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7月10日下午15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國家衛健委、海關總署和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同志出席,並介紹防範疫情輸入風險、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有關信息。
從厄瓜多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出病毒
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在發布會上介紹,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入的風險,全國海關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了新冠病毒監測,到昨天24時,全國海關共抽樣監測樣本227934個,其中產品樣本43964個、內外包裝樣本147568個、環境樣本36402個。
在上述樣本中,7月3日,大連海關從裝在厄瓜多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貨櫃內壁一個樣品樣本中,從厄瓜多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的三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同日,廈門海關從厄瓜多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的兩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上述企業的凍南美白蝦蝦體和內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其他227928個樣本檢測全部為陰性。對檢出陽性的樣本,經核酸序列分析並經專家研判,檢測結果提示,厄瓜多三家企業產品的貨櫃環境、貨物外包裝存在被新冠病毒汙染風險。
專家研判認為,檢出結果不代表具有傳染性,但反映出相關企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為保護消費者健康,海關總署決定自今日起暫停掛斷上述三家企業在華註冊資格,暫停上述三家企業產品出進口,對暫扣的貨物採取退貨、銷毀等處理措施。
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不影響國際貿易
畢克新介紹,中國海關開展進口冷鏈食品等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是預防新冠病毒從進口冷鏈食品渠道傳入風險的重要舉措。符合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的有關規定,國內的法律依據充分,這是為保護人民身體健康而採取的必要措施,不影響國際正常貿易的開展,暫停厄瓜多三家企業產品進口,主要是為了督促其認真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及時改正生產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新冠病毒會否經冷鏈傳播尚無定論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介紹,新冠病毒是否會通過冷鏈方式在食品或食品包裝留存和傳播,目前尚無定論。在此情況下,中方在充分和科學地風險評估基礎上,對冷鏈食品加強監管,並對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同等適用,相關做法符合世貿組織規則要求。目前全球疫情防控仍處於關鍵時期,我們呼籲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食品生產企業,嚴格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聯合發布的指南要求,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做好各項預防措施,嚴防出口食品被新冠病毒汙染,共保食品貿易安全,同時共同遵守世貿組織規則,不採取不必要的貿易限制措施,一起努力維護國際貿易供應鏈安全穩定。
目前沒有新冠病毒經食物傳播的證據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寧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基於國際組織相關權威機構的觀點和現有證據,冷藏海鮮和肉類作為新冠病毒傳染源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食品安全局、德國風險評估研究所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權威組織和機構都有明確的觀點,觀點也是比較一致的,那就是——新冠病毒主要是經人的呼吸道飛沫和人與人一起接觸傳播的,經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到目前也沒有新冠病毒經食物傳播的證據,這些觀點在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上和這些機構的網站上都能公開查閱到。到目前,全球報告的1000多萬病例,我們國家確診報告的8萬多病例也都沒有因進食食品而出現病例的報導。
此外,李寧還提到了美國軍事醫學傳染病研究所牽頭開展的一項研究,該研究主要是將新冠病毒接種在去毛的豬的皮膚上來觀察不同溫度下,新冠病毒存活的穩定性的。該研究的目的是用豬的皮膚來模擬人手的皮膚,從而預測病毒在人手的皮膚上的存活時間。她表示,研究結果發現,新冠病毒在豬的皮膚上是可以存活的,這個研究結果就再一次提示我們:在疫情防控期間,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潔衛生是非常重要的。
嚴查無法提供產地證明的水產品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副司長黨倩英在發布會上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場監管部門針對重點產品、重點場所、重點環節,進一步完善相關監管措施。市場監管總局出臺了食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檢查辦法、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辦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等制度規範,今年3月份還專門發布了關於加強冷藏冷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公告,對提供冷藏冷凍食品貯存服務業務的機構提出了備案要求,明確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對冷藏冷凍食品貯存和運輸服務提供者進行審核監督和過程管理。同時,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嚴格執行進貨查驗、索證索票、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加工製作規範以及餐飲具清洗消毒等要求,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肅查處。要求各地對市場上無法提供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的畜禽肉類,無法提供產地證明、購貨憑證的水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農產品嚴格進行查處,提醒食品生產經營者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已暫停進口德、美等23家境外企業產品
畢克新介紹,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根據以往冠狀病毒引發的疫病的調查經驗,沒有通過食品消費向人類傳播的案例發生。但隨著境外疫情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一些國家帶疫復工,冷鏈環節受汙染的風險加大。
海關總署為此加強了對進口冷鏈食品的源頭管控:
一是堅持關口前移,要求向我國出口冷鏈食品的全部105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主管部門,督促輸華食品企業完善食品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做好預防措施,保證輸華食品安全。
二是開展遠程的視頻檢查,重點檢查境外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和監管責任的落實情況,境外食品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情況,以及境外官方和企業對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新冠肺炎和食品安全有關指南的執行情況。
三是採取暫停產品進口措施。針對近期一些國家肉類、水產品企業發生聚集性感染疫情,我們採取暫停其產品進口的措施,目前已經暫停了德國、美國、巴西、英國等23家境外肉類生產企業產品的進口。不少國家和企業積極配合,這23家企業當中,就有10家是根據中方的要求,由出口企業自主提出、自主暫停對華出口措施。
無法確定食品是否來自疫區怎麼辦?
消費者在無法確定所購買的食品是否來自疫區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處理這些食品,以保證飲食安全?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寧提醒消費者,對食品的處理,一定要牢記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做好食品安全的「5個要點」的要求,即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食物保持安全的溫度以及使用安全的水和新鮮的食材。
此外,她提醒大家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食物在加工之前一定要認真清洗,清洗過程中還要防止水花飛濺。
第二,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後再食用。一般的家庭的烹調溫度即可殺滅新型冠狀病毒,這對確保食品安全至關重要。
第三,一定要生熟分開,用的容器,包括案板、刀具等都要注意,特別是在處理生肉和生的水產品時更要小心,避免交叉汙染。
第四,在烹調加工結束以後,應即刻對臺面、容器、廚具等進行清洗,並進行必要的消毒。
最後,她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處理食物及其包裝材料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勤洗手,且要避免用不乾淨的手來觸摸口、眼、鼻。
新冠病毒在食品表面一般不會生長繁殖
李寧介紹,食品在生產加工銷售的各個環節,如果周圍的環境被新型冠狀病毒汙染,或者食品從業人員本身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者,那麼都可能對食品造成汙染。
為了避免和預防這種汙染,在疫情期間,特別要強調食品從業人員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規範和要求進行操作,一定要做好食品在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環境和設施的衛生消毒。食品從業人員還要加強自我健康監測,一旦出現發燒、咳嗽、乏力等症狀時,要即刻離崗、就醫並報告,千萬不能帶病上崗。此外,人們要應該認識到,新型冠狀病毒在食品的表面一般是不會生長繁殖的。
她透露,近期各地都在加強了食品中新型冠狀病毒的監測。截止7月7日,包括浙江、雲南、河南、山東、寧夏等地上報的近6萬份的食品樣品中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都是陰性的。綜合來看,食品被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的機率是非常小的。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7月10日下午15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國家衛健委、海關總署和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同志出席,並介紹防範疫情輸入風險、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有關信息。
從厄瓜多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出病毒
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在發布會上介紹,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入的風險,全國海關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了新冠病毒監測,到昨天24時,全國海關共抽樣監測樣本227934個,其中產品樣本43964個、內外包裝樣本147568個、環境樣本36402個。
在上述樣本中,7月3日,大連海關從裝在厄瓜多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貨櫃內壁一個樣品樣本中,從厄瓜多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的三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同日,廈門海關從厄瓜多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的兩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上述企業的凍南美白蝦蝦體和內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其他227928個樣本檢測全部為陰性。對檢出陽性的樣本,經核酸序列分析並經專家研判,檢測結果提示,厄瓜多三家企業產品的貨櫃環境、貨物外包裝存在被新冠病毒汙染風險。
專家研判認為,檢出結果不代表具有傳染性,但反映出相關企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為保護消費者健康,海關總署決定自今日起暫停掛斷上述三家企業在華註冊資格,暫停上述三家企業產品出進口,對暫扣的貨物採取退貨、銷毀等處理措施。
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不影響國際貿易
畢克新介紹,中國海關開展進口冷鏈食品等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是預防新冠病毒從進口冷鏈食品渠道傳入風險的重要舉措。符合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的有關規定,國內的法律依據充分,這是為保護人民身體健康而採取的必要措施,不影響國際正常貿易的開展,暫停厄瓜多三家企業產品進口,主要是為了督促其認真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及時改正生產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新冠病毒會否經冷鏈傳播尚無定論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介紹,新冠病毒是否會通過冷鏈方式在食品或食品包裝留存和傳播,目前尚無定論。在此情況下,中方在充分和科學地風險評估基礎上,對冷鏈食品加強監管,並對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同等適用,相關做法符合世貿組織規則要求。目前全球疫情防控仍處於關鍵時期,我們呼籲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食品生產企業,嚴格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聯合發布的指南要求,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做好各項預防措施,嚴防出口食品被新冠病毒汙染,共保食品貿易安全,同時共同遵守世貿組織規則,不採取不必要的貿易限制措施,一起努力維護國際貿易供應鏈安全穩定。
目前沒有新冠病毒經食物傳播的證據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寧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基於國際組織相關權威機構的觀點和現有證據,冷藏海鮮和肉類作為新冠病毒傳染源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食品安全局、德國風險評估研究所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權威組織和機構都有明確的觀點,觀點也是比較一致的,那就是——新冠病毒主要是經人的呼吸道飛沫和人與人一起接觸傳播的,經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到目前也沒有新冠病毒經食物傳播的證據,這些觀點在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上和這些機構的網站上都能公開查閱到。到目前,全球報告的1000多萬病例,我們國家確診報告的8萬多病例也都沒有因進食食品而出現病例的報導。
此外,李寧還提到了美國軍事醫學傳染病研究所牽頭開展的一項研究,該研究主要是將新冠病毒接種在去毛的豬的皮膚上來觀察不同溫度下,新冠病毒存活的穩定性的。該研究的目的是用豬的皮膚來模擬人手的皮膚,從而預測病毒在人手的皮膚上的存活時間。她表示,研究結果發現,新冠病毒在豬的皮膚上是可以存活的,這個研究結果就再一次提示我們:在疫情防控期間,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潔衛生是非常重要的。
嚴查無法提供產地證明的水產品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副司長黨倩英在發布會上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場監管部門針對重點產品、重點場所、重點環節,進一步完善相關監管措施。市場監管總局出臺了食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檢查辦法、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辦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等制度規範,今年3月份還專門發布了關於加強冷藏冷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公告,對提供冷藏冷凍食品貯存服務業務的機構提出了備案要求,明確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對冷藏冷凍食品貯存和運輸服務提供者進行審核監督和過程管理。同時,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嚴格執行進貨查驗、索證索票、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加工製作規範以及餐飲具清洗消毒等要求,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肅查處。要求各地對市場上無法提供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的畜禽肉類,無法提供產地證明、購貨憑證的水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農產品嚴格進行查處,提醒食品生產經營者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已暫停進口德、美等23家境外企業產品
畢克新介紹,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根據以往冠狀病毒引發的疫病的調查經驗,沒有通過食品消費向人類傳播的案例發生。但隨著境外疫情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一些國家帶疫復工,冷鏈環節受汙染的風險加大。
海關總署為此加強了對進口冷鏈食品的源頭管控:
一是堅持關口前移,要求向我國出口冷鏈食品的全部105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主管部門,督促輸華食品企業完善食品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做好預防措施,保證輸華食品安全。
二是開展遠程的視頻檢查,重點檢查境外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和監管責任的落實情況,境外食品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情況,以及境外官方和企業對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新冠肺炎和食品安全有關指南的執行情況。
三是採取暫停產品進口措施。針對近期一些國家肉類、水產品企業發生聚集性感染疫情,我們採取暫停其產品進口的措施,目前已經暫停了德國、美國、巴西、英國等23家境外肉類生產企業產品的進口。不少國家和企業積極配合,這23家企業當中,就有10家是根據中方的要求,由出口企業自主提出、自主暫停對華出口措施。
無法確定食品是否來自疫區怎麼辦?
消費者在無法確定所購買的食品是否來自疫區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處理這些食品,以保證飲食安全?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寧提醒消費者,對食品的處理,一定要牢記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做好食品安全的「5個要點」的要求,即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食物保持安全的溫度以及使用安全的水和新鮮的食材。
此外,她提醒大家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食物在加工之前一定要認真清洗,清洗過程中還要防止水花飛濺。
第二,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後再食用。一般的家庭的烹調溫度即可殺滅新型冠狀病毒,這對確保食品安全至關重要。
第三,一定要生熟分開,用的容器,包括案板、刀具等都要注意,特別是在處理生肉和生的水產品時更要小心,避免交叉汙染。
第四,在烹調加工結束以後,應即刻對臺面、容器、廚具等進行清洗,並進行必要的消毒。
最後,她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處理食物及其包裝材料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勤洗手,且要避免用不乾淨的手來觸摸口、眼、鼻。
新冠病毒在食品表面一般不會生長繁殖
李寧介紹,食品在生產加工銷售的各個環節,如果周圍的環境被新型冠狀病毒汙染,或者食品從業人員本身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者,那麼都可能對食品造成汙染。
為了避免和預防這種汙染,在疫情期間,特別要強調食品從業人員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規範和要求進行操作,一定要做好食品在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環境和設施的衛生消毒。食品從業人員還要加強自我健康監測,一旦出現發燒、咳嗽、乏力等症狀時,要即刻離崗、就醫並報告,千萬不能帶病上崗。此外,人們要應該認識到,新型冠狀病毒在食品的表面一般是不會生長繁殖的。
她透露,近期各地都在加強了食品中新型冠狀病毒的監測。截止7月7日,包括浙江、雲南、河南、山東、寧夏等地上報的近6萬份的食品樣品中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都是陰性的。綜合來看,食品被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的機率是非常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