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電子產品愛好者,掃地機器人也已經體驗過不少款式了,但使用下來體驗並不是特別好。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傳統掃地機功能實在是有些少,既不能規劃地圖,也不能分區掃地,用起來十分不方便;二是掃地機的集塵盒容量比較小,清掃幾次就要手動去清理集塵盒,弄得滿手灰塵不說,還十分麻煩。
這次拿到的雲米網際網路集塵掃拖機器人 AIPHA 1C(下文簡稱雲米1C),恰恰解決了我的痛點:自動集塵座可以完全釋放雙手,我只需要每月更換一次垃圾袋;自動分區以及區域清掃功能,讓我日常清掃更針對性也更有效率。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雲米1C的實際表現到底如何。
外觀開箱
按照慣例依然是簡單的開箱,由於自動集塵座的存在,所以整個產品的包裝分量十足。白色包裝外面還有運輸專用的牛皮紙箱,長途運輸也不必擔心磕碰損壞,所以你看到的包裝依舊是八角尖尖。外層印刷的信息簡約而不簡單,很好地傳達了雲米1C的外觀設計和核心賣點。右上角接入米家App的標誌讓我十分感興趣,畢竟家中的智能家電都是米家的,互相聯動起來會比較方便。
打開包裝,內部分別裝有掃拖機器人本體、集塵桶、水箱支架、邊刷、一次性拖布、說明書以及集塵袋。
和我們經常見到的淺色設計不同,這次入手的雲米1C使用了鋼琴烤漆表層的黑色設計,搭配頂部的藍色亮面的裝飾圈,給人一種高端優雅而又極具科技感的印象。雲米1C的直徑為35mm,高度為94.5mm,屬於中等身材,但因為深色的原因,顯得十分精悍小巧。
上方面板十分簡潔,僅有電源和回充兩顆按鍵,通過單擊、長按或者組合使用來實現開關、電源和配對等操作,雷射雷達中間是雲米的LOGO,起到了很好的點綴作用,讓上方面板不至於太過空曠。值得一提的是這顆雷射雷達使用了LDS2.0雷射掃描,測距範圍能夠達到8m,理論上能夠更精確地還原房屋的戶型。
正面是紅外雷達和碰撞探測器所在的位置。紅外雷達居中,兩顆碰撞探測器隱藏分布在兩側。
底部構造較為常規,懸浮式主刷、懸崖傳感器以及邊刷均有配置,此外還額外附送了一個可替換的邊刷,非常貼心。另外,水箱與集塵盒使用了二合一設計,在收貨時水箱內有水漬,這一點不用擔心,是因為出廠時測試水箱產生的。
集塵座從外觀上來看,像一個十分高端的普通垃圾桶。但它卻兼具了大功率自動集塵箱和充電底座的雙重功能。正面也使用了大面積的鋼琴烤漆亮面設計,與掃地機主體相呼應。頂部箱蓋為手動模式,安裝和取出集塵袋時只要將面板抬起即可。
底部是兩顆充電接觸頭和集塵口。從這張圖就可以看出,集塵口距離上方的集塵袋風道設計的很短,能夠更加高效的將掃地機中的垃圾吸入集塵袋,減少阻塞的情況發生。
打開上蓋就是集塵袋所在的位置,雲米1C還貼心地在左側放置了一個小刷子,用來清理掃地機中的頑固灰塵,另一頭的刀片可以用來切割纏繞髮絲。集塵袋的容量升級為3L,理論上可以保證一個月一拋,省時省力。
集塵袋的設計有個小心機,在用戶將集塵袋拉出時,活動的擋板會自動將吸塵口封閉,放置灰塵洩露。整個過程確實做到了不用手去接觸灰塵和垃圾的效果。
底部的濾網可以保護灰塵不會侵入電機。在使用過多次之後,能夠看到集塵箱內依然十分整潔,沒有灰塵溢出。
配對使用
通過雲米或者米家App能夠非常簡單方便地進行設備綁定和配對,由於家中米家電器較多,所以一般使用米家App進行配對。使用米家App掃描說明書上的二維碼,按照App展示的綁定步驟,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 ,雲米1C就能夠進入工作狀態了。
而且既然是米家生態產品,和其他設備之間的聯動尤其是使用小愛同學音箱控制更是十分方便,使用時只需要對小愛同學發出指令「開始掃地」、「掃地機器人回充」等等,完全不用自己動手打開開關或者用手機去控制了。
另外即使是家中老人不會使用App,也不用擔心。通過機身的兩顆按鍵,就能夠控制雲米1C的電源開關、清掃開關以及回充這些必要的功能。所以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都能夠輕鬆掌握。
實際體驗
清掃能力
雲米1C具備了2700Pa的超大吸力,相比於前作雲米網際網路掃地機器人Pro吸力提升了30%,無論是細碎的粉塵還是大顆粒的垃圾都能夠輕鬆吸入。通過下圖可以看到,像小米這種比較細碎的物體可以輕鬆吸入。
即使是較大顆粒的垃圾,雲米1C也能夠自動調節清掃力度,然後將它們一掃而光。對於強迫症用戶來說,實在是非常舒適。
對於家中有地毯或者假草的用戶來說,雲米1C的自動增壓技術在遇到阻力較大的平面時會自動增加吸力,讓地毯和假草中肉眼不可見的灰塵都一掃而空。
說實話家裡陽臺上的假草地毯已經很久沒有清掃過了,因為看上去還比較乾淨。真是不掃不知道,一掃嚇一跳,光陽臺上的假草中的灰塵就快把集塵盒裝滿了。
自動集塵
自動集塵功能是我最看重也是雲米1C主打的功能之一了。雲米1C回充之後,會自動開啟集塵模式,整個過程無需手動幹預,950W的大功率集塵,能夠更徹底地清除塵盒中的垃圾。由於功率較大,噪聲還是有的,家中有寶寶的話,可以選擇在白天進行集塵。另外在App端也有集塵開啟和關閉的選項。
根據官方介紹,這次全新升級的自動集塵3.0相比於過去的集塵掃地機1.0,提升十分明顯。首先是低吸的長風道升級為後吸式的短風道,帶來的提升就是吸力更大、不容易堵塞。由於沒有拆機的條件,所以用一張官方圖來說明一下。
另外一點,集塵袋升級成為了3L大容量,理論上可以做到一個月一拋,而且全封閉的設計也完全不用擔心會把手弄髒。
這次雲米1C還貼心設計了塵滿提醒功能,能夠通過面板上的LED燈和手機App提示用戶塵滿換袋,平時可以安心使用,不用總是想著打開去看一看了。
懸崖檢測
對於平層或者帶有樓梯的用戶來說,掃拖機器人的懸崖防摔功能也十分重要。將雲米1C放在桌子上直接進行測試,能夠看到有了懸崖傳感器的加持,掃拖機器人完全不會出現跌落的情況。
越障能力
對於房間之間有門檻的用戶來說,越障能力同樣十分重要。雲米1C具有20mm的越障能力,從下圖可以看到,即使是放置在地上的體脂秤,雲米1C都能夠輕鬆翻越,這個實力實在是有些驚人。
分區清掃
雲米1C的前置紅外傳感器,搭配上機頂的雷射雷達,能夠大幅提升掃描範圍和建圖精度。從而為分區清掃奠定了基礎。在自動完成幾次清掃之後,雲米1C就能夠自動生成分區地圖,自動區分臥室、客廳、廚房等區域。
另外,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app上直接設置虛擬牆,防止拖布弄溼地毯的情況發生,讓掃拖機器人的表現更加智能。
劃區清掃,可以非常簡單快速地讓雲米1C只在重點區域進行清掃,節省了時間同時提升了效率。只需要在App上對房間進行劃區就能夠輕鬆實現。
拖地功能
拖地功能,對於我這種懶得拖地的人來說十分實用。250mL的電控水箱搭配3擋水量控制,能夠根據不同的地板材質匹配不同的拖地檔位。
隨機附送的專用一次性拖布,同樣實現了解放雙手的目的,超細纖維材質足夠柔軟,不會劃傷地板,免洗免接觸用完即扔的設計讓拖地也變得簡單起來。
其他
雲米1C內置了5200mAh的大容量電池,實際測試在滿電情況下使用單掃模式、標準檔能夠持續使用接近3小時。如果改用靜音模式的話,續航時間會更長,即使家住別墅的朋友也完全不必擔心。
另外對於住別墅的朋友來說,分層地圖控制也可以根據不同層的房間布置生成不同的地圖,分別管理。
總結
體驗到這裡,相信各位已經對雲米網際網路集塵掃拖機器人 AIPHA 1C的表現有了清晰的認識。自動集塵,雷射建模以及優秀的清掃能力都是它的加分項。而且作為米家產品,搭配家中的其他米家智能家電可以實現非常多的創意玩法。比如監測到用戶出門自動開啟掃地、或者空氣溼度大於50%自動開啟掃地等等。而且在首發當日入選京東京品家電掃地機器人TOP3,京東首發當日平臺掃地機器人類目TOP5,實力可謂強悍。
目前到手價不到3000元的價格,就能夠買到一臺功能全面而且具備自動集塵功能的掃拖機器人,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如果你對它也有興趣,不妨趁著雙十二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