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最終用戶清單」!美國又玩什麼花樣?

2020-12-23 看看新聞Knews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川普政府打壓中國企業又出黑招!距離發布上一份實體清單才過去三天,12月21日,美國又推出首份所謂「軍事最終用戶」清單,將58家中國公司和45家俄羅斯公司列入其中。

「垃圾時間」不忘打壓中企,川普打什麼算盤?

一旦被定為所謂的「軍事最終用戶」,美國企業與這些實體交易時就需要有美國政府頒發的許可證。商務部長羅斯在聲明中說,「實體清單」其實是建立一個新的程序「以協助出口商篩選客戶」。

對於美方首次祭出「軍事最終用戶」來打壓中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指出,儘管美方在名稱上玩了個新花樣,實質還是在打擊中國「軍民融合」戰略方面繼續發力而已。

軍民融合,曾是美國軍事發展歷史上的一大成功經驗。近年來,美方對於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愈發感到焦慮,因此他希望通過對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打壓,以此來遏制中國的發展。

至於為何要在任期末端推出實體清單、製造事端?蘇曉暉認為,這也是川普希望進一步塑造拜登對華政策,給他「挖坑埋雷」,使得拜登政府在處理中美相關領域問題時面臨積重難返的局面。

而在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明昊看來,川普政府弄出「軍事最終用戶」清單,其實是有備而來。今年4月,美國商務部擴大了所謂「軍事最終用戶」的定義,新規不僅涵蓋武裝部隊和警察,還包括支持或協助軍事物品維護或生產的任何個人或實體,即使他們的主業並非以軍事為目的。

趙明昊指出,中美之爭的核心重點主要是在科技領域。繼此前美國國防部和財政部推出涉軍企業清單後,此次商務部推出「軍事最終用戶」清單,是將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措施進行細化以及體系化,企圖以此進一步削弱更多中國企業在全球商業、經濟領域的競爭力。並且,美方恐怕還要複製出一套歐盟版的「軍事最終用戶清單」來,推動出口管制體系多邊化。

美方的伎倆能否得逞?

對於美方再次以所謂國家安全為藉口,動用國家力量打壓包括中企在內的外國企業的行為,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相繼表示堅決反對。

細看這份「實體清單」,可以發現中航動力技術研究院、中航發動機集團下屬的8家企業、中航工業集團下屬的7家企業等實體均榜上有名。

那麼,面對美方的遏制,中國企業和相關產業又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對此,航空專家、《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指出,美方名單上的企業涵蓋了飛機的設計製造多個領域,表明美國政府希望以此全方位地遏制中國航空產業快速進步的態勢。不過,美方的這個算盤恐怕是打錯了。

王亞男認為,目前我國的國防體系已經實現高度自主,並沒有嚴重依賴國外技術的局面。而民用飛機製造業雖然有國際合作,但其本身已經深嵌在全球航空產業供應鏈之中,因此美方要對中國民機產業實施出口管制,實際上就是在打擊全球

供應鏈,包括美國以及歐洲的航空產業將反受其害。

拜登上臺後,還打科技戰嗎?

未來,拜登政府上臺後,還打不打「科技戰」?格外引人關注。

近期,中美關系科學和技術工作組發布了名為《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的技術競爭新戰略》的政策報告,作為下一任總統過渡小組的指南,似乎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

趙明昊認為,該工作組成員基本是民主黨背景,並且由前國務卿助理、中國問題專家謝淑麗(Susan Shirk)領銜,出自他們之手的這份政策報告不可小覷。

報告建議,將此前的「一刀切」封鎖改為「小院高牆」的精準打擊模式,即對所謂「小院」範圍內的核心技術,加大力度對華封鎖、建起「高牆」,手段包括出口管制、限制中國投資、限制中國人進入敏感實驗室等;而對於「小院」外的高科技領域,美國可重新開放。

根據今年10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公布的《關鍵技術和新興技術清單》,包括先進計算、量子計算、晶片、太空技術等20大類。因此外界猜測,未來美國對華科技防禦的重點領域將聚焦於前述技術。

而在蘇曉暉看來,以前川普政府對中國科技領域的遏制政策有些缺乏「章法」,其一是打擊範圍太大,美國企業自身也會受損,不符合美國利益。

當美國精英層建制派對川普策略反思後,推出了這種「小院高牆」式、自以為精準遏制的模式,想的是對川普策略做出一番「揚棄」和升級。由此可見,未來美國對華負面動向不但不會收斂,反而會延續。對於美方這種更加深沉的盤算,非常值得中國警惕。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李瑤)

相關焦點

  • 美國公布「軍事最終用戶」清單
    當地時間12月21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將修改出口管理條例(EAR),並且增加新的「軍事最終用戶」(MEU)清單,同時公布了最新被加入MEU清單的103個實體,其中包括58家中國公司和45家俄羅斯公司。
  • 跨境合規管理 | 美國第一批「軍事最終用戶」清單落地,如何移除...
    走出去智庫觀察  時隔1個月,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在11月底修訂《出口管理條例》「軍事最終用途」、「軍事最終用戶」限制規則(MEU規則)下增設「軍事最終用戶清單  走出去智庫(CGGT)特約法律專家、北京大成總部高級合伙人蔡開明認為,「MEU清單」企業可向最終用戶審查委員會(ERC)提出移除請求,並提交相關材料以證明該企業非「軍事最終用戶」或涉及「軍事最終用途」。
  • 美國「軍事最終用戶」清單:58家中國企業被列入、沒有中芯國際
    當地時間12月21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將修改出口管理條例(EAR),並且增加新的「軍事最終用戶」(MEU)清單,同時公布了最新被加入MEU清單的103個實體,其中包括58家中國公司和45家俄羅斯公司。
  • 美商務部公布「軍事最終用戶」清單:58家中國企業被列入
    12月22日消息,當地時間21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將修改出口管理條例(EAR),並且增加新的「軍事最終用戶」(MEU)清單,同時公布了最新被加入MEU清單的103個實體,其中包括58家中國公司和45家俄羅斯公司。
  • ...機構被美制裁 商務部表態(58家公司在MEU軍事最終用戶清單明細表)
    有記者問:美國商務部12月22日公布首份「軍事最終用戶清單」,列入58家中國機構,請問商務部有何回應?美方再次以所謂國家安全為藉口,動用國家力量打壓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外國企業,嚴重違背公平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幹擾正常的國際經貿合作,加劇了外國投資者對美國營商環境的擔憂。中方對美方此舉堅決反對,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我們再次敦促美方停止單邊主義、霸凌主義的做法,給予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公平待遇,維護正常的國際經貿秩序。
  • 美國擬定中的MEU實體清單對中國企業帶來哪些風險?
    據該媒體報導,這份清單包括在一項規則草案之中,該草案被用於確定美國認為是「軍事最終用戶」的中國和俄羅斯企業。一旦被認定是這類用戶,美國供應商必須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才能向這些企業出售涵蓋範圍很廣的商用產品。
  • 中芯國際正式被美國政府列入到實體清單
    」作者 | 李帥飛中芯國際的劫數,最終還是來了。2020 年 12 月 18 日,美國商務部在官網宣布:中芯國際被正式列入到實體清單(Entity List)——此前,華為已經被列入到這個所謂的實體清單中。
  • 美國對華軍事衝動暴漲,200億美元「願望清單」砸向亞太
    第一軍情作者:執戈者大批航母「中毒」、海軍代理部長辭職,美國海軍幾乎陷入「停擺」——即使如此,美國軍方對於中國的軍事衝動似乎並沒減弱。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德裡克·喬萊特剛剛對媒體指出:新冠疫情威脅成為當務之急,並不意味著其他威脅消失或敵人撤退。
  • 楊傑:中芯國際被擬列入的MEU實體清單是什麼,有何影響?
    據該媒體報導,這份清單包括在一項規則草案之中,該草案被用於確定美國認為是「軍事最終用戶」的中國和俄羅斯企業。一旦被認定是這類用戶,美國供應商必須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才能向這些企業出售涵蓋範圍很廣的商用產品。
  • 美國新增89家企業「實體清單」名單曝光?元器件代理商艾睿亞太在列
    集微網消息,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打算在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上發布文件,修改《出口管理條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EAR),在其中增加了新的
  • 美國實體清單的由來與應對之策
    什麼是美國實體清單?「實體清單」,英文單詞是EntityList,是美國商務部產業與安全局(BIS)用於對特定對象的出口限制,凡是落入該名單的實體均成為BIS限制出口的對象。1997年2月,美國商務部首次發布了「實體清單」,被認為參與擴散活動的最終用戶都會進入榜單,以此明確告知出口商,在未得到許可證時,不得幫助這些實體獲取受本條例管轄的任何物項,同時,有關許可證的申請應按照《出口管理條例》(美國)第744 部分規定的審查標準接受審查,且向此類實體出口或再出口有關物項不適用任何許可例外的規定。
  • 「實體清單」詳解:白紙黑字的美國陷阱
    1997年2月,美國商務部首次發布了「實體清單」, 被認為參與擴散活動的最終用戶都會進入榜單,以此明確告知出口商,在未得到許可證時,不得幫助這些實體獲取受本條例管轄的任何物項,同時,有關許可證的申請應按照《出口管理條例》(美國)第744 部分規定的審查標準接受審查,且向此類實體出口或再出口有關物項不適用任何許可例外的規定。
  • 美國政府即將「拉黑」89家中企?相關企業該如何應對
    美國「軍事最終用戶清單」的設立與應對策略近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擬定《出口管制條例》修訂的最終規則,在其中「軍事最終用途」、「軍事最終用戶」限制的規則下增設「軍事最終用戶清單」(MEU),並列入了第一批實體實施管制,包括89個中國實體。
  • 國外軍事制裁(附航空制裁受益股)
    國外消息面: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上發布文件,修改《出口管理條例》 ,在其中增加了新的「軍事最終用 戶」清單和第一批實體。BIS聲稱,美國政府已將這 些實體確定為「軍事最終用戶」,特定物項的出口、再出口或國內轉移至中國、俄 羅斯和委內瑞拉將適用「軍事用途」和「最終用戶」的管制。該文件將在MEU列表中 增加117個MEU主體,其中包括中國的89個主體。部分截圖一、美國開始打壓中國航空企業有哪些?
  • 登上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這兩所哈爾濱高校到底什麼來頭?
    北京時間5月23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宣布產業安全局,將以具有採購相關物項用於中國的軍事最終用途的風險(represent a significant risk of supporting procurement of items for military end-use in China)為由將33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列為「實體清單」
  • 從實體清單裡的中國機構看美國對中國的打擊方向
    即使對你完全禁運暫時不符合EAR,美國人修改下定義或者條款,就可以對你完全禁止出口而又符合條例,在國家利益面前,這些都是可以很靈活的。好我們再看下目前已經上了美國實體清單的所有中國機構的名單,簡單分析下美國對我國的打擊方向是什麼,我簡單的做下總結,在下面這個連結可以找到所有的名單。
  • 聚焦|美國的軍事通信系統
    ,如一顆「寬帶全球衛星通信」衛星的信息傳輸能力是一顆「國防衛星通信系統」衛星的10倍;一顆「先進極高頻」衛星的容量是一顆「軍事星」衛星的12倍;一顆「移動用戶目標系統」衛星比一顆「特高頻後繼星」衛星的信息傳輸能力提高10倍,容量提高15倍等。
  • 為什麼清華北大沒上美國實體清單?
    美國的實體清單實體清單中,哈爾濱工程大學參與了中國探月工程,等國家16項重大科技專項研究中的14項,其中航天,機器人,衛星,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都有重大研究成果,這些專業都是需要精心鑽研的學科可想而知,這些專業的進步與否,關乎著我國的軍事國防安全呀!很可惜,清華北大這些方面的專業達不到這樣的水平,有些專業是完全沒有的。但是不是就因為專業問題可以評論清華北大不厲害呢?絕對不是,清華北大在很多專業水平和實力都是世界頂尖水平。為什麼實體清單中沒有清華北大呢?
  • 美200億「願望清單」布局亞太
    「清單」花樣繁多美「防務新聞」網站稱,根據《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要求,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近日向國會提交一份亞太地區美軍發展需求報告。這份名為《重獲優勢》的報告要求2021財年向亞太地區增加16億美元經費投入,2022至2026財年共計投入184.64億美元。
  • Linux回應美國實體清單,華為、中興等企業可以鬆一口氣了?
    前天,Linux 基金會終於正面回應了美國實體清單的出口管制,給大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一年前的時候,美國商務部把中國的一些科技巨頭拉進了用來管制的 「 實體清單 」 中,引起了技術圈子的恐慌。因為按照美國的說法,只要進了實體清單,以後別想再使用一丁點美國的產品和技術了。然後就有人解讀說,由於大部分開源軟體是在美國發布的,所以這些開源技術同樣也屬於被管制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