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軍情作者:執戈者
大批航母「中毒」、海軍代理部長辭職,美國海軍幾乎陷入「停擺」——即使如此,美國軍方對於中國的軍事衝動似乎並沒減弱。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德裡克·喬萊特剛剛對媒體指出:新冠疫情威脅成為當務之急,並不意味著其他威脅消失或敵人撤退。這裡所謂的「敵人」,顯然就包括了中國。而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上將則在近日向國會提交一份亞太地區美軍發展需求報告,要求2021財年向亞太地區增加16億美元經費投入,2022至2026財年共計投入184.64億美元,用以加強亞太地區「先進作戰裝備」建設,優化作戰力量部署,增強戰略威懾能力。
這份名為《重獲優勢》的報告列出了一份超過200億美元的「願望清單」。其中,用於提升聯合部隊殺傷力共計投入58.5億美元,主要包括:在關島地區建立一體化防空系統,整合海軍海上打擊型「戰斧」飛彈和空軍增程型聯合防區外空對地飛彈等遠程精確打擊火力,在夏威夷建立能夠探測彈道飛彈、巡航飛彈和高超音速飛彈的雷達,部署套能夠監測全球威脅的天基雷達系統。
「願望清單」還提出,用於改進兵力結構及部署態勢計劃投入58.5億美元,大力推進兵力分散部署和設施前置部署;強化與盟友及夥伴的合作計劃投入3.84億美元,旨在進一步強化美國與亞太地區盟友及夥伴的關係;加大演習、試驗和創新力度計劃投入28.7億美元,重點包括開展一系列高端、多域聯合演習。此外,「願望清單」同時列出加強後勤和安全保障計劃投入51.1億美元,重點包括滿足「分散部署、機場戰損修復、基礎設施、武器供應、機動保障和油料存儲」等需求。
「願望清單」的提出者戴維森宣稱,這份「清單」能夠有效懾止潛在對手針對美國的任何先發制人軍事行動。戴維森說,「清單」能夠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潛在對手實施有效威懾。
「願望清單」已經得到美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部分高級將領的支持。美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史密斯、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英霍夫等多位國會議員均對「清單」持肯定態度,稱其能夠使「美軍在正確時間出現在正確地點」,確保「一個自由開放的亞太地區」。
美國媒體報導說,戴維森的「願望清單」並非一時興起,而是著眼美軍在亞太地區長遠布局需要、強化對潛在對手威懾能力的戰略舉措,「清單」羅列的重點項目都是亞太地區美軍的「關鍵需求」。
這份「願望清單」,其實就是美國軍方對川普政府推進的「印太戰略」相響應的產物。川普上臺後,把「印太戰略」置於美國全球大戰略之中最優先地位,其主要目標是,在印太地區實力持續增長的背景下,整合美國在西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兩洋力量」,維持美國在該地區的控制力,利用區域盟友平衡中國日益增強的地區影響力,維護有利於美國的印太優勢。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提出,要在印太地區「保持前沿軍事存在,能夠威懾並在必要時擊敗任何對手」。《國防戰略報告》及《核態勢評估》均指出,美國安全的首要關切是大國間的戰略競爭,中俄首當其衝,也被視作美國核安全的主要威脅。近年來,美國強化亞太地區軍事存在和軍事布勢的步伐,不斷加快。
美國還立足應對所謂亞太地區高端戰爭加強軍事準備:一方面積極加快研發自己的高超聲速武器,實現對等威懾;另一方面加快研發反高超武器,強化現役飛彈防禦系統攔截高超聲速武器的能力,以應對亞太地區可能出現的高端戰爭。美國陸軍提出,準備向太平洋部署特遣部隊,這支部隊裝備有高超聲速飛彈等遠程精確武器,具備打擊陸基和海基目標能力,一旦發生衝突,負責開展信息戰、電子戰、網絡戰和飛彈戰,為海軍艦船清掃障礙。美國陸軍部長瑞安·麥卡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陸軍這支特遣部隊將協助應對某些負責阻止美國航母戰鬥群靠近亞洲大陸的戰鬥力。
近期發生的情況表明,美國在軍事上緊盯亞太的企圖越來越明顯。受病毒影響,美國軍方宣布暫停美軍全球軍事活動,然而,這個「暫停」似乎沒有包括亞太地區,「暫停」令發出後,美國艦機仍頻繁抵近出入中國南海、東海、臺海等海域,4月8日美軍還派出偵察機在南海上空展開飛行活動。臺灣「旺報」4月10日又曝出,美軍伯克級飛彈驅逐艦貝瑞號當天下午通過臺灣海峽,
種種跡象表明,美軍已經著重在亞太地區開始發力。「願望清單」加強亞太地區備力量,立足應對亞太地區高端戰爭發展高超聲速武器與反高超聲速武器,謀求在亞太地區盟國基地部署中程飛彈,準備向亞太地區部署特遣部隊……這一切均表明,美軍在亞太地區窮兵黷武的行為,正在打破該地區軍力平衡,破壞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
太平洋,也許不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