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讓人身心舒暢。近年來,孕婦堅持運動已經成為了孕期非常重要的一項活動。但是,要運動也不能盲目,需要注意的事項比較多,孕媽要多加注意。
26歲的小敏與丈夫婚後一年就懷孕了,全家人都在興奮和愉悅中等待寶寶的到來。小敏更是為了寶寶順利降生而做足了準備。剛開始婆婆說,孕婦要靜養安胎,於是小敏每天除了吃飯上廁所以外,基本都待在床上不動。
因為缺乏運動,小敏的體重增長很快,並且血糖和血壓已經出現了偏高的跡象,丈夫說這樣下去不行,對身體不好,還是要每天堅持運動一下。
於是,小敏每天傍晚時分繞著小區快走一小時,但幾天後由於運動太過劇烈,她發生了先兆流產,幸好及時被送到了醫院,孩子沒有大礙,可是卻也嚇壞了小敏。
醫生說,孕婦健身是可以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尤其是劇烈的有氧運動,稍不注意會危害大人和孩子的健康,只有科學的運動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回家後,小敏調整了健身活動,不僅身體變好了,還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寶寶。
在中國,老一輩的說法是孕婦需要「靜養安胎」,少動多吃,運動可能造成流產。現代人普遍崇尚孕期保持運動,甚至許多網紅博主曬出了孕期馬甲線的照片。那麼,究竟哪種安胎方式更科學呢?
孕早期要以靜養為主
孕婦是否應該運動不能一概而論,要遵循孕期的發展規律。孕早期一般是指剛懷孕的前三個月,這段期間,由於孕酮的不斷增高,孕媽會產生疲憊,犯懶,嗜睡等感覺,此時胎盤正在形成,胚胎著床情況並不穩定,因此需要靜養來等待胎兒的穩定。如果此時進行劇烈的運動,容易造成子宮內膜的興奮,使得宮腔內流血,造成胎兒流產。因此,孕早期還是要以靜養為主。
孕中期需要適當運動
度過了孕早期的不穩定和早孕反應,進入了孕中期的孕媽通常都會感到舒服了很多,此時胎盤已經發育穩定,胎兒在子宮內也比較穩固,孕媽的早孕反應漸漸消失,正是適合運動的時候。運動強度也可以適當增加,比如瑜伽、定時散步等。
孕晚期要減少運動
到了孕晚期,隨著肚子的不斷增大,孕媽運動也吃力了起來,此時就要減少運動量,以舒緩運動為主,避免跑跳等動作。即將到達預產期的寶寶會向肚子下方沉,孕媽會產生水腫、尿頻和恥骨疼痛等情況,如果運動方面不注意,會對媽媽和孩子不利,因此,需要減少運動。
雖然運動對孕媽的好處很多,但是並不是所有運動都適合,只有選對了運動才能讓孕媽有一個健康的孕期。
散步
孕婦運動,首選散步,無論是孕早期,孕中期還是孕晚期,散步都是比較適合的。散步的運動強度較小,對孕婦的身體要求比較低,也相對容易堅持。散步之前要給孕媽穿上舒適寬鬆的鞋子,最好去公園,操場等環境較好的地方散步,同時要注意天氣情況,霧霾、炎熱、颳風下雨時儘量不要出門。散步的時長最好控制在半小時左右,速度要適中,儘量有家人陪同。
遊泳
遊泳這項運動同樣適合孕媽,尤其是在靠近孕晚期時,這個時候,由於孕媽的肚子更大,身體負擔較重,很容易發生水腫。遊泳時,孕媽處在水中,水的浮力支撐了孕媽大部分的體重,讓人感到輕鬆。水中的壓力對身體也有一定的按摩作用,讓孕媽的皮膚和肌肉更加放鬆。
孕婦操
有條件的孕媽還可以參加一些孕婦瑜伽班,做一做孕婦操。孕婦操屬於舒緩的有氧運動,能夠提高心肺功能,讓肚子裡的寶寶吸收更充足的氧氣,同時,由於孕婦操中的伸展運動比較多,能夠鍛鍊到孕媽的骨骼和肌肉,讓身心更加放鬆,也有利於順產。
相對於靜養安胎,孕期保持運動無疑更加科學,因為運動讓媽媽和孩子都能夠收穫很多益處。
減少孕期併發症
運動的第一大好處就是控制體重,由於孕婦胃口增大,攝入的熱量增多,非常容易囤積脂肪,而過胖的體重會讓孕婦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壓,對將來的分娩也有諸多不利。
因此,堅持運動可以讓孕媽的體重保持穩定的增長,消耗過剩的熱量,減少孕期併發症的發作率,使得孕媽能夠順利度過妊娠期。
對生產有利
孕媽經常進行孕婦操、遊泳等運動,可以鍛鍊心肺功能和骨骼,讓肌肉更有力,更有彈性,提高順產機率,縮短產程,減少孕媽生產痛苦。同時,運動還會增強血液循環,通過胎盤輸送給寶寶更多的營養,寶寶的健康也得到了一定的促進,讓寶寶在出生時能更快地適應環境,減少早產的發生。
對孕媽產後恢復有利
孕期經常運動,大腦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多巴胺對保持良好情緒和降低孕期抑鬱很有幫助。持續的分泌多巴胺,讓孕婦一直處於愉悅輕鬆的狀態中,非常有利於孕期生活。在生產後,也能讓孕婦減少產後抑鬱的機率。運動鍛鍊了肌肉和皮膚彈性,讓孕媽在產後快速地恢復體形和身材,對內臟的恢復也很有幫助。
對於孕媽來說,靜養安胎其實沒有什麼必要,適量的運動才是正確做法。所以,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孕媽要行動起來,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並堅持下去,這對於孕期,乃至產後都很有好處。
今日話題:你在孕期做了什麼樣的運動?你認為孕婦需要靜養還是需要運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