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畢業季,有人即將初中畢業,猶豫著是接著上高中還是直接去打工;有人高中畢業,猶豫到底還上不上大學;也有人即將大學畢業。
一方面,這是一個重視學歷的時代;而另一方面,有很多大學畢業生同樣找不到工作,於是有人質疑,上大學有必要嗎?上大學真的是最好的出路嗎?
上大學是為了讓自己能有選擇
經常有人說:「現在學個廚師,工資隨隨便便就是四五千,那收入可比大學生高多了」、「男生學開挖機,一個月工資也是七八千」、「現在就是去做裝潢,工資都比大學生高多了」……我們往往只知道廚師、挖機師傅、裝潢工人的工資高,而不知道他們背後的辛苦,無論天氣有多熱,廚師都得長時間在高溫下炒菜,挖機司機每天的工作量高達十幾個小時,不敢休息,因為租用挖機是按小時算的,長期工作的地方也都在荒郊野外……
而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能吃得起這種苦嗎?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可能他們吃過最苦的苦就是高考備考了。當廚師、開挖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都是一種被迫的謀生,是沒有選擇的;而如果你有學歷,你可以去坐辦公室,當白領,當然如果你實在想當廚師,你也可以辭職去當廚師,因為你有選擇的權利。
大學是一個平臺,學歷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上了大學就一定有出路嗎?也不一定,大學並不是什麼「出路」,大學只是一個平臺,如果你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大學裡有優秀的老師,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有各種教學資源,有實習機會;如果你想創業,大學有各種創新創業的活動,有創業免息貸款,還有優秀的指導老師和很多創業夥伴。大學只是一個更高的平臺,就好比站在山腳環繞四周,往往只能看到腳下的一兩條路,而上了大學,你可以站在高處俯瞰四周,你會發現更多更好走的路。
上了大學,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能提高自己的學歷。有很多堅持「讀書無用論」的人會拿那些「煤礦老闆」的例子來反駁學歷的重要性,但是你去看看那些大老闆,他們掙到錢後往往都會把自己的下一代送到當地最好的學校,甚至是讓孩子出國留學,不為別的,只是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因為在這個社會我們誰都不認識誰,不認識自己的人,用什麼來判斷你的能力如何?你靠不靠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藉助當前社會普遍認可的機制——學歷來證明。
別再說什麼讀書無用論了,現在已經是2019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