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3 07:1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馬 悅 通訊員 周 禮 陳 婧 賈 侃
2017年5月,一批浙江工業大學教授來到平湖當湖街道,實地調研社區治理情況。
編者按: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如何讓智庫在政府決策過程中顯現其影響力?近年來,浙江工業大學一直以多出「好點子」,出好「金點子」為己任,探索了一條視野通達全球、實踐紮根浙江的智庫建設新路。
為我省大量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成為它們的智力庫;發揮綜合性應用研究型大學的智力優勢,成為地方政府的智囊團;聚焦民情民意,成為社會輿情的溫度計。浙江工業大學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組建全球智庫研究中心、越南研究中心等十多家專家智庫,服務地方社會。「十二五」期間,承擔各類合作項目800多項,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助力中小企業轉型
「蘇、粵、浙三省以較高的綜合景氣指數領跑全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集中反映了近年來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主要省份在振興中小實體經濟、完善各類資本市場、促進上市中小企業發展以及通過改善政策和服務環境提振中小企業家信心方面所取得的顯著實效。」這段分析來源於一份含金量高、權威性強的報告——由浙江工業大學中小企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研究報告》。
2011年起,每年9月,浙工大中小企業研究院都會定期發布當年的中小企業景氣指數。該研究院執行院長池仁勇告訴記者,這份研究報告用科學的量化方法,摸清各地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家底,指出問題,哪個地區的中小企業經濟行為活躍,哪些惠民政策落到實處產生實效,只要報告在手,一切都清清楚楚。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浙江的部分中小企業也常常遇到「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與企業家座談中發現問題後,研究院的老師們開展了國內外的比較調研。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研究院提交了《關於完善中小企業集合債融資創新模式的對策建議》等5項研究報告,入選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編發《成果要報》,對國家金融政策的制訂發揮了作用。
除了摸清企業的家底,「智囊團」還為我省大量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例如,浙工大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協同創新中心為杭州市王星記扇業有限公司開發完成計算機設計輔助系統,單款產品的研發周期縮短50%以上,提升產值與銷售額10%以上。該中心先後為80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及諮詢服務,其中開展工業設計和產品開發34家,開展技術研發服務362家,為222家企業提供培訓服務,企業服務滿意率超過90%。
助推特色小鎮發展
從曾經的廢棄農場到如今國內首家、亞洲最大的巧克力小鎮,嘉善大雲鎮的變化離不開浙江工業大學小城鎮城市化協同創新中心的出謀劃策。
在規劃編制與研究中,該協同創新中心從概念策劃、可行性研究報告、規劃設計、三年行動計劃到方案落地,建設施工圖,綜合性應用研究型大學的智力優勢凸顯出來,成為地方政府的高參。
小小的「巧克力」產業,定位看似單一,但與旅遊、文化等相融合,就有開拓和挖掘的空間。參與規劃設計的浙工大城鄉規劃系教師龔強介紹,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通過拓展時空視野、把握旅遊經濟新常態等時代機遇,團隊教師創新性地提出了「田鑲玉」的空間組織模式:「『田』就是政府搭建的小鎮客廳、巧克力樂園等大平臺,可以用來策劃相關的活動,『玉』則是企業、社會、民眾等,發揮基層的首創精神,讓市場作選擇。」
「全省首批確立的27個省級特色小鎮名單中,由浙工大小城鎮城市化協同創新中心參與規劃編制與研究的小鎮有4個,其中餘杭夢想小鎮和嘉善巧克力小鎮的建設工作中心全程參與。」龔強說。
2015年,浙工大率先行動,充分發揮學科綜合的研究優勢,匯集城鄉規劃學、建築學、設計學、公共管理學、工商管理等8個學科的專家隊伍,成立了浙工大小城鎮城市化協同創新中心,積極投身於「特色小鎮」創建的實踐行動中。當下,浙工大的研究團隊正總結規律與經驗,致力於如何從理論上深層次剖析特色小鎮建設的模式與路徑,把浙江的實踐推向全國。
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浙江老百姓最關心什麼民生問題,對今後的生活還有哪些期待,翻開《浙江省社會輿情藍皮書》,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輿情是社會的溫度計。2014年,省委宣傳部與浙工大共同成立浙江省輿情研究中心,聚焦民情民意。3年來,輿情中心開展了價值認同、信心指數、信任狀況、安全感受和生活感受等5個方面的全省社會公眾大數據調查,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浙江省社會輿情藍皮書》。
《浙江省社會輿情藍皮書(2017)》中,我們看到的是浙江百姓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社會保障的不斷提高。細化到民生熱點上,2016年,浙江百姓對目前養老狀況的滿意和比較滿意者達到了59.5%,公眾對於養老服務的滿意度相對於前兩年明顯提升。同時,老百姓對義務教育充滿信心,公共文化建設成績得到肯定。
浙江省輿情研究中心工作人員說,《浙江省社會輿情藍皮書》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的輿情支撐,也為我省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樣本借鑑,真正成為政府傾聽民意的一個窗口。
在緊盯經濟社會的前沿動態之餘,一大批浙工大的教授們活躍在區域改革發展、城市治理機制、城鄉社區治理等領域,架設交流的橋梁,傾聽人民的聲音,擔當社會治理的「監督者」和「謀劃者」。機械學院董紅召教授團隊根據杭州「小紅車」運行軌跡,分析杭州交通熱點線路、易堵路段,有關成果已經運用到杭州的公交站點設置中,成為大數據時代城市精準管理的一個樣板。
來自教學一線的老師們紛紛表示,架設交流的橋梁,傾聽人民的聲音,浙工大教師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