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加勒比沿岸氣候宜人,許多北美和歐洲人常常將其視為度假勝地,但該片區的小島國並不被外界熟知,經濟問題也令人堪憂。比如東加勒比國家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St. Kitts and Nevis),曾在2006年深陷經濟問題。最後通過投資入籍項目(Citizenship-by-Investment Programmes,簡稱CBI ),引來大量海外投資者,才得以從泥潭裡爬起來。
此舉隨後得到鄰國的效仿。格瑞那達(Grenada)、聖露西亞(Saint Lucia)、安地卡及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多米尼克(the Commonwealth of Dominica)等東加勒比國家也先後建立CBI項目,紛紛加入吸引外資的隊伍中。
但集中「供應」CBI項目也引起價格戰的問題。在去年,因為受颶風影響,聖基茨和多米尼克以國內急需救濟資金,降低CBI項目的投資門檻,以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不甘示弱的安地卡,隨後也將投資額減半,拉開東加勒比國家的價格大戰。
近日,這些國家決定坐下來聊聊。在加共體政府首腦會議召開之前,他們籤訂一份諒解備忘錄。五國首腦紛紛表示,在投資入籍項目上,各國應該合作起來,一起提高各國財政收入。他們否認彼此存在「競爭」關係,看起來在「降價」問題上,各方達成一致意見。
「在投資入籍項目上,我們有些共同問題,需要集體解決問題。比如申請表格和流程、信息共享、和立法等方面可以相互學習並達成統一。」多米尼加總理Roosevelt Skerrit評論到。
聖基茨的總理Timothy Harris也解釋道他們之所以降價的原因。該國在去年專門設立房地產的投資項目,投資款項將作為臨時颶風救濟金,協助政府修復受損的公共基礎設施,而價格要低於此前的CBI投資門檻。「不僅僅是在加勒比海地區地區,在世界其他地方,投資移民項目的價格總是不同的。」
之所以如此重視CBI項目,是源於小島國的特殊國情。五個國家中,僅多米尼克的人口超過千萬,其他國家人口還在六位數徘徊。即便是經濟最發達的多米尼加,其發展仍無法超越第三世界的水平,經濟結構主要依賴傳統農業和旅遊業。
受益於免籤和離岸稅收政策,2010年以後,加勒比投資入籍項目受到全球高淨值人群的歡迎。據彭博社報導,2014年,海外投資者在聖基茨就花掉20億美元入籍。五國首腦也多次強調CBI計劃作為收入來源的重要作用,此次籤署諒解備忘錄也說明這點。
在項目火爆另一面,這些加勒比國家也受到主流大國的質疑。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曾在2017年製作專題節目披露一些負債纍纍的加勒比國家如何利用國籍交易而致富,並給國際犯罪和貪腐提供鑽空子的機會。
在2014年加拿大取消聖基茨入境免籤的政策後,去年年中,加拿大政府又宣布取消安地卡護照免籤待遇。這意味著,唯一一個享受加拿大入境免籤的加勒比國家也被「除名」。如此看來,加勒比投資入籍項目想要持續吸引投資人,保持一個好名聲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