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川渝建設職業教育聯盟啟動儀式在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舉行。川渝兩地90餘家建設職業院校、企業、行業齊聚一堂,共商聯盟未來發展,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順勢而為
為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今年6月,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與重慶建築工程職業學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共同牽頭組建川渝建設職教聯盟。經過2個多月籌建,聯盟初步擁有98家成員單位,其中包括行業協會6家,院校24所,企業68家。
"建築業是川渝兩地的重要經濟支柱產業,兩校作為建設職業教育的領跑者,有義務、有責任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徵程中作出積極貢獻。" 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胡興福說。
戰略要求應轉化為戰略行動。川渝兩地教育資源的整合、教育產業共興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一大支撐。根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教育協同發展框架協議》,雙方將推動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加快構建教育協同發展合作機制。而組建職業教育聯盟,是其重要工作之一。就在9月16日,川渝雙方剛剛舉行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揭牌儀式。
"川渝兩地教育聯合發展,是積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由戰略部署向戰略行動轉化的舉措之一,我們牽頭成立川渝建設職業教育聯盟,目的就是為了整合川渝兩地建設教育資源,助力打造西部職教高地,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重慶建築工程職業學院院長吳國雄說。
借力而上
抓住機遇推進職教共生共榮
聯盟的成立也得到四川省住建廳大力支持。"希望該聯盟可以發揮好自身優勢,培養出更多適應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能技術型人才,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更要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為建築業走出去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促進建築業國際交流合作。"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巡視員劉建萍在啟動儀式上說到。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職教院校也應該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戰略機遇,強強聯合,整合優化資源,打造高水平專業群,形成職教共建共享共生共榮局面。" 胡興福表示,平臺的建立對建設類學院來說,最直觀的好處就是,可以促進學校與行業的契合,加深產教融合,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也可以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
記者注意到,在這個聯盟中,有一半以上的成員單位都是建設類企業。當天,參加聯盟啟動儀式的中建一局西南公司大項目經理陳俊滿懷激動,他坦言,企業每年招新時所需的專業性人才都在變化,部分專業人才需要提前與院校磋商進行定向培養,有了這樣一個平臺,企業就有了更多的資源和選擇機會。
發揮效用
為校企及行業提供優質平臺
平臺搭建好,如何發揮其作用至關重要。未來,聯盟的建設將從五大領域著手,發揮其優勢和作用。
首先是探索聯盟區域協同招生就業合作,組建協同招生平臺,搭建就業信息共享平臺,拓寬招生渠道,拓展就業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在建設類人才培養方面,將聚焦專業方向和培養目標,協同推進兩地院校相關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聯合探索定向培養、訂單培養和現代學徒制等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川渝兩地特色的建築業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也是重點領域之一。未來,將以聯盟為載體,以實體化運營為方向,以裝配式建築、軌道交通、建築材料、建築信息化等專業為著力點,聯合開展"川渝協同"產教融合項目,助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在技能創新服務方面,將吸引行業骨幹企業加入聯盟,搭建產學研用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研究裝配式建築施工關鍵技術,開展施工工藝創新,打造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綜合管廊施工為代表的新技術研發平臺,推動成渝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於社會而言,聯盟也將發揮其在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領域的專業優勢,圍繞國家戰略需要,為廣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鄉鎮規劃設計、生態環境保護、農房建設等提供技術支撐和規劃指導,開展技術服務與諮詢等社會服務活動,服務鄉村人居環境改善和新型城市建設。
據介紹,目前該聯盟已經啟動了川渝建設類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以川渝兩地院校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群的人才培養為抓手,開展兩地建設類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探索,其中人才培養方案、教材課程、師資建設等事宜上已做了初步溝通。
來源:德陽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