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

2020-12-09 環京津網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

中新社東京2月13日電 題: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

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不好意思,明天再聯繫可以嗎?我在接收整理防疫救援物資」「不好意思,晚上再採訪可以嗎?我正在做報告書」。近日,正在北京協調配送日本救援物資的演員三浦研一如是回復記者。

在經過數日「爽約」後,三浦終於空出一點時間接受採訪。「實在抱歉,最近過來的物資很多,我們人手又不足,所以有很多事要做。」採訪開始前,三浦歉意地解釋道。

家喻戶曉的「鬼子」專業戶

說起三浦,可能很多中國觀眾對他在眾多影視劇中塑造的日本軍官角色印象深刻。《夜幕下的哈爾濱》《走向共和》《生死線》等,他參演的影視劇近百部。三浦出生於日本東京,200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攻讀國際關係博士。因偶然機會走上演藝之路,後來發現演員才是更適合自己的職業。

三浦塑造的多是反派日本軍官角色。開始的時候,三浦以為「鬼子」是中國觀眾喜歡看日本恐怖片起的名字,後來才知道並不是這個意思。有時他走在街上,會被觀眾認出,「我認識你,你經常演壞人」。三浦聽後並不生氣,反而覺得開心,「這證明我塑造的角色很成功,被人記住了」,三浦笑著說。

在中國見證抗「疫」

三浦在中國一待就是20多年,中國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家。當前,中國正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三浦這段時間也在中國,見證了中國抗「疫」的整個過程。

三浦告訴記者,中國在疫情防控中還是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了不使疫情進一步擴散,中國延長假期,呼籲民眾居家隔離,工廠延期復工,這當然對經濟等方面會產生影響。

三浦說,世界早已是一個整體,我們「同呼吸,共命運」。中國呼籲民眾暫時停止出境遊等措施,是對世界負責任的態度。

三浦提到,他也經歷過中國的SARS疫情。這次對比來看,民眾的防護意識和健康意識明顯提高了,政府的響應速度和舉措也強化了不少。

「當然,此次疫情中各方面的工作也不都是盡如人意的,需要進一步改進,這需要一個過程」,三浦強調道。

當被問及印象深刻的事時,三浦說,很讚賞中國民眾的樂觀精神。三浦在「抖音」等社交平臺上看到中國民眾在家自娛自樂,編排段子來消解無聊情緒。「沒有不停的雨,天一定會晴,悲觀無助於解決問題」,三浦說。

想演一名醫生

三浦通過新聞也看到了抗「疫」前線醫生的不易。三浦說,面對數量如此之多的患者,醫療資源短缺,醫護人員拼盡全力,冒著極大的感染風險救治病人,真的很令人感動。

此前三浦的朋友跟他聊天時,提到疫情中出現了這麼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以後可以作為影視作品的原型。三浦說,若有機會,他想演一名醫生。

據三浦介紹,他父親就是一名醫生。他說,父親遇到這種事也會衝在第一線,因此他很敬佩那些在一線抗擊病毒的醫護人員。三浦說:「父親教育我們做人做事要問心無愧。我的家人也很擔心我在中國會不會受感染,但他們也了解我,知道我不會離開中國,雖然我個人能做的不多,但總想儘自己的一份力。」

今天也將成為明天的歷史

疫情發生以來,日本大力援助中國,從政府到民間,而三浦也是其中一分子。他通過朋友關係,從日本爭取來援助物資,身體力行地分發到中國對口支援機構。當記者問他為何要這樣做時,他反問道:「這不是應該的嗎?」

三浦不太喜歡用「友好」這個詞來形容中日關係,他覺得那樣就太見外了。「只有普通朋友才會用『友好』這個詞,日中關係應比這個更加親密,我很贊同二階俊博幹事常用的『親戚遭難』這個表述」,三浦說。

說到中日關係,三浦打開了話匣子,原本約定十幾分鐘的採訪一直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作為國際關係研究者,三浦認為,日中之間有一種「血緣」上的紐帶。他說:「沒有中國,就沒有現在的日本,或者說日本將是另外一個樣子。」

他對記者講,「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而歷史上的日中交往遠比這些早得多。縱觀日中交往史,雖有不和諧的音符,但友好或親密的交往是佔絕大部分的,中國有句老話講得好,『晴日總是多於陰翳』,正是這個道理。」

三浦說,我們要銘記歷史,反省歷史,但不能被歷史束縛,要抓住歷史的主旋律,活在當下,面向未來,因為今天也將成為明天的歷史。(完) 【編輯:張燕玲】

相關焦點

  • 海外看戰「疫」:加拿大華人投書英文大報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加拿大華人投書英文大報 幫助讀者更真實了解中國中新社多倫多電 題:海外看戰「疫」:加拿大華人投書英語大報幫助讀者更真實了解中國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 海外看戰「疫」:中國的有效方法是他國應對疫情的靈感和榜樣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中國的有效方法是他國應對疫情的靈感和榜樣中新社雅加達4月1日電 題:海外看戰「疫」:中國的有效方法是他國應對疫情的靈感和榜樣中新社記者 林永傳「中國抗疫的有效方法可以作為其他國家應對疫情的靈感和榜樣。」4月1日,印尼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組負責人韋真玉(Veronika)在雅加達接受中新社專訪時,將各國可以從中國抗疫經歷中學習的有效方法,歸結為「科學觀點」和「中國社會強大凝聚力」兩大「法寶」。韋真玉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一出現,中國政府就運用科學觀點來面對疫情。
  • 海外看戰「疫」:加拿大華人投書英文大報 幫助讀者更真實了解中國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加拿大華人投書英文大報 幫助讀者更真實了解中國中新社多倫多2月20日電 題:海外看戰「疫」:加拿大華人投書英文大報幫助讀者更真實了解中國中新社記者他們希望呼籲加拿大政府和社會對中國的疫情阻擊戰給予更多重視和協助。四人商量後,決定以英文撰稿並向媒體投書。於是,張康清主筆,文章一氣呵成。《環球郵報》也很快予以刊發。這篇文章說,中國正面臨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中國政府已採取超常措施來對抗疫情。
  • 海外看戰「疫」:中國為世界贏得應對疫情的時間
    &nbsp&nbsp&nbsp&nbsp(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中國為世界贏得應對疫情的時間&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慕尼黑2月15日電 (記者 彭大偉)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外交和戰略安全領域國際論壇
  • 海外看戰「疫」:德國頂尖病毒學家:我們必須向中國說聲謝謝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德國頂尖病毒學家:我們必須向中國說聲謝謝中新社柏林3月9日電 (記者 彭大偉)德國著名病毒學家、柏林夏裡特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所長克裡斯蒂安·德羅斯滕日前向德媒表示,非常認同中國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過程中所採取的極具針對性的措施
  • 海外看戰「疫」:加拿大華人投書英文大報,幫助讀者更真實了解中國
    加拿大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媒體之一《環球郵報》在2月7日少有地刊登了張康清與湖北大學校友李曉靜、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校友王亞晶以及武漢大學校友程震宇四位華人撰寫的一篇評論文章,呼籲加拿大發揚白求恩精神,關注支持中國抗擊疫情,鼓勵合作科研攻關。這四位均為專業人士的好友都非常關注中國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張康清說,前線醫護人員面臨物資嚴重緊缺的現狀令他們著急。
  • 牛津大學流行病學專家:抗「疫」正規戰已結束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牛津大學流行病學專家:抗「疫」正規戰已結束,遊擊戰很難打  中新社北京3月2日電 (郜曉文)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勢,著名流行病學專家、牛津大學終身教授陳錚鳴在接受《中國慈善家》專訪時表示,中國抗「疫」的正規戰已經結束了,接下來的遊擊戰很難打。
  • 海外看戰「疫」:俄專家:各階層信任政府是中國抗疫取得成果的重要...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俄專家:各階層信任政府是中國抗疫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  中新社莫斯科3月25日電 題:俄專家:各階層信任政府是中國抗疫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  中新社記者 王修君  隨著中國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抗疫模式愈發受到俄各界重視。
  • 海外看戰「疫」:德國「汽車教父」稱疫情對中國汽車業和中國經濟都...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德國「汽車教父」稱疫情對中國汽車業和中國經濟都只是「陣痛」中新社柏林2月24日電 (記者 彭大偉)被譽為「汽車教父」的德國著名汽車經濟專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教授杜登霍夫(Prof.Dr.Ferdinand Dudenhoeffer)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德國汽車產業已經與中國深度交融
  • 禁言半月依舊死不悔改,演員沈佳欣轉戰海外,侮辱抗疫功臣鍾南山
    這一次,她轉戰到了海外平臺。沈佳欣在海外社交平臺開設帳號,簡介寫著「女藝人沈佳欣、因懟鍾南山被封殺!」如此恬不知恥的吸引熱度,筆者還是十分咂舌的。利用惡意營銷,來炒作知名度,這樣的風氣,應該扼殺在搖籃中。而她在國內社交平臺上,僅僅得到了十五天的禁言。
  • 手繪中文防疫漫畫的日本姑娘,戰鬥在日本抗疫一線
    這個日本姑娘與中國朋友的緣分始於2018年夏天。她以「日本青年海外協力隊」志願者身份,成為中日友好醫院國際部一名護士。在中日友好醫院,巖崎春香(右二)與同事們一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因疫情之故,她2020年1月提前回國,人在日本卻時刻心繫中國當時的抗疫情況。「請你們好好保重,一定安全歸來!」
  • 日本大阪繁華街道掛中日雙語條幅 為中國抗「疫」加油
    日本大阪繁華街道掛中日雙語條幅為中國抗「疫」加油 (1/2) "← →"翻頁
  • 《凱哥日記》講述一個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國戰「疫」故事
    日記同時在王凱的英文博客及Facebook等海外社交平臺發布,向海外用戶講述中國抗疫的努力和成效,吸引了大量海外用戶關注,加拿大有線新聞臺兩次對他進行了採訪。2020年上半年居家隔離的日子裡,他用日記詳細記錄了每天的生活日常。面對當時一些西方政客、輿論的抹黑,王凱在日記中反覆以親身經歷為中國的抗疫點讚,並向讀者介紹疫情期間的個人防護知識,以期幫助更多的人戰勝疫情。
  • 海外看戰「疫」:義大利華人作家胡蘭波的三封公開信
    13日晚,義大利總統府奎裡納萊宮上演了一場特別為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而舉辦的音樂會,義大利華人作家、意中雙語雜誌《世界中國》創辦人兼社長胡蘭波是當天台下在座的百餘名受邀嘉賓之一。音樂會後,中國駐義大利大使李軍華特意叫住胡蘭波,感謝她在義大利媒體澄清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情況、介紹中國政府抗「疫」舉措所做的工作。胡蘭波日前接受專訪時告訴記者,這段故事,其實要從一封公開信說起。 中新社報導,新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中國政府和人民全力抗擊疫情之時,也有少數人在社交媒體上藉此歧視華僑華人乃至亞裔。
  • 共同抗疫 溫暖同行 西日本中國留學生的抗疫故事
    值此危難時刻,祖國母親心系海外學子,通過駐外使領館不斷為我們提供貼心的支持和切實的幫助,令人振奮的正能量,讓我們海外中國留學人員在互相鼓勵和幫助中,共同抗疫,溫暖同行。  疫情在日本暴發後,日本的口罩等防疫物資出現緊缺,4月11日,中國駐大阪總領館總領事何振良第一時間將1萬份「健康包」向西日本地區30多所大學的留學生代表進行了發放,教育處老師們、學友會團體帶領志願者爭分奪秒為大家分送「健康包」。
  • 中國數字經驗助力全球抗疫 阿里巴巴為海外創業者提供「工具箱」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少國家也像兩個月前的中國一樣採取全民隔離等抗疫措施,中國的數字抗疫經驗也開始在海外發揮作用。東非小國盧安達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第一個封鎖邊境、全民隔離的國家,但繁榮發展的數字經濟卻讓這裡充滿生機。
  • 留日學子與中國夢 團結抗疫 圓夢復興
    來源:神州學人  作者:彭齊家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在經過艱苦鬥爭後,中國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這次疫情中,身處異國他鄉、以留學生身份回顧經歷抗疫之路上的點點滴滴,我對「團結」的含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充滿了期望,更對自身肩負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 全球抗疫 中山彰顯愛的情懷
    徐昌表示,由於海外運輸周期較長,公司儘可能縮短交貨期,「像亞洲的話,一般(需要)5到10天;美洲的話,大概(需要)1個月。從3月份到現在,我們最遠送達的已經到了南美洲的巴拉圭、烏拉圭。」奧力克公司總經理梁松興說,能得到眾多國際客戶的肯定,證明了中國製造的可靠,其背後的秘訣就是精益求精的質量體系和精準到位的貼身服務,「我們外貿部的同事保持24小時在線工作,積極與國外客戶溝通。我們的產品符合歐盟CE標準、美國FDA標準,並且產品嚴格按照ISO13485質量體系生產。」
  • 抗疫公益歌曲《長江水,日夜流》
    、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多家主流音樂門戶網站、四川省文聯主辦的《現代藝術》、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抗「疫」公益歌曲、西部音樂基地、人民網四川頻道、《人民日報》四川頭條、亞洲愛樂樂團華語音樂排行榜抗「疫」公益歌曲、中國網抗「疫」公益歌曲、中國音樂家協會、人民音樂出版社抗「疫」公益歌曲第一集等中、省、市新聞媒體和專業平臺收錄、展播。
  • 抗疫信息「直通車」跨越五大洲
    連線活動中,親身經歷海外抗疫的華僑華人代表,猶如海內外華僑研究學者的「望遠鏡」,跨越時空距離,還原不同國家抗疫一線的真實情況。「新加坡抗疫經歷佛系抗疫到強力幹預的轉變,通過嚴明律法等方式阻斷病毒傳播」「中俄合作抗疫受到俄羅斯主流社會肯定,中國駐俄大使館與當地僑團為華僑華人團結抗疫服務到位」……一場場視頻連線,就像一份份「產地直送」的「營養餐」,快速便捷,信息滿滿,為學界提供親歷者的思考和認識,同時穿越紛亂嘈雜的國際輿論環境,澄清某些海外媒體誇大扭曲的不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