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屆世界漢字節在魯山縣舉行 5000群眾祭拜漢字鼻祖倉頡

2020-12-13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紅汛 王鑫 文圖

5月13日上午10時許,中國(魯山)第二屆世界漢字節在魯山縣倉頭鄉倉頡新村廣場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文藝界人士和社會各界群眾5000多人參加了漢字節。

中國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倉頡是造字鼻祖,倉頡造字開啟了人類文明,倉頡文化,更是中華文明的原點文化。魯山縣倉頭鄉古稱倉子頭,因紀念倉頡而得名。這裡擁有全國唯一的集造字臺、祠堂和墓室於一體的古建築和獨特的一墓三墳古墓葬制。獨特的優勢奠定了古倉子頭在厚重華夏文明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倉頡文化成為魯山歷史文化元素的代表。倉頭村被省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村,並列入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倉頡造字被列入平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二屆界漢字節通過文化高峰論壇、國際書畫展,傳統古剎大會、萬人籤字活動等,讓世界認識倉頡、了解倉頡、宣傳倉頡,讓人們感恩倉頡!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裴申申

相關焦點

  • 第四屆《世界漢字節·中國國際書畫名家邀請展》雲端展(第二輯)
    依據中國政府提供的相關材料,聯合國將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穀雨」設為中文日,以此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偉大貢獻。為熱烈慶祝聯合國中文日設定10周年,進一步推廣漢字科學、傳承東方文明,凝聚民族力量,弘揚中華文化。
  • 鍵盤革命讓人忘記手寫 我們是否需要漢字節(圖)
    4月20日,一年一度的倉頡故裡「穀雨祭祀倉頡典禮」在陝西省白水縣倉頡廟舉行,「第十四次漢字書同文學術研討會暨『中華漢字節』籌備工作會議」同時在此召開。(圖片來源:中國經濟網)  穀雨節氣在中國二十四節氣中排第六,是播谷降雨的好時節,相傳因為倉頡造字,天降穀雨,是以命名。近日,有人文學者提出倡議,把穀雨定為「中華漢字節」。在敲擊鍵盤之聲嘈雜、與世界接軌之風喧囂的當下,「和而不同」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為何如此侷促?!
  • 迎江區雙蓮寺小學舉行首屆漢字節暨漢字書寫大賽
    9月16日下午,迎江區雙蓮寺小學首屆漢字節啟動儀式暨漢字書寫大賽拉開帷幕,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劉紅到場指導觀摩。劉紅表示: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中國符號,舉辦「漢字節」暨漢字書寫比賽,旨在引導學生感受漢字之美,認識和了解漢字真正的內涵,更好地宣揚和傳承中國漢字文化。
  • 秦知道丨從倉頡造字,解讀漢字起源
    古人或者說世界範圍內的文字創造有結繩記刻、實物傳遞、通過圖畫,世界範圍內埃及的聖書字、瑪雅文字、我國西南少數民族的納西東巴文,這類文字大部分都是象形的,是比較古老的文明。在中國,把某一項發明歸結於某一個人是很普遍的。中國上古的時候,那麼倉頡作書、史皇作圖,車的發明、弓箭的發明都歸結到某一個人的身上。漢字也是文字的一種,漢字的起源有八卦說、契刻說,另外就是聖人造字說,就是倉頡造字。
  • 訪「字聖」倉頡故裡 探中國漢字起源
    中國文字的庇護神」;在中國的山東、河南、陝西、江蘇、浙江等諸省,尚存他的墓、廟、臺、祠等計20多處,他被人們尊奉為「字聖」、「文祖」。他是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中的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助手,他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就是中華漢字發展史上最早的集大成者——倉頡。  關於漢字起源的傳說,有始於結繩說、契刻說、八卦說、倉頡造字說、漢字神賜的「河圖洛書」說、漢字的「起一成文」說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倉頡造字說。倉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西十八公裡吳村人。
  • 【祭祀倉頡】倉頡與漢字
    中國最早的文字應該是公元前16世紀到公元前8世紀商周時期的甲骨文,而甲骨文正是從那些原始刻畫符號發展而來的。由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到商周時期,中間相距千餘年,而這一時期應該是漢字的形成期。對圖畫文字和刻畫符號,需要有人去進行整理、歸納,使之規範化、符號化。不知有多少先賢為此付出艱辛的勞動,而見諸史冊記載的倉頡就是為此作出重大貢獻的「聖」人。關於倉頡造字,據《世本·作篇》記載:「黃帝之世始立史官,倉頡、沮誦居其職矣。」又有「倉頡作書」「倉頡作文字」語。
  • 教育部關於《設立書法漢字節的建議》答覆來了!書法課要堅持!
    全國人大代表、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安然指出,漢字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應「激活其生命力」。她建議將二十四節日的穀雨當天設立為「漢字節」。安然指出,文字不僅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精華之一。漢字產生數千年來,一直承擔著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塑造與滋養中華各民族人民精神、統一與團結中華民族的作用,設立「漢字節」有著其現實意義。
  • 倉頡與漢字
    既然漢字是由象形而來,那麼文字的肇始期即可追溯到這一時期。中國最早的文字應該是公元前16世紀到公元前8世紀商周時期的甲骨文,而甲骨文正是從那些原始刻畫符號發展而來的。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儘管它是卜辭,但涉及面很廣,甲骨文是記錄語言的單字,它可以組成句子。每個字又成為社會所制定和公認的書寫符號。它已不再像以前圖畫文字那樣如實地去刻畫了。
  • 中華漢字博大精深,相傳倉頡造字,但是漢字真的是倉頡一人所造?
    漢字是一種表意體系的語素符號,作為象形文字的一種,作為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一,是唯一一種延續至今,使用時間最長的古文字。漢字經過後代的不斷加工改造,在歷史的推進中對其不斷注入旺盛的生命力。漢字在遠古時期就具有表意雛形,世人相傳為倉頡所作,那麼真的是他一人所造出來的嗎?
  • 倉頡故裡在原陽之——字祖倉頡
    他的功績不亞於治水的大禹,大統中國的嬴政。這個人便是倉頡,這種符號便是他發明的漢字。關於倉頡造字,史書上多有記載,《通鑑外傳》上有「黃帝命倉頡為左史,制字,使天下文理必歸文字。」《春秋》有頡「治百有十一載,都於陽武,終,葬衙之利鄉亭。」《外紀》云:黃帝命倉頡為左史,倉頡見鳥獸之跡,體類象形而制字,使天下文理必歸文字,天下文字必歸六書。
  • 教育部答覆設立「漢字節」建議 官方回應來了!
    【教育部答覆設立漢字節建議】教育部網站9月21日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107號建議的答覆》(《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答覆「關於設立『漢字節』的建議」的具體內容。這份由教育部成文於9月9日的《答覆》指出,教育部、國家語委始終高度重視漢字的書寫教育、規範推廣和傳承保護等工作,注重提升廣大青少年漢字書寫水平和漢字應用能力,充分發揮語言文字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基礎性作用。一是抓好中小學漢字書寫教育基礎。把熱愛祖國文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的培養目標,主要在中小學語文課程中加以落實。
  • 我們的漢字除了倉頡發明外,還有哪些發明文字的說法?
    我國的漢字在當今世界文字系統中,是絕無僅有的表意系統文字,它的悠久歷史和無窮的奧秘,引起了無數人的興趣,中國的漢字起源於何時?它是怎樣發明的?關於文字的發明,歷史上最流行的說法是倉額造字。如《韓非子·五蠢篇》稱:「古者倉額之作書」。
  • 庚子年穀雨祭祀倉頡典禮在陝西白水倉頡廟舉行
    庚子年穀雨祭祀倉頡典禮。 張佳迪 攝中新網西安4月19日電 (記者 阿琳娜 通訊員 董張曼)穀雨節、拜倉頡。19日穀雨當天,庚子年穀雨祭祀倉頡典禮在陝西省白水縣倉頡廟景區舉行。今年的祭祀典禮主題為「九州遙拜倉聖,文祖福佑中華」,祭祀採用「視頻觀禮、網上祭拜」的形式進行。上午九時五十分,典禮正式開始。
  • 中國文字漢字的有趣來歷,倉頡造字的傳說
    關於中國漢字來歷的有趣傳說,最流行的就是倉頡造字的故事了。《淮南子·本經訓》說:「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荀子》、《韓非子》等古籍中也有關於倉頡造字的記載。倉頡是否真有其人,並沒有確切的資料,但是有好事者推測倉頡是黃帝的史官,因此,倉頡又號稱史皇氏。《荀子·解蔽篇》說:「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有人就說了,這裡的「壹」是正道的意思,也就是正確的規律。誰知道呢,有些古文反正我們已經是看不懂了麼,很有趣吧。
  • 公元前2000多年倉頡造字,28字《倉頡書》成就華夏5000年漢字文明
    倉頡是中國古代傳說人物,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發明者。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四個人,虞舜、倉頡、項羽、顧炎武。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而倉頡是文聖人,項羽則是武聖人。
  • 倉頡造中華漢字的傳說
    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崛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們很多人對漢字不是很了解,即使一些受過很高教育的國人對自己的語言也所知甚少!古代陶圖1今天我們按照中國傳統的倉頡造字的傳說來說明漢字的起源!中國文字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倉頡造的。
  • 破譯漢字驚世密碼,倉頡造字藏生命真相!
    本文別開生面理據新穎,為我們展示了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文字先聖倉頡創造的漢字所包含的超凡哲理,為今天的我們揭示了漢字中早已蘊含著亙古價值的生命真相。中國五千年來重瞳四目者幾乎都是帝王,因此古代用重瞳代表人間的帝王,但倉頡卻並不位列其中,由此我們應悟到:聖人倉頡是千古文字的帝王!是的,倉頡用他那兩雙智慧之眼仰觀天象,把五千年人類變故盡收眼底,把亙古真理一覽無餘。
  • 倉頡造字真假存疑,漢字起源才是最大的未解之謎
    世界歷史上有無數的文明興盛,消亡,成為歷史長河裡一朵不可再現的浪花。他們的文字也因文明的消亡,成為無人能懂的天書。而唯獨只有中華文明綿延不絕數千年,讓漢字成為持續使用時間最悠久的傳奇文字。數千年的文明延續史,將「漢字」這個中華文明的核心載體,深深的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裡。
  • 倉頡造字只是神話,漢字真正的發展是什麼
    文字在文明發展過過程中作用不言而喻,文明傳承離不開文字,漢字歷史就是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字最早出現上古神話之中,倉頡造字就是其中之一。倉頡造字是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人物,姓侯剛,號稱史皇氏,倉頡造字不是無中生有創造,將流傳在先民中文字收集加以整理,形成一套文字體系,保證華夏民族文化繁榮昌盛創在歷史功績,倉頡造字可能是上古傳說之一,在先秦時代沒有出現相關傳說,最早文獻中提到倉頡是戰國時期荀子,在《呂氏春秋》與《韓非子》中出現,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
  • 文史 李零:誰是倉頡——關於漢字起源問題的討論
    《漢書·古今人表》把人分為九等,聖人上上,仁人上中,智人上下。倉頡是智人中的頭一位。古人講倉頡,漢代皆曰黃帝史,魏晉卻說古帝王。上博楚簡《容成氏》證明,後一說法戰國就有。古人所謂「黃帝史」,只是強調文字的發明與史官有關。倉頡不過是漢字發明者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