,10多年來,江丙坤先生曾三次回到祖籍地尋根祭祖,鄉親們都非常歡迎,心裡很高興。 呂明 攝

平和縣大溪鎮江寨村是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臺灣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的祖籍地。10日晚,江丙坤在臺北病逝,享年86歲。11日上午,中新網記者來到江寨村時,江氏宗親正忙著籌劃悼念江丙坤的事宜。

走進大溪鎮中心,「江丙坤祖籍地」的指引牌格外醒目。在江寨村村部,由江丙坤題寫的「平和縣江寨村」六個大字特別顯眼。

在平和縣大溪鎮江氏理事會會長江子永心裡,江丙坤先生不僅是平和傑出的鄉賢,更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推動者。 呂明 攝

今年10月上旬,恰逢平和建縣500周年,以「知行合一·盛世柚鄉」為主題的第十四屆平和蜜柚節在平和陽明公園揭幕,江丙坤返鄉出席開幕式,並為柚王頒獎。

「他曾說如果身體健康,就一定會再回到家鄉。」憶及往事,江庭林聲音有點哽咽,「我們也在等著,可沒料到這麼突然……」

江丙坤先生首次回到祖籍地平和縣大溪鎮江寨村尋根祭祖。(資料圖翻拍)。 呂明 攝

推開村中江氏宗祠的大門,江庭林帶著記者走進宗祠。他一邊擦拭著祠中桌面上的灰塵一邊說,10多年來,江丙坤先生曾三次回到祖籍地尋根祭祖,「鄉親們都非常歡迎,心裡很高興。」

2006年5月,江丙坤回到江寨村祭祖,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尋根之旅」。第二次是2012年5月,他帶著全家三代人回來探親祭祖。今年10月,他第三次回到江寨村祭祖,專程帶他的弟弟、侄子回來,「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哪裡來的。」

除了祖地,江丙坤自2005年以來至少76次訪問大陸,造訪248個大陸城市,接待650個大陸參訪團;在他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期間,兩岸兩會領導人舉行了8次會談,籤署了18項協議……江丙坤一直關心並致力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江丙坤先生第二次回到祖籍地平和縣大溪鎮江寨村尋根祭祖。(資料圖翻拍)。 呂明 攝

「兩岸和平發展是我最大心願!」最近的一次返鄉,江丙坤曾如是感言。此次漳州行,江丙坤行色匆匆,為臺商投資建設的「天福醫院及養生文化村」項目奠基培土,走訪臺資企業,再訪漳州科技學院。

「他是江寨村的驕傲。」在大溪鎮江氏理事會會長江子永心裡,江丙坤先生不僅是平和傑出的鄉賢,更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推動者。

今年10月,恰逢平和建縣500周年,以「知行合一 盛世柚鄉」為主題的第十四屆平和蜜柚節在平和陽明公園揭幕,江丙坤出席開幕式並為柚王頒獎。 張金川 攝

對於江丙坤的離世,江子永心情沉重。他說,三次回鄉省親,充分說明了江丙坤熱愛家鄉的深厚感情。

江寨村的江氏宗祠。 呂明 攝

「在我的記憶裡,他是一個和藹可親、十分善良的人。」江庭林告訴記者,江丙坤心繫家鄉的發展,為鄉裡鄉親做了很多好事,「對於他的離世,我們都非常痛心。」

就在江丙坤辭世當晚,大溪鎮江氏理事會發出唁電:「阿伯阿伯,我們還盼著您再次回來呢!阿伯,還記得您的約定,要繼續為『偉大的中華民族復興而努力』啊!阿伯,您太累了,安息吧!」(完)

相關焦點

  • 蘇樹林與福建鄉親首發團抵臺中 開啟「鄉情之旅」
    蘇樹林與福建鄉親首發團抵臺中 開啟「鄉情之旅」     3月24日,福建省省長蘇樹林率領的福建省閩臺合作交流團抵達臺中市。
  • 旅港鄉親鄭錦均一行返鄉參觀訪問
    鄉音會鄉音,鄉土凝鄉情。10月17日至18日,埔籍旅港鄉親鄭錦均一行88人返鄉參觀訪問。  訪問團一行先後到縣博物館、錦繡山水城、三河壩戰役紀念園、韓江源、明代古城牆、百侯鎮名鎮旅遊區、西河鎮黃塘、北塘新農村連片示範區、張弼士故居等地參觀,感受家鄉的巨大變化。看到家鄉近幾年發生可喜的變化,旅港鄉親心情激動,他們紛紛表示,家鄉比以前變得更美麗了。
  • 儒商返鄉|儒商董廣興:兩千公裡阻不斷的鄉情
    會議結束後,董廣興便馬不停蹄地回到了他的家鄉濟寧市梁山縣董相白村,而這已經是他今年第3次回家。像往常一樣,每次回家他都會給親戚們帶些禮物。「經常回來和這些鄉親們在一塊兒聚聚,聊聊家常,確確實實這個親情和鄉情永遠改變不了。在外創業再好也始終想念著家鄉,還是家鄉美。」他一邊給親戚拿禮物,一邊跟記者說。除了返鄉探親,這些年董廣興還為家鄉做了不少實事。
  • 最濃是鄉情:真誠是最好的「邀請函」
    &nbsp&nbsp&nbsp&nbsp最濃是鄉情&nbsp&nbsp&nbsp&nbsp真誠是最好的「邀請函」&nbsp&nbsp&nbsp&nbsp「真難!」
  • 一封「家書」召喚 大同眾多青年企業家返鄉創業
    當前,在全國上下掀起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熱潮的背景下,大同市各級共青團組織開展了以「文化認同·鄉情故土」為主題的青春興同行動,召喚在外鄉的大同籍青年企業家返鄉創業發展。眾多返鄉青年企業家認準了大同的發展前景,在文旅、能源、農業、電商等產業以及扶貧領域積極貢獻青春力量。
  • 內蒙古大學生返鄉創業:小小手工餅也能富鄉親
    中新網鄂爾多斯4月13日電 題:內蒙古大學生返鄉創業:小小手工餅也能富鄉親  作者 張瑾嫻  「城鄉天地寬,在哪兒都能奮鬥。」兩年前,內蒙古農業大學畢業生張嘎在這樣的理念下,決定返鄉。至於回去幹什麼,他並沒有確定的打算。
  • 浙江蒼南辦兩岸楊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盼增進鄉情
    浙江蒼南辦兩岸楊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盼增進鄉情 2017-05-25我們要繼續搭造平臺,做得更深更好,將活動一直延續下去,讓祖孫後代永遠不忘記鄉音、鄉情。」在剛剛落幕的第三屆兩岸(蒼南)楊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活動上,浙江省溫州市臺辦副主任張振宇如是說。浙江蒼南辦兩岸楊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 溫州臺辦 提供 攝  此次文化交流活動在溫州蒼南舉行,以「鄉親鄉音故鄉情,兩岸兩廟一家親」為主題,包括迎親、省親、座談會等活動。
  • 在外的鄉親,縣委縣政府給你們的一封家書,收到了嗎?
    因此,我們建議,在外鄉親們「就地過年」。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科技時代,可以通過視頻、微信、電話等方式給高堂隔空拜年,向親朋遙寄相思。「就地過年」不是不團圓,是為了疫情過後和家人更好地團聚。來年花開應有日,春風不改舊時波!到那時,疫霾散去,國泰民安,親人們久別重逢,把酒言歡,豈不快哉!當前,全國各地已陸續出臺「就地過年」優惠政策,因此,各位鄉親,不還鄉,親情味更濃;不還鄉,他鄉更似故鄉。
  • 兩千公裡阻不斷的鄉情,儒商董廣興出資為家鄉修路裝監控
    這是董廣興今年第3次回家,像往常一樣,每次回家他都會給親戚們帶些禮物,並親切的和他們打招呼。董廣興表示,經常回來和鄉親們在一塊兒聚聚、聊聊家常,親情和鄉情永遠改變不了,在外創業再好也始終想念著家鄉,還是家鄉美。除了返鄉探親,這些年董廣興還為家鄉做了不少實事。2015年3月份的一個雨天,董廣興正好回老家,泥濘不堪的土路讓董廣興覺得家裡的這條路該修了。
  • 江丙坤 那個推動兩岸「大三通」的人走了
    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說,江丙坤入院一事,兩岸都很關注,包括各地和江此前有往來的官員都在關注。江丙坤對兩岸關係功不可沒,大家對他突然病逝所表達的哀悼是對他工作的肯定。少年窮苦1932年12月16日,江丙坤出生於臺灣南投縣,受家庭影響,江丙坤從小便養成刻苦努力、認真負責的性格。
  • 陳雲林與江丙坤在臺中開始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
    新華社記者 袁滿 攝    新華社臺中12月22日電(記者陳斌華 劉剛 徐群)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22日上午在臺中市裕元花園酒店舉行兩會恢復協商以來的第四次會談。雙方應積極穩妥地推進協議的商籤工作,可以先建立框架和確定目標,完成早期收穫,然後再協商具體事項,通過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最終完成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安排。    雙方就下一階段議題安排初步交換了意見,同意將商籤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作為明年第五次兩會會談重點推動的協商議題,儘快安排兩會框架下的專家級商談。同意將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列為第五次會談商談議題。兩會繼續共同推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
  • 「客家祖地」有個「好人之城」
    中新網武平8月26日電 題:「客家祖地」有個「好人之城」  作者 陳悅 張金川 鍾旖  天剛下過雨,中新社記者穿過一條爛泥小路,來到福建武平賴茂增的家門前。而在過去13年間,記者正要拜訪的這位「中國好人」,已經拿出上百萬元(人民幣,下同),幫助家鄉修了18條40多公裡的雙車道水泥路。
  • 陳雲林感受花蓮好 要為花蓮鄉親們做點事(圖)
    傅昆萁在花蓮福容飯店,夜宴交流團一行,入席後,江丙坤終於見識到連臺北都看不到,傳說中可以容納50人大桌。  陳雲林原訂陳江八會期間,於8月10日到花蓮,因颱風無法成行,陳雲林當時允諾後續會帶更大、更重要的參訪團過來,這次信守承諾,帶來重量級文創官員、企業、與書畫大師、專家學者抵達花蓮。
  • 萊西「90後」大學生返鄉直播帶貨富鄉親
    這件事讓邴龍江很有成就感,為他之後的返鄉創業種下了根。「我是土生土長的村裡娃,我覺得父母供我上大學,我得回來做點事兒。」邴龍江說,回到工作崗位後,他一直記掛著用自己所學帶動鄉親們致富。而那時,他已連續兩年獲得阿里巴巴渠道銷售個人第一名的好成績,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回家的念頭讓他很糾結。最終他還是選擇返鄉創業。
  • 大同返鄉青年種黃花助鄉親增收--山西青年報2019年03月29日08版:新...
    大同返鄉青年種黃花助鄉親增收 面朝黃土背朝天,帶著鄉親們發展起了黃花特色產業。「我是農民的兒子,讓鄉親富起來一直是我的心結。」3月28日,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優秀返鄉青年張聖偉在採訪時說。  放棄高薪 返鄉創業    今年 38歲的張聖偉是大同市雲州區吉家莊鄉古定橋村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2002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太原工作。經過多年打拼,他成為了一家公司的高管。可每次回家與家人短暫相聚時,他心裡都不是滋味。
  • 我的「十三五」故事:家鄉這麼美 我堅定了返鄉創業的信心
    日前,鹽亭縣富驛鎮返鄉創業人士劉海周正在藤椒地裡和農戶們一起修剪藤椒,提到家鄉的變化,劉海周抬頭望向雨過天晴後的碧藍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氣,微笑著說:「家鄉這麼美,我堅定了返鄉創業的信心。」
  • 品讀·原創|原來村旁瓜地裡的藤蔓上攀著的,是鄉情
    父親便不再去幹上山採藥這樣的危險活計,他在河灘上包了5畝地,搭了一個窩棚,種瓜賣瓜。瓜地不遠就有條路,是村裡人下山的必經之路,人來人往的,瓜賣得挺好。那時我住校,每個周末都要回家,回去便幫父親收瓜看瓜。守著父親的瓜攤,我不止一次提醒他,咱們掙的是辛苦錢,賣一個瓜也掙不了幾個錢。
  •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到山東威海訪問
    當晚,威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崔曰臣,威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培廷,山東省臺辦副主任嵇建寶,威海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長劉玉黨,威海市委常委、秘書長張劍,威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趙熙殿迎接江丙坤先生一行並與其座談。隨後,威海市委、市政府在金海灣國際飯店舉行歡迎宴會,崔曰臣、江丙坤分别致辭,嵇建寶、劉玉黨、張劍、趙熙殿出席宴會。宴會上,崔曰臣與江丙坤互贈了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