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福斯特在談到讀經和禱告的關聯時說:「屬靈閱讀是一種『積極』的閱讀,意思是:我們不單是被動的聆聽者,聆聽上帝在過去說和做了什麼。那些話是向我們說的,並期望我們做一些事。它們是談話的一面,我們的禱告和生命是回應。屬靈閱讀是一種禱告方式,但在這種禱告中,我們讓上帝開始談話,而不是不斷以我們自己的議題和先入之見轟炸上帝。」
凱勒在他談禱告的書中也說,「當我們用信靠的心回應上帝的話,禱告將成為我們與上帝之間的對話。……如果我們想在禱告中真正與上帝對話,必須先用默想的方式聆聽上帝的聲音。」用聖經的經文禱告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靈修方式。這一期為大家介紹這種「化經文為禱文」的禱告法,簡便易行,相信會為你的靈修生活增添活力。
怎樣化經文為禱文
作者:賴若翰
背誦經文的好處我們已經談論過,在這裡我要提供一個「化經文為禱文」的禱告法,就是將所讀或所背誦的經文,經消化之後化為禱文送到神的寶座前,藉此表達心聲。
「化經文為禱文」的禱告法,並非近代神學家或靈修學家所發明的新玩意,它乃是建基於聖經,是不少聖經的屬靈偉人所採用的禱告方法。
「化經文為禱文」的禱告法所具有的特色,可分為三方面來討論:
■ 1.融匯對經文理性的了解與感情的投入
信徒對聖經的接觸可有兩個層面的領受:先是理性上的了解,明白神如何透過經文來傳達他的信息。這是基礎性的進路,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了解神對現今世代所要顯明的心意。
在理性上的認知之後,必須同時有感情的投入與回應。最快速的回應是在讀經之後,將所理解的信息化作禱告,送到神的寶座前。這樣作可以讓神的話語在理性和情感兩個層面同時發揮作用。
■ 2.幫助將神的話藏在心裡
詩人說:「我將你的話語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詩119:11)讀經能將神的話語藏在心裡,是明白神心意的第一步。將神的話語化為禱文向神禱告,是讀經後的回應,這是第二步。這個互動的過程相輔相成,互為因果。先背誦後禱告,再借著禱告讓神的話語更鮮明地活出來。
■ 3.讓我們根據神的心意去尋求神的引導
相信不少信徒在禱告的時候,常會採用日常生活的用語來表達。但問題是我們不一定知道這是否合乎神的心意,因為許多言詞與觀念都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然而,若是採用神話語的正意來禱告,它必定落入在神心意的大範圍裡,多數不會出錯。
■ 1.選擇經文要化經文為禱文,當然要先選擇經文。選擇經文可以有下列兩種情況:
◆ 按靈修的進度
每日靈修時,按照進度讀到一些有感動的經文,就可以立時將它化作禱文來禱告。這是最自然,亦是最能培養好習慣的方法。我最近用詩篇的經文靈修,每日一篇。在讀經完畢後,我會找出最有感動,或最有心得的經文,然後按照經文的意義寫出禱文,向神禱告。
◆ 按實際的需要
在生活上遇見特別需要時,可以找出相關的經文來禱告。這些主題和經文可以包括:
✎
讚美神的偉大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他,使他後來償還呢?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羅11:33-36)
✎
鼓勵自己倚靠神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實為糧;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詩37:3-5)
✎
確定神的恩慈永不改變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1:17)
✎
在苦難中想到神的憐憫我想起這事,心裡就有指望。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他。」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他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哀3:21-25)
✎
相信神的信實可靠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後2:13)
■ 2.默想與解讀經文在選擇經文之後,不要立時按初步的印象禱告。雖然有些經文的意義十分明顯,但仍須經過正意的解釋才可以應用。
當然,要解釋經文可以是十分費時的過程。但因為這種禱告法主要是為靈修之用,因此可以簡化解讀的過程,只需要掌握經文的屬靈大原則即可。
讓我們用上面提到的詩篇37:5作為例證。詩人說:「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這節經文的神學重點可包括:神的主權、神的智慧與神的能力;另外,人必須倚靠神才可以成事等。
■ 3.背誦經文背誦經文是將經文存記在心中。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快速聯想到合適的經文來禱告呢?因為他們早已將經文存記在心裡了。好比把經文收藏在心靈的檔案櫃中,在使用時當然會得心應手。
當然,將經文化為禱文可以完全是一項頭腦活動,在心中感應而轉化就足夠了。但我建議大家學習將禱文寫下來,然後才向神禱告。
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禱告必須按即時的感動,自發地陳獻在神面前,讓它隨風而來,亦隨風消逝。若將禱文寫下才禱告,或在禱告後再將禱文寫下,都有一種矯揉造作、不太自然的感覺。
然而,後來我的觀念有所改變。究其原因,可分三方面分享。
1.聖經的榜樣。在舊約詩篇中,詩人將他們的禱告內容寫下,收集在這本「崇拜集」裡,成為歷代信徒親近神的範本。另外,保羅在他的書信裡也多次將他的禱告記錄下來,讓我們看見他禱告的心路歷程。既是這樣,現代信徒為什麼不能效法他們,將自己的禱文寫下來呢?
2.歷代基督徒的見證。在歷代的文獻中,有不少屬靈偉人的禱文被記錄下來,實際上,這構成了基督教一項寶貴的屬靈資產。
3.實際的需要。寫下禱告可以知道自己要禱告什麼。
將禱文寫下可以助人整理禱告的思緒,避免不著邊際,無的放矢。特別是在一些公禱的場合,在內容和時間上都有限制的狀況中,將禱文寫下是更加合適的。
當然,
在寫禱文的過程中,切忌咬文嚼字,以禱文為作文章,或是一種生硬的操練。寫禱文只須將心靈的感受用最自然的言詞表達就夠了。另外,在將禱文禱告出來的時候,亦切忌逐字照讀,最好能將它消化後用口語化的言詞表達。
盼望弟兄姊妹循上列的步驟嘗試,建立與主相交的關係與習慣。深信這種屬靈操練不是華而不實的方法,乃建基於神的話語上的紮實工夫。
✎ 化經文為禱文的示例
● 詩篇37:5經文:「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
● 這節經文的神學重點:神的主權、神的智慧與神的能力;另外,人必須倚靠神才可以成事等。
● 化經文為禱文:
「主啊!求您救我脫離我的自我中心。因我經常要控制我的前途、我的環境和我的一切。我深怕對周遭事物失去控制,我不願意放手。因為這樣,我經常害怕、焦慮、懷疑與碰釘子。
感謝主!您今日提醒我:其實我的知識和能力都極度有限;你的智慧卻如浩瀚的汪洋!求您讓我知道,人間最高的智慧時單純地信靠您。
我願意將我的前途、我的疑慮都放在您的腳前,求主帶領。阿們!」
來源:本文摘自賴若翰《紮根聖言的藝術》,聖言資源中心,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