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專家沁源下鄉記

2021-01-10 山西融媒體快報

本報記者:韓楓

特約記者:梁譽凡

借力高端智庫,發展縣域經濟。8月6日,沁源縣傳來好消息,由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與沁源縣人民政府籤署的合作協議的第一批合作項目,已進入調研規劃階段,全國首家「縣域治理研究院」呼之欲出。

此前,7月16日至18日,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專家調研組一行8人,趕赴長治市沁源縣,就縣域治理與創新能力建設進行了全面調研。隨後,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與沁源縣人民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啟了沁源借智借力、全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徵程。

這,其實是沁源縣委、縣政府出臺「專家下鄉」政策後,智庫幫助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場景。

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訂儀式

智庫專家建言沁源綠色發展

沁源,是山西乃至全國聞名的優質主焦煤生產縣。面對全球範圍新能源代替石化資源、落實環保政策下減產限產、進入高質量轉型發展階段的新態勢、新要求、新趨勢,煤炭大縣該如何定位?

連日來,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縣域治理與創新能力建設」專家調研組一行,在省委委員、省政協常委、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會長李中元帶領下,來到沁源縣調研。經過幾天的調研,專家組認為,沁源縣確立的「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發展戰略,上下同心,久久為功,初步找到了一條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值得更大推廣。

調研組實地考察

專家調研組在赤石橋鄉箭杆村林溪中藥材種植加工公司、韓洪鄉程壁村連翹藥茶加工廠等企業調研時發現,這些藥材、藥茶生產企業,深挖當地山區、丘陵地帶特有的沁黨參、綿黃芪、黃芩、野生黨參等資源,道地藥材的種植、採集、收購、加工、銷售,已形成「種植—加工—品牌創建」於一體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業態,成為全縣產業扶貧的龍頭項目之一。沁源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宏斌介紹,沁源自古就是全國道地藥材種植大縣,全縣擁有近700種道地中藥材,加上全縣國土面積大,森林覆蓋率高、水源充足、氣候適宜,為發展林下經濟,縣裡已創建起十多家藥材生產加工企業,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金缽缽」、轉型發展的排頭兵。

調研組認為,依託當地優勢農特資源,下一步,沁源應該加大科技支持三農的力度,在技術革新、提高產品附加值、物流園、資金池、風險控制、品牌推廣等方面,為農民和農業企業提供支持,變弱質農業為優勢產業,尤其要藉助省裡提出的山西藥茶產業發展思路,走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之路。

在景鳳鄉景鳳村的一個自然村——社科村,沁源縣智庫辦主任王永沁介紹說,這個社科村早在明朝就已有了,目前,這個不到2O戶的自然村,鄉裡和村裡按異地扶貧搬遷政策,把農戶的宅基地收回村集體,以資產入股形式和縣鄉村旅遊公司合作,開發出鄉村民宿旅遊特色小鎮,丹雀小鎮,實現了社科村農民變股民、產權變股權、可持續增收的心願。智庫專家建議,社科村可藉助這一優勢,將此小鎮引深開發,力爭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社科家園,走特色小鎮的路子,深度吸引特定遊客。

支招山西「香格裡拉」的品牌推廣

沁源,地處太行山麓,全縣森林覆蓋率56.7%,位居山西第一。同時也是黃河在山西境內主要支流,沁河發源地,水量豐沛,流經範圍廣,是沁源的母親河。距沁河源頭不遠,就是中國亞高山草甸面積最大的旅遊景區——花坡。

花坡美景

在王陶鎮花坡景區,調研組考察了該區的生態保護現狀與鄉村旅遊基礎建設。專家們對包括沁河源頭在內的生態功能、環境保護等,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建議。針對景區目前密布的166根風電樁裝置,調研組成員、山西省社科院旅遊發展中心主任李永寵說,從景觀學尤其遊客拍照上講,它們的確有礙觀瞻,但如果反彈琵琶,重新設計規劃一下,用文創思維來考慮,完全可以化解,比如,讓它們每個都成為網紅紀念樁、遊客棲息地、另類愛情加油站等等。

森林植被資源如何轉化為現實經濟效益?調研組成員、全國工商聯旅遊業商會監事長崔樹民認為,沁源既要做森林康養文章,包括簡單的運動康養、精品民宿、有氧運動等,更要深挖一步甚至幾步,以打造「中華太嶽綠谷」為最高品牌,創建全國一流綠色經濟強縣、全國縣域高質量綠色發展樣板縣、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全國縣域綠色治理標杆縣。依託森林資源打造新興綠色產業集群,強勢吸納綠色政策流、綠色信息流、綠色科技流、綠色文化流、綠色資金流、綠色項目流、綠色人才流,成為最富有綠色內涵與外延的「中華太嶽綠谷」,包括鄉村度假康養綠色旅遊產業群,創建全國綠色莊園鄉居康養名縣,打造縣域綠色莊園經濟體系,構建後現代綠色鄉居生活方式。

變挖地下資源為地上文化旅遊資源,但好酒也怕巷子深。

沁源遍地是黃金,外地客人如何知?這就是旅遊業產品打造與傳播問題。調研組在1O萬畝落葉松林區進行考察時發現,這裡茫茫林海、鬱鬱蔥蔥,在芊林背觀察臺上,雲霧緩緩升起,四周林海悠密,花坡近在眼前,專家們驚嘆不已——此乃山西版的香格裡拉、阿爾卑斯山、達沃斯,簡直又見塞罕壩,但是,為什麼遊客不多?在沁源又一文旅地標,靈空山鎮靈空山自然保護區,調研組成員、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吳修明,用兩個維度、四個層級,並結合幾日的調研情況,對沁源文旅業包括花坡、九桿旗、壽聖寺內在的文創產品設計、品牌營銷、對外宣傳等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中肯建議。

縣域治理更要立足於智慧興縣

對內陸縣域發展而言,最大難題是人才短缺。

在沁河鎮琴泉村、韓洪溝村、閆寨村,由清華大學團隊設計的鄉村民宿,藝術感極其強烈,給人以驚豔之感,卓爾不群,深深吸引了專家目光。經詢問,原來這是「外來和尚」的佳作。

原來,近年來,沁源採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辦法,先後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長久聯繫,有些還建立起院士工作站,大力度吸引專業人才進入沁源。同時,針對一些特殊人才不會進入內陸縣城工作這一實際,2020年4月,縣裡下發文件,出臺了《沁源縣歡迎教授(專家、學者)等高層次人才來沁下鄉的獎補辦法》,他們開創性地制定出來沁下鄉獎補辦法,變「進入」為「下鄉」,解決了特殊高等級技術人才引進的難題。他們還推出「專家小鎮」「專家小院」「專家工作站」「人才公寓」等具體落地舉措,為沁源引進了一大批特殊的「編外人才」,解決了實際問題。

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智力支持沁源轉型發展」研討會

在7月17日下午召開的「智力支持沁源轉型發展研討會」上,沁源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貴河向調研組專家介紹了縣情,講解了縣裡「雙招雙引」政策,希望通過省智庫這個大平臺,推薦人才、推介項目,雙方攜手共同振興沁源。縣智庫辦主任王永沁宣讀了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省智庫協會特聘高級專家孫躍進的賀信。隨後,山西省社科院旅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寵,山西財經大學宋瑞卿教授,全國工商聯旅遊業商會監事長崔樹民,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吳修明等專家學者,圍繞「全域旅遊規劃和實現路徑」 「特色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縣域綠色發展與智能生態治理」 「區域傳播與特色品牌建設」等不同主題,為縣域經濟和社會治理能力的提高出謀劃策、建言獻策。

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會長李中元

李中元認為,沁源山清水秀,「四色」比翼齊飛,谷源藥首、「五園」並駕齊驅,蓄勢待發。他從「把握沁源綠色崛起的時代背景、縣情基礎、良好機遇和嚴峻挑戰」,「站在中國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高度看沁源」,「找準定位、找對路徑、找到短板、找好措施,打造縣域綠色智能治理與綠色生態發展的沁源模式」,「打造沁源縣域綠色智能治理和綠色生態發展的模式」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李中元指出,智力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應該圍繞人才興國戰略做文章。作為內陸縣域,沁源在借鑑傳統打法的同時,應該引申一下,藉助新基建下的大數據、雲計算、智能製造、區塊鏈等思維,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創建智慧產業群,以高端智慧產業引領高質量綠色發展。比如,可建設中國社科小鎮(智庫總部基地)、中國縣域治理研究院、靈空山(沁河)智庫論壇、中國網絡綠色經濟大學(綠色經濟培訓基地)等智慧產業群,與權威智庫機構聯合成立縣域治理智庫機構,建設縣域發展智庫產業園區,在智庫建設、幹部培訓、產業規劃、招才引智、成果轉化、社會評估等方式加強交流與合作,為提升縣域綠色發展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強有力支持。

原生態森林生態系統和歷史文化系統,是沁源最寶貴最有價值的戰略性綠色資源。崔樹民說,沁源的綠色崛起,要堅持以觀念性綠色轉型升級為統領,以縣域高質量綠色發展為目標,以結構性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中心,以模式性轉型升級為集成,構建沁源高質量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全新格局。他建議沁源要堅持「綠色開發」大原則,保護優先,規劃先行,做到優秀文化點活靈魂(點石成金)、專業智慧賦能增值(高附加值),在國家乃至國際大產業體系框架內謀劃特色產業定位,探索推進國家級、國際級特色化綠色產業園區建設,打造「康養沁之源」品牌。

智促發展,他們奔走在三晉大地

遵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山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我省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精神,由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等7家科研院所牽頭髮起的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2016年12月正式成立。圍繞「建設國內一流跨界融合智庫發展平臺」這一目標協會與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北京大學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等權威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舉辦各種論壇十餘次,該協會設有戰略學術顧問若干,下設財稅金融專家委員會、城鄉規劃專家委員會、能源革命專家委員會、政策諮詢專家委員會、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等,以及智庫商學院,已經成為省域影響力最大的智庫機構。

沁源縣委書記金所軍

談及吸引高等級人才和智庫下鄉,沁源縣委書記金所軍說,沁源的發展離不開智力支持,更離不開高層次、高等級、高技術人才支持。他說,「像北上廣一些大城市的人才,他們受各種限制,不能紮根我們沁源小城工作,我們就請人家來當『客座』人才,不固定時間,不設定限制,根據這些人才的實際情況,不定時地來沁源指導工作,或擔任項目負責人。」他希望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能聞香識人,看到沁源人民的熱心、誠心、愛心和耐心,積聚全國智慧力量,引申「雙招雙引」政策,幫助縣域破解難題。

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副會長宋瑞卿

在沁源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胡亞明與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吳修明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後,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副會長宋瑞卿教授表示,立足綠色,沁源要找到縣域經濟和文化特色,要打造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的特色,持之以恆去打造、去踐行、去傳播,才能形成特色沁源的亮麗名片。他說,下一步,我們省智庫協會一定發揮好「愛心凝聚智慧、智慧點燃希望、希望引領未來」的宗旨,更廣範圍集聚高端智慧,傾心助力支持沁源綠色立縣、美麗沁源的戰略實施,幫助打造三晉大地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沁源版、省委十四五規劃實戰落地的沁源版,早日蹚出一條內陸改革開放、能源革命、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創造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沁源範式。

據悉,自2017年成立尤其今年以來,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已多次派員下鄉,就全省能源革命、各地十四五規劃、縣域經濟發展、特色小鎮建設、鄉村振興及品牌推廣,調動全國和全省智庫資源,幫助地方實現「雙招雙引」。他們送智慧、送規劃、送經驗,引項目、引資金、引人才,為了山西省的縣域治理與創新發展,近百名專家學者到各地下鄉,他們奔走在三晉大地上,不知疲倦。

相關焦點

  • 沁源:請來智庫專家為發展把脈 - 山西經濟日報數字報
    借力高端智庫,發展縣域經濟。近日,沁源縣傳來好消息,由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與沁源縣人民政府籤署的合作協議的第一批合作項目,已進入調研規劃階段,全國首家「縣域治理研究院」呼之欲出。  此前,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專家調研組一行8人,趕赴沁源縣,就縣域治理與創新能力建設進行了全面調研。
  • 聚智助力縣域轉型發展 山西沁源打造綠色生態治理名縣
    央廣網長治8月4日消息(記者賀威通 通訊員梁譽凡)在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智庫機構、智力資源如何幫助縣域蹚出一條新發展路子?近日,山西省智庫發展協會專家調研組一行趕赴長治市沁源縣,就縣域治理與創新能力建設進行調研。
  • 文旅奏凱歌,全球共譜沁源賦 ——「沁源賦」文學大賽採風活動在...
    文旅奏凱歌,全球共譜沁源賦「沁源賦」文學大賽採風活動在沁源舉行為使「沁源賦」文學大賽評委和參賽作者近距離感受沁源的優質生態和厚重人文,增強作品感染力,7月31日至8月2日,「沁源賦」文學大賽採風活動在沁源縣舉行。
  • 《馬向陽下鄉記》喜捧文華大獎
    □ 本報記者 薄克國 唱響藝術節《馬向陽下鄉記》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歌劇取材於現實生活,聚焦精準扶貧時代題材,講述了一位農科院的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下鄉當第一書記扶貧濟困的感人故事。《馬向陽下鄉記》5月28日、29日晚在上海大劇院演出,其中,藝術節組委會對28日的演出進行了網絡在線直播,官方統計單場點擊量達到了176.2萬,點讚人數超過6萬。
  • 「網紅教授」鄭強誓言打造沁源百年遺產 !剛剛,太原理工大學鄉村振興出大招
    1月31日,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率領團隊走進沁源,感受綠色沁源冬日暖陽的山水之美,見證英雄沁源轉型發展的蓬勃之力,籤訂共建太原理工大學太嶽(沁源)鄉村振興研究院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鄉村振興發展研究、人才培訓、科技服務等領域開展全面務實合作,力爭將太原理工大學太嶽(沁源)鄉村振興研究院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鄉村振興戰略理論研究基地、決策諮詢中心、人才培養基地、學術交流中心、成果轉化中心。
  • 《馬向陽下鄉記》唱響「民族歌劇新樣本」
    《馬向陽下鄉記》5月28日、29日晚在上海大劇院演出,其中,藝術節組委會對28日的演出進行了網絡在線直播,官方統計單場點擊量達到了176.2萬,點讚人數超過六萬,掀起了一股觀劇熱潮。對此,專家主創們表示,他們仿佛已經在「馬向陽」身上洞見了民族歌劇的復興之光,它所創造的一個嶄新的民族歌劇樣本,正是對復興之路的傳承、創新與探索。
  • 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勇奪「文華大獎」
    6月2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落幕,第十六屆文華獎揭曉,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等10部作品榮獲「文華大獎」。「2013年我們劇院創排的舞劇《紅高粱》曾獲得第十四屆『文華大獎』,時隔六年這次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又榮獲第十六屆『文華大獎』,特別感謝各位專家、評委和觀眾們的肯定和鼓勵,讓我們創作團隊深感鼓舞和振奮!這也為我們劇院在現實題材的創作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民族喜歌劇的創作探索出了一條新的可行之路!」
  • 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用喜劇演繹精準扶貧故事
    3月6日、7日,由山東省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該劇聚焦精準扶貧,塑造了下鄉扶貧的「第一書記」馬向陽這一人物形象。來源於人民生活的藝術創作,再加上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讓這臺戲兩年三度進北京演出,收穫不俗反響。《馬向陽下鄉記》講述了農科院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下鄉擔任「第一書記」扶貧濟困的感人故事。
  • 《馬向陽下鄉記》捧得文華大獎 帶你重溫「青島出品」歌劇奪獎之路
    《馬向陽下鄉記》製作人、青島市歌舞劇院院長張樂群認為,創作精品是劇院發展的頭等大事,有信心在其他藝術形式上也能創作出精品,《馬向陽下鄉記》再次驗證了歌舞劇院隊伍堅忍不拔的精神。「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為《馬向陽下鄉記》傾注了心血和汗水,「能夠獲獎首先離不開領導專家」。
  • 《馬向陽下鄉記》:喜歌劇也能說大事兒
    《馬向陽下鄉記》雖然寫的是重大現實題材精準扶貧,但並沒有板起面孔教訓人,而是為觀眾展開了一幅清新的農村畫卷,「忙得腳打屁股蛋,嚼舌根都沒閒空」等俏皮話拉近了觀眾與舞臺的距離,臺上的故事仿佛就發生在觀眾身邊。
  • 「國土文苑」楊曉升:沁源綠
    褐馬雞的叫聲清澈悅耳,再看看它的照片和視頻,紅臉被白色羽脖圍繞、映襯,小眼睛寶石般明亮,色彩各異的羽毛和孔雀一樣五彩繽紛的長長羽尾,使它整個兒看上去如公主一般,舉止優雅,氣質高貴、不愧禽中珍品,沁源珍寶。沒能目睹褐馬雞真容,我們有些遺憾,畢竟這是靈空山的動物珍寶。此時我們不由記起焦護林員介紹時說到的沁源植物珍寶、近千年的古油松九桿旗,紛紛嚷著去看九桿旗。
  • 山西沁源:​開足馬力!黎霍高速公路沁源段全速推進
    「兩節」期間,黎霍高速公路沁源段的建設者們仍然加班加點、堅守工地,抓安全、保質量、保工期,在大山之中形成了一條火熱的施工長廊。—— 點擊觀看視頻 ——黎霍高速公路項目對我縣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建成後,不僅在綠色沁源高質量轉型發展
  • 【綠色沁源】振興沁源教育,我們準備好了!
    9月9日,全縣教育大會暨慶祝第36個教師節頒獎典禮召開,隆重表彰獎勵為教育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模範個人,讓廣大教職員工深受鼓舞,他們表示將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教育教學中踐行「三愛」精神,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守教育報國初心,擔築夢育人使命,講好綠色沁源教育篇章
  • 徐計連在沁源一中調研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9月9日,縣委副書記、縣長徐計連來到沁源一中,就課堂教學改革、校園封閉式管理等工作進行調研,並在學校食堂與師生一同就餐。副縣長李建萍一同調研。徐計連認真聽取縣教科局、沁源一中負責人有關課堂教學改革
  • 青島歌劇《馬向陽下鄉記》贏在哪?一起來看看背後的故事
    當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原創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在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舞臺上接過文華大獎的獎牌,可能許多人會有此一問。此次集結上海的全國51部參評作品中共有38部入圍「文華大獎」評選劇目,青島原創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經歷層層選拔,最終成為十分之一「文華大獎」得主,也是唯一一部獲此殊榮的歌劇作品,實屬難得。
  • 智庫資訊 | 「高端智庫看山東」走進德州 近20位智庫專家為德州...
    中共德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洪濤,國研智庫總裁張詩雨,山東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呂芃發表致辭,來自國家高端智庫和相關部委及山東省內研究機構的近20位專家參加了座談會。座談會致辭環節和專家發言環節分別由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新聞聯播》主播徐單和國研智庫副總裁、山東省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執行董事、國研智庫濟南中心主任王燕青主持。
  • 讓「英雄沁源」城市品牌成為走向全國的「金色名片」
    ,一是沁源人傑地靈,山清水秀;二是開發區的辦事效率特別高,人也熱情。,長在沁源,就想服務沁源。「英雄沁源」號高鐵冠名的開啟是對沁源文化品牌故事的集中展示和廣泛宣傳。「英雄沁源」號高鐵冠名專列預計2021年1月份正式開行。屆時,沁源這座「義氣之城、友善之地」,也將乘著高鐵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 助力脫貧攻堅 民族喜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打破傳統形式,以「喜...
    當代鄉村喜歌劇,可能是馬向陽下鄉記這部歌劇最應該走的藝術創作道路。」正式這一句話變成了一個影子,奠定了與這部劇的緣分。《小二黑結婚》是中國第一部喜歌劇,65年之後,我們才有了可能將立起來的《馬向陽下鄉記》民族喜歌劇,所以排好這部《馬向陽下鄉記》,是向我們民族歌劇的經典作品《小二黑結婚》致敬,同時採用這樣一種喜歌劇的方式,給人民群眾的接受度一定會更高。」
  • 黎霍高速公路(沁源段)工程建設全速推進
    但是,沁源仍舊缺少一條可以被稱為「高速公路」的「夢之路」。2019年12月27日,一個值得沁源人民銘記的日子,黎霍高速開工了。高速公路是沁源人多少年的夢想和夙願,它的開工建設在沁源的公路建設史上和沁源的發展史上都是一座裡程碑,它將會把沁源的經濟發展帶入一個快車道,這是全縣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 從煤炭大縣到生態畫卷的啟示:沁源,蹚出一條綠色轉型之路
    在晨曦中醒來的,是一個嶄新的沁源。 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山西大學等科研機構的數百名專家,紛紛踏足沁源,對山中的古樹名木,珍稀動物,展開定點科研科考,同時,對於當地特產的中草藥開啟實驗種植栽培工作,他們對金山銀山,有另外一種解讀。