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13字|預計閱讀時長4分鐘
閱讀導航
前 言
繁忙的季節,卻賦閒在家
年輕人躺著中槍
畢業等於失業
失業到底有多嚴重?
前 言
在這場疫情中,澳大利亞有一個群體似乎並沒有受到多大關注。
答案是年輕人群,尤其是25歲以下的人群。
從衛生數據而言,因為相比年長人群感染風險要低、他們似乎受到了忽視。
從就業數據而言,更是如此。
初入職場,被稱為菜鳥,遇到裁員,首先第一個中槍。
臨近畢業,不少人卻開始擔心「畢業即失業」。
如果返鄉,又被指啃老。
那麼,眼下的澳大利亞就業市場現狀如何,年輕一代找工作有多難?
1
繁忙的季節,卻賦閒在家
亞倫(Aaron Smyth)是一名音樂劇演員。在這個本應繁忙的季節,亞倫突然賦閒在家。
和亞倫一樣的還有一個45人的團隊,包括音樂家、工作人員、指揮人員等。他們都在一夜之間突然沒了工作。
亞倫是一個28歲的小夥子。談到自己失去工作的場景,他說:「就像一切都被徹底抹去了,我們被迫進入了一個未知的世界。」
「經理只是說,今天晚上清空更衣室的衣物,周三不用來了。」」
「對於很多搞藝術的人而言,儘管他們都有過類似的感覺。但是,眼下的情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來的更為真實。因為,每個人都在經歷。」
丹妮(Danielle Payne)是一名年輕演員。僅有過一次參演經歷,丹妮就失業了。因為新冠疫情導致整個電影拍攝行業都停擺了。
丹妮今年25歲。她說:「上一次有活幹還是在3月13日。之後所有工作、通告、短片、廣告都取消了。」
她說:「作為一個新人,當自己的根基還沒打穩就遭遇停工。這樣的經歷只會給未來增添很多不確定性。」
2
年輕人躺著中槍
在這場疫情中,相比年齡較長的人群,年輕人感染新冠,進而發展成重症的概率要低得多。
但是,疫情造成的收入衝擊中,年輕人首當其中。
數據顯示, 3月14日(澳大利亞新冠感染確診病例首次破百)至4月4日期間,2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1/10的人失去了工作。
整體而言,截至4月4日的三周內,新冠疫情已經導致78萬個工作崗位流失。
在大流行對經濟造成影響的早期,受重挫的行業無一不是年輕員工佔比相對更大的行業,包括旅遊、招待、零售、藝術、體育和娛樂以及兒童保育等行業。
就業市場經濟學家畢克林(Callam Pickering)說道:「年輕工人中,從事零售和酒店業的人員就佔了40%。相比之下,整個年齡群的這一比例僅為13%。」
「因此,可以說年輕人處於新冠疫情造成經濟地震的震中。這一人群遭遇了來自各個方面的衝擊,可以說躺著也能中槍。」
畢克林說,事實上,在疫情到來之前,不少年輕人本已「艱難求生」。
今年2月份的數據顯示,15-24歲人群中的失業率高達12.2%,就業不足率(即想要工作更長時間的人群)更是高達18.3%。
畢克林表示,從歷史表現來看,在未來十年的大部分時間內,新冠疫情的影響將持續困擾年輕一族。
他說:「無論從上個世紀的大蕭條,還是從全球金融危機來看,情況的確如此。」
推廣
3
畢業等於失業
格雷格(Greg Weiss)是一名再就業諮詢師。
所謂的再就業諮詢師,如果您和他見面,那麼您很有可能被辭職就是即將被辭職。
因此,如果格雷格很忙,這並不是什麼好跡象。
格雷格表示,過去幾周內,自己非常忙碌,開了很多會,也見了很多人。
他說,就業市場,尤其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遭受的衝擊最為嚴重。
「原本可以提供給這一人群的招聘崗位現在都取消了。雖然能夠看到一些在工作的人。但是,這部分人群由於處於職業生涯的早期階段,即我們所說的菜鳥。」
「沒有經驗,很多人處於非常脆弱的狀態。在職場,尤其是行情不好的情況下,新人往往是第一批被裁掉的人。」
他舉了個「儲備生」的例子。正常情況下,一些企業會有「幹部儲備」或培訓生計劃。
但是,眼下這些企業都取消了這些計劃。
年度畢業生就業調研結果顯示,去年有72.2%的本科生在獲得學位後的四個月內找到了全職工作。
這比2014年的低點68.1%有所上升,但遠低於2008年的85.2%。
漢娜(Hanna O'Reilly)是語言病理學的一名大學生,還有一年即將畢業。
為了方便畢業後能夠順利找到一份全職工作,她希望能夠先在醫院或者養老院找到一份實習工作。
然而,眼下的她開始擔心,自己一畢業就等於失業。
她說:「這是一個四年制的課程,相比其他課程都要長。我真的很想早些找到一個崗位,可以積累些經驗,畢竟書上說的很多,沒有實踐,相當於什麼都不是。」
4
失業到底有多嚴重?
澳大利亞財政部最新分析數據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第二季度失業率預計達到兩位數。如果沒有1300億澳元的留職(JobKeeper)補貼,同期失業率將達到大約15%的峰值。
自1994年4月以來,澳大利亞的失業率從未達到兩位數。如果失業率達到10%,這將意味著將近140萬人失業,這將創下紀錄。
對於數十萬人員失業的報導,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Scott Morrison)表示「深感不安」。
這場疫情對就業市場的衝擊到底有多大?可能單憑一個方面的數據難以想像,以下數據的對比可以給人們更為直觀的感受。
據莫裡森介紹,在過去六周內,失業救濟(JobSeeker)申請新增51.7萬份,相當於疫情前整整一個年份申請總數。
同期給付的工資總額下降了6.7%。這表明一部分工人繼續在工作,但收入有所損失。
值得一提的,年輕人再次「中槍」。數據顯示,支付給20歲以下工人的工資下降了13%。20至30歲的僱員這一數據也高達9%。
3月23日,澳大利亞宣布非必需業務關閉。受此影響,澳大利亞全國各地的咖啡館、飯店和酒吧要麼關門,要麼營收(外賣)大幅減少。
截至4月4日的三周內,住宿餐飲行業就業崗位數下降了26%,付出的工資總額下降了30%。
藝術和娛樂場所的崗位數下降了19%,而給付工資總額下降了16%。
其次是採礦、房地產服務、專業服務和行政管理服務崗位數下降了約8%。
就崗位流失男女性別差異而言,澳大利亞男性失業人數相對較高。
在截至4月4日的三周內,男性和女性分別有5.7%和5.1%的人失業。
5
統計局數據失靈?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ABS)最新發布的數據,3月份,澳大利亞的官方失業率錄得5.2%,較2月份的5.1%僅略有上升。
伴隨新冠疫情導致大規模企業關閉和人員失業,這怎麼可能?
事實上,官方就業數據未能充分體現疫情所帶來的衝擊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即統計時間。
實際上,3月份的失業率只能代表3月的前兩周,而成千上萬的澳大利亞人失業集中發生在3月的最後兩周。
換言之,4月份的就業數據才能顯示出令人震驚的數字。
但是,還要一個影響因素不能忽略,即留職補貼(JobKeeper)。
經澳大利亞統計局證實,無論工作小時數如何,通過澳大利亞政府留職補貼(JobKeeper)獲得每兩周1500澳元的人群將被正式歸類為已就業人士。
原因很簡單,所謂留職補貼的目的就是讓多達600萬名工人與僱主保持勞資關係,仍處於僱主的員工發薪名單內。
換言之,4月份的官方數據可能仍然無法描述就業市場的「真實慘狀」。
END
對於我們大部分人而言,有一份穩定的就業是談生活、談理想、談人生的基礎。
所幸的是,澳大利亞新冠感染曲線開始走平,多個地區已經沒有報告新增病例。
伴隨相關限制性舉措的放鬆,就業前景會有所好轉。
參考來源:
https://www.abc.net.au/news/2020-04-16/history-suggests-youth-unemployment-will-surge-coronavirus/12151668
https://www.abc.net.au/news/2020-04-17/why-australias-unemployment-rate-barely-rose-coronavirus/12154954?section=business
https://www.theaustralian.com.au/business/economics/payrolls-data-shows-780000-jobs-lost-in-first-three-weeks-of-april/news-story/65d8f508a13ef05e41d88d8add5fb3e4
https://www.abc.net.au/news/2020-04-19/grattan-report-on-coronavirus-unemployment-projections/12161328?section=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