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值得大寫特寫。
之前買回了一套封面全是老鼠的繪本,讀完第一本後,小朋友就纏著我給他講,一本接一本,反反覆覆越讀越來勁,還拉著我去小區旁邊的荒地找老鼠,晚上要抱著繪本入睡。
它就是「大書」《14隻老鼠》系列。
在這之前,我們已經給孩子讀過很多優質繪本,但徹底讓他愛上閱讀的,是這14隻老鼠。
聽名字覺得很一般,想著髒亂差人人喊打的老鼠,竟然這麼受歡迎,理由何在?
有些事就怕了解,一旦接觸,便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故事好
以《14隻老鼠吃早餐》來說,裡面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天亮了,這是森林的清晨,草木蔥翠,溪水潺潺,蟲鳴鳥叫。
住在樹洞裡的是14隻老鼠一家,第1個起來的是爺爺,他在外面生起了一堆火。
接著,媽媽起來了,奶奶起來了,孩子也醒了,但還有孩子在睡懶覺。咦,是誰還沒有睡醒啊?
孩子們排成一隊開始洗臉,順著竹竿流下來的水,清涼清涼,好舒服~
有7隻老鼠出發去採樹莓。
過圓木橋啦!譁譁譁~瀑布的聲音,涼涼的聲音,空氣溼漉漉,淡淡的清甜味兒。
看,獨角仙在吃早餐,樹林裡有蜜蜂、螳螂和蝸牛。
好多鮮紅的樹莓!有點甜,還有點酸,哇,是誰嘗了一大口?
家裡的幾隻老鼠正在廚房忙碌,一個在燒火,柴火好旺,還有幾個在揉面。哇!烤好了,烤好了,橡子面做的橡子麵包,兩面金黃。爸爸還煮了一鍋蘑菇湯,天下第一好喝的蘑菇湯。聞聞看,是山的味道!
採樹梅的7隻老鼠回來了,他們抬回三大籮筐紅彤彤的樹莓,還有一支嫩黃嫩黃的蘭花,「我們回來了,肚子餓得咕咕叫啦。」
早餐準備好了,有麵包、蘑菇湯、樹莓、果汁和果醬。
▲這樣的早餐你喜歡嗎?
這是大家一起做的早餐,14隻老鼠新的一天開始了。
插畫好看到犯規
裡面的插畫又大又好看,每一個畫面都是一個跨頁圖,細膩工筆水彩,色彩飽滿搭配高級,文字極少,很適合幼兒感官。
▲看得直吞口水的樹莓,竟然是畫的
畫裡藏寶,非常有趣
▲咦,誰戴了一頂帽子呀?
故事都畫在了圖畫裡。畫面裡的內容很多,每一個畫面都有說不完,看不夠的故事。
比如第二個畫面:這是樹裡面的一個俯瞰圖,1樓是廚房,2樓有一排床,三樓有一排床。文字是:「媽媽起來了,奶奶起來了,孩子們也都醒了。是誰還在睡懶覺啊?」
這麼一問,孩子就會去找誰在睡懶覺,找著找著發現有隻老鼠在打哈欠,有一隻從床上滾到了地板上還呼呼大睡,有一隻在掀另一隻的被子,還有一隻在跟媽媽告狀……
再看第7個畫面:有兩隻老鼠站在樹下睜大眼睛看,他們看見什麼了?啊,大樹上有三隻蟲子,獨角仙、金龜子,還有另一隻。還有哪些動物呢,你都能找出來嗎?
▼
啊,還有毛毛蟲、蜜蜂、螳螂、蝸牛,還有嗎?
就這樣把他們一個個找出來,孩子的眼睛就全書各角落搜索,全神貫注,他走進書裡了。
過程中會發現孩子的觀察力比我們強,他們能看到許多我們忽略的細節,真是太有意思了!
封面、封底有秘密
14隻老鼠誰是老大,誰是老二,誰是老七,誰是老九,怎麼分辨呢?
封面封底也是一個畫面,上面給14隻老鼠都做了標記,他們穿的衣服都不一樣,還有別處不一樣,讓孩子自己發現。
溫暖大家庭
14隻老鼠的早餐不只是媽媽和奶奶做的,是所有人一起做的,每個人都有出力,有分工,有合作。
吃飯的時候老五把好吃的給老七,自家人也會禮讓,分享。這個家裡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兄弟姐妹,三代同堂,每隻老鼠不同的性格,有的調皮,有的安靜,有的膽肥,有的膽小,跟我們實際的生活一樣一樣的……大家總是互相照顧,互相幫助,家裡很有愛,心裡很溫暖~
驚喜一個又一個
故事講完了,孩子還要往後翻,一個空白頁,還翻,咦,又有一幅畫!上面是什麼?一張距離拉得更遠的俯瞰圖,原來老鼠家的周邊環境是這樣的;原來他們洗臉的水是從這兒引過來的,老鼠們真聰明,用竹竿引水的方法都能想到!
▲好的書,角落裡都有心❤
根本沒想到的一頁~
這本讀完後,那段時間每天睡覺前,小傢伙都會拿出這本,讓再給他講講,如果不講,自己就隨手哪一本安靜地翻閱,嘴裡還嘟噥個不停。後面整套12冊都讀了,每本至少2遍。
一家人相處的場景:孩子坐在爸/媽懷兜裡,大人講故事,他軟乎乎的小手在書頁間指指點點,找畫面裡的動物、植物,講完心滿意足睡下。
打那以後,小朋友開始自主找書看,不懂的地方喊我們幫忙,遇到不認識的生字,他會結合圖畫去猜測,意思八九不離十。
隨後又帶回11隻貓系列、女巫溫尼系列、三隻小豬、蒙施爺爺講故事系列等等,雖然不認識字,但他學會了讀圖,經常一個人看得哈哈哈大笑,還會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到幼兒園大班,慢慢加深,開始讀類似專注力培養書,兒童數學,思維訓練遊戲等橋梁書,這些書裡都藏著寶,找不同,走迷宮,做分類等等,跟之前讀故事繪本情景相似,小朋友樂在其中。引導讀完一本,其他的都會自主完成。
等到上小學的時候上課坐得住,自覺做作業,遇到不認識的字開始幫他讀讀題目,一段時間後,全程獨自完成,只需檢查訂正,順利規避了傳說中的「平時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
現在想來,是《14隻老鼠》幫孩子打開了閱讀興趣之門,書裡簡單、完整、有趣的故事,細膩、高清、顏色飽滿的畫面,閱讀過程中還跟爸媽親密互動,這份閱讀的初體驗都是美好、有趣、有成就感,所以就愛上了吧~
聽到一些爸媽抱怨孩子不愛看書,還給孩子貼上「不是讀書的料」的標籤,仔細想想,這並不是孩子的錯。
不信,看看這個情況:
孩子學校組織班級成立圖書角,要求每人帶20本書,儘管老師已事先告知要貼上姓名貼,但還是有部分「無名書」出現,在幫忙整理時候出於好奇翻閱了一些,終於明白,為何有些孩子不愛看書,因為他們的眼睛和心靈已經被「垃圾書」汙染了。
很多書封面上寫著「小學語文新課標必讀」、「暢銷書」等醒目標籤,打開扉頁,裡面是密密麻麻的拼音和文字,字體、顏色、行間距、清晰度......光是第一印象,就覺得壓抑。
▲印刷有重影,排版密密麻麻
僅有的配圖在書頁邊緣的小角落,電腦模板製圖,千篇一律的表情,還有重影,看得人頭暈目眩。
還有些書鮮紅的書面配上黑色大字體「復活的木乃伊」、「奪命木乃伊」 ,恐怖片的既視感。還有封面是blingbing糖果色的公主書......
▼blingbling的封面
看得出來,有些家長買書是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家長自己沒有閱讀這個動作。或者孩子平時喜歡看動畫片,以為買同版本的書孩子也會喜歡。還有一種想法是,反正我們沒有閱讀習慣,隨便買兩本就好了。
試想,我們自己都不看書,憑什麼要求孩子愛閱讀?憑什麼就說孩子不是讀書的料?
有詩說: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見什麼,就變成什麼……
如果是早開的喇叭花,那麼它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是雜亂的野草,那麼它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想孩子喜歡閱讀,請先用優質作品餵養他們,以身作則,加入到親子閱讀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