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印象中,中國的農村究竟是什麼樣子呢?「貧窮」、「落後」、「亂」、「醫療教育差」、「種地不掙錢」等等,大家會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有人甚至認為農村會走向衰敗。其實有這些擔心的人,很多人並不了解農村,不了解近6億常住在鄉村的那些人。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錫文,是從事三農工作50年、被稱為農民知心人的學者型官員,他的分析可謂入情入理,讓人不得不服。那麼,鄉村振興戰略到底會如何實施?這幾億人的願望清單將如何實現呢?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
說中國農村不會衰敗,要從三個方面去分析:第一個,看看那些已經實現了現代化的國家,那裡的鄉村是不是已經衰落了?第二,中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當中,應當去探索城鄉之間的關係,探索城鄉人口分布的自身規律,這是我們的責任。第三個就是中國巨量的人口規模,很高的農業人口比重,決定了中國在現代化過程當中,鄉村是不能衰敗的,這是中國特有的國情所決定,也是因為它關係到幾億人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看點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哪些新目標、新理念和新措施?新的理念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句話是十九大報告中的一句新話,「因為農業還是現代化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小康的短版,這個基本事實就要靠優先發展來給它補齊。」
新的目標是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也是十九大報告中的一個新的提法。因為還有幾億農民要在那裡生活,只有農村實現了現代化,才能讓在農村生活的農民真正享受到幸福的生活。」
新的措施是強調要形成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城和鄉是一個命運共同體,衰敗的鄉村絕烘託不出繁榮的城市來。根本的出路在於打破城鄉經濟社會的二元體制,這才叫實現城鄉的融合發展。 」
「鄉村振興戰略」更加堅定地表述了我們必須堅持的一些基本的原則。那就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保障糧食安全。」
土地承包到期後為什麼再延長30年?「因為再延長30年以後那個時間節點和我們實現強國目標的這個時間節點是相契合的,所以總書記說到那的時候我們可以再來研究新的農村土地政策。」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確保糧食安全,總書記也曾說過兩句話:「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飯碗裡面主要應當裝中國糧,不是進口糧。進口糧也可以裝一點,但是主要應當裝中國糧。如果過多進口糧食,就會威脅到中國農業這個產業的安全,威脅到中國農民的生計安全。」
第一個精準:「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什麼?「什麼才叫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振興』戰略』」?五句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第二個精準: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到底為了什麼?
「實際上主要是除了承包到戶的農村土地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集體自己在統一經營的資源和資產,那麼這些資源和資產有多少,家當是多少,分布在哪裡,誰在使用,經營效果怎麼樣,收益怎麼分配的等等這些問題。在很多地方對老百姓沒有講清楚,不公開不透明,於是就可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貓膩,也就可能存在著一些小官巨貪的現象」。「通過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把集體的家當搞清楚,都在怎麼經營,誰在經營,經營的效果怎麼樣?經營的收益怎麼分配,這些要把它搞清楚。」
第三個精準:十九大報告為什麼首次提「小農戶」的概念?發展農業現代化是要大批消滅小農戶嗎?
「你把大量小農戶消滅掉,把大量的農民從耕地上趕出去,把土地交給少數人種,他的效率提高了,但是被迫離開了土地的這麼多農民,他們靠什麼生存?他們靠什麼發展?如果這個問題處理不好,由此帶來的副作用可能都不是農業能夠提高效率那麼一點點可以補償它的,所以我講發展現代農業一定要走一條中國自己的道路。」
第一大突出問題:農民就業和增收。
「原來你們鼓勵我們外出務工經商,現在你們又鼓勵我們返鄉創業,到底要我們怎麼樣呢?在十九大報告裡面明確講到,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農民就業創業,多渠道地去增加收入。」
第二個突出的問題:農村基層社會的治理問題。
「農村社會治理很渙散,沒有主事,沒有人管,甚至有些個別的地方出現了黑社會的現象,宗族勢力死灰復燃的現象,有沒有?有,怎麼去解決?當然要下很大的工夫。但是在十九大報告裡面明明白白講了兩個基本必須做到的要求,就是第一,要完善農村社會的治理機制;第二,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三農工作隊伍。」
1月4日 21:48 CCTV—2 財經頻道 《中國經濟大講堂》重磅首播!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來源: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
本文編輯:呂亭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